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曆代通載卷第八

關燈
師道安。

    喜以為應。

    安謙讓不敢當。

    因勸秦主迎龜茲國法師鸠摩羅什。

    堅從之。

    即遣骁騎将軍呂光以鐵騎七萬伐龜茲。

    謂曰。

    若獲羅什馳驿送歸。

    光軍至。

    什謂龜茲王白純曰。

    國運替矣。

    有就敵從日下來。

    宜供承之。

    勿抗其鋒。

    鈍不納拒之。

    大為光所破。

    遂獲羅什。

    光見什齒少。

    凡人戲之。

    妻以龜茲王女。

    什苦辭以為不可。

    光飲以醇酒同閉室中。

    遂為所逼。

    及光還而符堅已敗。

    因僭王姑臧。

    父子相繼皆庸材不知道。

    什蘊深解混居其國亡所宣化。

     ⊙秦主姚苌者。

    西戎羌也。

    符堅之敗。

    苌為宿将率其部屬反叛。

    堅與之戰不利。

    遂為苌缢殺之于佛寺。

    苌襲其位都雍關。

    改長安為常安。

    在禦八年。

    符堅領鬼兵白日入宮刺中其陰。

    出血石餘而崩。

    子興即位。

    降帝号而稱天王。

    未幾幹戈寝息風化大行。

    嘉祥沓現。

    及樹連理創生于殿庭。

    鹹謂智人入國之瑞乃遣姚碩德伐涼呂隆。

    迎羅什法師至。

    秦主深加禮遇待以國師。

    大闡經論。

    震旦宣譯至符秦并什法師等。

    兩朝出經律論三藏。

    凡八百餘卷雲。

     (乙酉) 符丕改大安。

     西秦改建義。

     ⊙北朝魏(姓拓跋王水德都雲中) 雷氏曰(道武明元太武文成獻文孝文宣武孝明孝莊節闵後廢出帝魏主十二一百四九) 太祖道武皇帝圭(其先十一主。

    國号代晉。

    始拓跋诘汾。

    因畋于野遇天女而生力微。

    即魏之始祖神元皇帝也)(帝時辟暑五台山。

    有梵僧來乞坐具地。

    帝然之。

    遂敷坐具于是。

    頭出星辰。

    尾搖日月。

    方圓五百裡。

    皆屬聖基。

    乃文殊化身也)(始祖生章帝悉鹿。

    平帝綽。

    思帝弗。

    昭帝祿官。

    穆帝猗廬平文帝郁律。

    惠帝賀[仁-二+辱]。

    炀帝纥那。

    烈帝翳槐。

    昭成帝什翼犍。

    已上十一主未通中國○圭按世錄。

    其先出自黃帝之後。

    昌意之子。

    受封北國。

    有大鮮卑山。

    自以為号。

    西晉之亂有拓跋廬。

    出居縷煩。

    晉封為代王。

    于後部落分散。

    經六十餘年至廬孫什翼涉圭。

    魏書雲。

    圭即魏太祖道武帝也。

    太元元年據朔州東三百裡築城邑。

    号恒安。

    為符堅護将軍。

    堅敗後。

    乃即真号太祖道武。

    殂明元立。

    元殂世祖太武帝立。

    自是又四主至世宗孝文帝。

    遷都于洛。

    改姓元氏。

    去胡衣冠絕虜語尊華風。

    是時天下唯二國謂之南北朝。

    魏初未聞佛。

    及神元與晉通聘。

    方知緻信。

    僧至二百萬。

    寺院三萬餘所。

    譯經律論一千九百餘卷。

    自古佛圖塔之盛無出于此。

    改年登國) (丙戌) 前秦符登(字文高堅之族孫在位九年改元太初。

    壽五十二) 後秦改建初(入長安稱帝)涼改大安。

     燕改建興。

     (丁亥) 西秦乞伏幹歸(國仁弟立二十四年。

    後為兄殺之) (戊子) 西秦改太初(稱王于河南) ⊙第二十六祖不如蜜多者。

    南印度德勝王之太子也。

    既受度得法至東印度。

    彼王名堅固。

    奉外道師長爪梵志。

    暨祖将至。

    王與梵志同睹白氣貫于上下。

    王曰。

    斯何瑞也。

