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曆代通載卷第二十五

關燈
我一轉豈不好。

    怤曰。

    就和上請一轉話頭。

    師曰。

    隻恁麼唯别有商量。

    曰和上恁麼即得。

    長慶問。

    從上諸聖傳受一路。

    請師垂示。

    師默然。

    長慶禮拜而退。

    師莞爾而笑。

    師有時謂衆曰。

    堂堂密密地道。

    怤出問曰。

    是什麼堂堂密密。

    師起立曰。

    道什麼。

    怤退步而立。

    師垂語曰。

    此事得恁麼尊貴。

    得恁麼綿密。

    怤對曰。

    某甲到來數年不問和上恁麼示誨。

    師曰。

    我向前雖無如今已有。

    莫有妨麼。

    曰不敢。

    如此和上不已而已。

    師曰。

    緻使我如此。

    怤從此信入。

    因普請次。

    師舉沩山見色便見心語問怤。

    還有過也無。

    怤曰。

    古人為什麼事。

    師曰。

    雖然如此要共女商量。

    曰恁麼即不如道。

    怤鋤地去又嘗普請次。

    師問皎然曰。

    古人道誰知席帽下元是昔愁人。

    古人意作麼生。

    皎然側戴笠子曰。

    這個是什麼人語。

    又問曰。

    持經者能荷擔如來。

    然乃捧師向禅床上着。

    一日紹卿随師經行次。

    見芋葉動。

    師指動葉示之。

    卿曰。

    某甲怕怖。

    師曰。

    是汝屋裡底怕怖什麼。

    紹卿從此開悟。

    安國弘瑫參師。

    師曰。

    甚處來。

    曰江西。

    師曰。

    什麼處見達磨。

    曰分明向和上道。

    師曰。

    道什麼。

    瑫曰。

    什麼處去來。

    一日師見瑫忽搊住雲。

    盡大地是解脫門。

    把手教伊入不肯入。

    曰和上怪弘瑫不得。

    師曰。

    雖然如此争柰背後許多師僧何。

    太原孚上座參師。

    禮拜訖立于座右。

    師才顧視。

    孚便下看主事。

    異日師見孚指日示之孚搖手而出。

    師曰。

    汝不肯我。

    孚曰。

    和上搖頭某甲擺尾。

    什麼處不肯和上。

    師曰。

    到處也須諱卻。

    一日衆僧晚參。

    師在中底卧。

    孚曰。

    五州管内隻有這和上較些子。

    師便起去。

    師居閩川四十餘年。

    法席之盛卓冠天下。

    常不下一千五百衆。

    臨終出遊藍田莫歸浴畢中夜示寂。

    壽八十有七。

     ⊙十一月玄沙師備禅師示寂。

    師少為漁家子。

    年甫三十。

    始出家具戒習頭陀行與雪峰師資道契。

    雪峰每歎曰。

    備頭陀再來人也。

    閱楞嚴經發明心地。

    由是應機敏捷。

    與修多羅冥契。

    諸方玄學者有所未決。

    必從之請益。

    師上堂時久。

    衆謂不說法。

    一時各歸。

    師乃呵之曰。

    看總是一樣底。

    無一個有智慧但見我開兩片皮。

    盡來簇着。

    覓言語意度。

    是我真實為他卻總不知。

    看恁麼大難大難。

    十方諸佛把女向頂上着。

    不敢錯誤着一分子。

    隻道此事唯我能知。

    會麼。

    如今相紹繼盡道承釋迦。

    我道釋迦與我同參。

    汝道參阿誰。

    會麼。

    汝今欲得出他五蘊身田主宰。

    但識取汝秘密金剛體。

    古人向汝道。

    圓成正遍周沙界。

    我今少分為汝智者。

    可以譬喻得解。

    汝見此閻浮提日麼。

    世間人所作興營養身活命種種作業。

    莫非承他日光成立。

    隻如日體還有多般及心行麼。

    還有不周遍處麼。

    欲識此金剛體亦如是。

    隻如今山河大地十方國土色空明暗及汝身心。

    莫非盡承汝圓成威光所現。

    直是天人群生類所作業次受生果報有性無情。

    莫非承女威光。

    乃至諸佛成道果接物利生。

    莫非盡承女威光。

    隻如金剛體。

    還有凡夫諸佛麼。

    有女心行麼。

    不可道無便當去。

    女既有如是奇特。

    會麼。

    努力珍重。

    師初住梅溪。

    後居玄沙。

    一時天下叢林海衆。

    皆望風欽服。

    閩帥王公待以師禮。

    學徒垂千人。

    室戶不閉。

    師應機接物垂二十年。

    所演法要有大錄行于世。

    沒年七十有五。

    閩帥賜号宗一禅師。

     ○楚殷(字霸圖。

    姓馬氏。

    許州鄢陵人。

    世為農家。

    事梁。

    征伐有功。

    封為楚王。

    至末帝貞明丙子。

    始建國立郡州。

    十四年。

    壽七十九)雷氏曰(馬楚湖南五主五七) 蜀建(字光圖。

    姓王氏。

    許州武陽人。

    佐唐有功。

    封西平王。

    進封蜀王。

    遂有鼎分之志。

    昭宗遇弑。

    少帝禅梁。

    舉哭哀恸。

    文武勸進。

    遂立成都。

    号蜀。

