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曆代通載卷第三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光得傳心法。
後傳之三祖。
三祖傳之四祖。
四祖傳之五祖。
五祖本一栽松道者。
四祖雲。
汝已年老。
可再來。
吾當忍死以待。
五祖遂至濁港江頭。
見一女問投宿。
而受孕托生。
謂之黃梅無姓兒。
既而傳法于五祖。
黃梅法席七百高僧。
獨神秀上座為上首。
祖以傳衣法時至。
令各述一偈。
秀即書壁間雲。
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台。
時時常拂拭。
莫待惹塵埃。
五祖雲。
此偈亦未見性。
蓋其尚滞名相。
未脫知解。
正在學地。
傳聖旨雲。
再舉一遍複舉畢。
又奏雲。
盧行者時在碓坊。
為衆負舂。
五祖已知其素有悟門。
盧行者本不識字。
遂倩人書一偈于壁間秀師所書偈側雲。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乃開析雲。
老盧此偈至本來無一物處。
即是空諸所有徹法源底。
五祖即于夜半密付其衣法。
盧得衣缽宵遁。
至大庾嶺頭。
為明上座追及。
盧即置衣缽于石上雲。
不可以力争。
明乃盡其神力。
缽不能舉。
明乃雲。
本為法來。
非為衣也。
祖雲。
不思善不思惡。
正恁麼時如何是明上座本來面目。
當下大悟。
秀歸河北。
自稱六祖。
然而知解未亡。
猶滞名相。
故流于相宗。
是以教盛西北。
能受正傳于曹溪。
是以禅盛東南。
謂之南能北秀。
此教禅所由分也。
自是曹溪傳之南嶽懷讓讓本觀音大士分身。
讓傳之馬祖。
謂之馬駒踏殺天下人。
馬祖傳之百丈。
于侍立舉挂拂處。
親遭一喝。
當下悟去。
直得三日耳聾。
百丈對黃蘖。
舉此一喝。
黃蘖不覺吐舌。
亦于言下洞明此喝之旨。
後臨濟至于黃蘖。
三度問佛法大意。
三遭六十痛棒。
後于大愚席下舉前話雲。
過在什麼處。
愚雲。
黃蘖得與麼老婆心切相為。
更覓過在。
濟大悟。
遂于大愚肋下築三拳。
愚雲。
汝師黃蘖。
非幹我事。
臨濟歸黃蘖。
便與三掌。
自是流通此喝。
謂之臨濟入門便喝。
此喝之所由生也。
所謂德山棒者。
即周金剛(泉總統又傳又)聖旨雲。
如何是周金剛。
奏雲德山本姓周。
為金剛經座主。
滿車載疏鈔遊南方。
直欲摟破魔子窟宅。
當恁麼時。
甚生氣概。
于途中遇賣油糍婆子。
買油糍點心。
婆雲。
汝是講金剛經座主。
經中有一段義。
若答得白吃油糍不要錢遂問。
過去心不可得。
現在心不可得。
未來心不可得。
三心中點那個心。
座主無對。
古雲。
假饒講得千經論。
一句臨機下口難。
信知不能徹法源底。
則滿車之疏皆長語也。
後見龍潭。
于侍立次。
遇夜深辭去。
見外面黑。
潭遂度紙燭與之。
德山方接得。
潭便吹滅。
當下大悟。
次日示衆雲。
窮諸玄辯。
若一毫置于太虛。
竭世樞機。
似一滴投于巨壑。
自是據條白棒。
佛來也打。
祖來也打。
此無他。
恐後人滞于名相。
凡有所問。
至支離處便與一棒。
此棒之所由生也。
所謂德山入門便棒。
臨濟入門便喝。
夫棒喝者。
豈徒施也哉。
奏至此。
遂奏雲。
臣僧不敢多談。
恐渎聖聽。
傳聖旨。
但說。
不要怕又非奸偷屠販之事。
遂進奏雲。
釋迦牟尼世尊初生下時。
周行七步目顧四方。
一手指天一手指地雲。
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所謂獨尊者。
非為金輪王位之尊。
所可尊者。
我也。
道也。
法也。
心也(正欲啟奏雲門大師一棒公案以為佛祖雪屈時靈隐長老淨伏牽衣雲勿舉此話遂轉語雲)。
四十九年三百餘會。
所說之法。
無非觀根逗教。
如一雨普沾。
三草二木。
各随其根器之大小。
而為之發機。
末後雲。
始從鹿野苑終至跋提河。
于是二中間未嘗談一字。
既是四十九年說法。
因甚麼不談一字。
正恐後人滞于名相不離知解。
所謂不談一字者。
熾然常說。
以無說之說。
是名真說。
又于靈山會上百萬衆前。
拈起一枝花。
普示大衆。
獨有迦葉破顔微笑。
世尊雲。
