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回 明降诏暗調兵馬 設毒謀縱火焚糧
關燈
小
中
大
燕王既戰勝還營,看寶■旗上之箭,甚是寒心,因說道:“寡人雖感上天庇保,身不被傷,然征戰之危,亦可見矣。
”即叫人将旗送回北平,谕世子可善藏之,使後世無忘今日創業之艱難也。
遂發兵進向河北諸郡縣。
諸郡縣探知南兵敗,多降于燕,燕兵遂進次于大名。
一面休養人馬,一面上書朝廷,請誅齊、黃,即罷兵息民。
以懈朝廷之心。
朝廷先聞了盛庸兵敗,後又報吳傑、平安亦敗,甚是驚慌,急诏廷臣商議。
廷臣并無别策,惟有請降诏各處,征兵調将而已。
今見燕王上書,請誅齊、黃,方肯罷兵,隻得傳旨逐齊泰、黃子澄于外,令有司籍其家,以謝燕人,希圖燕王罷兵。
但齊、黃雖然逐了,而帝心殊覺怏怏。
方孝孺與侍中黃觀同奏道:“陛下今逐齊泰、黃子澄,雖因燕王要挾,然此一舉,卻實與兵機相合。
”建文帝道:“如何相合?”二人道:“目今盛庸兵敗,一時征調未集,正欲緩之,而燕王忽有此請,陛下既逐齊、黃以謝之,何不更遣一使臣降诏,以赦其罪,而令其罷兵還燕。
況燕軍久駐大名,暑雨為診,已将困矣。
降诏赦之,彼定依從。
彼若依從,定然弛備。
而我調兵馬漸集,自強弱分矣。
再調遼東軍以攻永平,擾燕根本,彼自然往救。
俟其往救,然後集調兵追蹑其後,則破之必矣。
” 建文帝聞奏大喜,遂命黃觀寫诏,赦燕王之罪,使歸本國,仍複王爵,永為藩屏,以衛帝室。
诏成,遣大理寺少卿薛岩赍往燕營,以谕燕王。
又命黃觀作宣谕一道,刊印數千紙,付岩帶去,密散與燕營将士,使歸心朝廷。
薛岩受命而往,既至燕營,使人報知,燕王令入。
薛岩捧诏直入,欲燕王拜受。
燕王不肯道:“不知诏内何語,語果真誠,再拜不遲。
”因索诏書讀之。
讀完,燕王大怒道:“此詐我也。
既要我罷兵,為何自不罷兵,又遣吳傑、平安、盛庸暗暗出兵,扼我饷道?此不過借此緩我進攻,少待其征兵調将耳!你今敢入虎一穴一,而捋虎須,可謂目無寡人矣!”叫勇士把薛岩推出斬首。
衆勇士得令,竟将薛岩拖翻,要跣剝了去斬。
薛岩大驚失色,忙大叫道:“朝廷誠僞,朝廷之事,小臣不過奉命而來,焉能與知?大王斬臣,實系無辜!” 燕王聽了,方命放了,又說道:“懿文皇兄既薨,齊、晉二王又逝,當嗣大統者,非寡人而誰?即使太祖誤立建文,然寡人皇叔也,齒屬俱長,正當尊祖。
奈何聽信一奸一人齊泰、黃子澄之言,乃遷張昺、謝貴等至北平,監制寡人。
又明诏内臣削奪護衛,又暗敕張信手擒寡人,意何慘刻!毖人不得已而舉兵,誅君側之一奸一,使朝廷明親疏之分。
送齊、黃于寡人,則寡人自還燕而守臣節。
不意其乃轉付托齊、黃以大權,而調天下兵以壓制寡人。
試思寡人,從太祖征戰以取天下,遇過了多少英雄,寡人俱視如土芥。
今日用這幾個朽木之兵,糞土之将來與寡人抗衡,何其愚也。
彼其意不過恃天下之兵多耳。
何不思,耿炳文以三十萬敗于真定,李景隆以五十萬敗于北平,吳傑、郭英等以六十萬敗于白溝河,由此觀之,兵多豈足恃乎?豈不聞:兵不在多而在一精一。
