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
關燈
小
中
大
,群臣皆進表稱頌。
這太極殿是當時東晉孝武帝蓋造,成工之日,因想道世間萬物皆有無常,我今蓋之,又不知後來何人毀之。
時有郭璞精于術數,因召郭璞告其所由,令其蔔筮。
郭璞蔔得一數,奏道:“此殿過後一百十年,當為佛奴所環。
”晉武帝更欲細問,郭璞秘密不言。
今至梁主,果是一百一十年重新更改。
後梁主舍身為佛隸,始信郭璞之言,絲毫不爽也。
梁主見群臣稱功頌德,不勝大喜,因而下诏道: 夫有天下者,兵革水火。
有一于此,責歸元首。
祝史諸禱,凡有不善,以朕當之,永使災害不及萬姓。
俾茲下民,稍蒙甯息,不可以為朕祈福以增其過。
特頒遠迹,鹹令尊奉。
謹诏。
天監十一年月日诏 梁主輕徭薄稅,國泰民安,四境樂業,竟成熙熙皞皞唐虞之世不題。
卻說柳慶遠受命救援郢、雍二州,兵到日隻一戰,魏将辛祥、婁悅殺得大敗而逃,一時二州平複,漢、沔、荊、湘等處肅然,一面報捷,一面将欲班師。
忽朝廷命下,說梁将王景胤在中鎮守涪城,為成都叛逆劉季連勾引魏将攻打甚緊,屢戰不勝,故遣使入朝求救。
梁主方知劉季連反于成都,遂敕柳慶遠移戰勝之兵,往救涪城,進剿巴蜀。
柳慶遠領旨,遂整頓軍馬,暗差了一支兵馬繞魏将之後,以阻其歸路。
然後率師又竟至涪城。
魏将王足正圍涪城,欺王景胤無能,忽聞柳慶遠提大兵來援,自知敵他不過,不勝驚懼,連夜退兵回魏。
早有人來報說:“梁兵截住歸路,後有追兵。
”王足着慌,尋思無計,隻得将巴州、巴西之地盡獻于梁,親到柳元帥處投降。
柳慶遠喜其知機,不費兵力,因準其降。
遂遣人械送王足到建康,面見梁主,然後并兵進攻,去剿劉季連不題。
燎毛畢竟推雷火,壓卵還須讓泰山。
師未到來兵先戰,早先膽碎與心寒。
卻說王足被人押至建康朝見梁主,梁主待之甚厚。
适值梁主正與群臣商議壽陽之事,王足便乘機奏道:“臣觀壽陽人稠地饒,乃魏之保障,關系五十二城之安危,若得一壽陽,其餘城郡皆為陛下所有矣。
今陛下兵多将廣,國富民強,以此行兵,天下無敵,即不得混一中原而擴充地土,強大其國,亦霸主之事。
君隻守成業,自失其時,時不再來,深為可惜。
”梁主聽了,不禁撫掌大喜道:“不意卿言正合朕意。
朕蓄此念已久,但一時未得破壽陽之計耳。
”王足便又奏道:“若陛下果欲得之,臣有一計獻上,不費一矢之力,旦夕可以成功。
”梁主聽了大喜,連忙賜坐道:“卿有何妙計,須速奏朕,異日若得壽陽,即以卿鎮之。
” 王足謝恩,坐下奏道:“臣訪得盱眙西去一百四十裡,有一大山名曰浮山。
山下有穴,穴中有洞。
相傳上古虞舜使鲧治水之時,蛟龍作怪,水母興波泛濫于淮泗之同,鲧不能治,後又使禹王續治。
這禹王是個大聖人,見洪水泛濫,便審視地形,将一件寶物名為定水神針,使人拿了到洪水之處探試深淺。
各處探來,俱識長短,觸到這浮山所在,隻見水泛洪流,波濤洶湧。
那時禹王心知有異,便備了犧牲,祭禱四渎上下神祗,祭禱之後,果是聖人能感天地,一時水波不作,浪不洶湧,水勢漸低。
