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曆代通載卷第三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己醜) 正月抄數戶計○庚寅九月日大赦。
(辛卯) 五月二十三日诏改按察司曰肅政廉訪司。
(癸巳) 十月二十二日大赦。
⊙至元三十年。
杭州徑山雲峰和上示寂。
師名妙高。
句之長溪人。
父諱鼒家。
世業儒。
母阮。
夢池上嬰兒合爪坐蓮華心手捧得之。
覺而生師。
因名夢池。
神采秀徹。
嗜書力學。
尤耽釋典。
固請學出世法。
父母以夢故不定奪。
俾從吳中雲夢澤公受具戒。
師銳意求道。
首參癡絕沖。
沖曰。
此兒語纚纚有緒。
吾宗瑚琏也。
尋又見無準于徑山。
準尤器愛。
拟以侍職處。
師歎曰。
懷安敗名。
吾不遍參諸方不止也。
遂之育王見偃溪。
即請入侍室。
掌職藏鑰。
一日溪舉。
譬如牛過窗棂。
頭角四蹄俱過了。
因甚尾巴過不得。
師劃然有省。
答曰。
鲸吞海水盡。
露出珊瑚枝。
偃溪可之。
會師遷南屏。
攜師與俱。
尋住南興大蘆。
遂為嫡嗣。
遷保安江陰教忠霅川何山。
雲衲四來。
三堂皆溢。
蔣山虛次直指佥議無以易師。
朝旨從之。
曆十有三載。
衆踰五百。
德祐乙亥年。
被兵革。
軍士有迫師求金者。
師曰。
此但有寺有僧。
無金與汝。
俄以刃拟師。
師延頸曰。
欲殺即殺。
吾頭非汝砺刀石。
辭氣雍容了無怖畏。
軍士感動擲刃去。
丞相伯顔公見師加敬。
舍牛百齋糧五百。
寺賴以濟。
顔公又戒諸将。
此老非常人比。
宜異目待之。
以故寺得無恙。
至元庚辰。
雙徑延請。
師懇辭再三。
乃前寺罹回祿。
草創才什一。
師悉力興建。
且捐衣盂自為僧堂衆寮。
不十年悉複舊觀。
戊子春。
魔事忽作教徒谮毀禅宗。
師聞之歎曰。
此宗門大事。
吾當忍死以争之。
遂拉一二同列趨京。
有旨大集教禅廷辨。
上問禅以何為宗。
師奏。
淨智妙圓體本空寂。
非見聞覺知思慮分别所能到。
宣問再三。
師曆舉西天四七東土二三。
達磨諸祖南能北秀。
德山臨濟棒喝因緣。
大抵教是佛語。
禅是佛心。
正法眼藏涅槃妙心。
趣最上乘。
孰過于禅。
詞指明辯餘二千言。
又宣進榻前與仙林。
諸教徒返複論難。
林問。
禅宗得法幾人。
師雲。
從上佛祖天下老和上。
盡恒河沙莫窮其數。
林雲。
隻這是誰。
師雲。
含元殿上更覓長安。
又問。
如何是禅。
師打一圓相。
林不省。
師曰。
隻這一圈透不過。
說甚千經萬論。
林辭屈。
上大說。
衆喙乃熄。
禅宗按堵如初。
陛辭南歸。
示衆雲。
我本深藏岩窦。
隐遁過時。
不謂日照天臨。
難逃至化。
又雲。
衲帔蒙頭萬事休。
此時山僧都不會。
徑山輪奂甫備。
延燎複盡。
師謂衆曰。
吾負此山債耳。
遂竭力再建。
彙殿坡為池。
他屋皆易置佳處。
五年而成。
癸巳六月初。
小參訓饬學者。
十七日書偈而逝。
師生于嘉定己卯二月十七日。
壽七十五。
臘五十九。
葬于寺西之居頂庵。
(甲午) 至元三十一年 上崩。
⊙世祖皇帝潛龍時。
