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課例
關燈
小
中
大
分都安置,以杜事端也。
伏查軍流遣犯,類皆強悍不馴之輩。
若令群聚一處,必緻滋生事端。
卑職案查乾隆三十九年間,奉前臬司蔣議詳通饬,嗣後各屬安置軍流,按照都圖均勻安置,責令保甲稽查約束,日則聽其就近覓食,夜則歸處收管。
倘有不遵約束,許該保甲禀縣究懲。
如遇點卯之期,仍着保甲帶同赴縣,以杜疏虞等因在案。
無如奉行不力。
卑職莅任以後,查清邑在配軍流遣犯,現有三十六名,概發縣城中街、玉山二鋪。
竊思閩清彈丸小邑,圍城方圓不及一裡,在城居民不滿七百竈,額設地保二名,既非水陸輻辏,并無商賈往來,沿街乞食,百無一應。
聚無業之頑民,處無告之瘠土,而以兩名地保為之管束,雖朔望官為點驗,然一月僅止兩次,耳目所不及,為匪脫逃等事,即由此而起。
卑職查清邑各鄉村,除零星孤僻及離縣窵遠處所,勢難派撥外,擇其人煙稍可聚集者,計有二十八都,似可均勻酌撥安置。
總以地保一人管束戍犯一名。
凡遇朔望,即令該地保帶集聽點。
倘有玩誤,亦惟該地保是問。
如各該犯等有在村騷擾勒詐等事,許地保及居民人等據實指禀,分别究辦。
地保知情容隐同罪。
如此則各犯既得藉資生計,而于約束稽查之道,亦為周密等語。
查軍流遣犯,聚首一方,不惟覓食維艱,且亦易萌作歹。
案經噶臬司議請嗣後如有軍流到配,務令州縣查詢技藝,量度地方情形,因地制宜,按名勻派等由,奉憲批允饬遵在案。
今該縣請将原聚縣城軍流人犯,分派各都安置,悉與前案相符。
但一經假手胥役,難免藉端索擾,偏枯贻累。
應令該縣傳集現擇二十八都各鄉保面谕勻派,逐名點發,着令約束,朔望帶集聽點。
如各犯等敢有擾騷勒詐等事,許地保及居民人等據實指禀,嚴行究辦。
仍于點卯時按名查詢,倘有人地不宜,即行酌量改派。
将派撥都分花名,注明技藝,造冊送查。
如此辦理,庶派發既均,鄉民得免偏枯擾累。
因地制宜,各犯亦無失所之歎。
理合逐款會同查議詳覆,伏候憲台察奪,批示饬遵等由。
奉批:如詳轉饬照議,實力辦理,毋任胥役藉端滋擾。
仍候撫部院批示。
繳。
又奉巡撫部院雅批:如詳饬遵,仍候督部堂批示。
繳。
奉此,經即移行遵照辦理在案。
閩省産茶各縣給照征稅例冊 戶部謹奏為遵旨議奏事。
内閣抄出兼署閩浙總督福建巡撫王奏籌議閩省産茶各縣,請就地給照征稅,以杜偷漏一折。
鹹豐二年十月初五日,奉朱批:戶部議奏,欽此。
欽遵抄出到部。
據該署督原奏内稱:閩省販茶,向不設立引照,征收課稅,地方官無從稽察,難免偷漏營私。
道光二十九年間,山西省盤獲無引茶箱案内,經直隸省督臣讷爾經額以福建武彜山茶不科引課,商人往來販運,官私莫辨,奏請明定章程,咨閩遵辦。
嗣于鹹豐元年,又準戶部咨準直隸督臣咨,據蔚州禀報,截獲繞道漏稅無照之武彜茶箱,轉饬查辦,經臣饬司籌議。
茲據延建邵道具詳,查明建甯府屬之建安、建陽、瓯甯、浦城等四縣,邵武府屬之邵武縣,延平府屬之沙縣,産茶日盛。
其本地民人及他處茶商販運銷售,不免從中偷漏。
議請就地征輸起運茶稅,每百觔按照閩海關粗茶稅則,征收銀一錢,給予執照,聽其販運他處。
此外光澤、建甯、泰甯、松溪、政和、永安等六縣,種茶無多,僅供本地民食,毋庸設稅。
如将來出産增多,再由該地方官随時查看情形,一律添設茶稅。
臣确加訪察,各省茶葉,素以閩、浙為最盛。
而閩省則又以崇安所産為最着。
是以從前商販皆集于崇邑。
其别縣所産之茶,皆攜赴崇安出售。
由崇安南關納稅,運赴各處營銷。
近年以來,茶商多有散赴别縣置買,繞道出販,不往崇安買運納稅者。
以緻崇安之關稅漸形不足。
若不亟加整頓,何以抑逐末而絕營私?該道議請就現在産茶旺盛之建安等縣,添設起運茶稅,洵屬因時制宜。
