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道德控制

關燈
與謹慎行為的關系 本質上,謹慎行為并不是道德行為。

    但是,每一種謹慎行為都潛在地屬于倫理範圍,所以它要麼是道德的,要麼是不道德的。

    比方說,有些行為是為了保持健康,而做生意是為了賺錢,等等。

    到此為止,這些行為僅僅稱得上是謹慎行為。

    但是,一旦保持健康被視為一種義務(在許多情況下這是為了保持某種特定的能力),那麼這種行為就變成了道德行為。

    而如果賺錢這一行為必然會使得其他更高的目的得不到保證,或者必須采用欺騙手段的話,那麼這種行為就變成了不道德的行為。

    所以,&ldquo謹慎&rdquo和&ldquo道德&rdquo這兩個詞并不是指兩種行為,這是因為同一個行為既可以屬于其中之一,也可以同時屬于上述兩種情況。

    那麼,兩者之間的區别何在呢? 道德行為與謹慎行為的區别 簡而言之,兩者之間的區别在于:謹慎行為是根據結果來衡量的,而道德行為則是根據動機來衡量的。

    比如說,一個人想要通過采取某種特定的行為來獲得某種利益,但是他的知識是有限的。

    新的情況出現了,他的目的受到了阻礙。

    結果,行為變成了一種無益行為或魯莽行為。

    而如果一個人想要執行一種道德行為,那麼不管結果如何無法預料或可悲可歎,它都不可能是不道德的。

    另一方面,魯莽的行為有可能恰好幸運地導緻獲得了某種利益。

    但是,由于行為的目的是不道德的,所以不管它是如何的有益處,它都不可能是道德的。

    如果一個外科醫生想要救一個人的性命,這也是他行為的唯一動機,但結果卻是那個人死了。

    盡管結果十分可惜,但行為是沒有錯的。

    如果一個人想要殺另一個人,但卻失敗了,那個人無意間做了件大好事,結果也是令人期待的,但行為卻是不道德的。

    簡而言之,那些僅僅根據其動機來對它們進行判斷的行為,才屬于道德範圍。

     道德行為的分析 我們為何要對這兩者進行區分呢?為什麼有些行為是通過它們的結果來确定其特性,而另一些行為卻是通過其動機呢?如果我們想探究這種區别的最終依據,那這就是一個倫理學問題;而如果我們想探讨這種區分(作為一種心理生活的事實)所産生的條件是什麼,那麼這就是一個心理學問題。

    我們根據其動機來判斷某些行為,而根據其結果來對另一些行為進行判斷,這是一種心理事實;而且這種差别肯定是來源于一些心理過程的。

    事實上,我們隻需要探究這些過程到底是什麼。

    這就使得我們要對道德行為進行分析,看它是由什麼所組成的。

     責任 為何我們在評價某些行為時是根據其結果,而在評價另一些行為時卻是根據其意圖呢?在直接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認識到謹慎行為和道德行為之間的進一步差别。

    在道德行為中,行動者認識到了他在行為中的個人職責,但是在謹慎行為中卻沒有。

    一個人為了得到某些利益而采取了行動,如果行為結果是有害的,或者是害處超過了所得的益處,那麼他可能會對行為的結果表示懊悔,但是他不會因為這種結果而責備他自己。

    這告訴了我們另一個事實,那就是個體不會要求他自己對行為的結果負責,而僅僅是要對他行為的動機負責。

    不過,當行為的結果是動機的直接結果時,責任當然要擴展到行為的結果上去。

     區别的基礎 隻要知道了行為的結果是一個人的動機在其行為中産生的合理結果,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他不會要求自己對行為的結果負責。

    這是因為結果超出了他的控制能力。

    開始一種行為的權利是屬于他的,但結果卻不是如此。

    最後的結果是由很多原因決定的,而一種行為僅僅隻能預見其中的很少一部分;不可能在産生一種行為時,就能辨别出動作中存在多少種一直未被注意的力量,也不可能分辨出在其他人獨立地施加的力量中,到底有多少種力量可以超越上述那些力量的運作方式,有時候增強它們,而有時候則抵消它們。

    或者,正如前面談到的那樣,謹慎行為中的決策依據就是決策者的生活環境和知識。

    是否達到了那個結果,要取決于這些決定性因素的範圍和限制。

    正因為這些限制,一個人才不會要求自己負責;而正是因為這樣,他不會要求自己對結果負責。

     道德範圍中的行為 另一方面,如果有些行為是根據其動機來進行評判的,而且如果行為者要求自己對這些動機負責,那麼他肯定是把這些動機看作是在他的控制之内。

    比如說,外科醫生設法為病人動手術,但結果病人還是死了。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從謹慎的角度來看,那他的行為确實是不成功的,但并非不道德的。

    他已經竭盡全力了。

    結果取決于自然力量。

    但是,假如行為動機是漠不關心、貪圖安逸或者想一夜成名,那麼他在還沒有獲得他本應該得到的關于病人狀況的信息之前,就會促使他自己開始行動。

    在這種情況下,他會因為行為的結果而責備他自己,也就是說,他是從道德觀點的角度來評判自身行為的。

    他根據行為的道德性質來對行為進行評價,他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他認識到,盡管他沒有得到那個結果,但是他确實擁有那樣的動機。

     道德行為與人格 我們根據行為的結果而将某些行為的性質評價為成功的和不成功的,而根據行為的動機将另一些行為評價為道德的和不道德的。

    上述事實主要是因為,後者是由人格單獨決定的,而前者則似乎是由人格的偶然因素決定的。

    有些行為影響着一個人&mdash&mdash他自己是什麼,而另一些行為則影響着他的環境&mdash&mdash他擁有什麼。

    一個人的财富、健康、知識以及他諸事順遂,并不是他自己;這些都是他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