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
分付摩诃大迦葉。
謂之教外别傳。
傳此心也。
印此法也。
達磨西來不立文字。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傳此心也。
印此法也。
奉聖訓垂問曰。
雲那講主看他長老所說教外别傳底。
是耶非耶。
上竺出對雲。
是是。
又仙林出雲。
南方衆生多是說謊。
所以達磨西來不立文字。
正恐伶俐的。
說謊貪着語言文字。
故有直指之語。
又奉聖旨宣進。
榻前同仙林賜坐謝恩畢。
就坐。
傳聖旨雲。
持論。
仙林雲。
始從鹿野苑終至跋提河。
于是二中間未嘗談一字。
既是不談一字。
五千餘卷自何而來。
答雲。
一代時教如标月指。
了知所标畢竟非月。
林雲。
汝禅宗得法有多少人。
答雲。
從上佛祖天下老和上。
盡恒河沙莫窮其數。
林雲。
即今是誰。
答雲。
當面蹉過。
林雲。
在什麼處。
答雲。
含元殿上更覓長安。
林無語。
又傳聖旨。
令泉總。
統。
問那講主問底。
是甚言語。
林答。
問他禅宗得道多少人。
他雲。
恒河沙數。
又傳聖旨。
汝講主家。
莫看面皮。
何得向遠遠說來。
林遂問。
如何是禅。
答以手打一圓相。
林雲。
何得動手動腳。
答雲。
隻這一圈子便透不過。
說甚千經萬論。
林無語。
又奉聖旨雲。
俺也知爾是上乘法。
但得法底人。
入水不溺。
入火不燒。
于熱油鍋中教坐。
汝還敢麼。
答雲。
不敢奉聖旨。
為甚不敢。
奏雲。
此是神通三昧。
我此法中無如是事。
又傳聖旨。
如何都無輸赢。
林雲。
道不敢。
便是輸。
遂斥林雲。
不妨會得好。
林無語。
乃體聖意。
奏雲。
夫禅之與教本一體也。
禅乃佛之心。
教乃佛之語。
因佛語而見佛心。
譬之百川異流同歸于海。
到海則無異味。
又如我萬萬歲皇帝。
坐鎮山河天下一統。
四夷百蠻随方而至。
必從順成門外而入。
到得黃金殿上。
親睹黃金面皮。
方謂到家。
若是教家隻依語言文字。
未達玄旨。
猶是順成門外人。
又如禅家未得徹證未得頓悟。
亦在順成門外。
謂之到家亦未可也。
皇情大悅。
遂以龍袖西拂。
即謝恩下殿。
奉禦領。
歸寝殿賜食。
後傳之三祖。
三祖傳之四祖。
四祖傳之五祖。
五祖本一栽松道者。
四祖雲。
汝已年老。
可再來。
吾當忍死以待。
五祖遂至濁港江頭。
見一女問投宿。
而受孕托生。
謂之黃梅無姓兒。
既而傳法于五祖。
黃梅法席七百高僧。
獨神秀上座為上首。
祖以傳衣法時至。
令各述一偈。
秀即書壁間雲。
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台。
時時常拂拭。
莫待惹塵埃。
五祖雲。
此偈亦未見性。
蓋其尚滞名相。
未脫知解。
正在學地。
傳聖旨雲。
再舉一遍複舉畢。
又奏雲。
盧行者時在碓坊。
為衆負舂。
五祖已知其素有悟門。
盧行者本不識字。
遂倩人書一偈于壁間秀師所書偈側雲。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乃開析雲。
老盧此偈至本來無一物處。
即是空諸所有徹法源底。
五祖即于夜半密付其衣法。
盧得衣缽宵遁。
至大庾嶺頭。
為明上座追及。
盧即置衣缽于石上雲。
不可以力争。
明乃盡其神力。
缽不能舉。
明乃雲。
本為法來。
非為衣也。
祖雲。
不思善不思惡。
正恁麼時如何是明上座本來面目。
當下大悟。
秀歸河北。
自稱六祖。
然而知解未亡。
猶滞名相。
故流于相宗。
是以教盛西北。
能受正傳于曹溪。
是以禅盛東南。
謂之南能北秀。
此教禅所由分也。
自是曹溪傳之南嶽懷讓讓本觀音大士分身。
讓傳之馬祖。
謂之馬駒踏殺天下人。
馬祖傳之百丈。
于侍立舉挂拂處。
親遭一喝。
當下悟去。
直得三日耳聾。
百丈對黃蘖。
舉此一喝。
黃蘖不覺吐舌。
亦于言下洞明此喝之旨。
後臨濟至于黃蘖。
三度問佛法大意。
三遭六十痛棒。
後于大愚席下舉前話雲。
過在什麼處。
愚雲。
黃蘖得與麼老婆心切相為。
更覓過在。
濟大悟。
遂于大愚肋下築三拳。
愚雲。
汝師黃蘖。
非幹我事。
臨濟歸黃蘖。
便與三掌。
自是流通此喝。
謂之臨濟入門便喝。
此喝之所由生也。
所謂德山棒者。
