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金庸
關燈
小
中
大
潘國森
開場白:舊版新篇
我的一個老友擁有一套舊版的《笑傲江湖》,共是二十四小冊,在我未購置全套的三十六冊的《金庸作品集》之前,每次看《笑傲江湖》都是去向他借。
可是我這位老友對那套珍品卻不甚愛惜,有事真不明白他究竟借給些什麼豬朋狗友,每次我去借的時候,總是借得比上次少些,有時是少了幾頁,有時甚至整冊失去。
《笑傲江湖》确是新不如舊,我恐怕以後想看舊版的《笑傲江湖》是不容易了。
有一回一位朋友問我究竟是誰差遣桃谷六仙去找令狐沖的,我們看的都是這一套舊版,而其中是沒有談及這點,六仙隻說過“小姑娘”要見令狐沖而已。
那時我想以桃谷六仙的性格是吃軟不吃硬的,不戒和尚是個莽人,決不能指使這六個傻瓜,于是我說必定是曲非煙所為。
她祖孫二人都是機靈聰慧之輩,一定能把桃谷六仙擺弄得服服貼貼,我的朋友将信将疑,也沒有再追問下去。
但是當我第一次看到《三看金庸小說》一書之時,實在是吓了一跳,費彬竟然一劍刺入了曲非煙的心窩,簡直是活見鬼了。
不是這樣的,我很清楚的記得曲非煙還幫手埋葬費彬等人,而自此以後也未有再次出現。
啊! 作者竟然害死了曲非煙,真是豈有此理! 曲非煙是小說中的虛構人物,是死是活與我無關,但是如此改動是弄巧反拙,變成不合理,這原本是作者自食其果,但是我卻成了無辜的受害者,我精妙的推論便無端落空了。
新版中說是六仙跟儀琳打賭輸了,便被差來捉令狐沖。
這是很不合理的,儀琳不可能有膽量和人賭賽,也不可能碰上桃谷六仙。
況且桃谷六仙的為人并非拘謹的小尼姑所能差遣,反而鄭萼、秦絹等一類聰明伶俐的小女孩方能弄之于股掌之上。
假若曲非煙未死,她便是差遣桃谷六仙的最好人選,這小姑娘刁鑽之極,兼且她祖父是曲洋,說桃谷六仙認識曲洋有點道理,說是認識恒山派的一個小尼姑便有點牽強了。
或許作者認為曲非煙在衡陽出現過之後便銷聲匿迹是個漏洞,于是修改時及早把她“解決”了。
作者大概認為這個改動是無關痛癢,但是對于我來說是痛癢得很,那把我原本“正确”的推論給推翻了。
一個畫家是決不會把年輕時候的作品修改的,無疑畫家的創作經驗越豐富,他的創作技巧也越趨成熟,對于自己年輕的作品可能不大滿意,但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把已發表多時的作品拿來塗去其中的部分或者多添幾筆。
因此我絕對不贊成金庸修改書中的人物情節,無疑更正一些錯誤或者改動一些用字是無可厚非,但情節上的修改可能産生新的問題。
從作者的角度來看,有些環節、人是可有可無,删去了也不覺得什麼,但是對于讀者來說,這些部分可能是很重要的。
在創作之時,作者的感情可能不自覺地滲入作品之中,以後再看的時候反會不明白自己為何會如此寫了,這是因為那份感情可能是埋藏在作者的潛意識之中。
金庸的作品都是邊寫邊刊,根本不能像有些小說家一般可在寫完之後,修改到滿意方才發表,這種掣肘對于一個以嚴謹和認真态度去創作的小說家來說,是個難以彌補的遺憾,因此很難要求作者在出版單行本之時不作修改。
一個比較妥協的做法是在連載完之後立刻修改,可是一切都成過去了。
作為一個讀者實在無法與作者抗衡,作品是他的,他喜歡如何修改,我們根本無權過問。
但我實在不能想象沒有桃谷六仙的《笑傲江湖》會成了什麼樣子。
删去了江飛虹這個人物,也是一個敗筆,這無疑是一種“為長者諱” 的行為,令狐沖習了“易筋經”之後,加上劍法通神,必定成為領袖群倫的第一高手;因為口舌輕浮而令飛虹自刎便成了令狐大俠畢生的最大污點了。
一個人無論如何出名,也不必掩飾少年時代做過的錯事,錯了就是錯了,旁人是否原諒也不必介懷,既不用掩飾,也不必時常挂在嘴邊。
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都是口舌輕狂,放浪不羁的多,敦厚守禮,謹言慎行的少;輕佻一點雖然并非大過,但是口不擇言有時卻可能造成大錯,這一段情節原本很有警世作用,删了太過可惜。
不過藍鳳凰叫了令狐沖一聲“大哥”,令狐沖又叫了藍鳳凰一聲“妹子”也不過是導火線而已,江飛虹原本就生不如死,死了可能是種解脫,若從此處設想,令狐沖對江飛虹之死也無需負上什麼責任。
另一點令人惋惜的是作者用如此經濟的篇幅便可以寫成一段教人感動的苦戀,最後卻把它完全删去。
