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内篇弟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受辭者,名之運也」,與「尊」爲韻。
《越語》「廣運百裡」,韋注曰:「東西爲廣,南北爲運。
」《西山經》「廣員百裡」,「廣員」即「廣運」。
《墨子·非命上篇》「譬猶運鈞之上而立朝夕者也」,《中篇》「運」作「員」。
《莊子·天運篇》釋文曰:「『天運』,司馬作『天員』。
」《管子·戒篇》「四時雲下而萬物化」,「雲」即「運」字。
《説文》「鴆,一名運日」,劉達《吳都賦》注作「雲日」。
與「」爲韻,若作「逐」,則失其韻矣。
發如秋風疾如駭龍當以生擊死 「發如秋風,疾如駭龍。
當以生擊死,以盛乘衰,以疾掩遲,以飽制飢」。
念孫案:此本作「發如猋風,疾如駭電。
以生擊死,以盛乘衰,以疾掩遲,以飽制飢」。
今本「猋風」作「秋風」,字之誤也。
俗書「猋」字作「焱」,形與「秋」相近。
舊本《北堂書鈔·武功部六》引此作「炎風」,「炎」亦「猋」之誤。
陳禹謨依俗本改爲「秋風」。
「發如猋風」,言其疾也。
《漢書·韓長孺傳》「匈奴,輕疾悍亟之兵也,至如猋風,去如收電」,顔師古曰:「猋,疾風也。
」故《月令》「猋風暴雨總至」,《呂氏春秋·孟春篇》作「疾風」。
若作「秋風」,則非其指矣。
「疾如駭電」,今本作「駭龍」。
「龍」字涉上文「龍騰」而衍。
「龍」下「當」字即「電」字之誤。
後人誤以「當」字下屬爲句,「以生擊死」四句之上加一「當」字,則義不可通。
故於「駭龍」之下妄加注釋耳。
今本注雲:「龍,魚也,飛之疾者也。
」案:《海外西經》之「龍魚」不得謂之「駭龍」,且與上句「猋風」不類,明是後人妄加此注,以附會「駭龍」二字之義,非高氏原文也。
《楚辭·九歎》「淩駕靁以軼駭電兮」,「駭電」與「猋風」事正相類,故以比用兵之神速。
《管子·兵法篇》雲:「追亡逐遁若飄風,「飄」與「猋」同。
《月令》「猋風」,《淮南·時則篇》作「飄風」。
《爾雅》「迴風爲飄」,《月令》注作「回風爲猋」。
《漢書·蒯通傳》「飄至風起」,顔注:「飄,讀曰猋。
」擊刺若雷電。
」《呂氏春秋·決勝篇》雲「若雷電飄風暴雨」,《漢書》雲「至如猋風,去如收電」,義竝與此同。
舊本《北堂書鈔》引此正作「疾如駭電」,無「龍當」二字。
陳禹謨依俗本改爲「駭龍」,又加「當」字。
不用達 「若以水滅火,若以湯沃雪,何往而不遂,何之而不用逹」。
劉績曰:「衍『用』字。
」 親刃 「故將以民爲體,而民以將爲心。
心誠則支體親刃,心疑則支體撓北」。
念孫案:「親刃」二字義不可通,劉本作「親力」,義亦不可通。
「刃」當爲「」,寫者脫其半耳。
《説文》:「,黏也。
」引隱元年《左傳》「不義不」。
或作「」。
今《左傳》作「暱」,親即親暱也。
「支體親暱」,謂從心也。
「支體撓北」,謂不從心也。
「親暱」之「暱」,古音在職部,故與「北」爲韻。
《小雅·菀柳篇》「無自暱焉」,與「息」、「極」爲韻,是其證。
誠必 「心不專一,則體不節勁;將不誠必,則卒不勇敢」。
念孫案:「誠必」與「專一」相對爲文,「勇敢」與「誠必」相因爲義。
《管子·九守篇》曰:「用賞者貴誠,用刑者貴必。
」《荀子·緻士篇》曰:「人主之患,不在乎不言用賢,而在乎不誠必用賢。
