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豫觚
關燈
小
中
大
熙初,沈丘程家村有劉船者,字小舟,充縣捕役,其年已老。
夏月雷雨暴至,倚門南望,遙見雲霧中,一人乘馬而至,兩腋各挾石桤,将舉皚擊船。
又一人大呼曰:“非此劉船也。
”遂去。
是時沈丘王邦溜南岸,别有劉船,亦字小舟,方于河濱鋤地,雷至擊死。
程村之劉船,一足及,腫如盎,旬餘而愈。
○秦大漢 沈丘枳店民秦大漢,名光甫,狀如金狄,絕有力。
陽之門,伛而行,乃得入。
鬻所獲秫稈于市,每擔四十捆。
适積雨後,市有大車陷淖泥中,三牛不能出。
光甫脫牛而以手出之。
康熙十三年,時方用兵,親王出鎮荊州,有薦于軍前者。
王賜袍一領,制布十二疋,尚不掩胫。
其足尺有四寸,植其靴,高與食案等。
健驢肥馬,莫能勝載。
刀矛之屬,不足供其展用。
乃騎以橐駝,而鑄三十斤鐵槍與之,始得稱意。
然不宜于亻票疾之戰,廢歸,以病死。
○木介 語雲:“木生介,達官怕。
”餘于康熙乙醜冬杪,将從項城扶親柩南歸,士民故舊,相送郊外。
時雨雪已霁,地無積素,而樹枝多有淩澤對凝,厚至二三寸,雖晴旭耀射,經旬不化。
餘指示項人曰:“此木介也,必有受其咎者。
”未幾,睢州湯公,鄢陵王公相繼徂謝,内而閣學以及卿貳,外而各省督撫,亦屏黜殆盡。
○筍根稚子 西華縣黃灣寨李泰真家堂前,有竹一叢,不甚茂密。
童戲其間,喧言竹根見三寸小人,往來跳躍。
泰真怪而觇之,已沒土内。
随掘土,果得一人。
眉目口鼻皆具,兩手各分指形,足指拳如鳥爪,色極嫩白。
康熙乙醜秋日醫士陳子俊言。
○自怡編序 康熙十六年,餘筮仕陳之項城,迎養兩大人于官舍。
先贈君芥{艹}公,春秋六十有八,性喜讀書。
适有昆山徐大司寇所贈《資治通鑒》在署,每日端坐纟番閱,常至夜午乃就寝。
暇則飲酒賦詩,與幕中諸子相唱和,彙成一帙,題為《芥斧自怡編》,而引其端曰:“憶餘七齡,先大人教以誦詩,時尚未谙聲律。
既而攻舉子業,無庸也,年十七,外父黃羽沖先生攜餘就浙試,偶得‘煙樹随船走,漁榔雜浪聞’句于湖中,外父頗颔之。
中歲以來,累遭外讧,倦于翰墨。
事既已,辄欲研露注《離騷經》,焚膏檢較涑水《通鑒》,為之标舉建儲、綏遠、用賢、黜佞、重農田、定賦役、正禮律、興學校諸大典,編輯成書,付兒誦習。
讵意天不假我父母年,相繼見背,益悲不自勝,未暇卒業。
會皇朝定鼎,南北未靖,乃悉所有葬我先人,志決鹿門偕隐。
爰命我子從吳南村遊。
南村雅擅詩古文名,與相唱和,得《秋日雜感》若幹首。
複和其伯氏《東裡絕粒吟》十律。
方愧未工,而我子亦竊竊然習壯夫弗為之所為。
餘投筆誡曰:‘爾尚以典常作之師,其毋采華隳厥實。
’誠欲進我子以經緯之策,弗徒繪風镂月,與庾、鮑角勝也。
又二十餘載,餘詩學益落,而吾子則受知于玉峰徐大司成,三雍追琢,德業稍進,捧檄來令古項。
辛酉孟夏以籃輿迎養,入其邑,觀吾子于治賦、興學、寬徭、平獄之政,次第修舉,足副餘編輯曩志,而見之施行,餘心大慰。
爰喟然曰:‘吾向謂作詩者,唯閑衲子與宦遊人爾。