    梵志預知尊者入境。

    恐王遷善。

    乃曰。

    此魔來之兆耳。

    何瑞之有。

    即鸠諸徒衆議曰。

    不如蜜多将入都城。

    誰能挫之。

    弟子曰。

    我等各有咒術。

    可以動天地入水火。

    何患哉。

    尊者至。

    先見宮牆有黑氣。

    乃曰小難耳。

    直詣王所。

    王曰。

    師來何為。

    祖曰。

    将度衆生。

    曰以何法度。

    祖曰。

    各以其類度之。

    時梵志聞言不勝其怒。

    即以幻法化大山于尊者頂上。

    尊者指之忽在彼衆頭上。

    梵志等怖懼投尊者。

    尊者愍其愚惑。

    再指之化山随滅。

    乃為王演說法要俾趣真乘。

    又謂王曰。

    此國當有聖人而繼于我。

    是時有婆羅門子。

    年二十許。

    幼失父母。

    不知名氏。

    或自言纓絡。

    故人謂之纓絡童子。

    遊行闾裡丐求度日。

    若常不輕之類。

    人問汝何行急。

    即答雲。

    汝何行慢。

    或問何姓。

    乃雲。

    與汝同姓。

    莫知其故。

    後王與祖同車而出見纓絡稽首于前。

    尊者曰。

    汝憶往事否。

    曰我念遠劫中與師同居。

    師演摩诃般若。

    我轉甚深修多羅。

    今日之事蓋契昔因。

    尊者又謂王曰。

    此童子非他。

    即大勢至菩薩是也。

    此聖之後複出二人。

    一人化南印度。

    一人緣在震旦。

    四五年内卻返此方。

    遂以昔因故名般若多羅。

    付法眼藏。

    偈曰。

    真性心地藏。

    無頭亦無尾。

    應緣而化物。

    方便呼為智。

    尊者付法已。

    即辭王曰。

    吾化緣已終。

    當歸寂滅。

    願王于最上乘毋忘外護。

    即還本坐跏趺而逝。

    化火自焚。

    王收舍利塔而瘗之。

    當東晉孝武帝太元十三年戊子歲也。

     (己醜) 後涼改麟加。

     (癸巳) 栴檀瑞像此下至江南。

    住一百七十三年矣。

     (甲午) 前秦符崇改延初(十月為幹歸所殺國除) 後秦姚興改皇初(字子略。

    苌長子弁。

    之長安立于槐裡。

    二十二年。

    壽五十五歲) ⊙(丙申) 安帝德崇(武帝長子。

    生而不惠。

    至于寒暑饑飽不能辨。

    年三十二。

    崩于東堂。

    葬休平陵。

    一名儒宗。

    十五歲即位。

    治二十二年) 後涼改龍飛(稱涼天王) 後燕慕容寶(字道祐。

    乘之第四子。

    立二年。

    改元永康。

    壽四十四歲) 北魏改皇始(建天子旌旗) 南燕慕容德(字玄明。

    皝少子。

    身長八尺二寸。

    姿貌雄偉。

    後燕寶死。

    乃據滑台号燕都廣。

    僭立七固年。

    壽五十而卒) 南涼秃發烏孤(河西鮮卑人。

    其先與魏同出。

    八世祖匹孤率其部。

    自塞北遷于河西。

    呂光遣使署為益州牧。

    自稱大單于西平王。

    都廣武徙樂都。

    改年太初。

    僭立三年) 此涼改業(據張掖次年改神玺) 西涼李暠(字玄盛。

    龍西成紀人。

    漢将軍李廣十六代孫。

    祖弇仕張軌為将。

    因據河右至暠稱涼。

    立十七年○即唐太宗八世祖也) ⊙竺僧朗。

    京兆人也。

    專以講說為任。

    而疏食布衣志耽物外。

    自皇始移上太山薙茅居之。

    時聞風而造者百有餘焉。

    道德凝懷。

    千裡哲人競湊。

    芳聲播遠。

    五朝天子移風。

    貢物飛符孰能并駕。

     一符堅書曰。

    皇帝敬問太山朗和尚。

    大聖應期靈權超逸。

    蔭蓋十方化融無外。