應自鹹豐三年為始,商人到地買販茶葉,均合就縣先輸起運茶稅,每百觔輸銀一錢,由縣驗稅給照,方準販運他處。
領照起運後,經由各關口,無論本省、外省,凡系從前舊有應行征稅之關,應令照例輸稅。
各該縣所征起運茶稅,饬令于茶市畢後,盡數端款解司,報撥充饷。
每年堪以征收起運茶稅若幹,事屬創始,難以懸拟。
應俟試辦一、二年後,察看情形,再定年額。
至就地給照,仍照咨部章程,饬令各縣于各商收買茶葉完竣,照此定議征收起運茶稅後,即日核給印照,每一字号不拘張數,照内注明茶葉觔重及箱簍各數目同銷賣地方,令赴經由關口驗稅放行。
俟運茶到地,将印照赴所在地方官驗明,截角送閩查銷,不準繞道漏稅。
倘經由并非收稅之關津,則驗明蓋戳放行。
如茶照相離,茶與照不相符,或有餘茶以及偷漏情弊,聽人告捕。
倘胥役人等敢于婪索橫征,故意留難者,亦聽客販禀究。
仍令于照内登載明白,俾各遵守。
其延、建、邵三府屬之永安、松溪、政和、建甯、泰甯等縣,查明産茶無多,應随時察看,如将來出産增多,外販到地,再行一律征稅。
此外尚有産茶之安溪、惠安、甯德、福鼎、甯洋等縣,前于議給茶商執照案内,經饬府州确查,現尚未據議覆,應再檄饬該管道府确查情形,應否一體給照征稅,抑緩俟将來再行辦理,并現議征收起運茶稅之建安等縣,應于何處安設查驗小口,及應否設立行戶,統俟覆到,另行核辦等語。
臣等伏查例載福建省武彜山茶,商人販運,經過關口,照則輸稅,在省不科引課等語。
前據山西、直隸二省截獲無引茶商案内,訊系商人由福建崇安縣收買茶葉後,販運各處銷售,因無引票,官私莫辨,于道光二十九年準直隸督臣奏請明定章程,議令嗣後商民赴福建崇安縣收買茶葉完竣,即令赴縣請領執照,以便稽查,經由關口,照則輸稅放行。
經臣部奏咨核議行閩遵辦在案。
今據該署督奏稱,閩省産茶之處,不僅崇安,如建甯府屬之建安
伏查軍流遣犯,類皆強悍不馴之輩。
若令群聚一處,必緻滋生事端。
卑職案查乾隆三十九年間,奉前臬司蔣議詳通饬,嗣後各屬安置軍流,按照都圖均勻安置,責令保甲稽查約束,日則聽其就近覓食,夜則歸處收管。
倘有不遵約束,許該保甲禀縣究懲。
如遇點卯之期,仍着保甲帶同赴縣,以杜疏虞等因在案。
無如奉行不力。
卑職莅任以後,查清邑在配軍流遣犯,現有三十六名,概發縣城中街、玉山二鋪。
竊思閩清彈丸小邑,圍城方圓不及一裡,在城居民不滿七百竈,額設地保二名,既非水陸輻辏,并無商賈往來,沿街乞食,百無一應。
聚無業之頑民,處無告之瘠土,而以兩名地保為之管束,雖朔望官為點驗,然一月僅止兩次,耳目所不及,為匪脫逃等事,即由此而起。
卑職查清邑各鄉村,除零星孤僻及離縣窵遠處所,勢難派撥外,擇其人煙稍可聚集者,計有二十八都,似可均勻酌撥安置。
總以地保一人管束戍犯一名。
凡遇朔望,即令該地保帶集聽點。
倘有玩誤,亦惟該地保是問。
如各該犯等有在村騷擾勒詐等事,許地保及居民人等據實指禀,分别究辦。
地保知情容隐同罪。
如此則各犯既得藉資生計,而于約束稽查之道,亦為周密等語。
查軍流遣犯,聚首一方,不惟覓食維艱,且亦易萌作歹。
案經噶臬司議請嗣後如有軍流到配,務令州縣查詢技藝,量度地方情形,因地制宜,按名勻派等由,奉憲批允饬遵在案。
今該縣請将原聚縣城軍流人犯,分派各都安置,悉與前案相符。
但一經假手胥役,難免藉端索擾,偏枯贻累。
應令該縣傳集現擇二十八都各鄉保面谕勻派,逐名點發,着令約束,朔望帶集聽點。
如各犯等敢有擾騷勒詐等事,許地保及居民人等據實指禀,嚴行究辦。
仍于點卯時按名查詢,倘有人地不宜,即行酌量改派。
将派撥都分花名,注明技藝,造冊送查。
如此辦理,庶派發既均,鄉民得免偏枯擾累。
因地制宜,各犯亦無失所之歎。
