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關燈
個性随和的人,在“梅迪西”出入的客人當中,除了老闆和前面提到的兩人能和平吉氣味相投之外,山田算是還能聊上幾句的人。

    當時他已四十多歲,住在大森。

    出乎意料的是,平吉居然到過他家兩次。

    不過,與其說這是山田的魅力,不如說是其妻絹江身為作家的魅力來得更恰當。

     絹江以前當過模特兒,後來成為著名的女詩人,當時也是四十歲左右。

    平吉一向對朗波、波特萊爾、沙特的書興趣極大,畫室雖然連美術類的書籍都特意的避免,但主屋放了不少。

    他這方面的嗜好恐怕是從他和絹江之間的接觸才得以知曉。

    因為絹江對平吉在手記中提到受到極大震撼的安德列·未佑也十分熟悉。

     不過,山田夫婦缺乏殺人動機,也有不在場證明。

    昭和三十年前後,這兩人也相繼辭世。

     說起來,梅迪西的熟客中,和平吉有來往的隻有上述四人,再加上柿木的關系者,共計七人。

    若問及這七人當中是否有兇手,答案應是否定的。

    就算這七個當中有人是兇手,恐怕也隻涉及阿索德事件,至于平吉和一枝,他們均缺乏殺人動機,他們甚至都沒見過一枝。

    而且,若要指出誰是涉嫌阿桑德事件的人,大概隻有安川民雄吧!這也是因為一組的搜查不夠徹底,令人難以信服。

    由于在直接關系人當中找不出嫌犯,隻好把偵查網随便地擴大到這七個人身上,他們就是所謂的補助性當事人。

    如果在直接關系人中找得到犯人的話,他們根本不會成為調查的對象。

     平吉不善交際,除了上述幾人外,應無較親近的朋友。

    或許他還有秘密交往的老友,可是,警方追查的結果,卻是一無所獲。

     這個事件令人想不透的地方,就在于它是由三個命案組成,而且這三個命案雖然個别并不是沒有嫌犯,但他們不是已死,就是後來被殺了。

     關于平吉的命案,可以說全部家人都有殺人的動機。

    不過,可能下手行兇的昌子與六名少女當中,後者後來也遇害了。

    因此,殺害這些少女的兇手,當然是另有其人了。

     至于一枝命案,由于大家都缺乏殺人的動機,故隻能推斷是竊盜殺人。

     而阿索德命案,亦即六名少女的命案,更是匪夷所思。

    因為有殺人動機的人,應該隻有已經被殺而不在世上的平吉。

     不管怎麼說,這三個命案都隻能想成各有不同兇手犯下的案子,不過,若把這些互相矛盾的線索,勉強地加以組合的話,大概可以歸納出一種可能。

     那就是:平吉被少女們殺害,某個深愛平吉的人為了複仇,殺了那六名少女。

    而讓别人誤以為平吉是兇手的最佳方法,就是依照平吉的手記行事。

    同時,這個兇手為了脫罪,就必須把殺人罪推給平吉,來混淆搜查工作的進行。

    因此選中一枝的房子做為藏屍之所,于是又殺了一枝。

     可是,兇手為何要殺害無辜的一枝呢?其實并無證據可證明一枝并非平吉命案的共犯。

    若是說昌子是主謀,決定唆使女孩們殺了丈夫,那麼不把自己的計劃告訴長女一枝似乎有點不自然。

    這麼一想,對兇手而言,殺害一枝也成為複仇的一部分,真可謂“一石二鳥”之計! 由于我被迫成為兇手的共犯,并擔任棄屍工作,所以知道犯人根本不需要駕照。

    于是便大膽地假設對方是女人。

    當我以為自己受命于秘密機關,為了棄屍而疲于奔命,但就算我遭到挫折,瞞着他把應該丢在秋田的屍體随便扔在福島,犯人應該也不會在意的!因為萬一我被警方逮捕,唯一的證據也隻有那封信罷了。

    一想到棄屍時的辛苦,我就決定與兇手誓不兩立。

     總之,我知道的事實比别人多,因而也比一般人了解事實的真相,所以才能得到前述的推論。

     不過,這個推論也碰到一堵高牆。

    那就是一枝。

    一枝可能也參與殺害平吉的行動,根據前面的想法,阿桑德及一枝的命案,都是兇手的複仇行動。

    那麼,一枝為何要勾引我,使我卷入其中呢?我隻能認為那是故意設計陷害我。

    至于陷害我的理由,就是要我幫助兇手棄屍。

    那麼,一枝豈不是也加入複仇的行動了嗎? 這是個極大的矛盾。

    不過,這個矛盾裡還有一個更大的矛盾。

    要是一枝沒死,對我就不構成威脅。

    那麼,一枝應該早就知道自己未來的命運,她究竟為了誰,而做如此大的犧牲呢? 至于兇手究竟是誰?這當然是個大問題。

    照某些人的判斷,殺害平吉的兇手是昌子和六名少女。

    不過,是誰為了平吉,而如此大費周章地進行複仇計劃,再驅使我将屍體運到全國各地呢?若隻是基于同情的心理,可能費那麼大的勁嗎?是多惠?吉男?還是文子?如果是他們,怎會連親生女兒都不放過?抑或是安江?還是平太郎?直接關系人隻有這幾個,而決定他們是否有嫌疑的,就是三月三十一日那天夜裡。

