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曆代通載卷第二十七

關燈


    未忘法耳。

    如有法執。

    故自為斷續。

    當筆忘手手忘心乃可也。

    穎于是默契其旨。

    良久曰。

    如石頭曰。

    執事元是迷契理亦非悟。

    既曰契理。

    何謂非悟。

    聰曰女以此句為藥語為病語。

    穎曰。

    是藥語。

    聰呵曰。

    女乃以病為藥。

    又可哉。

    穎曰。

    事如函得蓋理如箭直鋒。

    妙甯有加者。

    而猶以為病。

    茲實未谕。

    聰曰。

    借其妙至走。

    亦止明事理而已。

    祖師意旨知識所不能到。

    矧事理乎。

    故世尊曰。

    理障礙正知見。

    事障能續生死。

    穎恍如夢覺曰。

    如何受用。

    聰曰。

    語不離窠臼。

    安能出蓋纏。

    穎歎曰。

    才涉唇吻便落意思。

    皆是死門終非活路。

    辭去過京師。

    寓止驸馬都尉李端願之園。

    日夕問道。

    一時公卿多就見聞其議論。

    随機開悟李公問曰。

    地獄畢竟是有是無。

    答曰。

    諸佛向無中說有。

    眼見空花。

    太尉向有中覓無。

    手[搘-日+且]水月。

    堪笑眼前見牢獄不避。

    心外見天堂欲生。

    殊不知忻怖在心善惡成境太尉但了自心。

    自然無惑。

    曰心如何了。

    答曰。

    善惡都莫思量。

    又問。

    不思量後心歸何所。

    穎曰。

    且請太尉歸宅。

    穎東遊初住舒州香爐峰。

    移住潤州因聖太平之隐靜明之雪窦。

    又遷金山龍遊寺。

    嘉祐四年除夕。

    遣侍者持書别楊州刁景純學士曰。

    明旦當行。

    不暇相見。

    厚自愛。

    景純開書乃驚曰。

    當奈何。

    複書決别而已。

    中夜侯吏報。

    揚州馳書船将及岸。

    穎欣然遣撾鼓升座。

    叙出世本末謝裨贊叢林者。

    勸修勿怠。

    曰吾化當以賢監寺次補下座讀景純書畢。

    大衆擁步上方文。

    穎跏趺揮令各遠立。

    良久乃化。

    閱世七十有二。

    夏五十有三。

     (己亥) ○歐陽修宋祁。

    修唐書成○修又撰五代史七十四卷。

    将舊唐史所載釋道之事。

    并皆删去。

    惜哉。

     (庚子) ○六月丞相曾公亮進新修唐書二百五十卷。

     ⊙天衣義懷禅師。

    生陳氏。

    溫州樂清人。

    世以漁為業。

    母夢星隕于屋除而光照戶。

    遂娠。

    及生尤多奇。

    兒稚坐父船尾。

    漁得魚付懷。

    懷不忍串之。

    私投江中。

    父怒笞诟。

    甘甜之(不以介意。

    長遊京師。

    依景德寺試經得度)時有言法華者。

    不測人也。

    行市中拊懷背曰臨濟德山去。

    初谒金銮善禅師不契。

    後谒葉縣省公。

    又不契東遊洞庭翠峰。

    懷當營炊自汲澗折檐悟旨。

    顯公印可以為奇。

    辭去久無耗。

    有僧自淮上來曰。

    懷出世鐵佛矣。

    顯使誦提唱之語。

    譬如雁過長空影沈寒水。

    雁無遺蹤之意水無留影之心。

    顯激賞以為類己。

    先使慰撫之。

    乃敢通門人之禮。

    諸方服其精識。

    自鐵佛至天衣。

    五遷法席。

    皆荒涼處。

    懷至必幻出樓觀。

    晚以疾居池州杉山庵。

    弟子智才住杭之佛日。

    迎歸家侍劑藥。

    才如姑胥未還。

    懷促其歸至門。

    而懷已别衆。

    才問。

    卯塔已畢。

    如何是畢竟事懷堅拳示之。

    遂倒卧推枕而化。

    世壽七十二坐四十六夏。

    葬佛日山。

    崇甯中敕谥振宗大師。