汝今于莅任之暇,撫弦調鶴之餘,始可與言詩也已。
餘且優遊官閣,複理前業,庶效閑衲之所為,以畢我先人始教之意。
’因命諸孫日錄署中所詠題,曰《芥{艹}自怡編》。
康熙辛酉夏五,書于古項子國之聽松軒。
”其明年九月,先贈君抱疾,十一月棄世。
又明年我母黃孺人亦終于項寓。
嗚呼,痛哉!餘家酷貧,至無以為菽水歡。
勉就祿仕,以幾古人緻親之義,乃天不假年,相繼見背,餘複痛先贈君之所痛也。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而逮存之難如此。
為人子者,其可不惕心于愛日哉! ○臘月雷 康熙辛酉十二月十七日,項城大雨雪,積素盈尺,入夜益甚。
二鼓霹靂陡發,電光照射室内,纖物畢見,轟雷之聲達旦。
東城王孝廉海曙家,龍入其堂,爪破窗而去。
《詩》稱十月震電,尚曰“不甯不令”。
今乃臘月而雷,豈瑞雷乎! ○屋梁三花 陝州慈鐘集何貢士家築堂初成,堂東偏置貢土卧榻。
每聞堂有膈膊聲,如是數夕。
晨起視之,忽堂梁中坼縫生花,其色純赤,大如紅牡丹,鮮豔奪目。
閱夕,其左右複生二花而差小,一碧一黃,相去各二尺許。
觀者雲集。
三花累月乃萎。
○廷式再見 項城韓雲門,名眉,聘戚氏女,未幾兩目失明。
戚謂韓郎年少能文,必成遠器,而配以盲女,非偶也,欲毀婚而終女于家。
韓之父母将許之,雲門毅然不可,如禮迎娶以歸。
戚不得已,媵以美婢。
雲門曰:“人情見欲則動,不若無見,以全我居室之好。
”遂遣婢還戚。
後以壬子拔貢舉于鄉,出為教谕,挈婦偕行,伉俪無間。
豫人稱其笃行,以為宋之劉廷式再見于今。
夏月雷雨暴至,倚門南望,遙見雲霧中,一人乘馬而至,兩腋各挾石桤,将舉皚擊船。
又一人大呼曰:“非此劉船也。
”遂去。
是時沈丘王邦溜南岸,别有劉船,亦字小舟,方于河濱鋤地,雷至擊死。
程村之劉船,一足及,腫如盎,旬餘而愈。
○秦大漢 沈丘枳店民秦大漢,名光甫,狀如金狄,絕有力。
陽之門,伛而行,乃得入。
鬻所獲秫稈于市,每擔四十捆。
适積雨後,市有大車陷淖泥中,三牛不能出。
光甫脫牛而以手出之。
康熙十三年,時方用兵,親王出鎮荊州,有薦于軍前者。
王賜袍一領,制布十二疋,尚不掩胫。
其足尺有四寸,植其靴,高與食案等。
健驢肥馬,莫能勝載。
刀矛之屬,不足供其展用。
乃騎以橐駝,而鑄三十斤鐵槍與之,始得稱意。
然不宜于亻票疾之戰,廢歸,以病死。
○木介 語雲:“木生介,達官怕。
”餘于康熙乙醜冬杪,将從項城扶親柩南歸,士民故舊,相送郊外。
時雨雪已霁,地無積素,而樹枝多有淩澤對凝,厚至二三寸,雖晴旭耀射,經旬不化。
餘指示項人曰:“此木介也,必有受其咎者。
”未幾,睢州湯公,鄢陵王公相繼徂謝,内而閣學以及卿貳,外而各省督撫,亦屏黜殆盡。
○筍根稚子 西華縣黃灣寨李泰真家堂前,有竹一叢,不甚茂密。
童戲其間,喧言竹根見三寸小人,往來跳躍。
泰真怪而觇之,已沒土内。
随掘土,果得一人。
眉目口鼻皆具,兩手各分指形,足指拳如鳥爪,色極嫩白。
康熙乙醜秋日醫士陳子俊言。
○自怡編序 康熙十六年,餘筮仕陳之項城,迎養兩大人于官舍。
