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藏教理融會談
關燈
小
中
大
發生問題的,就依之說下去;若有問題了,則引多種經及多種理來成立,如立第八識,引五教十理以證成。
又如建立世間勝義之蘊處界與道理勝義之四聖谛等,都是用科學方法立論。
其特長,就在精詳的建立法相及因果之理。
從此等科學的立論法上,也自然有唯識的趨向。
如被現代科學研究所逼生的哲學認識論,就其認識的限度,以立對于宇宙萬有認識的範圍,這很近乎唯識的道理。
又如最新物理學講到最後之物質波,以現于認識上而名之為認識波,彌近唯識所變義。
2空宗龍樹等用辯證法破顯
龍樹、提婆、佛護、月稱等的傳承,他們都用似乎近代西洋的辯證法──亦譯對演法──來破執顯理。
因為龍樹等的論旨不适于用因明,重心唯在直明諸法空性實相,故用辯證法。
這辯證法,是觀萬有皆不安定而變動無常,一切存在皆是含有矛盾性的暫時統一,而無絕對性的統一;隻是矛盾的統一,故不能永久安定。
由矛盾故發生變化,由變化又起新的統一,新統一仍是矛盾的和合,不安定的,有變化的。
從龍樹等所說的看,亦說萬有皆因緣有,都無有決定的自性。
這因緣和合有,就是矛盾性的暫時和合,刹那生滅變化,不成決定不變的絕待自性;故于空宗,假使要究其決定的自性,他的回答,就是一個空字。
不但蘊界處是如此,就是苦集滅道也如此。
然非無矛盾和合的暫時存在,不過是因緣有的存在罷了。
由因緣有故無獨立的自性,不能安定的存在,究之、就是畢竟空。
這就是由因緣法上顯其空性,亦即在空性上說明因緣如幻的道理,比西洋的辯證法更為徹底,更不須用因明。
因為是自無所立所說,皆就他之立說而破,如聖天說:“破如所破”,就是說能破的理亦同所破的執而空無所存。
故此空宗最徹底的辯證法,較西洋的辯證法更進一步了。
3空宗清辨派近于形式邏輯
中國以前羅什到嘉祥的三論宗也用辯證法,不過就後來傳入的清辨的學說觀之,似陷于形式邏輯。
西藏所傳,則有佛護月稱派和清辨派,區别頗嚴。
或說其不同點在于因緣世俗立自性和不立自性。
依我看來,這立不立自性,不過名詞上的區别,以清辨等的自性也是就緣生法假名的,并不同世間所執的實我實法──實我法的自性,唯識和清辨都是早已破除了。
如小乘破凡夫我執,大乘破小乘法執等,所以不但清辨不執,即有宗也是不執的。
故清辨所說的自性也是不過世俗名言上相待而說,如待彼說此說此非彼等,并不違背因緣假名的道理;則用不用自性之名,自是沒有多大差别了。
其最大差别,還是在立論的方法。
按西洋的論理學,有演繹法與歸納法。
演繹法的形式邏輯,隻求形式對而其實無益。
例由大前題中抽出小前題而作斷案,其斷案是于大前題中已決定的,如曰:“有為是空,緣生故,如幻”;緣生與喻均是有為,因喻已為前陳所包,所以這種立論但有形式而不生功用。
所以,空宗自無所立,唯就他人的立說而破,他若無所說,自亦無所破。
若如清辨自有所立,是則不能不就色心等各立自體為立論的基本,反蔽畢竟空義。
所以空宗兩派,是立論法上随應破與自立量的不同,而帶起立不立自性的差别。
丙空有宗比觀
空有二宗,都是大乘。
就空宗說,地前菩薩位上,以徹觀空性而證究竟勝義為勝,有單刀直入之功。
有宗以顯理策行為勝:如有宗顯示蘊處界各各因緣,及無始時來凡染因果與如何對治修證而轉成聖淨等,非常詳明;由此等理論使一般能了解的有智慧者,不能不信受而發起舍凡成聖舍染成淨的心。
因此、有宗以令人修習淨行,對治染因,策修廣行見勝。
更就地上觀二宗,空宗說根本智境,有宗說後得智境。
如唯識說“勝者我開示”及“我于凡愚不開演”等,皆明是後得智境。
是則二俱智境,平等平等;若至佛果,則一切智智更無二宗的差别。
丁漢藏應互學
漢藏雖都有性相二宗,但是兩地都有所缺,如漢文佛教缺少關于空宗的,有佛護、月稱、阿底峽、宗喀巴等發揮空宗的理論,這些都應當學。
關于有宗的,中國于安慧的唯識不完備,亦需補充。
至在西藏方面,也應學漢文佛教的護法、戒賢、玄奘、窺基等的唯識義,及羅什以來三論宗義和安慧中論釋等。
這樣、才可和合成空有圓融的大乘。
本來、空有二宗論傳到中國,大抵皆提倡相助相成,而不是相破相毀的。
如有宗雖明世間的道理的勝義等,無不以通達二空真如的真唯識性為究竟,故與空宗并不相違。
但法相所說,在空宗的因緣假有上、對于凡夫外道小乘所執的人法上,以重重破除而顯重重的染淨因果差别,如辨二無心定差别及二世緣起義等,此皆非俱舍等小乘法相之可及,豈應以偏見而舍瑜伽、唯識等勝義而不用?這是從漢藏教理上略談到的一點。
三顯密問題
甲不取東台密判教取藏所分顯密
