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曆代通載卷第三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卦神君青龍白虎散花玉女。
浮雲而至。
老君坐七寶座。
燒百合香。
奏鈞天樂。
又有八十餘國諸王妃後。
皆來聽法。
留尹喜作佛。
及缽于毗摩城卻升天去。
老君又于蔥嶺降大毒龍。
遍曆五天。
于耆阇山獨木樹下。
化玉座與王說浮圖。
度桑門二千五百人。
受以戒律。
又六十六化雲。
于阗國毗摩城伽藍。
是老君化胡成佛之處。
中有石幢刻記其事雲。
東方聖人号老君來化我國。
下引入學上議證其事迹) 辨曰。
案後漢西域傳三國志魏隋書西域志(圖六十卷。
志四十卷。
合一百卷成西域志)并紀西天五印。
有佛聖迹。
或幢或柱。
鹹勒其事。
不說老君曾留名字。
初張骞西來。
始傳浮圖之号。
至于今代。
國使往還無慮百人。
并不見老君西化之說古谷皇帝西征盡海所到之地。
唯有佛僧。
行近西北海。
有一國土。
城中佛塔森然若林。
彼國君王唯是和上。
又唐王玄策奉使西行。
至摩竭陀國。
于耆阇崛山及佛成道處。
鹹述碑銘。
贊佛聖化。
未聞說有老君之事(上之銘贊在王玄策傳中)又湛然居士扈從太祖。
西征于阗及可弗叉國。
越天山過雪嶺。
風化具詳。
亦未知有老子之事。
即今煦烈大王皇帝親弟鎮守西域。
不尋思幹西南雪山之西使命往還來往不絕。
除親咨詢老化。
并雲無聞。
則老子神異道書僞出。
既非通論。
何足信哉○欽奉。
⊙聖旨禁斷道藏僞經下項(見者便宜收取) 化胡經(王浮撰) 猶龍傳 聖紀經 西升經 出塞經 九天經 赤書經 上清經 南鬥經 玉緯經 紀勝賦 辨仙論(梁[日/廣]) 龁邪論 三破論(齊人張融假托他姓) 明真辯僞論(吳筠) 太上實錄 十山論 青陽宮記 玄九内傳 帝王師錄 三天列記 十異九迷論(傅奕呂玄卿) 曆代應現圖 佛道先後論 欽道明證論(唐員半千) 輔正除邪論(吳筠) 辟邪歸正論(杜光庭) 十二虛無經 藏天隐月經 赤畫度命經 樓觀先生内傳 謗道釋經(林靈素杜光庭撰造破大藏經) 三教根源圖(金天長觀李大方撰) 曆代帝王崇道記 高上老子内傳 靈寶二十四生經 混元生三清經 五公問虛無經 混元皇帝實錄。
⊙聖旨就大都大憫忠寺。
焚燒道藏僞經。
除道德經外。
盡行燒毀。
遂命大都報恩禅寺林泉倫長老下火。
謝恩畢拈香雲。
佛心天子憫衆生。
恐堕三途邪見坑。
個裡了無偏黨處。
就中朱紫要分明。
所以道聖鑒無私天機莫測。
既來頌德。
敢不酬恩。
此香端為祝延。
大元世主當今皇帝。
聖躬萬歲萬歲萬萬歲。
伏願。
金輪與法輪同轉。
福越三祇。
舜日共佛日齊明。
壽延億劫。
次舉火雲。
憶昔當年明帝。
時曾憑烈焰辨妍媸。
大元天子續洪範。
顯正摧邪誰不知。
嗟乎道教陰蠹佛書。
自古至今造訛掜僞。
盜竊釋經言句。
圖謀貝葉題名。
謗毀如來贓誣先聖。
醜辭惡語何可言哉。
無蒂狂談實難遍舉。
始自張陵杜撰。
不遵老氏玄言。
謬作醮書兼集靈寶。
詐道從空而得。
妄言太上親傳。
用三張鬼法。
以诳惑愚夫。
設五運神符。
而魇奸匹婦。
以此觀之。
葛孝先徒搜要妙。
陶洪景謾述浮辭。
杜光庭白拈巧偷。
劫賊無異。
陸修靜外好裡弱。
說客何殊。
若非吃苦不甘。
争肯說長道短。
鮑靜被誅猶可。
王浮招報非輕。
傅奕姜斌不堪齒錄。
張生焦輩何足言論。
寇謙之口舌瀾翻。
損他利己。
林靈素機謀谄詐敗。
國亡家。
毀人祖兮。
定遭一時之辱。
滅賢良兮必招三世之殃。
因果無差報應有準。
嗚呼悲法琳不遇而遭貶。
嗟道世雖再而難為。
緻令釋子傷心。
幸得皇天開眼。
恭惟。
我大元世主聖明皇帝陛下。
辟邪歸正。