即周金剛(泉總統又傳又)聖旨雲。
如何是周金剛。
奏雲德山本姓周。
為金剛經座主。
滿車載疏鈔遊南方。
直欲摟破魔子窟宅。
當恁麼時。
甚生氣概。
于途中遇賣油糍婆子。
買油糍點心。
婆雲。
汝是講金剛經座主。
經中有一段義。
若答得白吃油糍不要錢遂問。
過去心不可得。
現在心不可得。
未來心不可得。
三心中點那個心。
座主無對。
古雲。
假饒講得千經論。
一句臨機下口難。
信知不能徹法源底。
則滿車之疏皆長語也。
後見龍潭。
于侍立次。
遇夜深辭去。
見外面黑。
潭遂度紙燭與之。
德山方接得。
潭便吹滅。
當下大悟。
次日示衆雲。
窮諸玄辯。
若一毫置于太虛。
竭世樞機。
似一滴投于巨壑。
自是據條白棒。
佛來也打。
祖來也打。
此無他。
恐後人滞于名相。
凡有所問。
至支離處便與一棒。
此棒之所由生也。
所謂德山入門便棒。
臨濟入門便喝。
夫棒喝者。
豈徒施也哉。
奏至此。
遂奏雲。
臣僧不敢多談。
恐渎聖聽。
傳聖旨。
但說。
不要怕又非奸偷屠販之事。
遂進奏雲。
釋迦牟尼世尊初生下時。
周行七步目顧四方。
一手指天一手指地雲。
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所謂獨尊者。
非為金輪王位之尊。
所可尊者。
我也。
道也。
法也。
心也(正欲啟奏雲門大師一棒公案以為佛祖雪屈時靈隐長老淨伏牽衣雲勿舉此話遂轉語雲)。
四十九年三百餘會。
所說之法。
無非觀根逗教。
如一雨普沾。
三草二木。
各随其根器之大小。
而為之發機。
末後雲。
始從鹿野苑終至跋提河。
于是二中間未嘗談一字。
既是四十九年說法。
因甚麼不談一字。
正恐後人滞于名相不離知解。
所謂不談一字者。
熾然常說。
以無說之說。
是名真說。
又于靈山會上百萬衆前。
拈起一枝花。
普示大衆。
獨有迦葉破顔微笑。
世尊雲。
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
分付摩诃大迦葉。
謂之教外别傳。
傳此心也。
印此法也。
達磨西來不立文字。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傳此心也。
印此法也。
奉聖訓垂問曰。
雲那講主看他長老所說教外别傳底。
是耶非耶。
上竺出對雲。
是是。
又仙林出雲。
南方衆生多是說謊。
所以達磨西來不立文字。
正恐伶俐的。
說謊貪着語言文字。
故有直指之語。
又奉聖旨宣進。
榻前同仙林賜坐謝恩畢。
就坐。
傳聖旨雲。
持論。
仙林雲。
始從鹿野苑終至跋提河。
于是二中間未嘗談一字。
既是不談一字。
五千餘卷自何而來。
答雲。
一代時教如标月指。
了知所标畢竟非月。
林雲。
汝禅宗得法有多少人。
答雲。
從上佛祖天下老和上。
盡恒河沙莫窮其數。
林雲。
即今是誰。
答雲。
當面蹉過。
林雲。
在什麼處。
答雲。
含元殿上更覓長安。
林無語。
又傳聖旨。
令泉總。
統。
問那講主問底。
是甚言語。
林答。
問他禅宗得道多少人。
他雲。
恒河沙數。
又傳聖旨。
汝講主家。
莫看面皮。
何得向遠遠說來。
林遂問。
如何是禅。
答以手打一圓相。
林雲。
何得動手動腳。
答雲。
隻這一圈子便透不過。
說甚千經萬論。
林無語。
又奉聖旨雲。
俺也知爾是上乘法。
但得法底人。
入水不溺。
入火不燒。
于熱油鍋中教坐。
汝還敢麼。
答雲。
不敢奉聖旨。
為甚不敢。
奏雲。
此是神通三昧。
我此法中無如是事。
又傳聖旨。
如何都無輸赢。
林雲。
道不敢。
便是輸。
遂斥林雲。
不妨會得好。
林無語。
乃體聖意。
奏雲。
夫禅之與教本一體也。
禅乃佛之心。
教乃佛之語。
因佛語而見佛心。
譬之百川異流同歸于海。
到海則無異味。
又如我萬萬歲皇帝。
坐鎮山河天下一統。
四夷百蠻随方而至。
必從順成門外而入。
到得黃金殿上。
親睹黃金面皮。
方謂到家。
若是教家隻依語言文字。
未達玄旨。
猶是順成門外人。
又如禅家未得徹證未得頓悟。
亦在順成門外。
謂之到家亦未可也。
皇情大悅。
遂以龍袖西拂。
即謝恩下殿。
奉禦領。
歸寝殿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