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曆代通載卷第三十二

關燈
大元。

     ⊙(乙醜) 太祖應天啟運聖武皇帝。

    是年征西夏。

    明年大會于斡難河。

    建九遊之白旗。

    共上尊号曰。

     成吉思皇帝。

    都和林 觀夫。

     聖人出世。

    威靈氣焰。

    自天佑之。

    膺命立極。

    超今邁古。

    且以鳳凰在殼。

    渥窪堕地。

    猶自絕類離倫。

    矧我。

     太祖皇帝。

    處九五飛龍之位乎。

    故其丕祚鴻休。

    與天地相為終始也。

     (丙寅) 西夏拓跋失都兒忽幹順小子仁友之子乃仁宗侄也。

    是年五月立。

    在位六年。

     (丁卯) 宋吳曦僭位于蜀。

    凡三十八日而安丙誅之。

     (戊辰) 宋改嘉定○瑞像計二千二百年矣。

     (己巳) 金國東海侯立改年大安。

    名允濟。

    世宗第七子。

    章宗無嗣。

    群臣奉遺诏立之。

    後為纥石烈執中所弑。

    在位四年。

     (庚午) 旃檀瑞像至金國。

    十二年十月。

    迎赴上京禁庭供養○罷試經科。

     (辛未) 大蒙古國号始建。

     西夏神宗拓跋須蕃邸立。

    改年光定。

    夏人因大兵以金人不救。

    恨之遂叛。

     (壬申) 金改重慶大兵至燕京。

     (癸酉) 安南主李龍翰卒。

    子昊旵立。

    其國後為江南陳日照所有。

    而傳其子威晃。

     金國宣宗。

    名珣。

    章宗庶兄。

    執中弑東海王而迎立之。

    以東海至甯元年九月即位。

    改年貞祐。

    在位十二年○八月大兵攻燕京。

     ⊙嘉定六年十二月八日。

    天竺北峰講師入寂。

    名宗印。

    字元實。

    生鹽官陳氏。

    年十五具戒。

    谒竹庵觀公明教觀之旨。

    凡諸祖格言。

    必誦滿千遍。

    資教空延居座首。

    嘗着宗極論。

    事理各立一性之旨。

    印設九難。

    宗極為之義負通守蘇玭觀不二門。

    以文雖簡而昧其說。

    印撮示機要。

    玭即領解。

    白帥座請居正覺。

    飓風飄蕩。

    僅存藏殿。

    印守死不去。

    風為之止。

    未久玭亦召還。

    要印偕行曰。

    盍西還相與弘贊。

    居東二十七年。

    至是複反浙右。

    貳上竺講止觀。

    深砭學者支離名相之病。

    圍座挾策。

    主者以得士為忌。

    玄隐雷峰毛氏庵。

    問道者沓至。

    杜氏建普光一區。

    具禮迎之。

    禅講并行。

    法道益盛。

    适德藏來請印曰。

    肆業之地思報久矣。

    曆遷超果圓通北禅。

    道德之譽既行。

    土木之績亦就。

    海空英辭靈山。

    舉以自代。

    诏可。

    學徒五百鹹服其道。

    宿弊為之一革。

    甯宗聞名召對便殿。

    上說。

    錫号惠行法師。

    以營觀室行化吳中。

    至松江謂其徒曰。

    吾化緣畢此。

    乃右脅而化。

     (甲戌) 金于四月遷汴。

    求與大國和親○錦帥張智以郡降。

    尋叛。

    自号遼西王。

    改年大安。

    讨平之○克燕京。

     (乙亥) 世祖生于八月○大兵破潼關。

     (丙子) 二月日蝕○川東西地震○黍州山崩。

     (丁醜戊寅) 金改興定。

    七月日食。

    金兵犯光州。

    李珏等禦之。

    漣水弓手李全自北歸。

    即李鐵槍也。

    诏以為京東路總管。

     (庚辰) 禅宗聯燈錄成。

     (辛巳) 金國五月日食。

     (壬午) 大兵自回鹘征西夏。

     (癸未) 西夏拓跋德仁。

    是年九月立。

    改年乾定。

     金國改元光。

    九月日食○宋行經界田糧。

     (乙酉) 宋理宗盷立。

    改寶慶元年。