    十二年卒。

    壽七十二。

    改武成)○雷氏曰(王建前蜀二主三五) 荊季興(字贻孫。

    陝州硖石人。

    本名李昌。

    少為汴州李讓家童。

    梁祖初鎮宣武。

    讓入赀養為子。

    易姓朱氏。

    興因讓故得見梁祖。

    祖見奇之。

    亦命為子。

    因姓朱氏。

    後拜宋州刺史。

    破青州徙穎陽防禦。

    進封渤海王。

    複姓高氏。

    唐莊開蜀有功。

    封南平王。

    吳人冊之。

    立荊南二十年。

    壽五十四)○雷氏曰(季興荊南五主五七) 吳渥(字承天。

    蜜長子。

    蜜病出鎮宣州。

    嗣立淮南一年。

    壽二十三。

    為溫灏殺之○隆演。

    字鴻源。

    蜜次子。

    溫灏殺渥。

    演遂即位。

    十二年改年武元。

    壽二十四卒。

    弟溥又立) 閩審知(字信通。

    姓王氏。

    光州固始人。

    兄朝唐封福州觀察。

    既卒。

    知代征伐有功。

    昭宗進封琅琊王。

    至梁祖加拜為知書令。

    封閩王。

    遂立福建。

    十八年。

    壽六十四)雷氏曰(王閩福建五主五五) (廿一 庚午) 南嶽山惟勁頭陀。

    集光化以來出世宗師機緣。

    為續寶林傳。

     (辛未) 改乾化。

     南漢隐(姓劉氏。

    上蔡人也。

    其祖安仁。

    後徙閩中。

    商賈南海。

    因家焉。

    父謙為廣州牙将。

    破巢為封州刺史。

    既卒。

    州人表隐代之事唐勳烈。

    昭宗封為南海王。

    天祐二年進封安南都護。

    三年封南平王。

    今梁又封南海王。

    後貞明三年卒。

    壽三十八)雷氏曰(南海隐廣五主六七) (壬申) 梁祖疾甚。

    郢王友圭。

    左遷菜州刺史。

    不行乃微行詣左龍虎統軍韓勍。

    謀入伏禁中。

    友圭仆夫馮廷锷刺帝于寝殿。

    矯诏友圭權主軍國之務。

    發喪即帝位。

    初梁祖溫略地于宋亳間。

    偶與逆旅婦人野合而生。

    立未一年。

    友貞貶為庶人。

    改年元鳳。

     (廿二 癸酉) 末帝友貞。

    一名瑱。

    溫第三子。

    聞友圭亂起兵讨之。

    既殺友圭。

    命趙[((中-〡)@〡)/品]傳國寶。

    至汴迎王即位。

    更名锽。

    且都汴。

    蓋祖地矣。

    唐使皇甫麟滅之。

    在位十年。

    複稱乾化。

     (乙亥) 改貞明。

     (丙子) 晉兵七萬來伐○遼主阿保機稱帝。

    立國号大。

    契丹改元天贊。

    遼之始也(中國簡冊所不載。

    遠夷草昧無可考。

    故其年代不可得而詳也。

    其父斡裡。

    為夷離中。

    猶中國刺史主。

    生而拓落。

    多智雄健。

    有膽略好騎射。

    鐵厚一寸而洞之。

    夜寝則有光。

    左右莫不驚。

    諸部畏服之。

    有宋相安。

    至天祚為金滅之。

    治國十一年) (廿三) 明州奉化縣布袋和尚者。

    未詳氏族。

    自稱名契此。

    形裁腲脮蹙額皤腹。

    出語無定寝卧随處。

    常以杖荷一布囊。

    凡供身之具盡貯囊中。

    入廛肆聚落。

    見物則乞。

    或醯醢魚俎。

    才接入口。

    分少許投囊中。

    時号長汀子布袋師也。

    嘗雪中卧。

    雪不沾身。

    人以此奇之。

    或就人乞。

    其貨則售。

    示人吉兇必應期無忒。

    天将雨。

    即着濕草屦途中驟行。

    遇亢陽。

    即曳高齒木履。

    市橋上豎膝而眠。

    居民以此驗知。

    有一僧在師前行。

    師乃拊僧背一下。

    僧回頭。

    師曰。

    乞我一文錢。

    曰道得即與汝一文。

    師放下布袋叉手而立。

    白鹿和上問。

    如何是布袋。

    師便放下布袋。

    又問。

    如何是布袋下事。

    師負之而去。

    先保福和上問。

    如何是佛法大意。

    師放下布袋叉手。

    保福曰。

    為隻如此。

    為更有向上事。

    師負之而去。

    師在街衢立。

    有僧問。

    和上在遮裡作什麼。

    師曰。

    等個人。

    曰來也來也(歸宗柔和上别雲歸去來)師曰。

    女不是遮個人。

    曰如何是遮個人。

    師曰。

    乞我一文錢。

    師有歌曰。

    隻個心心心是佛。

    十方世界最靈物。

    縱橫妙用可憐生。

    一切不如心真實。

    騰騰自在無所為。

    閑閑究竟出家兒。

    若睹目前真大道。

    不見纖毫也大奇。

    萬法何殊心何異。

    何勞更用尋經義。

    心王本自絕多知。

    智者隻明無學地。

    非聖非凡複若乎。

    不疆分别聖情孤。

    無價心珠本圓淨。

    凡是異相妄空呼。

    人能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