再講顯密問題。
顯密所以成為問題者,是由于密咒興盛,而批判其餘一切教法為淺顯,成為顯密對立,所以發生了問題。
本來、密教傳到中國也是很早的,大概在六朝時候吧,便有了雜密的經典輸入。
但是、真正的建立密教,還是在唐朝開元年間,當時有名的人物,如善無畏、金剛智、不空三藏等,都是專門宏揚密教的上師。
并且在這時,也傳去了日本。
中國的佛法,因為經過了唐武宗
又如建立世間勝義之蘊處界與道理勝義之四聖谛等,都是用科學方法立論。
其特長,就在精詳的建立法相及因果之理。
如被現代科學研究所逼生的哲學認識論,就其認識的限度,以立對于宇宙萬有認識的範圍,這很近乎唯識的道理。
又如最新物理學講到最後之物質波,以現于認識上而名之為認識波,彌近唯識所變義。
因為龍樹等的論旨不适于用因明,重心唯在直明諸法空性實相,故用辯證法。
這辯證法,是觀萬有皆不安定而變動無常,一切存在皆是含有矛盾性的暫時統一,而無絕對性的統一;隻是矛盾的統一,故不能永久安定。
由矛盾故發生變化,由變化又起新的統一,新統一仍是矛盾的和合,不安定的,有變化的。
這因緣和合有,就是矛盾性的暫時和合,刹那生滅變化,不成決定不變的絕待自性;故于空宗,假使要究其決定的自性,他的回答,就是一個空字。
不但蘊界處是如此,就是苦集滅道也如此。
然非無矛盾和合的暫時存在,不過是因緣有的存在罷了。
由因緣有故無獨立的自性,不能安定的存在,究之、就是畢竟空。
這就是由因緣法上顯其空性,亦即在空性上說明因緣如幻的道理,比西洋的辯證法更為徹底,更不須用因明。
因為是自無所立所說,皆就他之立說而破,如聖天說:“破如所破”,就是說能破的理亦同所破的執而空無所存。
故此空宗最徹底的辯證法,較西洋的辯證法更進一步了。
西藏所傳,則有佛護月稱派和清辨派,區别頗嚴。
或說其不同點在于因緣世俗立自性和不立自性。
依我看來,這立不立自性,不過名詞上的區别,以清辨等的自性也是就緣生法假名的,并不同世間所執的實我實法──實我法的自性,唯識和清辨都是早已破除了。
如小乘破凡夫我執,大乘破小乘法執等,所以不但清辨不執,即有宗也是不執的。
故清辨所說的自性也是不過世俗名言上相待而說,如待彼說此說此非彼等,并不違背因緣假名的道理;則用不用自性之名,自是沒有多大差别了。
其最大差别,還是在立論的方法。
按西洋的論理學,有演繹法與歸納法。
演繹法的形式邏輯,隻求形式對而其實無益。
例由大前題中抽出小前題而作斷案,其斷案是于大前題中已決定的,如曰:“有為是空,緣生故,如幻”;緣生與喻均是有為,因喻已為前陳所包,所以這種立論但有形式而不生功用。
所以,空宗自無所立,唯就他人的立說而破,他若無所說,自亦無所破。
若如清辨自有所立,是則不能不就色心等各立自體為立論的基本,反蔽畢竟空義。
所以空宗兩派,是立論法上随應破與自立量的不同,而帶起立不立自性的差别。
就空宗說,地前菩薩位上,以徹觀空性而證究竟勝義為勝,有單刀直入之功。
有宗以顯理策行為勝:如有宗顯示蘊處界各各因緣,及無始時來凡染因果與如何對治修證而轉成聖淨等,非常詳明;由此等理論使一般能了解的有智慧者,不能不信受而發起舍凡成聖舍染成淨的心。
因此、有宗以令人修習淨行,對治染因,策修廣行見勝。
更就地上觀二宗,空宗說根本智境,有宗說後得智境。
如唯識說“勝者我開示”及“我于凡愚不開演”等,皆明是後得智境。
是則二俱智境,平等平等;若至佛果,則一切智智更無二宗的差别。
關于有宗的,中國于安慧的唯識不完備,亦需補充。
至在西藏方面,也應學漢文佛教的護法、戒賢、玄奘、窺基等的唯識義,及羅什以來三論宗義和安慧中論釋等。
這樣、才可和合成空有圓融的大乘。
本來、空有二宗論傳到中國,大抵皆提倡相助相成,而不是相破相毀的。
如有宗雖明世間的道理的勝義等,無不以通達二空真如的真唯識性為究竟,故與空宗并不相違。
但法相所說,在空宗的因緣假有上、對于凡夫外道小乘所執的人法上,以重重破除而顯重重的染淨因果差别,如辨二無心定差别及二世緣起義等,此皆非俱舍等小乘法相之可及,豈應以偏見而舍瑜伽、唯識等勝義而不用?這是從漢藏教理上略談到的一點。
顯密所以成為問題者,是由于密咒興盛,而批判其餘一切教法為淺顯,成為顯密對立,所以發生了問題。
本來、密教傳到中國也是很早的,大概在六朝時候吧,便有了雜密的經典輸入。
但是、真正的建立密教,還是在唐朝開元年間,當時有名的人物,如善無畏、金剛智、不空三藏等,都是專門宏揚密教的上師。
并且在這時,也傳去了日本。
中國的佛法,因為經過了唐武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