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雜聞
關燈
小
中
大
位美國傳教士,他的運氣簡直糟透了。
在藏身之所被發現後,他被剝去了全部衣服,捆住了手腳,赤裸裸地在泥水裡拖來拖去以供暴徒們取樂。
最後還被一名士兵用刺刀刺傷了左邊的大腿。
1929年12月的廣州。
一名受雇于南京政府的年輕中國飛行員,剛剛完成了一次向9個村莊投下炸彈的飛行任務。
那些村莊被懷疑在白天可能隐蔽着一些&ldquo裝甲&rdquo部隊并準備在黃昏時分恢複對廣州的進攻。
順便提一下,這些摧毀村莊的炸彈是從一架美國制造的戰鬥機上扔下去的,而戰鬥機則是在美國國務卿的許可下出口到了中國。
這位年輕的飛行員,端着一個大玻璃杯優雅地啜飲着白蘭地酒,發表着他的觀點: &ldquo很快中國就會被從空中統治。
不,空軍不會像陸軍和海軍那樣被一個又一個派别多次收買。
&mdash&mdash哦,不,我們也不支持現在南京的那群人。
一旦我們足夠強大,我們就會把他們趕出這個國家。
&mdash&mdash當飛機成為戰争中的決定性因素時,我們為什麼要為南京派打仗,或者加入什麼别的派别?我們要團結起來,讓整個國家都聽從我們的。
&rdquo 兩天後,中國紅十字會向南京發出一份正式的抗議,反對戰鬥機轟炸無辜村莊的行為。
但是,直到1930年1月、2月和3月,美國制造的轟炸機依然在出口許可的政策之下,帶着美國國務卿的&ldquo良好祝願&rdquo,陸續抵達上海。
反對南京的派系想要聯合抵制美國的貿易,他們宣稱出口這些戰略物資無異于幹涉中國的内政,并在中國内戰中偏袒某一派系。
但是,南京政府得到了華盛頓的正式承認,對中國的武器禁運因此被解除了。
難道一個國家的政府能夠拒絕向另一個友好國家的政府出售戰争物資嗎? 最初的錯誤是同意正式承認南京政權為中國的合法政府,尤其是在中國遠未統一,而南京政權隻會空洞地聲稱将實現穩定或擁有權威。
但是如果沒有得到承認,國民黨就會公開抨擊&ldquo帝國主義的&rdquo華盛頓,并且會指責美國為了&ldquo阻撓革命&rdquo,拒絕支持他們。
與中國的饑荒、惡政、背叛、腐敗等黑暗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山東省會濟南府展現出的另外一番景象,慷慨而仁慈的中國人并肩合作開展經濟救濟工作,并且開辦了一家醫院,收治那些未被各個派系妥善照顧的受傷士兵。
蔣太晨和何辰強攜手創造了這樣一個奇觀,雖然他們在宗教、财富、個人背景和觀察問題的視角上是如此的不同,就如同白天與黑夜一樣。
蔣太晨50多歲,曾經是一名傳教士,後來成為收入頗豐的教授。
但是,他放棄了教書生涯轉而緻力于從事社會服務工作,薪水隻有他做教授時的四分之一。
蔣在濟南府管理着一家紅十字醫院,在饑荒時期他還管理着粥廠,每天為成千上萬的饑民提供食物。
何辰強現在已經快70歲了,是一位大家公認的非常富有的&ldquo老派紳士&rdquo。
他曾供職于已故慈禧太後的舊帝國軍隊,積累了很多财富,他從金錢方面大力資助了蔣太晨的救濟事業。
有一段時間他曾擔任滿人統治下的察哈爾軍事長官。
在1921年,他為自己所在省的饑荒救濟基金提供了75萬銀圓。
何先生有四個妻子。
何先生這一類型的人很少談論政治。
如果現在的軍閥能說服像何先生這樣的紳士接受&ldquo顧問&rdquo一職,他們将感到自己很有&ldquo面子&rdquo,但何先生這樣的人往往明智地選擇避免介入公共事務。
他們還沒有足夠的力量來取代如今的這些軍閥和政客。
像蔣先生和何先生這樣的人是真正的愛國者,而不是耍嘴皮子的。
他們不抱任何幻想,他們的心情因為中國同胞們的未來依然處在困境與黑暗之中而感到非常沉重。
1929年秋天,南京政府堅持要取消治外法權,并堅持讓在中國的所有外國人接受中國法院和法律的裁決。
此時,已故千萬富翁盛宮保[2]的四個兒子,向南京政府遞交了一份措辭很長的請願書。
這份請願書反對官方下令沒收他們已故父親留下的價值1500萬兩白銀的遺産,其中500萬兩的遺産已經被捐贈給了上海及其周邊的中國慈善機構。
官方下令沒收盛宮保的财産,聲稱那是他在清王朝時侵吞的不義之财。
但盛宮保的兒子們指出,盛本人已于1916年去世,況且他在1911年就結束了原來的政務工作,即使他們的父親曾犯了什麼罪過,中國的訴訟時效也已經過了。