去僞存真。
恐衆生永堕迷津。
令萬姓鹹登覺路。
雪冤已竟。
感謝皇恩。
粉骨碎身莫能酬報。
遂以火炬打一圓相雲。
諸仁者。
隻如三洞靈文。
還能證此火光三昧也無。
若也于斯會得。
家有北鬥經。
枉教人口不安甯。
其或未然。
從此灰飛煙滅後。
任伊到處覓天尊。
急着眼看。
至元十八年十月二十日。
大都報恩禅寺林泉長老。
從倫奉敕下火。
⊙○對道士持論師德一十七名。
燕京。
圓福寺長老從超 奉福寺長老德亨。
藥師院長老從倫 法寶寺長老圓胤。
資聖寺統攝至溫 大名府長老明津。
薊州。
甘泉山長老本琏 上方寺長老道雲。
灤州 開覺寺長老祥邁。
北京 傳教寺講主了詢。
大名府 法華寺講主慶規。
龍門縣 抗講主行育。
大都 延壽寺主道壽 仰山寺律主相睿 資福寺講主善朗。
绛州 唯識講主祖圭 蜀川講主元一(餘如本論) (丁亥) 閏二月。
诏行至元鈔。
以一準中統之五。
(戊子) 正月二十一日大赦。
⊙至元二十五年正月十九日。
江淮釋教都總統楊辇真迦。
集江南禅教朝觐登對宣上竺出班。
聖旨問。
講何經。
答雲。
法華經。
次問。
仙林講何經。
奏雲。
百法論。
即就退位而立。
引問徑山雲峰和上雲。
禅以何為宗。
奏對雲。
禅也者淨智妙圓體本空寂(泉總統譯雲再說)複奏雲。
非見聞覺知之所可知。
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
又傳聖旨令更說。
複奏雲。
禅之為宗。
西天四七唐土二三。
自迦葉付之阿難。
阿難傳之商那和修。
商那和修傳之優波鞠多。
由是展轉而至二十八祖菩提達磨。
菩提達磨即東土之初祖也。
祖得法後大破六宗之邪。
望東震旦國有大乘根氣。
航海而來。
見梁皇一語不契。
遂折蘆渡江。
至少林山中面壁九年。
得二祖神光斷臂立雪。
祖問。
當何所求。
光雲。
我心未甯。
乞師安心。
祖雲。
将心來與汝安。
光雲。
覓心了不可得。
祖雲。
與汝安心竟。
浮雲而至。
老君坐七寶座。
燒百合香。
奏鈞天樂。
又有八十餘國諸王妃後。
皆來聽法。
留尹喜作佛。
及缽于毗摩城卻升天去。
老君又于蔥嶺降大毒龍。
遍曆五天。
于耆阇山獨木樹下。
化玉座與王說浮圖。
度桑門二千五百人。
受以戒律。
又六十六化雲。
于阗國毗摩城伽藍。
是老君化胡成佛之處。
中有石幢刻記其事雲。
東方聖人号老君來化我國。
下引入學上議證其事迹) 辨曰。
案後漢西域傳三國志魏隋書西域志(圖六十卷。
志四十卷。
合一百卷成西域志)并紀西天五印。
有佛聖迹。
或幢或柱。
鹹勒其事。
不說老君曾留名字。
初張骞西來。
始傳浮圖之号。
至于今代。
國使往還無慮百人。
并不見老君西化之說古谷皇帝西征盡海所到之地。
唯有佛僧。
行近西北海。
有一國土。
城中佛塔森然若林。
彼國君王唯是和上。
又唐王玄策奉使西行。
至摩竭陀國。
于耆阇崛山及佛成道處。
鹹述碑銘。
贊佛聖化。
未聞說有老君之事(上之銘贊在王玄策傳中)又湛然居士扈從太祖。
西征于阗及可弗叉國。
越天山過雪嶺。
風化具詳。
亦未知有老子之事。
即今煦烈大王皇帝親弟鎮守西域。
不尋思幹西南雪山之西使命往還來往不絕。
除親咨詢老化。
并雲無聞。
則老子神異道書僞出。
既非通論。
何足信哉○欽奉。
⊙聖旨禁斷道藏僞經下項(見者便宜收取) 化胡經(王浮撰) 猶龍傳 聖紀經 西升經 出塞經 九天經 赤書經 上清經 南鬥經 玉緯經 紀勝賦 辨仙論(梁[日/廣]) 龁邪論 三破論(齊人張融假托他姓) 明真辯僞論(吳筠) 太上實錄 十山論 青陽宮記 玄九内傳 帝王師錄 三天列記 十異九迷論(傅奕呂玄卿) 曆代應現圖 佛道先後論 欽道明證論(唐員半千) 輔正除邪論(吳筠) 辟邪歸正論(杜光庭) 十二虛無經 藏天隐月經 赤畫度命經 樓觀先生内傳 謗道釋經(林靈素杜光庭撰造破大藏經) 三教根源圖(金天長觀李大方撰) 曆代帝王崇道記 高上老子内傳 靈寶二十四生經 混元生三清經 五公問虛無經 混元皇帝實錄。
