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曆代通載卷第二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界衆生是摩诃般若光。
光未發時。
女諸人向什麼處委。
光未發時。
尚無佛無衆生消息。
何處有山河國土來。
時有僧問。
如何是沙門眼。
師雲。
長長出不得。
又雲。
成佛成祖出不得。
六道輪回出不得。
僧雲。
未審出個什麼不得。
師雲。
晝見日夜見星僧雲。
學人不會。
師乃雲。
妙高山色青又青。
僧雲。
如何是佛。
師雲。
衆生色身是。
僧雲。
河沙諸佛體皆同。
如何有種種名字。
師雲。
從眼根返源名為文殊。
耳根返源名為觀音。
從心返源名為普賢。
文殊是佛妙觀察智。
觀音是佛無緣大悲。
普賢是佛無為妙行。
三聖是佛之妙用。
佛是三聖之真體。
用則有河沙假名。
體則總名一薄伽梵。
僧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此理如何。
師偈雲。
礙處非牆壁。
通處勿虛空。
若人如是解。
心色本來同。
問如何是佛性。
師偈雲。
佛性堂堂顯現。
住相有情難見。
苦悟衆生無我。
我面何殊佛面。
問如何是上上人行履處。
師雲。
如死人眼。
問上上人相見時如何。
師雲。
如死人手。
問善财無量劫來為什麼遊普賢身中世界不遍。
師雲。
女從無量劫來還曾遊得遍不。
問如何是普賢身。
師雲。
含元殿裡更問長安。
問亡僧向什麼處去。
師有偈雲。
不識金剛體。
卻喚作生緣。
十方真寂滅。
誰在複誰行。
師因臨濟示衆赤肉團上有一無位真人。
乃有偈曰。
萬法一如不用揀。
一如誰揀誰不揀。
即今生死本菩提。
三世如來同個眼。
仰山問。
人人盡有這個事。
隻是用不得。
師雲。
恰是請女用。
伸雲。
作麼生用。
師乃踏倒仰山。
山曰。
直下似個大蟲。
世因名岑大蟲。
⊙(己醜) 洞山良價禅師示寂。
師會稽人。
姓俞氏。
幼出家。
年二十一往嵩嶽受具。
者谒南泉值馬祖忌日設齋。
泉問衆曰。
今日設齋。
未審馬祖還來否。
衆無對。
師乃出對曰。
待有伴即來。
泉聞之贊曰。
此子雖後生卻堪雕琢。
師曰。
和上莫壓良為賤。
次谒沩山問曰。
頃聞忠國師有無情說法。
良價未究其微。
沩曰。
我這裡亦有。
隻是難得其人。
曰便請和上道。
沩曰。
父母所生口終不敢道。
曰還有與和上同時慕道者不。
沩曰。
此去石室相連。
有雲岩道人。
若能撥草瞻風。
必為子之所重。
師到雲岩問。
無情說法什麼人得聞。
岩曰。
無情說法無情得聞。
曰和上還聞不。
岩曰。
我若聞。
女即不得聞吾說法也。
曰若恁麼。
即良價不聞和上說法。
岩曰。
我說女尚不聞。
何況無情說法耶。
師乃述偈曰。
也大奇也大奇。
無情說法不思議。
若将耳聽終難會。
眼處聞聲方始知。
遂辭。
雲岩問。
什麼處去。
曰雖離和上未蔔所止。
岩曰。
早晚卻來。
曰待和上有住處即來。
岩曰。
自此一去難得相見。
師曰。
難得不相見。
又問岩曰。
和上百年後。
忽有人問還邈得師真如何抵對。
岩曰。
但向伊道。
即這是。
師良久。
岩曰。
承當這個事大須細審。
師猶涉疑。
後因過水睹影大悟前旨。
因有偈曰。
切忌從他覓。
迢迢與我疏。
我今獨自往。
處處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
我今不是渠。
應須恁麼會。
方得契如如。
大中末于新豐山接誘學徒。
其後盛化于高安之洞山。
嘗因雲岩忌日修齋。
僧問。
和上見南泉發迹。
為什麼與雲岩設齋。
曰我不重先師道德。
亦不為佛法。
隻重不為我說破。
又僧問。
和上還肯先師也無。
曰半肯半不肯。
曰為什麼不全肯。
曰若全肯即孤負先師也。
師謂衆曰。
知有佛向上人方有語話分。
時有僧問。
如何是佛向上人。
師曰。
非常。
師問僧。
世間何物最苦。