理合逐款會同查議詳覆,伏候憲台察奪,批示饬遵等由。
奉批:如詳轉饬照議,實力辦理,毋任胥役藉端滋擾。
仍候撫部院批示。
繳。
又奉巡撫部院雅批:如詳饬遵,仍候督部堂批示。
繳。
奉此,經即移行遵照辦理在案。
閩省産茶各縣給照征稅例冊 戶部謹奏為遵旨議奏事。
内閣抄出兼署閩浙總督福建巡撫王奏籌議閩省産茶各縣,請就地給照征稅,以杜偷漏一折。
鹹豐二年十月初五日,奉朱批:戶部議奏,欽此。
欽遵抄出到部。
據該署督原奏内稱:閩省販茶,向不設立引照,征收課稅,地方官無從稽察,難免偷漏營私。
道光二十九年間,山西省盤獲無引茶箱案内,經直隸省督臣讷爾經額以福建武彜山茶不科引課,商人往來販運,官私莫辨,奏請明定章程,咨閩遵辦。
嗣于鹹豐元年,又準戶部咨準直隸督臣咨,據蔚州禀報,截獲繞道漏稅無照之武彜茶箱,轉饬查辦,經臣饬司籌議。
茲據延建邵道具詳,查明建甯府屬之建安、建陽、瓯甯、浦城等四縣,邵武府屬之邵武縣,延平府屬之沙縣,産茶日盛。
其本地民人及他處茶商販運銷售,不免從中偷漏。
議請就地征輸起運茶稅,每百觔按照閩海關粗茶稅則,征收銀一錢,給予執照,聽其販運他處。
此外光澤、建甯、泰甯、松溪、政和、永安等六縣,種茶無多,僅供本地民食,毋庸設稅。
如将來出産增多,再由該地方官随時查看情形,一律添設茶稅。
臣确加訪察,各省茶葉,素以閩、浙為最盛。
而閩省則又以崇安所産為最着。
是以從前商販皆集于崇邑。
其别縣所産之茶,皆攜赴崇安出售。
由崇安南關納稅,運赴各處營銷。
近年以來,茶商多有散赴别縣置買,繞道出販,不往崇安買運納稅者。
以緻崇安之關稅漸形不足。
若不亟加整頓,何以抑逐末而絕營私?該道議請就現在産茶旺盛之建安等縣,添設起運茶稅,洵屬因時制宜。
應自鹹豐三年為始,商人到地買販茶葉,均合就縣先輸起運茶稅,每百觔輸銀一錢,由縣驗稅給照,方準販運他處。
領照起運後,經由各關口,無論本省、外省,凡系從前舊有應行征稅之關,應令照例輸稅。
各該縣所征起運茶稅,饬令于茶市畢後,盡數端款解司,報撥充饷。
每年堪以征收起運茶稅若幹,事屬創始,難以懸拟。
應俟試辦一、二年後,察看情形,再定年額。
至就地給照,仍照咨部章程,饬令各縣于各商收買茶葉完竣,照此定議征收起運茶稅後,即日核給印照,每一字号不拘張數,照内注明茶葉觔重及箱簍各數目同銷賣地方,令赴經由關口驗稅放行。
俟運茶到地,将印照赴所在地方官驗明,截角送閩查銷,不準繞道漏稅。
倘經由并非收稅之關津,則驗明蓋戳放行。
如茶照相離,茶與照不相符,或有餘茶以及偷漏情弊,聽人告捕。
倘胥役人等敢于婪索橫征,故意留難者,亦聽客販禀究。
仍令于照内登載明白,俾各遵守。
其延、建、邵三府屬之永安、松溪、政和、建甯、泰甯等縣,查明産茶無多,應随時察看,如将來出産增多,外販到地,再行一律征稅。
此外尚有産茶之安溪、惠安、甯德、福鼎、甯洋等縣,前于議給茶商執照案内,經饬府州确查,現尚未據議覆,應再檄饬該管道府确查情形,應否一體給照征稅,抑緩俟将來再行辦理,并現議征收起運茶稅之建安等縣,應于何處安設查驗小口,及應否設立行戶,統俟覆到,另行核辦等語。
臣等伏查例載福建省武彜山茶,商人販運,經過關口,照則輸稅,在省不科引課等語。
前據山西、直隸二省截獲無引茶商案内,訊系商人由福建崇安縣收買茶葉後,販運各處銷售,因無引票,官私莫辨,于道光二十九年準直隸督臣奏請明定章程,議令嗣後商民赴福建崇安縣收買茶葉完竣,即令赴縣請領執照,以便稽查,經由關口,照則輸稅放行。
經臣部奏咨核議行閩遵辦在案。
今據該署督奏稱,閩省産茶之處,不僅崇安,如建甯府屬之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