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
關燈
小
中
大
道:“梁兵已殺入城内了。
”不一時,各處延燒,鬧動城中百姓皆來救火,又紛紛傳說是梁兵放的火,知有内應,一齊驚慌,不敢來救。
城上兵卒見這火燒得利害,各要回家救火,遂無暇守城,驚慌奔走。
紀良、張立俱禁壓不住。
誰知昌義之在日間已将二百兵卒扮了東陽百姓,混入城中埋伏,隻聽火起為号。
今見火起,便一齊奪住了南門,砍翻魏兵,開了城門。
城外呂僧珍、昌義之見城中火起,知事已成,遂引兵殺至城下。
忽見城門啟處,遂一擁殺入。
張立隻保着紀良殺開血路,奪着西門,亦望壽陽逃去了。
呂僧珍、昌義之連得二城,不勝歡喜,遂使人報知蕭宏去了。
且說李憲擁着大兵日與梁将交鋒,不分勝負。
早有哨馬報來,說梁主親引軍馬五十餘萬,戰将千員,攻破睢陵、荊山,又連破十餘州郡,不久進攻壽陽。
李憲聽了大驚,隻得與楊靈胤商議禦敵之策。
楊靈胤道:“蕭衍觊觎壽陽,蓄心已久,恨無可破之時。
今從睢陵而入,剪削左右,壽陽危如懸卵,元帥作速上奏,增兵應敵,方為上策。
”李憲正欲遣人上表,忽下蔡守将逃來,其餘兵将陸續逃至。
忽又報東陽已失,李憲方大驚失色,隻得連夜草成奏章,求魏主發兵遣将。
魏主見表大驚,不多日各邊上飛報接踵而來,連失數郡,朝臣十分着急,隻得奏請魏主,起行台郦道元都督、河間王琛、安樂王鑒與兵馬五十萬,征取各處糧草協助李憲共守壽陽。
三人奉旨而來不題。
卻說梁主同着柳慶遠破了荊山,又遣馮道根破了狄城,陳剛破了琅邪,王茂拔了曲陽,秦瀛、曹景宗襲了司吾城,一時軍威大振,附近小城皆望風歸降。
梁主大喜,即以才能久著者任之。
柳慶遠見有可攻之機,遂請梁主進兵,望壽陽而來。
此時李憲見報,知魏主遣了二王領大軍來鎮守,心中大喜,遂拔寨退回城中。
不一日,郦道元等入城。
一時壽陽城中兵多将廣,糧草豐足,将壽陽城料理的内外十分堅固。
李憲遂又引兵出城,欲與蕭宏決戰。
梁兵将雖然接戰,今有衆寡之分,軍士俱懷畏怯,遂連敗數陣,退下有五十餘裡。
蕭宏欲引兵到東陽去屯駐,以圖恢複。
忽哨馬來報,梁主大軍已離不遠矣,蕭宏一時歡喜。
不一日,梁主中軍已到,蕭宏領着衆将朝見梁主,遂奏以“連戰不和,今衆寡難敵,欲就東陽以待陛下全軍。
”說罷再三請罪,梁主寬谕一番,遂将蕭宏之兵合并,又使人去傳示東陽、下蔡兵來會合。
柳慶遠整饬軍兵,共計有七十餘萬。
不一日,拔寨而起,往壽陽進發。
你看他這番兵馬十分整齊,但見: 旌旗奪目,殺氣迷空。
明晃晃劍戟槍刀,光燦燦叉錘鞭銅。
三軍跳躍,猶如猛虎下高山;萬馬齊嘶,好似蛟龍翻大海。
巡營小校氣昂昂,瞭哨兒郎雄糾糾。
先行引道,逢山開路疊橋;梁元帥中軍,遇事持籌施号令。
團牌短棍護糧草,硬弩強弓排陣腳。
今日惡曜臨凡,奪旗斬将;異時功成受賞,列土分茅。
大小三軍,望着壽陽漫山遍野而來。
早有魏軍哨馬打聽的實,忙報入中軍,啟上元帥道:“實打探得梁兵七十餘萬,已到豐城立寨,望将軍早作準備。
”李憲等移兵在竹裡安營,共立了四寨。
兩邊各打戰書,約定時日交戰。
到了交戰這一日,三通戰鼓頻敲,兩下炮聲不絕。
不一時,兩陣上各擁出将士,直出陣前。
隻見李憲全身披挂,躍馬掄槍,大喝道:“梁魏本無仇隙,屢屢進兵,戕害人民,是何道理?” 隻見梁陣上擁出柳軍師來,身穿素服,頭戴一字逍遙巾,仗劍騎馬說道:“我今梁主上應天時,廓清宇内,實有變夏救民之道。
且壽陽一土原系南地,被汝竊占已久,豈容不歸。
苟知天命,宜倒戈舉城納還,上可免蒼生屠戮,下可保全身命。
如其不然,破城之日,退無拔足,悔之晚也。
”李憲聽了大怒,喝罵道:“誰與你這懦夫數白論黃,不要走,吃我一槍!”柳慶遠忙勒馬避入陣内,使馮道根對敵。
馮道根得令飛馬播戟,兩人接住,一往一來,這場好殺,真是不同。
但見: 兩将陣前勢無比,要見輸赢定生死。
狻猊按尾鬥麒麟,卻似蒼龍攪海水。
長槍蕩蕩蟒翻身,畫戟金錢豹子尾。
