第二十五回

關燈
也有大半,遂将八門陣變了太極陣,忽又變了梅花陣,忽又變了三才陣,忽又變了長蛇陣。

    又将紅旗不住的東指西顧,前扯後曳,漸漸的将魏兵裹擁到磐石山來。

    這安樂王、河間王遂督領諸将在梁陣中東西亂撞,過不一時,隻見: 霎時間天昏地暗,一會兒霧障雲迷。

    初起時塵沙蕩蕩,次後來土石紛紛。

    黑氣卷來,三軍亂竄,黃霾遍撲。

    百将慌張,不見人何處,用刀槍難尋路,不能容馬步。

    參前落後各逃生,棄鼓抛鑼惟恐死,殺得二王馬倒與屍橫,方曉得柳元帥用兵之微妙。

     魏将與二王,自倚着所領之兵約有數萬,故此放心殺入陣來。

    誰知到了陣中,卻不見梁将,隻見是一片白茫茫的戰場,便東西尋趕。

    忽然間烏雲陡合,日月無光。

    又不一時,霹靂交加,飛沙走石,昏昏慘慘,四下裡惟聞金鼓之聲。

    二王隻吓得馬上連聲叫苦,耳背後隻聽見呼呼的風響。

    過了一會,風息雲開,依舊紅日當天,方才歡喜。

    及再看時,早被梁兵圍在陣中,魏将一個個方驚訝道:“原來梁兵如此利害,可快尋出路逃命要緊。

    ”兵卒聽了,各尋出路要沖突逃生。

    卻見四圍俱是梁兵梁将,各持刀挺戟,上砍人身下砍馬足,一似銅牆般圍裹,幸喜得不十分逼攏。

    魏兵将沖突了數次不曾走出一人,盡皆慌張。

    二王隻自在前率諸将在後死力攻沖,方覺東南上圍勢稍稍分開,衆皆大喜道:“有了生路了。

    ”遂不顧性命往前殺出。

    梁兵便紛紛閃讓,不一時俱出了陣中。

     二王方才放心,卻見前面是一座高山,因說道:“此山不知是什麼山,且将兵馬屯住歇息歇息再處。

    ”說聲未完,忽山崗左側數聲炮響,一支軍馬截住,卻是昌義之、王珍國二人,大喝道:“我奉軍師之令候此多時,快下馬受縛!”魏兵将正在力乏,那個還敢迎敵,遂紛紛奔入山中,指望躲避,誰知走了半響,不見有梁兵追入山來,方聚在一處。

    二王問道:“這山是什麼山,可有去路通着那裡?”衆兵中有認得說道:“這山叫做磐石山,因山中之石可取為磐,故取此為名。

    方圓有二百餘裡,前去可通穎上。

    ”二王聽了大喜,遂引兵前走。

    走不一時,四面炮響,震動山谷,知梁兵追來,便不顧性命往前亂奔。

    奔到出口的所在,再一看時,那裡有什麼出路,俱被梁兵用木石塞斷,四面俱是危峰峭壁。

    再向山頂上仰面一望,隻見許多旌旗密布,劍戟叢排,俱是梁兵梁将,又列着許多擂木大石,欲打将下來。

    你道魏兵将為何此時方才看見,原來梁兵要引他中計,故先偃旗息鼓,使他放心進山,後見他已入計中,方才揚旗擊鼓。

    二王見了,自知中計,吓得魂膽俱無,隻得對衆兵将說道:“我等既已至此,别無良策,惟舍死殺出原路,方可逃生。

    ”衆兵将見說得有理,便回身向原路殺來。

    及到了原來之處,軍卒一齊發喊叫苦,也被梁兵重重塞斷。

    無路可出,方才着急。

    衆兵卒齊丢了器械,便想扒越過山逃命,早被山頂上人下大石,若打着的頃刻碎骨粉身,便不敢扒越。

    二王沒奈何,隻得說道:“急也無用,到不如安心守困,以待救兵。

    ”遂傳令揀山中平整空闊之地歇息。

    又将兵卒身邊帶得有行糧胡亂吃些,直亂鬧到更餘,方才寂靜。

     卻說昌義之、呂僧珍當日受了軍師之令,先來山中布置。

    已着軍士将山上的枯枝亂葉東聚一堆,西聚幾處,又處處相連,内中俱埋藏了硫磺焰硝引火之物。

    今見魏兵歇息,等到一更之後,便将火從山頂上放起,各處堆上延接着,一齊發作起來。

    此時正自冬十一月間,萬木枯槁之時,這火端的利害。

    怎見得,但見: 黑煙漠漠,紅焰騰騰。

    黑煙漠漠長空不見半分毫,紅焰騰騰大地有光千裡赤。

    風随火勢,焰飛有千丈餘高;火追風威,灰送上九霄雲外。

    乒乒乓乓如陣前炮響,轟轟烈烈卻似鑼鼓齊鳴。

    隻燒得衆士兵焦頭爛額,諸将軍粉骨碎身。

    不一時,滔滔流血坑渠滿,疊疊屍橫數裡平。

     這些魏兵将因日間辛苦,正然睡熟,忽見山上火起,直從夢中驚跳起來。

    先前隻說自家不小心要來救滅。

    不一時風煙迷耳,烈焰騰燒,方知這火是梁兵放的,便一齊張慌。

    又不一時,各處是火逼近身來,怎奈實無去路,隻在火光中前後亂跳,必必剝剝,哀哭喊叫之聲十分慘切。

    燒至天明,滿山中屍骸疊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