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形式上的統一
關燈
小
中
大
論他們在什麼時候被貼上什麼标簽,都是純粹的雇傭軍,願意為任何原因或任何派系而作戰。
當桂系将領在1928年6月率領軍隊北上北京的時候,如果任何人表達出對他們擁護國家主義和效忠南京政府持懷疑的态度,都隻會遭到他們的攻擊和謾罵。
但是當他們在1929年初逃走時,這一龐大軍隊的指揮權完成了權力的交接并且得到了南京政府的認可與支持。
新的桂系領導曾在1927年表面上效忠南京政府,後被南京方面打敗之後逃到了日本。
他被南京政府斥責為共産主義者和國家的敵人。
但還是這個人,在1929年初得到南京方面的批準從流亡的日本回國,并在華北登陸接管了桂系的6萬名精卒的指揮權。
中國各派系的将領們頻繁地改變着效忠對象,其原因許多是出于純粹的國内政治考慮。
一些人被認為受到了共産黨的影響,而另一些人則是左翼的追随者,反對中央集權政府的統治。
一些将領無疑是南京政權的堅定反對者,因為他們對第三屆國民黨代表大會的合法性提出了質疑。
1929年3月召開的國民黨&ldquo三大&rdquo本來有望被從各個地方支部和省級總部中選舉出來的左翼代表所主導,但南京政府認為此舉會讓政府的穩定受到威脅。
因此,許多左翼代表被禁止履行其職責,其空缺的席位被南京專橫指定的人選所取代。
對裙帶關系和腐敗的指控,以及對蔣介石想要成為獨裁者野心的推測,也激怒了許多頭面人物,使其成為南京政權公開的反對派。
這種混亂的局勢導緻了許多&ldquo清黨&rdquo運動,南京政權的支持者提議驅逐整個集團中的反對派。
那些被驅逐的成員和派系理所當然要質疑驅逐的合法性,并且宣稱黨的機器已經被&ldquo篡黨奪權者&rdquo控制在手中。
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對于中國發生的這些内部糾紛無能為力,但它們有權利對這些唯利是圖、朝秦暮楚的忠誠進行權衡,對這些因内部紛争而足以導緻中國連綿不斷内戰的情形、對促使超過四億人口越來越接近赤貧進行評估和權衡。
中國的這種内部局勢不僅毀壞了她的鐵路,吞噬了她的稅收,而且使得遣散中國龐大軍隊的計劃根本不可能得以實施,還逼迫成千上萬的人成了強取豪奪的亡命之徒。
1926年春天的廣州不僅被中國之外的世界忽視,甚至被上海嘲笑,但一股強大的革命浪潮正在那裡洶湧澎湃。
這股革命洪流破壞的潮頭一直沖進了2000英裡之外北京城的大門,直到1928年夏天才開始漸漸退去。
如果實現了祖國的統一和繁榮,那麼這場付出巨大成本的經曆也算是值得的。
但是現在占領北京已經将近兩年時間了,内戰沒有結束,國家沒有統一,軍隊則比以往任何時候更為龐大。
值得注意的是,自從共産國際的俄國顧問和宣傳人員被逐出國民黨以後,那種象征着1926年革命運動的熱情幾乎已經消失殆盡。
今天我們看到每一位将軍和政客都在反複地表達他對國民黨的忠誠以及對已故孫中山先生所倡導主義的擁護,但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不過是口頭上的表态。
對大多數地方軍閥而言,他們如今所關注的所謂對&ldquo黨的忠誠&rdquo,就如同每一位中國将軍在1911年至1926年間曾宣稱對&ldquo對共和國的忠誠&rdquo一樣言不由衷。
這種情況最令人沮喪的一點是,中國人民曾在1927年至1928年間,将國民黨軍隊看作把他們從北洋政府無法忍受的腐敗和惡政統治下解放出來的拯救者,但如今他們不僅希望破滅而且生活更加艱辛。
兩三年前的承諾未曾兌現,南京政府也并未能真正改善中國人民生活的困窘狀況。
雖然它不得不進行一場場連續不斷的戰争以便鞏固政權的托詞足以成為重建工作失敗的理由,但這個借口并不能化解中國民衆的失望情緒,也不能使中國的不幸變得稍稍容易忍受。