将軍惡戰不尋常,不到敗亡心不已。
二
”不一時,各處延燒,鬧動城中百姓皆來救火,又紛紛傳說是梁兵放的火,知有内應,一齊驚慌,不敢來救。
城上兵卒見這火燒得利害,各要回家救火,遂無暇守城,驚慌奔走。
紀良、張立俱禁壓不住。
誰知昌義之在日間已将二百兵卒扮了東陽百姓,混入城中埋伏,隻聽火起為号。
今見火起,便一齊奪住了南門,砍翻魏兵,開了城門。
城外呂僧珍、昌義之見城中火起,知事已成,遂引兵殺至城下。
忽見城門啟處,遂一擁殺入。
張立隻保着紀良殺開血路,奪着西門,亦望壽陽逃去了。
呂僧珍、昌義之連得二城,不勝歡喜,遂使人報知蕭宏去了。
且說李憲擁着大兵日與梁将交鋒,不分勝負。
早有哨馬報來,說梁主親引軍馬五十餘萬,戰将千員,攻破睢陵、荊山,又連破十餘州郡,不久進攻壽陽。
李憲聽了大驚,隻得與楊靈胤商議禦敵之策。
楊靈胤道:“蕭衍觊觎壽陽,蓄心已久,恨無可破之時。
今從睢陵而入,剪削左右,壽陽危如懸卵,元帥作速上奏,增兵應敵,方為上策。
”李憲正欲遣人上表,忽下蔡守将逃來,其餘兵将陸續逃至。
忽又報東陽已失,李憲方大驚失色,隻得連夜草成奏章,求魏主發兵遣将。
魏主見表大驚,不多日各邊上飛報接踵而來,連失數郡,朝臣十分着急,隻得奏請魏主,起行台郦道元都督、河間王琛、安樂王鑒與兵馬五十萬,征取各處糧草協助李憲共守壽陽。
三人奉旨而來不題。
卻說梁主同着柳慶遠破了荊山,又遣馮道根破了狄城,陳剛破了琅邪,王茂拔了曲陽,秦瀛、曹景宗襲了司吾城,一時軍威大振,附近小城皆望風歸降。
梁主大喜,即以才能久著者任之。
柳慶遠見有可攻之機,遂請梁主進兵,望壽陽而來。
此時李憲見報,知魏主遣了二王領大軍來鎮守,心中大喜,遂拔寨退回城中。
不一日,郦道元等入城。
一時壽陽城中兵多将廣,糧草豐足,将壽陽城料理的内外十分堅固。
李憲遂又引兵出城,欲與蕭宏決戰。
梁兵将雖然接戰,今有衆寡之分,軍士俱懷畏怯,遂連敗數陣,退下有五十餘裡。
蕭宏欲引兵到東陽去屯駐,以圖恢複。
忽哨馬來報,梁主大軍已離不遠矣,蕭宏一時歡喜。
不一日,梁主中軍已到,蕭宏領着衆将朝見梁主,遂奏以“連戰不和,今衆寡難敵,欲就東陽以待陛下全軍。
”說罷再三請罪,梁主寬谕一番,遂将蕭宏之兵合并,又使人去傳示東陽、下蔡兵來會合。
柳慶遠整饬軍兵,共計有七十餘萬。
不一日,拔寨而起,往壽陽進發。
你看他這番兵馬十分整齊,但見: 旌旗奪目,殺氣迷空。
明晃晃劍戟槍刀,光燦燦叉錘鞭銅。
三軍跳躍,猶如猛虎下高山;萬馬齊嘶,好似蛟龍翻大海。
巡營小校氣昂昂,瞭哨兒郎雄糾糾。
先行引道,逢山開路疊橋;梁元帥中軍,遇事持籌施号令。
團牌短棍護糧草,硬弩強弓排陣腳。
今日惡曜臨凡,奪旗斬将;異時功成受賞,列土分茅。
大小三軍,望着壽陽漫山遍野而來。
早有魏軍哨馬打聽的實,忙報入中軍,啟上元帥道:“實打探得梁兵七十餘萬,已到豐城立寨,望将軍早作準備。
”李憲等移兵在竹裡安營,共立了四寨。
兩邊各打戰書,約定時日交戰。
到了交戰這一日,三通戰鼓頻敲,兩下炮聲不絕。
不一時,兩陣上各擁出将士,直出陣前。
隻見李憲全身披挂,躍馬掄槍,大喝道:“梁魏本無仇隙,屢屢進兵,戕害人民,是何道理?” 隻見梁陣上擁出柳軍師來,身穿素服,頭戴一字逍遙巾,仗劍騎馬說道:“我今梁主上應天時,廓清宇内,實有變夏救民之道。
且壽陽一土原系南地,被汝竊占已久,豈容不歸。
苟知天命,宜倒戈舉城納還,上可免蒼生屠戮,下可保全身命。
如其不然,破城之日,退無拔足,悔之晚也。
”李憲聽了大怒,喝罵道:“誰與你這懦夫數白論黃,不要走,吃我一槍!”柳慶遠忙勒馬避入陣内,使馮道根對敵。
馮道根得令飛馬播戟,兩人接住,一往一來,這場好殺,真是不同。
但見: 兩将陣前勢無比,要見輸赢定生死。
狻猊按尾鬥麒麟,卻似蒼龍攪海水。
長槍蕩蕩蟒翻身,畫戟金錢豹子尾。
将軍惡戰不尋常,不到敗亡心不已。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