出征西國。
好生為任。
迷徑遇僧。
開途受記。
由是光宅天下統禦萬邦。
大弘密乘尊隆三寶。
帝潛龍時。
命忠書記。
叩六丁之靈。
求治國之道。
出征江南。
書記奏雲。
飛龍之時已至。
可速回轅。
上然之猶是富有天下。
帝問帝師雲。
施食至少。
何能普濟無量幽冥。
帝師雲。
佛法真言力。
猶如飲馬珠。
帝迎旃檀瑞像歸内宮。
安奉萬歲山仁智殿。
為見世之寶。
帝嘗問帝師雲。
修寺建塔有何功德。
帝師雲。
福蔭大千。
由是建仁王護國寺。
以鎮國焉。
帝命帝師。
齊竟天雨金花。
缤紛而下。
帝雲。
何故有此祥瑞。
帝師雲。
陛下心花内發。
天雨金花贊歎。
帝命伯顔丞相。
攻取江南不克。
遂問膽巴師父雲。
護神雲何不出氣力。
奏雲。
人不使不去。
佛不請不說。
帝遂求請。
不日而宋降。
定光佛塔毫光發現。
帝命開視内有舍利。
光耀人目。
由是重建寶塔。
蜀僧元一遊西天回朝。
帝。
帝問雲。
西天佛有麼。
元一奏雲當今東土生民主。
何異西天悉達多。
元一以西天琢成玉石佛像獻。
帝。
帝寶之于萬山供養。
元一以西天貝多葉經獻。
帝。
帝貯以七寶函。
嚴加信仰。
忠書記僧中之傑。
帝命以三奇之道為輔。
出号施令。
帝加信任。
封為太保。
元一自西天持佛如來鐵缽獻。
帝。
帝悅寶之。
以鎮庫藏。
帝與帝師坐次。
一亢二僧侍側。
帝雲。
何不遊戲三昧。
亢以一年小雲。
從小至大為次。
一遂雲。
海青身至小。
天鵝身至大。
海青徹天飛。
天鵝生懼怕。
亢雲。
豬豚身至小。
象王身至大。
象見豚來欺。
擲向大千界。
帝師雲。
我以大千界。
化為一釜窖。
煮爾四伴物。
大小都容了。
帝大悅。
帝問元一雲。
孔老徒衆何以至少。
如來徒衆何以至多。
元一奏雲。
富嫌千口少。
貧恨一身多。
帝問揀壇主雲。
何處有佛。
揀奏雲。
我皇即是佛。
帝雲。
朕如何是佛。
揀雲。
殺活在于手。
乾坤掌上平。
帝問彌陀和上雲。
和上住在何處。
奏雲。
住在我王神州。
帝雲。
恁麼則時時見彌陀。
帝問僧元一雲。
和上還涉世緣麼。
奏雲。
不知法故犯。
知法了應無。
帝問帝師雲。
僧中還有通古今事底麼。
時有因和上。
奏雲。
法自漢明帝至以火辯真僞。
帝雲。
古今事且置。
今再以火辯真僞時如何。
因奏曰。
我皇有護法之心。
此經争得焚燒。
帝悅其言。
帝誕生太子。
诏海雲國師。
摩頂立名。
奏雲。
世間最尊貴。
無越于真金。
帝命東宮圍場齋。
帝師作忏悔。
帝師雲。
衆生度脫盡。
仁王悲願深。
帝設資戒大會。
随處放光。
帝問帝師雲。
光從何處來。
帝師回奏雲。
感應道交佛光應現。
帝命皇後娘娘。
鎮國寺行香。
後問衆僧雲。
諸處放光。
此處何無。
言訖定光塔上毫光燭天。
終日不散。
帝以衆婇女圍繞帝師。
帝問雲。
還也動心麼。
帝師雲。
目前雖可看。
争奈老僧何。
帝大悅。
帝問淵總統。
還有眷屬無。
回奏雲。
終日不曾離。
又問。
還餐酒肉無。
淵奏雲。
缽盂常染腥膻味。
帝雲。
好老實人。
新築京城。
監築者謀毀海雲國師塔。
兩雉相合。
奏帝欲去其塔。
帝雲。