一旅一精一兵,可破頑師十萬。
彼庸碌君臣,烏足以知之?汝今既來我營中,我營兵将威武,也該
”即叫人将旗送回北平,谕世子可善藏之,使後世無忘今日創業之艱難也。
遂發兵進向河北諸郡縣。
諸郡縣探知南兵敗,多降于燕,燕兵遂進次于大名。
一面休養人馬,一面上書朝廷,請誅齊、黃,即罷兵息民。
以懈朝廷之心。
朝廷先聞了盛庸兵敗,後又報吳傑、平安亦敗,甚是驚慌,急诏廷臣商議。
廷臣并無别策,惟有請降诏各處,征兵調将而已。
今見燕王上書,請誅齊、黃,方肯罷兵,隻得傳旨逐齊泰、黃子澄于外,令有司籍其家,以謝燕人,希圖燕王罷兵。
但齊、黃雖然逐了,而帝心殊覺怏怏。
方孝孺與侍中黃觀同奏道:“陛下今逐齊泰、黃子澄,雖因燕王要挾,然此一舉,卻實與兵機相合。
”建文帝道:“如何相合?”二人道:“目今盛庸兵敗,一時征調未集,正欲緩之,而燕王忽有此請,陛下既逐齊、黃以謝之,何不更遣一使臣降诏,以赦其罪,而令其罷兵還燕。
況燕軍久駐大名,暑雨為診,已将困矣。
降诏赦之,彼定依從。
彼若依從,定然弛備。
而我調兵馬漸集,自強弱分矣。
再調遼東軍以攻永平,擾燕根本,彼自然往救。
俟其往救,然後集調兵追蹑其後,則破之必矣。
” 建文帝聞奏大喜,遂命黃觀寫诏,赦燕王之罪,使歸本國,仍複王爵,永為藩屏,以衛帝室。
诏成,遣大理寺少卿薛岩赍往燕營,以谕燕王。
又命黃觀作宣谕一道,刊印數千紙,付岩帶去,密散與燕營将士,使歸心朝廷。
薛岩受命而往,既至燕營,使人報知,燕王令入。
薛岩捧诏直入,欲燕王拜受。
燕王不肯道:“不知诏内何語,語果真誠,再拜不遲。
”因索诏書讀之。
讀完,燕王大怒道:“此詐我也。
既要我罷兵,為何自不罷兵,又遣吳傑、平安、盛庸暗暗出兵,扼我饷道?此不過借此緩我進攻,少待其征兵調将耳!你今敢入虎一穴一,而捋虎須,可謂目無寡人矣!”叫勇士把薛岩推出斬首。
衆勇士得令,竟将薛岩拖翻,要跣剝了去斬。
薛岩大驚失色,忙大叫道:“朝廷誠僞,朝廷之事,小臣不過奉命而來,焉能與知?大王斬臣,實系無辜!” 燕王聽了,方命放了,又說道:“懿文皇兄既薨,齊、晉二王又逝,當嗣大統者,非寡人而誰?即使太祖誤立建文,然寡人皇叔也,齒屬俱長,正當尊祖。
奈何聽信一奸一人齊泰、黃子澄之言,乃遷張昺、謝貴等至北平,監制寡人。
又明诏内臣削奪護衛,又暗敕張信手擒寡人,意何慘刻!毖人不得已而舉兵,誅君側之一奸一,使朝廷明親疏之分。
送齊、黃于寡人,則寡人自還燕而守臣節。
不意其乃轉付托齊、黃以大權,而調天下兵以壓制寡人。
試思寡人,從太祖征戰以取天下,遇過了多少英雄,寡人俱視如土芥。
今日用這幾個朽木之兵,糞土之将來與寡人抗衡,何其愚也。
彼其意不過恃天下之兵多耳。
何不思,耿炳文以三十萬敗于真定,李景隆以五十萬敗于北平,吳傑、郭英等以六十萬敗于白溝河,由此觀之,兵多豈足恃乎?豈不聞:兵不在多而在一精一。
一旅一精一兵,可破頑師十萬。
彼庸碌君臣,烏足以知之?汝今既來我營中,我營兵将威武,也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