僧曰。
地獄最苦。
師曰。
不然。
在此衣線下不明大事最苦。
師問僧。
名什麼。
曰某甲。
師曰。
阿那個是女主人公。
曰見秖對次。
師曰。
苦哉苦哉。
今時人例皆如此。
隻是認得驢前馬後将為自己。
佛法平沈此之是也。
客中辯主尚未分明如何辯得主中主。
僧雲。
如何是主中主。
師雲。
阇黎自道取。
曰某甲道得即是客中主。
如何是主中主。
師曰。
恁麼道即易。
相續也大難。
師将示寂。
謂衆曰。
吾有閑名在。
誰為吾除得。
衆皆無對。
有沙彌曰。
請和上法号。
師曰。
吾閑名已謝。
問和上違和。
還有不病者不。
曰有。
僧曰。
不病者還看和上不。
曰老僧看他有分。
曰和上争得看他。
師曰。
老僧看他時不見有病。
又曰。
離此殼漏子向什麼處與吾相見。
衆無對。
遂剃發披衣令撞鐘湛然而寂。
時學徒千餘人。
号恸移時。
師忽開眸曰。
夫出家人心不附物是真修行。
勞生息死于悲何有。
乃召主事僧令辨愚癡齋一中。
蓋責其徒戀情也。
至七日食具方備。
師随衆齋畢。
複謂衆曰。
僧家無事。
大率臨行之際勿須諠動。
明日浴罷端坐長往。
壽六十三。
臘四十二。
谥悟本禅師。
塔曰寂覺。
⊙是歲五月。
帝幸安國寺。
賜國師知玄寶座。
高二丈。
材用沉香塗髤。
縷龍鳳葩蔿金钿之。
上施複座陳經幾其前。
四隅立瑞鳥神人。
高數赤。
磴道以升。
前被繡囊錦襜。
珍麗絕甚。
時宮中日齋萬僧。
帝自為贊呗。
宰相蕭仿谏以為天竺法割愛取滅非帝王躬踐。
今筆梵言口梵音。
不若征謬賞濫罰振殃祈福。
況佛者可以悟取。
不可以相求。
懿宗雖不納然嘉美其言。
玄姓陳氏。
世号陳菩薩。
三學洞貫名蓋一時。
異迹尤多。
及僖宗避巢賊幸城都。
遣禦史郭遵赍玺書征赴行在。
帝素重其名。
引對大悅。
賜号悟達國師。
留行宮久之。
辭歸九隴。
忽定中見菩薩降其室。
摩玄頂演深妙音而慰安之。
言訖即隐。
俄一珠入玄左股。
隆起楚甚。
上有晃錯二字。
玄知夙債也。
即右脅安卧而逝。
著述凡二十餘萬言。
行于世。
弟子僧徹。
徹弟子覺晖。
俱有重名。
三世為僧
光未發時。
女諸人向什麼處委。
光未發時。
尚無佛無衆生消息。
何處有山河國土來。
時有僧問。
如何是沙門眼。
師雲。
長長出不得。
又雲。
成佛成祖出不得。
六道輪回出不得。
僧雲。
未審出個什麼不得。
師雲。
晝見日夜見星僧雲。
學人不會。
師乃雲。
妙高山色青又青。
僧雲。
如何是佛。
師雲。
衆生色身是。
僧雲。
河沙諸佛體皆同。
如何有種種名字。
師雲。
從眼根返源名為文殊。
耳根返源名為觀音。
從心返源名為普賢。
文殊是佛妙觀察智。
觀音是佛無緣大悲。
普賢是佛無為妙行。
三聖是佛之妙用。
佛是三聖之真體。
用則有河沙假名。
體則總名一薄伽梵。
僧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此理如何。
師偈雲。
礙處非牆壁。
通處勿虛空。
若人如是解。
心色本來同。
問如何是佛性。
師偈雲。
佛性堂堂顯現。
住相有情難見。
苦悟衆生無我。
我面何殊佛面。
問如何是上上人行履處。
師雲。
如死人眼。
問上上人相見時如何。
師雲。
如死人手。
問善财無量劫來為什麼遊普賢身中世界不遍。
師雲。
女從無量劫來還曾遊得遍不。
問如何是普賢身。
師雲。
含元殿裡更問長安。
問亡僧向什麼處去。
師有偈雲。
不識金剛體。
卻喚作生緣。
十方真寂滅。
誰在複誰行。
師因臨濟示衆赤肉團上有一無位真人。
乃有偈曰。
萬法一如不用揀。
一如誰揀誰不揀。
即今生死本菩提。
三世如來同個眼。
仰山問。
人人盡有這個事。
隻是用不得。
師雲。
恰是請女用。
伸雲。
作麼生用。
師乃踏倒仰山。
山曰。
直下似個大蟲。
世因名岑大蟲。
⊙(己醜) 洞山良價禅師示寂。
師會稽人。
姓俞氏。
幼出家。
年二十一往嵩嶽受具。
者谒南泉值馬祖忌日設齋。
泉問衆曰。
今日設齋。
未審馬祖還來否。
衆無對。
師乃出對曰。