再細察時,方見那水頭從這浮山底下滔滔汩汩而出,又見水中有無數蛟龍水怪,俱在水中出頭,作浪興波。
禹王因提神劍斬滅蛟龍,卻擒住了一個大怪物。
禹王提劍也要斬它,那怪忽吐人言說道:‘神王不必斬我,若斬了我,則神王治水必不能成功,留我方可助神王一臂之力。
’禹王道:‘留你有何用處,你可說來。
’那怪物說道;‘神王豈不聞,若要水勢滅除,非塞住浮山穴。
我能将浮山穴口塞住,使水勢不泛濫起來,神王就可以治水了。
’禹王聽了便停劍說道:‘既是如此,我且留你。
’卻又想道:‘莫非他是個脫逃之計,倘放他下水,到了穴中不肯出來,豈不又費力。
’因使人用神鐵鍊索鎖着那怪物的琵琶骨,使它下水塞源。
那怪物見禹王識破機關,不能逃脫,就将身子一搖,變了一條小小青蛇兒,往前欲走。
誰知那神鐵鍊索也變小如鐵絲一樣緊緊鎖着。
那怪物想道:‘小計不能脫,除非變大,自然得脫。
’因又搖身一變,忽變做似龍非龍,似蚊非蛟,似龜非龜,長有數十丈,闊有三四丈,撩牙舞爪,狀貌猙獰,往水中一鑽。
卻見那鐵鍊索也有數十圍粗,緊緊鎖住。
那怪物方才驚慌,直竄出水面,甩手爪将鐵索亂扯亂扭,指望扯斷逃脫。
誰知那鐵索比綿還軟,比金還堅,那裡扭得他斷。
那怪物怒發咆哮,便望着禹王劈面撲來,早被禹王将鐵索擎住,持劍一指說:‘你速速下水,塞住源頭了,免我動手。
’遂不住的扯拉,那怪物一時負痛難忍,忙要收法相欲變原形,與禹王戰鬥。
怎奈遍身筋軟,不能變化。
那怪物方才驚慌,隻得拜求道:‘神王不要扯動鐵鍊索,我今情願下水護塞水源,助爾成功也。
’禹王便挽住
這太極殿是當時東晉孝武帝蓋造,成工之日,因想道世間萬物皆有無常,我今蓋之,又不知後來何人毀之。
時有郭璞精于術數,因召郭璞告其所由,令其蔔筮。
郭璞蔔得一數,奏道:“此殿過後一百十年,當為佛奴所環。
”晉武帝更欲細問,郭璞秘密不言。
今至梁主,果是一百一十年重新更改。
後梁主舍身為佛隸,始信郭璞之言,絲毫不爽也。
梁主見群臣稱功頌德,不勝大喜,因而下诏道: 夫有天下者,兵革水火。
有一于此,責歸元首。
祝史諸禱,凡有不善,以朕當之,永使災害不及萬姓。
俾茲下民,稍蒙甯息,不可以為朕祈福以增其過。
特頒遠迹,鹹令尊奉。
謹诏。
天監十一年月日诏 梁主輕徭薄稅,國泰民安,四境樂業,竟成熙熙皞皞唐虞之世不題。
卻說柳慶遠受命救援郢、雍二州,兵到日隻一戰,魏将辛祥、婁悅殺得大敗而逃,一時二州平複,漢、沔、荊、湘等處肅然,一面報捷,一面将欲班師。
忽朝廷命下,說梁将王景胤在中鎮守涪城,為成都叛逆劉季連勾引魏将攻打甚緊,屢戰不勝,故遣使入朝求救。
梁主方知劉季連反于成都,遂敕柳慶遠移戰勝之兵,往救涪城,進剿巴蜀。
柳慶遠領旨,遂整頓軍馬,暗差了一支兵馬繞魏将之後,以阻其歸路。
然後率師又竟至涪城。
魏将王足正圍涪城,欺王景胤無能,忽聞柳慶遠提大兵來援,自知敵他不過,不勝驚懼,連夜退兵回魏。
早有人來報說:“梁兵截住歸路,後有追兵。
”王足着慌,尋思無計,隻得将巴州、巴西之地盡獻于梁,親到柳元帥處投降。
柳慶遠喜其知機,不費兵力,因準其降。