先贈君芥{艹}公,春秋六十有八,性喜讀書。
适有昆山徐大司寇所贈《資治通鑒》在署,每日端坐纟番閱,常至夜午乃就寝。
暇則飲酒賦詩,與幕中諸子相唱和,彙成一帙,題為《芥斧自怡編》,而引其端曰:“憶餘七齡,先大人教以誦詩,時尚未谙聲律。
既而攻舉子業,無庸也,年十七,外父黃羽沖先生攜餘就浙試,偶得‘煙樹随船走,漁榔雜浪聞’句于湖中,外父頗颔之。
中歲以來,累遭外讧,倦于翰墨。
事既已,辄欲研露注《離騷經》,焚膏檢較涑水《通鑒》,為之标舉建儲、綏遠、用賢、黜佞、重農田、定賦役、正禮律、興學校諸大典,編輯成書,付兒誦習。
讵意天不假我父母年,相繼見背,益悲不自勝,未暇卒業。
會皇朝定鼎,南北未靖,乃悉所有葬我先人,志決鹿門偕隐。
爰命我子從吳南村遊。
南村雅擅詩古文名,與相唱和,得《秋日雜感》若幹首。
複和其伯氏《東裡絕粒吟》十律。
方愧未工,而我子亦竊竊然習壯夫弗為之所為。
餘投筆誡曰:‘爾尚以典常作之師,其毋采華隳厥實。
’誠欲進我子以經緯之策,弗徒繪風镂月,與庾、鮑角勝也。
又二十餘載,餘詩學益落,而吾子則受知于玉峰徐大司成,三雍追琢,德業稍進,捧檄來令古項。
辛酉孟夏以籃輿迎養,入其邑,觀吾子于治賦、興學、寬徭、平獄之政,次第修舉,足副餘編輯曩志,而見之施行,餘心大慰。
爰喟然曰:‘吾向謂作詩者,唯閑衲子與宦遊人爾。
汝今于莅任之暇,撫弦調鶴之餘,始可與言詩也已。
餘且優遊官閣,複理前業,庶效閑衲之所為,以畢我先人始教之意。
’因命諸孫日錄署中所詠題,曰《芥{艹}自怡編》。
康熙辛酉夏五,書于古項子國之聽松軒。
”其明年九月,先贈君抱疾,十一月棄世。
又明年我母黃孺人亦終于項寓。
嗚呼,痛哉!餘家酷貧,至無以為菽水歡。
勉就祿仕,以幾古人緻親之義,乃天不假年,相繼見背,餘複痛先贈君之所痛也。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而逮存之難如此。
為人子者,其可不惕心于愛日哉! ○臘月雷 康熙辛酉十二月十七日,項城大雨雪,積素盈尺,入夜益甚。
二鼓霹靂陡發,電光照射室内,纖物畢見,轟雷之聲達旦。
東城王孝廉海曙家,龍入其堂,爪破窗而去。
《詩》稱十月震電,尚曰“不甯不令”。
今乃臘月而雷,豈瑞雷乎! ○屋梁三花 陝州慈鐘集何貢士家築堂初成,堂東偏置貢土卧榻。
每聞堂有膈膊聲,如是數夕。
晨起視之,忽堂梁中坼縫生花,其色純赤,大如紅牡丹,鮮豔奪目。
閱夕,其左右複生二花而差小,一碧一黃,相去各二尺許。
觀者雲集。
三花累月乃萎。
○廷式再見 項城韓雲門,名眉,聘戚氏女,未幾兩目失明。
戚謂韓郎年少能文,必成遠器,而配以盲女,非偶也,欲毀婚而終女于家。
韓之父母将許之,雲門毅然不可,如禮迎娶以歸。
戚不得已,媵以美婢。
雲門曰:“人情見欲則動,不若無見,以全我居室之好。
”遂遣婢還戚。
後以壬子拔貢舉于鄉,出為教谕,挈婦偕行,伉俪無間。
豫人稱其笃行,以為宋之劉廷式再見于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