金庸小說之中我看過舊版的還有《書劍恩仇錄》和《射雕英雄傳》,作者修改之時改了兩個重要人物的血統,一個是陳家洛,一個
可是我這位老友對那套珍品卻不甚愛惜,有事真不明白他究竟借給些什麼豬朋狗友,每次我去借的時候,總是借得比上次少些,有時是少了幾頁,有時甚至整冊失去。
《笑傲江湖》确是新不如舊,我恐怕以後想看舊版的《笑傲江湖》是不容易了。
有一回一位朋友問我究竟是誰差遣桃谷六仙去找令狐沖的,我們看的都是這一套舊版,而其中是沒有談及這點,六仙隻說過“小姑娘”要見令狐沖而已。
那時我想以桃谷六仙的性格是吃軟不吃硬的,不戒和尚是個莽人,決不能指使這六個傻瓜,于是我說必定是曲非煙所為。
她祖孫二人都是機靈聰慧之輩,一定能把桃谷六仙擺弄得服服貼貼,我的朋友将信将疑,也沒有再追問下去。
但是當我第一次看到《三看金庸小說》一書之時,實在是吓了一跳,費彬竟然一劍刺入了曲非煙的心窩,簡直是活見鬼了。
不是這樣的,我很清楚的記得曲非煙還幫手埋葬費彬等人,而自此以後也未有再次出現。
啊! 作者竟然害死了曲非煙,真是豈有此理! 曲非煙是小說中的虛構人物,是死是活與我無關,但是如此改動是弄巧反拙,變成不合理,這原本是作者自食其果,但是我卻成了無辜的受害者,我精妙的推論便無端落空了。
新版中說是六仙跟儀琳打賭輸了,便被差來捉令狐沖。
這是很不合理的,儀琳不可能有膽量和人賭賽,也不可能碰上桃谷六仙。
況且桃谷六仙的為人并非拘謹的小尼姑所能差遣,反而鄭萼、秦絹等一類聰明伶俐的小女孩方能弄之于股掌之上。
假若曲非煙未死,她便是差遣桃谷六仙的最好人選,這小姑娘刁鑽之極,兼且她祖父是曲洋,說桃谷六仙認識曲洋有點道理,說是認識恒山派的一個小尼姑便有點牽強了。
或許作者認為曲非煙在衡陽出現過之後便銷聲匿迹是個漏洞,于是修改時及早把她“解決”了。
作者大概認為這個改動是無關痛癢,但是對于我來說是痛癢得很,那把我原本“正确”的推論給推翻了。
一個畫家是決不會把年輕時候的作品修改的,無疑畫家的創作經驗越豐富,他的創作技巧也越趨成熟,對于自己年輕的作品可能不大滿意,但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把已發表多時的作品拿來塗去其中的部分或者多添幾筆。
因此我絕對不贊成金庸修改書中的人物情節,無疑更正一些錯誤或者改動一些用字是無可厚非,但情節上的修改可能産生新的問題。
從作者的角度來看,有些環節、人是可有可無,删去了也不覺得什麼,但是對于讀者來說,這些部分可能是很重要的。
在創作之時,作者的感情可能不自覺地滲入作品之中,以後再看的時候反會不明白自己為何會如此寫了,這是因為那份感情可能是埋藏在作者的潛意識之中。
金庸的作品都是邊寫邊刊,根本不能像有些小說家一般可在寫完之後,修改到滿意方才發表,這種掣肘對于一個以嚴謹和認真态度去創作的小說家來說,是個難以彌補的遺憾,因此很難要求作者在出版單行本之時不作修改。
一個比較妥協的做法是在連載完之後立刻修改,可是一切都成過去了。
作為一個讀者實在無法與作者抗衡,作品是他的,他喜歡如何修改,我們根本無權過問。
但我實在不能想象沒有桃谷六仙的《笑傲江湖》會成了什麼樣子。
删去了江飛虹這個人物,也是一個敗筆,這無疑是一種“為長者諱” 的行為,令狐沖習了“易筋經”之後,加上劍法通神,必定成為領袖群倫的第一高手;因為口舌輕浮而令飛虹自刎便成了令狐大俠畢生的最大污點了。
一個人無論如何出名,也不必掩飾少年時代做過的錯事,錯了就是錯了,旁人是否原諒也不必介懷,既不用掩飾,也不必時常挂在嘴邊。
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都是口舌輕狂,放浪不羁的多,敦厚守禮,謹言慎行的少;輕佻一點雖然并非大過,但是口不擇言有時卻可能造成大錯,這一段情節原本很有警世作用,删了太過可惜。
不過藍鳳凰叫了令狐沖一聲“大哥”,令狐沖又叫了藍鳳凰一聲“妹子”也不過是導火線而已,江飛虹原本就生不如死,死了可能是種解脫,若從此處設想,令狐沖對江飛虹之死也無需負上什麼責任。
另一點令人惋惜的是作者用如此經濟的篇幅便可以寫成一段教人感動的苦戀,最後卻把它完全删去。
金庸小說之中我看過舊版的還有《書劍恩仇錄》和《射雕英雄傳》,作者修改之時改了兩個重要人物的血統,一個是陳家洛,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