    初名與。

    莒榮王希瓐之子。

    太祖十世孫也。

    甯宗子多而不育。

    鞠宗室子詢。

    立為太子。

    薨。

    初皇從弟沂靖惠王柄無子。

    嘗以宗室子。

    賜名貴和。

    為之後。

    及失太子詢。

    遂立貴和為皇子。

    賜名竑。

    封濟國公竑惠而輕。

    嘗疾史彌遠專權。

    謂異日不可容。

    彌遠聞而惡之。

    故陰為之計。

    與莒幼不好。

    弄群兒聚嬉辄獨登高坐不動。

    長上指以語兒曰。

    汝曹不效此人。

    恰一大王相似。

    群兒每羅拜其下。

    遂有趙大王之号。

    彌遠物色得之。

    嘗取應得舉矣。

    特旨補官。

    竑既為甯宗子。

    遂以與莒為沂王。

    後賜名貴誠。

    除邵州防禦使。

    甯宗大漸。

    乃白中宮。

    以貴誠為皇子。

    改名盷宣遺诏即位。

    進竑為濟陽郡王。

    出判甯國府。

    恭聖楊後聽政。

    事定然後徹簾。

    壽六十一。

     金國改正大名守緒。

    宣宗第三子。

    性寬仁和。

    嗜書博學。

    是年立。

    至癸巳年歸德府絕糧。

    六月奔蔡。

    八月南北兵夾攻。

    甲午正月禅位于後主麟。

    閉閣自經國亡。

     (丙戌) 西夏拓跋德仁七月卒。

    次清平郡王立。

    在位一年。

     (丁亥) 太祖以丙戌春至西夏。

    一歲盡克其城。

    是年十月廿七滅夏 上年六十矣。

    西夏凡一十二主。

    始繼遷以太平興國壬午起兵夏台。

    訖今寶慶丁亥國滅。

    共二百四十六年。

    元昊于景祐甲戌自創僞朔僭帝号者。

    一百九十四年。

     (戊子) 宋改紹定元年。

     (辛卯) 太宗皇帝即位。

     (壬辰) 太祖次四子統王師破汴。

    金主遷蔡。

    金臣崔立降。

    大朝遣使過宋。

    議夾攻金。

     (癸巳) 金改天興。

     (甲午) 宋改端平元年○滅金。

    右金九主一百二十三年。

     (乙未) 抄數中原戶計 ○宋天狗星墜淮安軍金棠縣。

    其聲如雷。

    三州之人皆聞之。

    及觀則為紅色碎石。

    或以為兵戈之兆○诏集議出度牒。

    收四介會子。

     (丙申) 分封諸王。

    上親總兵征回回國歸附○宋失四川。

     (丁酉) 宋改嘉熙。

     (己亥) 诏谕高麗○宋十月虹見。

     (庚子) 宋京師地震。

    白氣亘天。

    旱蝗。

    江浙福建旱都城大荒。

    饑者奪食于路。

    市中殺人以賣。

    日未晡路無行者。

     (辛醜) 二月三日大赦天下○宋改淳祐。

     (丙午) 定宗皇帝即位。

     (庚戌) 大朝滅遼東高麗。

     ⊙(辛亥) 憲宗皇帝即位。

     世尊示滅二千二百年矣。

     (癸醜) 宋改寶祐元年○大兵伐川蜀。

     ⊙(丙辰丁巳) 抄數遼東戶計○宋撥官诰度牒。

    收換楮弊毀之。

    有元慶壽海雲大士遷化。

    名印簡。

    山西之岚谷甯遠人。

    俗宋氏。

    微子之後。

    父慈善信服鄉裡。

    裡人稱為虛靜先生。

    母金源王氏。

    祖世奉佛不仕。

    師生于金之泰和壬戌十二月望。

    人品恢偉童幼神悟。

    七歲親授以孝經開宗明義章。

    乃曰。

    開者何宗。

    明者何義。

    親驚異。

    知非塵勞中人。

    攜見傅戒顔公。

    顔欲觀其根氣。

    授以草庵歌。

    至壞與不壞主元在。

    師問曰。

    主在何處。

    顔曰。

    何主也。

    師曰。

    離壞不壞者。

    曰此客也。

    師曰。

    主聻顔。

    吟吟而已。

    乃得禮中觀沼公為師。

    八歲受三歸五八十善戒法。

    師方十一蒙豫王恩賜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