遂遣人械送王足到建康,面見梁主,然後并兵進攻,去剿劉季連不題。
燎毛畢竟推雷火,壓卵還須讓泰山。
師未到來兵先戰,早先膽碎與心寒。
卻說王足被人押至建康朝見梁主,梁主待之甚厚。
适值梁主正與群臣商議壽陽之事,王足便乘機奏道:“臣觀壽陽人稠地饒,乃魏之保障,關系五十二城之安危,若得一壽陽,其餘城郡皆為陛下所有矣。
今陛下兵多将廣,國富民強,以此行兵,天下無敵,即不得混一中原而擴充地土,強大其國,亦霸主之事。
君隻守成業,自失其時,時不再來,深為可惜。
”梁主聽了,不禁撫掌大喜道:“不意卿言正合朕意。
朕蓄此念已久,但一時未得破壽陽之計耳。
”王足便又奏道:“若陛下果欲得之,臣有一計獻上,不費一矢之力,旦夕可以成功。
”梁主聽了大喜,連忙賜坐道:“卿有何妙計,須速奏朕,異日若得壽陽,即以卿鎮之。
” 王足謝恩,坐下奏道:“臣訪得盱眙西去一百四十裡,有一大山名曰浮山。
山下有穴,穴中有洞。
相傳上古虞舜使鲧治水之時,蛟龍作怪,水母興波泛濫于淮泗之同,鲧不能治,後又使禹王續治。
這禹王是個大聖人,見洪水泛濫,便審視地形,将一件寶物名為定水神針,使人拿了到洪水之處探試深淺。
各處探來,俱識長短,觸到這浮山所在,隻見水泛洪流,波濤洶湧。
那時禹王心知有異,便備了犧牲,祭禱四渎上下神祗,祭禱之後,果是聖人能感天地,一時水波不作,浪不洶湧,水勢漸低。
再細察時,方見那水頭從這浮山底下滔滔汩汩而出,又見水中有無數蛟龍水怪,俱在水中出頭,作浪興波。
禹王因提神劍斬滅蛟龍,卻擒住了一個大怪物。
禹王提劍也要斬它,那怪忽吐人言說道:‘神王不必斬我,若斬了我,則神王治水必不能成功,留我方可助神王一臂之力。
’禹王道:‘留你有何用處,你可說來。
’那怪物說道;‘神王豈不聞,若要水勢滅除,非塞住浮山穴。
我能将浮山穴口塞住,使水勢不泛濫起來,神王就可以治水了。
’禹王聽了便停劍說道:‘既是如此,我且留你。
’卻又想道:‘莫非他是個脫逃之計,倘放他下水,到了穴中不肯出來,豈不又費力。
’因使人用神鐵鍊索鎖着那怪物的琵琶骨,使它下水塞源。
那怪物見禹王識破機關,不能逃脫,就将身子一搖,變了一條小小青蛇兒,往前欲走。
誰知那神鐵鍊索也變小如鐵絲一樣緊緊鎖着。
那怪物想道:‘小計不能脫,除非變大,自然得脫。
’因又搖身一變,忽變做似龍非龍,似蚊非蛟,似龜非龜,長有數十丈,闊有三四丈,撩牙舞爪,狀貌猙獰,往水中一鑽。
卻見那鐵鍊索也有數十圍粗,緊緊鎖住。
那怪物方才驚慌,直竄出水面,甩手爪将鐵索亂扯亂扭,指望扯斷逃脫。
誰知那鐵索比綿還軟,比金還堅,那裡扭得他斷。
那怪物怒發咆哮,便望着禹王劈面撲來,早被禹王将鐵索擎住,持劍一指說:‘你速速下水,塞住源頭了,免我動手。
’遂不住的扯拉,那怪物一時負痛難忍,忙要收法相欲變原形,與禹王戰鬥。
怎奈遍身筋軟,不能變化。
那怪物方才驚慌,隻得拜求道:‘神王不要扯動鐵鍊索,我今情願下水護塞水源,助爾成功也。
’禹王便挽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