當桂系将領在1928年6月率領軍隊北上北京的時候,如果任何人表達出對他們擁護國家主義和效忠南京政府持懷疑的态度,都隻會遭到他們的攻擊和謾罵。
但是當他們在1929年初逃走時,這一龐大軍隊的指揮權完成了權力的交接并且得到了南京政府的認可與支持。
新的桂系領導曾在1927年表面上效忠南京政府,後被南京方面打敗之後逃到了日本。
他被南京政府斥責為共産主義者和國家的敵人。
但還是這個人,在1929年初得到南京方面的批準從流亡的日本回國,并在華北登陸接管了桂系的6萬名精卒的指揮權。
中國各派系的将領們頻繁地改變着效忠對象,其原因許多是出于純粹的國内政治考慮。
一些人被認為受到了共産黨的影響,而另一些人則是左翼的追随者,反對中央集權政府的統治。
一些将領無疑是南京政權的堅定反對者,因為他們對第三屆國民黨代表大會的合法性提出了質疑。
1929年3月召開的國民黨&ldquo三大&rdquo本來有望被從各個地方支部和省級總部中選舉出來的左翼代表所主導,但南京政府認為此舉會讓政府的穩定受到威脅。
因此,許多左翼代表被禁止履行其職責,其空缺的席位被南京專橫指定的人選所取代。
對裙帶關系和腐敗的指控,以及對蔣介石想要成為獨裁者野心的推測,也激怒了許多頭面人物,使其成為南京政權公開的反對派。
這種混亂的局勢導緻了許多&ldquo清黨&rdquo運動,南京政權的支持者提議驅逐整個集團中的反對派。
那些被驅逐的成員和派系理所當然要質疑驅逐的合法性,并且宣稱黨的機器已經被&ldquo篡黨奪權者&rdquo控制在手中。
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對于中國發生的這些内部糾紛無能為力,但它們有權利對這些唯利是圖、朝秦暮楚的忠誠進行權衡,對這些因内部紛争而足以導緻中國連綿不斷内戰的情形、對促使超過四億人口越來越接近赤貧進行評估和權衡。
中國的這種内部局勢不僅毀壞了她的鐵路,吞噬了她的稅收,而且使得遣散中國龐大軍隊的計劃根本不可能得以實施,還逼迫成千上萬的人成了強取豪奪的亡命之徒。
1926年春天的廣州不僅被中國之外的世界忽視,甚至被上海嘲笑,但一股強大的革命浪潮正在那裡洶湧澎湃。
這股革命洪流破壞的潮頭一直沖進了2000英裡之外北京城的大門,直到1928年夏天才開始漸漸退去。
如果實現了祖國的統一和繁榮,那麼這場付出巨大成本的經曆也算是值得的。
但是現在占領北京已經将近兩年時間了,内戰沒有結束,國家沒有統一,軍隊則比以往任何時候更為龐大。
值得注意的是,自從共産國際的俄國顧問和宣傳人員被逐出國民黨以後,那種象征着1926年革命運動的熱情幾乎已經消失殆盡。
今天我們看到每一位将軍和政客都在反複地表達他對國民黨的忠誠以及對已故孫中山先生所倡導主義的擁護,但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不過是口頭上的表态。
對大多數地方軍閥而言,他們如今所關注的所謂對&ldquo黨的忠誠&rdquo,就如同每一位中國将軍在1911年至1926年間曾宣稱對&ldquo對共和國的忠誠&rdquo一樣言不由衷。
這種情況最令人沮喪的一點是,中國人民曾在1927年至1928年間,将國民黨軍隊看作把他們從北洋政府無法忍受的腐敗和惡政統治下解放出來的拯救者,但如今他們不僅希望破滅而且生活更加艱辛。
兩三年前的承諾未曾兌現,南京政府也并未能真正改善中國人民生活的困窘狀況。
雖然它不得不進行一場場連續不斷的戰争以便鞏固政權的托詞足以成為重建工作失敗的理由,但這個借口并不能化解中國民衆的失望情緒,也不能使中國的不幸變得稍稍容易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