」《呂氏春秋·論威篇》曰:「又況乎萬乘之國而有所誠必乎,則何敵之有矣!」《賈子·道術篇》曰:「伏義誠必謂之節。
」枚乘《七發》曰:「誠必不悔,決絶以諾。
」是古書多以「誠必」連文。
劉本「誠必」作「誠心」,因上文「心誠」而誤。
諸本與劉本同,唯《道藏》本作「誠必」。
莊不從《藏》本而從諸本,謬矣。
卻笠 發笱 「硤路津關,大山名塞,龍蛇蟠,卻笠居,羊腸道,發笱門」。
念孫案:「卻笠居」,《後漢書·杜篤傳》注引作「簦笠居」,是也。
「簦笠」與「龍蛇」相對爲文,謂山形偃覆如簦笠,故高注有「偃覆」之語。
今本作「卻笠居」,注雲:「卻,偃覆也。
笠,登。
」《太平禦覽》引同。
案:「卻笠」二字文不成義,訓「卻」爲「偃覆」,亦義不可通,疑傳寫錯誤也。
注内「登」字即「簦」字之誤,疑當作「偃覆如簦笠」。
「發笱」二字,於義無取,「發笱」當作「魚笱」。
「羊腸」、「魚笱」相對爲文。
高注「發笱,竹笱,所以捕魚,其門可入而不得出」,「發笱」二字亦因正文而衍。
《太平禦覽·兵部二》及《後漢書注》引此竝作「魚笱門」。
《禦覽》引注文亦無「發笱」二字。
摿摿 「因其勞倦怠亂,飢渴凍暍,推其摿摿,擠其揭揭」。
高注曰:「摿摿,欲卧也。
揭揭,欲拔也。
」念孫案:《説文》《玉篇》《廣韻》《集韻》皆無「摿」字,「摿」當爲「」,字之誤也。
注同。
「」,古「搖」字也。
《考工記·矢人》「夾而搖之」,釋文:「搖,本又作。
」《漢書·天文志》:「元光中,天星盡。
」注内「欲卧」當爲「欲仆」,亦 之誤也。
「搖搖」者,動而欲仆也。
因其欲仆而推之,故曰「推其搖搖」。
武王《戶銘》曰:「若風將至,必先搖搖。
」意與此相近也。
《太平禦覽·兵部二》引此正作「推其搖搖」。
隷書「」字或作「」,《漢書·司馬相如
《越語》「廣運百裡」,韋注曰:「東西爲廣,南北爲運。
」《西山經》「廣員百裡」,「廣員」即「廣運」。
《墨子·非命上篇》「譬猶運鈞之上而立朝夕者也」,《中篇》「運」作「員」。
《莊子·天運篇》釋文曰:「『天運』,司馬作『天員』。
」《管子·戒篇》「四時雲下而萬物化」,「雲」即「運」字。
《説文》「鴆,一名運日」,劉達《吳都賦》注作「雲日」。
與「」爲韻,若作「逐」,則失其韻矣。
發如秋風疾如駭龍當以生擊死 「發如秋風,疾如駭龍。
當以生擊死,以盛乘衰,以疾掩遲,以飽制飢」。
念孫案:此本作「發如猋風,疾如駭電。
以生擊死,以盛乘衰,以疾掩遲,以飽制飢」。
今本「猋風」作「秋風」,字之誤也。
俗書「猋」字作「焱」,形與「秋」相近。
舊本《北堂書鈔·武功部六》引此作「炎風」,「炎」亦「猋」之誤。
陳禹謨依俗本改爲「秋風」。
「發如猋風」,言其疾也。
《漢書·韓長孺傳》「匈奴,輕疾悍亟之兵也,至如猋風,去如收電」,顔師古曰:「猋,疾風也。
」故《月令》「猋風暴雨總至」,《呂氏春秋·孟春篇》作「疾風」。
若作「秋風」,則非其指矣。
「疾如駭電」,今本作「駭龍」。
「龍」字涉上文「龍騰」而衍。
「龍」下「當」字即「電」字之誤。
後人誤以「當」字下屬爲句,「以生擊死」四句之上加一「當」字,則義不可通。
故於「駭龍」之下妄加注釋耳。
今本注雲:「龍,魚也,飛之疾者也。
」案:《海外西經》之「龍魚」不得謂之「駭龍」,且與上句「猋風」不類,明是後人妄加此注,以附會「駭龍」二字之義,非高氏原文也。
