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曆代通載卷第十八

關燈
十三年。

    于杭州天竺寺外。

    當與公相見。

    源悲哀具浴。

    至暮而澤亡。

    婦乳三日。

    源往視之。

    兒見源果軒渠而笑。

    即具以語其家。

    葬訖源返寺中。

    後如期自洛之吳赴其約。

    至期于葛洪井畔聞有牧童扣牛角而歌曰。

    三生石上舊精魂。

    賞月吟風莫要論。

    慚愧情人遠相訪。

    此身雖異性常存。

    源曰。

    澤公健否。

    答曰。

    李君真信。

    士然世緣未盡。

    且勿相近。

    惟勤修不惰乃複相見。

    又歌曰。

    身前身後事茫茫。

    欲話因緣恐斷腸。

    吳越江山尋已遍。

    卻回煙棹上瞿塘。

    遂隐不見。

    源複歸惠林。

    至長慶初年八十矣。

    禦史中丞李德裕表薦曰。

    源天與至孝絕心祿仕。

    五十餘年常守沉默理契深要。

    一辭開析百慮洗然。

    抱此真節棄于清世。

    臣竊為陛下惜之。

    穆宗下诏以源守谏議大夫。

    不赴尋以壽終。

     ⊙(乙卯) 國師惠忠将終。

    耽源問。

    百年後有人問極則事作麼生。

    忠曰。

    幸自可憐生須要護身符子作麼。

    乃入辭代宗。

    代宗曰。

    師滅度後。

    弟子将何所記。

    忠曰。

    告檀越造取一所無縫塔。

    帝曰。

    請師塔樣。

    忠良久曰。

    會麼。

    帝曰。

    不會。

    忠曰。

    貧道去後有侍者應真。

    卻知此事。

    以十二月九日右脅而寂。

    門弟子奉全身于黨子谷建塔。

    賜谥大證禅師。

    帝尋召應真入内。

    舉前語問之。

    真良久曰。

    聖上會麼。

    帝曰。

    不會。

    真述偈曰。

    湘之南潭之北。

    中有黃金充一國。

    無影樹下合同船。

    琉璃殿上無知識。

    代宗嘗在便殿。

    指天下觀軍容使魚朝恩。

    謂忠曰。

    朝恩亦解些子佛法朝恩即問忠曰。

    何者是無明。

    無明從何而起。

    忠曰。

    佛法衰相今現。

    帝曰。

    何也。

    忠曰。

    奴也解問佛法。

    豈非衰相今現。

    朝恩色大怒。

    忠曰。

    即此是無明。

    無明從此起。

    朝恩複抗聲曰。

    有人言師今是佛得否。

    忠曰。

    朝廷有人言汝是天子果否。

    朝恩伏地曰。

    死罪死罪。

    朝恩實非天子。

    忠曰。

    我不是佛。

    所以二尊不并化。

    朝恩曰。

    師長作凡夫無成佛時耶。

    恩曰。

    我向後必當作佛。

    汝姓什麼。

    朝恩曰。

    姓魚。

    忠曰。

    我向後作佛不名惠忠。

    汝向後若作天子。

    改卻姓莫不姓魚否。

    朝恩伏地曰。

    死罪死罪。

    朝恩此去實不敢向師論佛法。

    忠謂帝曰。

    幾帕殺此奴。

     (丁巳) 十二年。

    宰相元載王缙有罪。

    載伏誅。

    籍其家鐘乳五百兩。

    胡椒八百斛。

    他物稱是。

    缙貶括州刺史。

    缙素奉佛不茹葷。

    晚節尤謹。

    妻死以第為佛祠。

    初帝未知重佛。

    每從容問缙所以然。

    缙必開陳福業報應。

    帝意向之。

    由是宮中祀佛。

    梵呗齋熏無少懈。

    群臣承風旨言死生報應。

    故人事置而不修。

    議者以缙與杜鴻漸泥佛太過雲。

     (戊午) ○米鬥三文○貓鼠同乳。

     ⊙(己未) 三月上崩太子即位。

     十四年。

    天柱山崇惠禅師示寂。

    師彭州人。

    得法于牛頭威禅師。

    後居天柱寺。

    僧問達磨未來此土。

    還有佛法也無。

    師曰。

    未來時且置。

    即今事作麼生。

    曰某甲不會。

    師曰。

    萬古長空。

    一朝風月。

    良久又曰。

    阇黎會麼。

    自己分上作麼生。

    幹他達磨來與未來作麼。

    他家來太似賣蔔漢相似。

    見汝不會為汝錐破。

    卦文才生吉兇在汝分上一切自看。

    僧問。

    如何是解蔔底人。

    曰汝才出門時便不中也。

    問宗門中請師舉唱。

    答曰。

    石牛長吼真空外。

    木馬嘶時月隐山。

    問如何是西來意。

    曰白猿抱子歸青嶂。

    蜂蝶[銜-金+缶]花綠蕊間。

    及是遷化。

    肉身不壞。

    數百年猶在。

     ⊙(庚申) 德宗适改年建中(代宗長子。

    诏天下勿上祥瑞。

    放馴象出宮女。

    用盧杞為相。

    緻朱泚之亂。

    幸奉天。

    壽六十四崩。

    葬崇陵。

    在位二十五年○立誦為皇太子○始定秋夏二稅) ⊙沙門惠超。

    于五台乾明寺錄出大廣智三藏不空所譯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缽大教王。

    經其序文。

    曰。

    大唐開元二十一年歲次癸酉正月一日。

    于薦福寺道場内。

    金剛三藏與僧惠超授大乘瑜伽金剛五頂五智尊千臂千手千缽千佛釋迦曼殊室利菩薩秘密菩提三摩地法。

    遂于其後受是法已。

    不空三藏奉事經于八載。

    至開元二十八載歲次庚辰四月十五日。

    聞奏開元聖上皇于薦福禦道場内。

    至五月五日。

    奉诏譯經。

    即時焚燒香火起首翻譯。

    三藏演梵本惠超筆授。

    大乘瑜伽千臂千缽曼殊室利經法教。

    十二月十五日才訖。

    天寶元年二月十九日。

    三藏将此梵本及五天竺阿阇黎書。

    并付與梵僧目叉難陀婆伽。

    令送此經梵本并書。

    将與五印土南天竺國師子國本師寶覺阿阇黎。

    經今不回。

    後于大曆九年十月再至大興善寺大師大廣智三藏和上邊。

    複伸咨決大教瑜伽心地秘密法門。

    複将千缽曼殊經本。

    至建中元年四月十五日。

    到五台山乾元菩提寺。

    遂将舊翻唐言梵音經本。

    于寺校證。

    至五月五日惠超重與抄寫出。

    一切如來大教王經瑜伽秘密金剛三摩地三密聖教法門述經秘義諸佛出世應物。

    随意志求者智鏡玄通。

    念之者無憂不入。

    根緣感赴必籍此經。

    登菩提山除去邪執。

    契傳二密得究瑜伽要秘法門窮理微妙。

    身口意業用智修持。

    戒定慧學顯現通達。

    證如來地以信為首。

    乘般若舟速超彼岸。

    今述曼殊之德。

    靈迹殑伽聖覺無方。

    神力潛運以多塵劫。

    悲願不住菩提。

    一主無二尊現為菩薩。

    自茲金色世界。

    來其忍士清涼之山。

    導引群品而即現燈現雲。

    及萬菩薩信生奇特。

    現光現相人皆發明正智。

    為利益三世蒼生有趣。

    悉證菩提也。

     (壬戌) ○括富商錢出萬缗者官借其餘以供軍。

     (癸亥) ○稅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