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大系

關燈
一三唯論二三唯論之含攝甲三唯論的各攝乙三唯論的互攝三三唯論之貫通甲三唯論與大乘宗乙三唯論與哲學

  一三唯論

  凡治徹頭徹尾之學,有“展手撐破虛空邊,伸腳踏透宇宙底”之大丈夫志量者,殆皆有三個疑問橫亘心中,務求個完全解決。

    那三個疑問呢?一、名名色色的“本來”是什麼?二、名名色色的“現行”是什麼?三、名名色色的“究極”是什麼?若有此三個疑問必求解決,便于一切宗教、哲學、皆有了研究的需要;若求個完全解決,則佛學便成了唯一的需要。

    

  佛學于上列三大問題的答案怎麼樣?

  名名(精神的種現)色色(物質的種現)是無數無數差異區别的,此無數無數差異區别的一一各各,都不是永久不壞滅的!是由生起始成而且不是永久不壞滅的,則一一各各便都是暫有、偶有的!細細看來,不單是暫有、偶有,而且是無而忽有,有而即無,變時極速疾的。

    但恒通遍滿于無數無數類差各别,極速極速生成壞滅的名名色色,确實是有未嘗異未嘗變、永不異永不變之性的。

    譬如有不隔不别不壞不失的水,故那洶洶異相滔滔變現的波浪,得以無際無斷。

    但名名色色都是變異的,不是不變異的,故此不變異的雖不可無亦不能有,祗得強名之曰“如”。

    換言之,則隻可強對此恒遍而不變異的作個記号,名之曰“如”耳。

    其餘既都是變變異異的名名色色,則便都不是真實的。

    蓋真實的必常如是,常如是的必遍如是,然則真的必是無變無異的,無變無異的方是真的,故名名色色皆不是真,唯“如”是真,強謂之曰“真如”。

    真如既是無乎不在無乎不然的,便可知佛學于名名色色之本體是甚麼的答案,就是“真如”了。

    

  “真如”是虛豁圓活的,是無形對無識别的,然則那無數無數物差類别、無常無常生成壞滅的名名色色,是怎麼樣現起存在的呢?實在的祗是“真如”,實無他物;然現為名名色色者,即由真如是無形對無識别的,所以不曾自知(無明);複由真如是虛豁圓活的,所以又得欲知之心;欲知之心乍動,所知之境随變,乃現為名名色色而真如終不見,真如雖不見而名名色色實皆真如也。

    名名色色之貫持者,乃心之發生力的意;名名色色之變異者,乃心之了别力的識;于是亦便可知佛學于名名色色之生緣是甚麼的答案,就是“意識”了。

    

  “意識”是參錯流動的,是有執見有創造的;然則那意識又何以不能契證真如,但發生了别那變異的名名色色呢?就因為意識是真如不自知而起的欲知,故所知的皆是所變生的名名色色而不能知真如也。

    然在意識持變的名名色色中,每每免不了迷悶及牽逼之苦,由是意識對于名名色色又起了悟徹及解脫的心願。

    信有不由意識而生起存在的不變不異真如覺性,一旦契會,便得透脫名名色色,自在遍照。

    如此第一步便觀察名名色色皆是意識變生的;此第一層已明确證知,則名名色色都唯意識,意識便不去求知名名色色,貫持變異名名色色的力量便消減了。

    進觀意識即真如,真如即意識──意識即真如,故意識便不生幻夢質礙;真如即意識,故真如便圓成了“妙覺明知”。

    真如圓成了妙覺明知,故徹體圓照名名色色而自性虛靈不昧;意識不生幻夢質礙,故随緣普現名名色色而當相融映無盡;是之謂無上正等覺。

    于此便可知佛學于名名色色之究極是甚麼的答案,就是“妙覺”了。

    

  将上來所說的歸納起來,便結成三唯勝義。

    那三唯勝義是:第一、說明“實在”是“真如”的“唯性論”,第二、說明“現有”是“意識”的“唯心論”,第三、說明“究極”是“妙覺”的“唯智論”。

    此三唯論,便是佛學的大系了。

    

  二、三唯論之含攝

  甲、三唯論的各攝

五蘊┐十二處├根本法性┐十八界┘│三毒┐│三業├六凡法性├真如性三有┘│四聖谛┐│十二緣起├四聖法性┘六度萬行│二轉依┘┌─八識心王─┐├─五類心所─┼實┐├─十一色法─┘│┌─阿羅漢四聖六凡─┤├有為─意識心─無為┼─辟支佛├─分位假─┐│├─菩薩├─和合假─┼假┘└─如來└─相續假─┘┌淹通世學┌聞慧┤│└博達法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