《楚辭·九歎》「淩駕靁以軼駭電兮」,「駭電」與「猋風」事正相類,故以比用兵之神速。
《管子·兵法篇》雲:「追亡逐遁若飄風,「飄」與「猋」同。
《月令》「猋風」,《淮南·時則篇》作「飄風」。
《爾雅》「迴風爲飄」,《月令》注作「回風爲猋」。
《漢書·蒯通傳》「飄至風起」,顔注:「飄,讀曰猋。
」擊刺若雷電。
」《呂氏春秋·決勝篇》雲「若雷電飄風暴雨」,《漢書》雲「至如猋風,去如收電」,義竝與此同。
舊本《北堂書鈔》引此正作「疾如駭電」,無「龍當」二字。
陳禹謨依俗本改爲「駭龍」,又加「當」字。
不用達 「若以水滅火,若以湯沃雪,何往而不遂,何之而不用逹」。
劉績曰:「衍『用』字。
」 親刃 「故將以民爲體,而民以將爲心。
心誠則支體親刃,心疑則支體撓北」。
念孫案:「親刃」二字義不可通,劉本作「親力」,義亦不可通。
「刃」當爲「」,寫者脫其半耳。
《説文》:「,黏也。
」引隱元年《左傳》「不義不」。
或作「」。
今《左傳》作「暱」,親即親暱也。
「支體親暱」,謂從心也。
「支體撓北」,謂不從心也。
「親暱」之「暱」,古音在職部,故與「北」爲韻。
《小雅·菀柳篇》「無自暱焉」,與「息」、「極」爲韻,是其證。
誠必 「心不專一,則體不節勁;將不誠必,則卒不勇敢」。
念孫案:「誠必」與「專一」相對爲文,「勇敢」與「誠必」相因爲義。
《管子·九守篇》曰:「用賞者貴誠,用刑者貴必。
」《荀子·緻士篇》曰:「人主之患,不在乎不言用賢,而在乎不誠必用賢。
」《呂氏春秋·論威篇》曰:「又況乎萬乘之國而有所誠必乎,則何敵之有矣!」《賈子·道術篇》曰:「伏義誠必謂之節。
」枚乘《七發》曰:「誠必不悔,決絶以諾。
」是古書多以「誠必」連文。
劉本「誠必」作「誠心」,因上文「心誠」而誤。
諸本與劉本同,唯《道藏》本作「誠必」。
莊不從《藏》本而從諸本,謬矣。
卻笠 發笱 「硤路津關,大山名塞,龍蛇蟠,卻笠居,羊腸道,發笱門」。
念孫案:「卻笠居」,《後漢書·杜篤傳》注引作「簦笠居」,是也。
「簦笠」與「龍蛇」相對爲文,謂山形偃覆如簦笠,故高注有「偃覆」之語。
今本作「卻笠居」,注雲:「卻,偃覆也。
笠,登。
」《太平禦覽》引同。
案:「卻笠」二字文不成義,訓「卻」爲「偃覆」,亦義不可通,疑傳寫錯誤也。
注内「登」字即「簦」字之誤,疑當作「偃覆如簦笠」。
「發笱」二字,於義無取,「發笱」當作「魚笱」。
「羊腸」、「魚笱」相對爲文。
高注「發笱,竹笱,所以捕魚,其門可入而不得出」,「發笱」二字亦因正文而衍。
《太平禦覽·兵部二》及《後漢書注》引此竝作「魚笱門」。
《禦覽》引注文亦無「發笱」二字。
摿摿 「因其勞倦怠亂,飢渴凍暍,推其摿摿,擠其揭揭」。
高注曰:「摿摿,欲卧也。
揭揭,欲拔也。
」念孫案:《説文》《玉篇》《廣韻》《集韻》皆無「摿」字,「摿」當爲「」,字之誤也。
注同。
「」,古「搖」字也。
《考工記·矢人》「夾而搖之」,釋文:「搖,本又作。
」《漢書·天文志》:「元光中,天星盡。
」注内「欲卧」當爲「欲仆」,亦 之誤也。
「搖搖」者,動而欲仆也。
因其欲仆而推之,故曰「推其搖搖」。
武王《戶銘》曰:「若風將至,必先搖搖。
」意與此相近也。
《太平禦覽·兵部二》引此正作「推其搖搖」。
隷書「」字或作「」,《漢書·司馬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