盡管此時正值南京外交部向世界其他國家保證,他們有意願和能力在中國法律和法庭之下,&ldquo保護所有外國人的生命和财産安全&rdquo,但在政府的監督下,沒收财産(甚至包括那部分捐贈給慈善機構的财産)的過程仍在迅速地進行。
在華生活的外國人每天都在讨論中國對外貿易的未來,他們不僅在銀行和其他商業區讨論,也在俱樂部的酒吧、餐廳和私人晚宴上讨論,其看法從苦澀的悲觀到玫瑰色的樂觀什麼樣的都有。
其中悲觀者表示:&ldquo中國又回到了舢闆運輸、人工搬卸的階段。
她的河流正在淤塞,她的鐵路将很快停運,她還将把所有的外國商船從她的内地和沿海的水路中趕走。
&rdquo 而另一方則會争辯說:&ldquo未來将會是不可限量的,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發現外國制造的物品變得不可或缺;十年前的奢侈品已經成為今天的必需品了。
&rdquo 一家大型公司的負責人宣布:&ldquo我們的公司正在從所有的内陸站點撤出所有的外國人。
今後,我們應該通過中國的代理商來進行交易,我希望看到即使在上海的辦公室裡也全是中國人。
我們必須把業務移交給中國人,或者停止把我們的貨物進口到中國;中國的排外宣傳正在産生這樣的效果。
&rdquo &ldquo我們已經放棄了四川&rdquo,另一位悲觀論的信徒說。
&ldquo宜昌上遊180英裡長的河道上有13個獨立的收費站收繳運輸稅,在支付了13個站點的稅費之後,我們的商品就太貴了,四川人根本買不起。
&rdquo 有關美國失業和&ldquo蕭條期&rdquo的流言,引起了許多在華做生意的歐洲公司領導人的巨大震動。
他們擔心美國國内的競争壓力、大量的生産過剩以及失業加劇,會促使那些更加吃苦耐勞、更富有冒險精神的美國人踏入外國的土地。
他們說:&ldquo你們的資本家知道,每5000名在國外成功的美國商人最終會為本土的100萬人提供就業機會。
利用美國現有的資本和你們毫無疑問的機器與工廠的優勢,美國很可能會赢得世界貿易的控制權。
&rdquo &ldquo美國幾代人都具有拓荒精神,
在藏身之所被發現後,他被剝去了全部衣服,捆住了手腳,赤裸裸地在泥水裡拖來拖去以供暴徒們取樂。
最後還被一名士兵用刺刀刺傷了左邊的大腿。
1929年12月的廣州。
一名受雇于南京政府的年輕中國飛行員,剛剛完成了一次向9個村莊投下炸彈的飛行任務。
那些村莊被懷疑在白天可能隐蔽着一些&ldquo裝甲&rdquo部隊并準備在黃昏時分恢複對廣州的進攻。
順便提一下,這些摧毀村莊的炸彈是從一架美國制造的戰鬥機上扔下去的,而戰鬥機則是在美國國務卿的許可下出口到了中國。
這位年輕的飛行員,端着一個大玻璃杯優雅地啜飲着白蘭地酒,發表着他的觀點: &ldquo很快中國就會被從空中統治。
不,空軍不會像陸軍和海軍那樣被一個又一個派别多次收買。
&mdash&mdash哦,不,我們也不支持現在南京的那群人。
一旦我們足夠強大,我們就會把他們趕出這個國家。
&mdash&mdash當飛機成為戰争中的決定性因素時,我們為什麼要為南京派打仗,或者加入什麼别的派别?我們要團結起來,讓整個國家都聽從我們的。
&rdquo 兩天後,中國紅十字會向南京發出一份正式的抗議,反對戰鬥機轟炸無辜村莊的行為。
但是,直到1930年1月、2月和3月,美國制造的轟炸機依然在出口許可的政策之下,帶着美國國務卿的&ldquo良好祝願&rdquo,陸續抵達上海。
反對南京的派系想要聯合抵制美國的貿易,他們宣稱出口這些戰略物資無異于幹涉中國的内政,并在中國内戰中偏袒某一派系。
但是,南京政府得到了華盛頓的正式承認,對中國的武器禁運因此被解除了。
難道一個國家的政府能夠拒絕向另一個友好國家的政府出售戰争物資嗎? 最初的錯誤是同意正式承認南京政權為中國的合法政府,尤其是在中國遠未統一,而南京政權隻會空洞地聲稱将實現穩定或擁有權威。
但是如果沒有得到承認,國民黨就會公開抨擊&ldquo帝國主義的&rdquo華盛頓,并且會指責美國為了&ldquo阻撓革命&rdquo,拒絕支持他們。