⊙聖旨就大都大憫忠寺。
焚燒道藏僞經。
除道德經外。
盡行燒毀。
遂命大都報恩禅寺林泉倫長老下火。
謝恩畢拈香雲。
佛心天子憫衆生。
恐堕三途邪見坑。
個裡了無偏黨處。
就中朱紫要分明。
所以道聖鑒無私天機莫測。
既來頌德。
敢不酬恩。
此香端為祝延。
大元世主當今皇帝。
聖躬萬歲萬歲萬萬歲。
伏願。
金輪與法輪同轉。
福越三祇。
舜日共佛日齊明。
壽延億劫。
次舉火雲。
憶昔當年明帝。
時曾憑烈焰辨妍媸。
大元天子續洪範。
顯正摧邪誰不知。
嗟乎道教陰蠹佛書。
自古至今造訛掜僞。
盜竊釋經言句。
圖謀貝葉題名。
謗毀如來贓誣先聖。
醜辭惡語何可言哉。
無蒂狂談實難遍舉。
始自張陵杜撰。
不遵老氏玄言。
謬作醮書兼集靈寶。
詐道從空而得。
妄言太上親傳。
用三張鬼法。
以诳惑愚夫。
設五運神符。
而魇奸匹婦。
以此觀之。
葛孝先徒搜要妙。
陶洪景謾述浮辭。
杜光庭白拈巧偷。
劫賊無異。
陸修靜外好裡弱。
說客何殊。
若非吃苦不甘。
争肯說長道短。
鮑靜被誅猶可。
王浮招報非輕。
傅奕姜斌不堪齒錄。
張生焦輩何足言論。
寇謙之口舌瀾翻。
損他利己。
林靈素機謀谄詐敗。
國亡家。
毀人祖兮。
定遭一時之辱。
滅賢良兮必招三世之殃。
因果無差報應有準。
嗚呼悲法琳不遇而遭貶。
嗟道世雖再而難為。
緻令釋子傷心。
幸得皇天開眼。
恭惟。
我大元世主聖明皇帝陛下。
辟邪歸正。
去僞存真。
恐衆生永堕迷津。
令萬姓鹹登覺路。
雪冤已竟。
感謝皇恩。
粉骨碎身莫能酬報。
遂以火炬打一圓相雲。
諸仁者。
隻如三洞靈文。
還能證此火光三昧也無。
若也于斯會得。
家有北鬥經。
枉教人口不安甯。
其或未然。
從此灰飛煙滅後。
任伊到處覓天尊。
急着眼看。
至元十八年十月二十日。
大都報恩禅寺林泉長老。
從倫奉敕下火。
⊙○對道士持論師德一十七名。
燕京。
圓福寺長老從超 奉福寺長老德亨。
藥師院長老從倫 法寶寺長老圓胤。
資聖寺統攝至溫 大名府長老明津。
薊州。
甘泉山長老本琏 上方寺長老道雲。
灤州 開覺寺長老祥邁。
北京 傳教寺講主了詢。
大名府 法華寺講主慶規。
龍門縣 抗講主行育。
大都 延壽寺主道壽 仰山寺律主相睿 資福寺講主善朗。
绛州 唯識講主祖圭 蜀川講主元一(餘如本論) (丁亥) 閏二月。
诏行至元鈔。
以一準中統之五。
(戊子) 正月二十一日大赦。
⊙至元二十五年正月十九日。
江淮釋教都總統楊辇真迦。
集江南禅教朝觐登對宣上竺出班。
聖旨問。
講何經。
答雲。
法華經。
次問。
仙林講何經。
奏雲。
百法論。
即就退位而立。
引問徑山雲峰和上雲。
禅以何為宗。
奏對雲。
禅也者淨智妙圓體本空寂(泉總統譯雲再說)複奏雲。
非見聞覺知之所可知。
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
又傳聖旨令更說。
複奏雲。
禅之為宗。
西天四七唐土二三。
自迦葉付之阿難。
阿難傳之商那和修。
商那和修傳之優波鞠多。
由是展轉而至二十八祖菩提達磨。
菩提達磨即東土之初祖也。
祖得法後大破六宗之邪。
望東震旦國有大乘根氣。
航海而來。
見梁皇一語不契。
遂折蘆渡江。
至少林山中面壁九年。
得二祖神光斷臂立雪。
祖問。
當何所求。
光雲。
我心未甯。
乞師安心。
祖雲。
将心來與汝安。
光雲。
覓心了不可得。
祖雲。
與汝安心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