海雲高僧。
築城圍之。
貴僧之德千古不磨。
帝一日曰。
栴檀瑞像現世佛寶當建大刹安奉
(辛卯) 五月二十三日诏改按察司曰肅政廉訪司。
(癸巳) 十月二十二日大赦。
⊙至元三十年。
杭州徑山雲峰和上示寂。
師名妙高。
句之長溪人。
父諱鼒家。
世業儒。
母阮。
夢池上嬰兒合爪坐蓮華心手捧得之。
覺而生師。
因名夢池。
神采秀徹。
嗜書力學。
尤耽釋典。
固請學出世法。
父母以夢故不定奪。
俾從吳中雲夢澤公受具戒。
師銳意求道。
首參癡絕沖。
沖曰。
此兒語纚纚有緒。
吾宗瑚琏也。
尋又見無準于徑山。
準尤器愛。
拟以侍職處。
師歎曰。
懷安敗名。
吾不遍參諸方不止也。
遂之育王見偃溪。
即請入侍室。
掌職藏鑰。
一日溪舉。
譬如牛過窗棂。
頭角四蹄俱過了。
因甚尾巴過不得。
師劃然有省。
答曰。
鲸吞海水盡。
露出珊瑚枝。
偃溪可之。
會師遷南屏。
攜師與俱。
尋住南興大蘆。
遂為嫡嗣。
遷保安江陰教忠霅川何山。
雲衲四來。
三堂皆溢。
蔣山虛次直指佥議無以易師。
朝旨從之。
曆十有三載。
衆踰五百。
德祐乙亥年。
被兵革。
軍士有迫師求金者。
師曰。
此但有寺有僧。
無金與汝。
俄以刃拟師。
師延頸曰。
欲殺即殺。
吾頭非汝砺刀石。
辭氣雍容了無怖畏。
軍士感動擲刃去。
丞相伯顔公見師加敬。
舍牛百齋糧五百。
寺賴以濟。
顔公又戒諸将。
此老非常人比。
宜異目待之。
以故寺得無恙。
至元庚辰。
雙徑延請。
師懇辭再三。
乃前寺罹回祿。
草創才什一。
師悉力興建。
且捐衣盂自為僧堂衆寮。
不十年悉複舊觀。
戊子春。
魔事忽作教徒谮毀禅宗。
師聞之歎曰。
此宗門大事。
吾當忍死以争之。
遂拉一二同列趨京。
有旨大集教禅廷辨。
上問禅以何為宗。
師奏。
淨智妙圓體本空寂。
非見聞覺知思慮分别所能到。
宣問再三。
師曆舉西天四七東土二三。
達磨諸祖南能北秀。
德山臨濟棒喝因緣。
大抵教是佛語。
禅是佛心。
正法眼藏涅槃妙心。
趣最上乘。
孰過于禅。
詞指明辯餘二千言。
又宣進榻前與仙林。
諸教徒返複論難。
林問。
禅宗得法幾人。
師雲。
從上佛祖天下老和上。
盡恒河沙莫窮其數。
林雲。
隻這是誰。
師雲。
含元殿上更覓長安。
又問。
如何是禅。
師打一圓相。
林不省。
師曰。
隻這一圈透不過。
說甚千經萬論。
林辭屈。
上大說。
衆喙乃熄。
禅宗按堵如初。
陛辭南歸。
示衆雲。
我本深藏岩窦。
隐遁過時。
不謂日照天臨。
難逃至化。
又雲。
衲帔蒙頭萬事休。
此時山僧都不會。
徑山輪奂甫備。
延燎複盡。
師謂衆曰。
吾負此山債耳。
遂竭力再建。
彙殿坡為池。
他屋皆易置佳處。
五年而成。
癸巳六月初。
小參訓饬學者。
十七日書偈而逝。
師生于嘉定己卯二月十七日。
壽七十五。
臘五十九。
葬于寺西之居頂庵。
(甲午) 至元三十一年 上崩。
⊙世祖皇帝潛龍時。
出征西國。
好生為任。
迷徑遇僧。
開途受記。
由是光宅天下統禦萬邦。
大弘密乘尊隆三寶。
帝潛龍時。
命忠書記。
叩六丁之靈。
求治國之道。
出征江南。
書記奏雲。
飛龍之時已至。