與中國的饑荒、惡政、背叛、腐敗等黑暗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山東省會濟南府展現出的另外一番景象,慷慨而仁慈的中國人并肩合作開展經濟救濟工作,并且開辦了一家醫院,收治那些未被各個派系妥善照顧的受傷士兵。
蔣太晨和何辰強攜手創造了這樣一個奇觀,雖然他們在宗教、财富、個人背景和觀察問題的視角上是如此的不同,就如同白天與黑夜一樣。
蔣太晨50多歲,曾經是一名傳教士,後來成為收入頗豐的教授。
但是,他放棄了教書生涯轉而緻力于從事社會服務工作,薪水隻有他做教授時的四分之一。
蔣在濟南府管理着一家紅十字醫院,在饑荒時期他還管理着粥廠,每天為成千上萬的饑民提供食物。
何辰強現在已經快70歲了,是一位大家公認的非常富有的&ldquo老派紳士&rdquo。
他曾供職于已故慈禧太後的舊帝國軍隊,積累了很多财富,他從金錢方面大力資助了蔣太晨的救濟事業。
有一段時間他曾擔任滿人統治下的察哈爾軍事長官。
在1921年,他為自己所在省的饑荒救濟基金提供了75萬銀圓。
何先生有四個妻子。
何先生這一類型的人很少談論政治。
如果現在的軍閥能說服像何先生這樣的紳士接受&ldquo顧問&rdquo一職,他們将感到自己很有&ldquo面子&rdquo,但何先生這樣的人往往明智地選擇避免介入公共事務。
他們還沒有足夠的力量來取代如今的這些軍閥和政客。
像蔣先生和何先生這樣的人是真正的愛國者,而不是耍嘴皮子的。
他們不抱任何幻想,他們的心情因為中國同胞們的未來依然處在困境與黑暗之中而感到非常沉重。
1929年秋天,南京政府堅持要取消治外法權,并堅持讓在中國的所有外國人接受中國法院和法律的裁決。
此時,已故千萬富翁盛宮保[2]的四個兒子,向南京政府遞交了一份措辭很長的請願書。
這份請願書反對官方下令沒收他們已故父親留下的價值1500萬兩白銀的遺産,其中500萬兩的遺産已經被捐贈給了上海及其周邊的中國慈善機構。
官方下令沒收盛宮保的财産,聲稱那是他在清王朝時侵吞的不義之财。
但盛宮保的兒子們指出,盛本人已于1916年去世,況且他在1911年就結束了原來的政務工作,即使他們的父親曾犯了什麼罪過,中國的訴訟時效也已經過了。
盡管此時正值南京外交部向世界其他國家保證,他們有意願和能力在中國法律和法庭之下,&ldquo保護所有外國人的生命和财産安全&rdquo,但在政府的監督下,沒收财産(甚至包括那部分捐贈給慈善機構的财産)的過程仍在迅速地進行。
在華生活的外國人每天都在讨論中國對外貿易的未來,他們不僅在銀行和其他商業區讨論,也在俱樂部的酒吧、餐廳和私人晚宴上讨論,其看法從苦澀的悲觀到玫瑰色的樂觀什麼樣的都有。
其中悲觀者表示:&ldquo中國又回到了舢闆運輸、人工搬卸的階段。
她的河流正在淤塞,她的鐵路将很快停運,她還将把所有的外國商船從她的内地和沿海的水路中趕走。
&rdquo 而另一方則會争辯說:&ldquo未來将會是不可限量的,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發現外國制造的物品變得不可或缺;十年前的奢侈品已經成為今天的必需品了。
&rdquo 一家大型公司的負責人宣布:&ldquo我們的公司正在從所有的内陸站點撤出所有的外國人。
今後,我們應該通過中國的代理商來進行交易,我希望看到即使在上海的辦公室裡也全是中國人。
我們必須把業務移交給中國人,或者停止把我們的貨物進口到中國;中國的排外宣傳正在産生這樣的效果。
&rdquo &ldquo我們已經放棄了四川&rdquo,另一位悲觀論的信徒說。
&ldquo宜昌上遊180英裡長的河道上有13個獨立的收費站收繳運輸稅,在支付了13個站點的稅費之後,我們的商品就太貴了,四川人根本買不起。
&rdquo 有關美國失業和&ldquo蕭條期&rdquo的流言,引起了許多在華做生意的歐洲公司領導人的巨大震動。
他們擔心美國國内的競争壓力、大量的生産過剩以及失業加劇,會促使那些更加吃苦耐勞、更富有冒險精神的美國人踏入外國的土地。
他們說:&ldquo你們的資本家知道,每5000名在國外成功的美國商人最終會為本土的100萬人提供就業機會。
利用美國現有的資本和你們毫無疑問的機器與工廠的優勢,美國很可能會赢得世界貿易的控制權。
&rdquo &ldquo美國幾代人都具有拓荒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