    若四海之養群生。

    等天地之育萬物。

    養生存死澄神寂妙。

    朕以虛薄生與聖會。

    而隔萬機不獲辇駕。

    今遣使人安車相請。

    庶冀靈光迥蓋京邑。

    今并奉紫金數斤供鍍形像。

    績绫三十疋。

    奴子三人。

    可備灑掃。

    至人無違。

    幸望納受。

    想必玄鑒見朕意焉。

    既請已師禮事之。

     二晉武帝曜書曰。

    皇帝敬問太山朗和上。

    睿德光時聲飛東嶽。

    乃至思與和上同養群生。

    至人通微想明朕意。

    今遣使者送五色珠像一軀。

    光錦五十疋。

    象牙箪五領。

    金缽五枚。

    到願受納。

     三後燕成武帝慕容垂書曰。

    皇帝敬問太山朗和上。

    澄神靈緒慈蔭百國。

    凡在含生孰不蒙潤。

    朕承籍纂統。

    方夏事膺。

    昔蜀不恭魏武含慨。

    今二賊不平。

    朕豈獲安。

    又元戎克興狂掃暴亂。

    至人通靈随權指化。

    願兵不血刃四海混伏。

    委心歸依久敬何已。

    今遣使者送官絹一百疋。

    袈裟三領。

    綿五十斤。

    幸為咒願。

     四魏太祖道武皇帝書。

    皇帝敬問太山朗和上。

    承妙聖靈要須經略。

    已命元戎。

    上人德同海嶽神算遐長。

    冀助威謀克甯荒服。

    今遣使送素絹二十端。

    白氎五十領。

    銀缽三枚。

    到願受納。

     五南燕慕容德。

    親與齊州朗和上建神通寺。

    與師書曰。

    敬問太山朗和上。

    遭家多難災禍屢臻。

    昔在建熙王室西越賴武王中興。

    神武禦世大啟東夏。

    拯拔區域遐迩蒙蘇。

    天下幸甚。

    天未忘災。

    武王即宴。

    永康之始東傾西蕩京華播越。

    每思靈阙屏營飲淚 朕以無德生在亂兵遺民未幾繼承天祿。

    幸和上大思神祇蓋護。

    使者送絹百疋。

    并假東齊王奉高山荏二縣封給。

    書不盡意。

    稱朕心焉。

    五朝禦啟。

    師悉回答。

    恐煩不錄。

    見唐弘明集。

     (丁酉) 改隆安○北涼改神玺。

     後燕改永康。

     (戊戌) 後燕慕容盛(字道運。

    寶之庶子。

    立三年。

    壽二十九卒。

    改年建平) ⊙北魏是年即帝位。

    改元天興。

    道武下诏曰。

    夫佛法之興其來遠矣。

    濟益之功冥及存沒。

    神蹤遺法信可依憑。

    敕有司于京師建飾容像修整宮舍。

    令信向之徒有所居正。

    是歲作浮屠殿二所。

    謂耆阇須彌。

    别構禅房法座。

    莫不嚴具焉。

     (己亥) 後秦改弘始○後燕改長樂(字道文垂。

    少子在。

    位六年壽。

    二十三歲) 後涼呂纂改鹹甯○北涼改天玺。

     (庚子) 南涼利鹿孤(烏孤之弟立二年改建和) ⊙是年什法師卒。

    鸠摩羅什。

    此翻童壽。

    天竺人也。

    家世勳烈。

    父鸠摩羅炎。

    有美節。

    避相位出家。

    龜茲王聞請為國師。

    以妹妻焉遂生什。

    日誦千偈三萬餘言。

    大小乘宗莫不該覽。

    符秦建元十三年。

    德星現之。

    苻堅使呂光西讨。

    及聞堅敗。

    據姑臧稱涼。

    弗獲師面。

    姚秦弘始三年三月。

    庭樹生連理。

    逍遙園有蔥變茝。

    以表智人應入中國。

    九月呂隆來降。

    十二月二十日。

    迎師居逍遙園。

    興以國師禮待之。

    甚見優寵。

    仍命譯經論三百餘卷。

    資學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