     ⊙(癸辰) 三月廿八日帝崩○歐陽文忠公昔官洛中。

    一日遊嵩山。

    卻去仆吏放意而往。

    至一山寺。

    入門修竹滿軒。

    公休于殿陛。

    旁有老僧。

    閱經自若。

    與語不甚願答。

    公心異之。

    曰道人住山久如。

    曰甚久也。

    又問。

    誦何經。

    曰法華經。

    公曰。

    古之高僧臨生死之際。

    類皆談笑脫去。

    何道緻之耶。

    對曰。

    定慧力耳。

    又問。

    今乃寂寥無有何哉。

    老僧笑曰。

    古之人念念在定慧。

    臨終安得亂。

    今之人念念在散亂。

    臨終安得定。

    文忠大驚。

    不自知膝之屈也。

    謝希深嘗作文記其事。

    林間。

     ⊙比京天缽寺重元禅師。

    出青州千乘縣孫氏。

    法嗣天衣。

    文潞公彥博出相鎮魏府。

    請住本寺。

    是夏别公示寂。

    茶毗煙到成舍利。

    公執瓶禱之。

    煙入。

    舍利填瓶。

    公乃竭志内典焉。

     ⊙(甲辰) 改治平。

    英宗署(太祖孫濮安懿王名讓之子。

    初名宗實。

    仁宗無子。

    立為皇子。

    賜名曙。

    韓琦司馬光定策立之。

    三十三歲即位。

    三十七歲崩在位四年) ⊙雲峰文悅禅師南昌人。

    生于徐氏。

    七歲剃發于龍興寺。

    短小粹美。

    有精識。

    年十九策杖遊江淮。

    至筠州大愚。

    見屋老僧殘荒涼如傳舍。

    芝自提笠。

    日走市井。

    暮歸閉關。

    高枕悅無留意焉。

    欲裝包發去。

    将行而雨雨止。

    芝升座。

    曰大家相聚吃莖虀。

    喚作一莖虀入地獄如箭射。

    下座。

    無他語。

    悅大駭。

    夜造丈室。

    芝曰。

    來何所求。

    曰求佛心法。

    芝曰。

    法輪不轉食輪先轉。

    後生趁有色力。

    何不為衆乞食。

    我忍饑不暇。

    暇為女說法乎。

    悅不違。

    即請行。

    及還移住西山翠岩。

    悅又往依之。

    夜詣丈室。

    芝曰。

    又欲求佛心法乎。

    女不念乍住屋壁疏漏。

    又寒雪。

    我日夜望女來為衆營炭。

    我忍寒不能。

    能為女說法乎。

    悅又不敢違。

    入城化炭還。

    時維那缺。

    悅夜造丈室。

    芝曰。

    佛法不怕爛卻堂司一職今以煩女。

    悅不得語而出。

    明日鳴犍椎堅請。

    悅有難色。

    拜起欲棄去。

    業已勤勞久因中止。

    然恨芝不去心。

    地坐後架。

    架下東破桶。

    盆自架而堕。

    忽開悟。

    頓見芝從前用處。

    走搭伽梨上寝堂。

    芝迎笑曰。

    維那且喜大事了畢。

    悅再拜汗下。

    不及吐一詞而去。

    服勤八年而芝殁。

    東遊三吳。

    所至叢林改觀。

    雪窦顯禅師尤敬畏之。

    每集衆茶橫。

    設特榻示禮異之。

    南昌移文請住翠峰。

    又遷雲峰嘉祐七年七月八日升座。

    辭衆說偈曰。

    住世六十六年。

    為僧五十九夏。

    禅流若問旨歸。

    鼻孔大頭向下。

    遂泊然而化。

    阇維得五色舍利。

    塔于禹溪之北(餘如傳燈) (丙午) (三月彗現西方。

    庚申晨見于室。

    本大如月。

    長七尺許。

    丁巳昏見于昴。

    如太白。

    長丈有五尺。

    壬午孛于畢。

    如月。

    至五日。

    沒次年正月上崩于福甯殿矣) ⊙(丁未) 诏民間私造寺院屋宇及三十間者。

    可賜額曰壽聖悉存之。

     大教東被一千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