待有伴即來。
泉聞之贊曰。
此子雖後生卻堪雕琢。
師曰。
和上莫壓良為賤。
次谒沩山問曰。
頃聞忠國師有無情說法。
良價未究其微。
沩曰。
我這裡亦有。
隻是難得其人。
曰便請和上道。
沩曰。
父母所生口終不敢道。
曰還有與和上同時慕道者不。
沩曰。
此去石室相連。
有雲岩道人。
若能撥草瞻風。
必為子之所重。
師到雲岩問。
無情說法什麼人得聞。
岩曰。
無情說法無情得聞。
曰和上還聞不。
岩曰。
我若聞。
女即不得聞吾說法也。
曰若恁麼。
即良價不聞和上說法。
岩曰。
我說女尚不聞。
何況無情說法耶。
師乃述偈曰。
也大奇也大奇。
無情說法不思議。
若将耳聽終難會。
眼處聞聲方始知。
遂辭。
雲岩問。
什麼處去。
曰雖離和上未蔔所止。
岩曰。
早晚卻來。
曰待和上有住處即來。
岩曰。
自此一去難得相見。
師曰。
難得不相見。
又問岩曰。
和上百年後。
忽有人問還邈得師真如何抵對。
岩曰。
但向伊道。
即這是。
師良久。
岩曰。
承當這個事大須細審。
師猶涉疑。
後因過水睹影大悟前旨。
因有偈曰。
切忌從他覓。
迢迢與我疏。
我今獨自往。
處處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
我今不是渠。
應須恁麼會。
方得契如如。
大中末于新豐山接誘學徒。
其後盛化于高安之洞山。
嘗因雲岩忌日修齋。
僧問。
和上見南泉發迹。
為什麼與雲岩設齋。
曰我不重先師道德。
亦不為佛法。
隻重不為我說破。
又僧問。
和上還肯先師也無。
曰半肯半不肯。
曰為什麼不全肯。
曰若全肯即孤負先師也。
師謂衆曰。
知有佛向上人方有語話分。
時有僧問。
如何是佛向上人。
師曰。
非常。
師問僧。
世間何物最苦。
僧曰。
地獄最苦。
師曰。
不然。
在此衣線下不明大事最苦。
師問僧。
名什麼。
曰某甲。
師曰。
阿那個是女主人公。
曰見秖對次。
師曰。
苦哉苦哉。
今時人例皆如此。
隻是認得驢前馬後将為自己。
佛法平沈此之是也。
客中辯主尚未分明如何辯得主中主。
僧雲。
如何是主中主。
師雲。
阇黎自道取。
曰某甲道得即是客中主。
如何是主中主。
師曰。
恁麼道即易。
相續也大難。
師将示寂。
謂衆曰。
吾有閑名在。
誰為吾除得。
衆皆無對。
有沙彌曰。
請和上法号。
師曰。
吾閑名已謝。
問和上違和。
還有不病者不。
曰有。
僧曰。
不病者還看和上不。
曰老僧看他有分。
曰和上争得看他。
師曰。
老僧看他時不見有病。
又曰。
離此殼漏子向什麼處與吾相見。
衆無對。
遂剃發披衣令撞鐘湛然而寂。
時學徒千餘人。
号恸移時。
師忽開眸曰。
夫出家人心不附物是真修行。
勞生息死于悲何有。
乃召主事僧令辨愚癡齋一中。
蓋責其徒戀情也。
至七日食具方備。
師随衆齋畢。
複謂衆曰。
僧家無事。
大率臨行之際勿須諠動。
明日浴罷端坐長往。
壽六十三。
臘四十二。
谥悟本禅師。
塔曰寂覺。
⊙是歲五月。
帝幸安國寺。
賜國師知玄寶座。
高二丈。
材用沉香塗髤。
縷龍鳳葩蔿金钿之。
上施複座陳經幾其前。
四隅立瑞鳥神人。
高數赤。
磴道以升。
前被繡囊錦襜。
珍麗絕甚。
時宮中日齋萬僧。
帝自為贊呗。
宰相蕭仿谏以為天竺法割愛取滅非帝王躬踐。
今筆梵言口梵音。
不若征謬賞濫罰振殃祈福。
況佛者可以悟取。
不可以相求。
懿宗雖不納然嘉美其言。
玄姓陳氏。
世号陳菩薩。
三學洞貫名蓋一時。
異迹尤多。
及僖宗避巢賊幸城都。
遣禦史郭遵赍玺書征赴行在。
帝素重其名。
引對大悅。
賜号悟達國師。
留行宮久之。
辭歸九隴。
忽定中見菩薩降其室。
摩玄頂演深妙音而慰安之。
言訖即隐。
俄一珠入玄左股。
隆起楚甚。
上有晃錯二字。
玄知夙債也。
即右脅安卧而逝。
著述凡二十餘萬言。
行于世。
弟子僧徹。
徹弟子覺晖。
俱有重名。
三世為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