可速回轅。
上然之猶是富有天下。
帝問帝師雲。
施食至少。
何能普濟無量幽冥。
帝師雲。
佛法真言力。
猶如飲馬珠。
帝迎旃檀瑞像歸内宮。
安奉萬歲山仁智殿。
為見世之寶。
帝嘗問帝師雲。
修寺建塔有何功德。
帝師雲。
福蔭大千。
由是建仁王護國寺。
以鎮國焉。
帝命帝師。
齊竟天雨金花。
缤紛而下。
帝雲。
何故有此祥瑞。
帝師雲。
陛下心花内發。
天雨金花贊歎。
帝命伯顔丞相。
攻取江南不克。
遂問膽巴師父雲。
護神雲何不出氣力。
奏雲。
人不使不去。
佛不請不說。
帝遂求請。
不日而宋降。
定光佛塔毫光發現。
帝命開視内有舍利。
光耀人目。
由是重建寶塔。
蜀僧元一遊西天回朝。
帝。
帝問雲。
西天佛有麼。
元一奏雲當今東土生民主。
何異西天悉達多。
元一以西天琢成玉石佛像獻。
帝。
帝寶之于萬山供養。
元一以西天貝多葉經獻。
帝。
帝貯以七寶函。
嚴加信仰。
忠書記僧中之傑。
帝命以三奇之道為輔。
出号施令。
帝加信任。
封為太保。
元一自西天持佛如來鐵缽獻。
帝。
帝悅寶之。
以鎮庫藏。
帝與帝師坐次。
一亢二僧侍側。
帝雲。
何不遊戲三昧。
亢以一年小雲。
從小至大為次。
一遂雲。
海青身至小。
天鵝身至大。
海青徹天飛。
天鵝生懼怕。
亢雲。
豬豚身至小。
象王身至大。
象見豚來欺。
擲向大千界。
帝師雲。
我以大千界。
化為一釜窖。
煮爾四伴物。
大小都容了。
帝大悅。
帝問元一雲。
孔老徒衆何以至少。
如來徒衆何以至多。
元一奏雲。
富嫌千口少。
貧恨一身多。
帝問揀壇主雲。
何處有佛。
揀奏雲。
我皇即是佛。
帝雲。
朕如何是佛。
揀雲。
殺活在于手。
乾坤掌上平。
帝問彌陀和上雲。
和上住在何處。
奏雲。
住在我王神州。
帝雲。
恁麼則時時見彌陀。
帝問僧元一雲。
和上還涉世緣麼。
奏雲。
不知法故犯。
知法了應無。
帝問帝師雲。
僧中還有通古今事底麼。
時有因和上。
奏雲。
法自漢明帝至以火辯真僞。
帝雲。
古今事且置。
今再以火辯真僞時如何。
因奏曰。
我皇有護法之心。
此經争得焚燒。
帝悅其言。
帝誕生太子。
诏海雲國師。
摩頂立名。
奏雲。
世間最尊貴。
無越于真金。
帝命東宮圍場齋。
帝師作忏悔。
帝師雲。
衆生度脫盡。
仁王悲願深。
帝設資戒大會。
随處放光。
帝問帝師雲。
光從何處來。
帝師回奏雲。
感應道交佛光應現。
帝命皇後娘娘。
鎮國寺行香。
後問衆僧雲。
諸處放光。
此處何無。
言訖定光塔上毫光燭天。
終日不散。
帝以衆婇女圍繞帝師。
帝問雲。
還也動心麼。
帝師雲。
目前雖可看。
争奈老僧何。
帝大悅。
帝問淵總統。
還有眷屬無。
回奏雲。
終日不曾離。
又問。
還餐酒肉無。
淵奏雲。
缽盂常染腥膻味。
帝雲。
好老實人。
新築京城。
監築者謀毀海雲國師塔。
兩雉相合。
奏帝欲去其塔。
帝雲。
海雲高僧。
築城圍之。
貴僧之德千古不磨。
帝一日曰。
栴檀瑞像現世佛寶當建大刹安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