    由于不知道詳細的時間,所以把時間延長為下午三點到半夜十二點,但是,在那段時間裡,他們幾乎都有不在場證明。

     這五個人可以分為兩組男女和一個女人。

    由于畫廊十點多才打烊,安江與平太郎母子打烊之前都在畫廊裡,當然會有很多證人。

    而打烊後也還有熟客逗留到近十二點,他們都證實安江母子從未離開過半小時以上。

     其次是吉男夫婦。

    那天正好有個戶田編輯來梅澤家和吉男洽談公事。

    由于三十一日是星期二,并沒打算留宿,所以戶田六點多到吉男家,直到十一點多才離去。

    而吉男自中午起,就一直和戶由共同行動。

    所以。

    吉男夫婦也沒有嫌疑。

     至于多惠嘛,她一直在香煙店,到晚上七點半左右,她才把店門半掩,窗戶也半開,仍然繼續做生意。

    十點前,還有兩、三個客人上門買煙,鄰居都可以為她作證。

    多惠完全關上窗就寝是十點過後。

    雖然六名少女遇害的地點尚未确定,但是,一個四十八歲的中年婦人,要走到保谷車站,再搭電車到上野毛,至少要花兩小時以上的時間。

    所以可以判斷地的不在場證明确實屬實。

     另外要加以補充的,是昌子的不在場證明。

    她于四月一日上午八點四十七分,坐上由會津若松開出的火車。

    她的家人都裡異口同聲說她前一天整天都待在娘家。

     關于那七個間接關系者,若隻以阿索德命案而言,則柿木的裡子、緒方、石橋都有不在場證明。

    安川沒有不在場證明。

    梅迪西的德田、安部各由妻子證實其不在場。

    山田夭婦則和另外四、五位藝術家在梅迪西逗留到十一點左右。

    從銀座到上野毛要花一個小時。

    七人之中最可疑的就屬安川了,他和平吉在柿木見過兩次面,在工廠見過一次。

     緒方和平吉大約交往了一年,相當清楚安川與平吉見面的時間。

    第一次在工廠見面時是昭和十年九月,其後的兩次則都在十二月。

    其間他們并未碰面,關于這點,裡子和緒方都加以證實。

    此外,自昭和十一年正月起,平吉就再也沒去過柿木了。

     如果說兇手是安川,那麼包括十二月在内,他們兩人共有三個月的時間可以秘密地進行計劃。

    不過這也不太可能,因為安川住在離工廠約十分鐘路程的員工宿舍,據管理員及同事說,安川平日除了工廠與宿舍之外,最多隻是到外面喝兩杯,而且大都和同事一起。

    包括星期日在内,從十二月到三月底為止,總共隻有四次外出時不曾向同事透露行蹤。

    其中一次是三月三十日,但當晚十一點前就回來了。

    據他說是去看電影。

    換句話說,剩下的三次是有可能和平吉在一起,但是沒有人知道他們的交情究竟有多深。

     由于安川從事的是制造人偶模特兒的工作,或許會對創造阿索德之事感到興趣;因此,就算是他殺了那六名少女,為了避人耳目,也有必要另覓制作阿索德的場地。

    然而,安川在事件發生後一直待在宿舍,就算他有時間制作阿索德,也找不到制作阿索德的場地吧。

     再者,還有另一個否定的元素。

    安川并不認識那些少女。

    因為一般而言六位少女是齊聚一堂時,共同喝了摻有毒藥的果汁。

    而和他們初見面的安江怎麼可能讓她們聚在一起喝下毒藥,或是在她們齊聚一堂時,突然露面呢?若是這樣的話,兇手當時一定還有同伴。

    不過,安川生性孤僻,朋友很少,他所交往的都是工廠的同事。

     關于梅澤家占星術殺人案,我不得不和别人一樣宣布投降。

    兇手顯然并不存在。

    此外,雖然也有些和昌子或六名少女有來往的小人物,不過,據判斷,他們都是清白的,我也有同感。

     退休以後的十幾年裡,我始終在思索這個問題。

    雖然我的體力已逐漸衰退,但是我相信自己的思考力并未随年齡而退化。

    然而在這個命案上,我的思慮卻總在相同的地方來回打轉,找不到合理的出口。

    長期痛苦的警察生涯,使我的胃完全受損。

    我自知來日無多,隻怕在我咽氣之時,這個案子還是一個解不開的謎。

    回想起來,我的一生隻是随波逐流,并沒有逆流而上而有所成就。

    既是凡夫俗子,原隻希望能平靜的過一生,沒想到卻因一時的疏忽,而種下禍根。

    我的内心極不安甯,真是悔之莫及! 真希望有人能為我解開這個謎題,不,應該說,這案子一定要解決。

    不過,我卻沒有勇氣告訴兒子。

     這本手稿應該燒掉?或最保存下來?也許是我人生最後階段的抉擇。

    要是我死後,這本手稿并沒有被我銷毀,有機會看到本文的人,也許會笑我優柔寡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