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知識的元素

關燈
omplementary)。

    如果我們把光譜顔色排列成一個序列,從這個序列中選取鄰近的顔色而非補色相混合,其結果是不同白度的中間色。

    如果我們選取離得較遠的非補色混合,則得到含紫色色調的顔色。

    光譜顔色序列因而形成了一條曲線,綠色處于曲線頂端,紅色和紫色在曲線的基部,而紫紅色把這兩端聯結起來,這條線上的每一點都代表了一種可能的顔色。

    完全的白色處于其中一點,這一點之上是白色色調,之下是紫色色調。

     (2)眼肌覺 眼肌覺有兩個功能:1)它們是視覺的輔助;2)它們為視覺增補了新内容。

     ①它們使顔色的分辨更加精确完善。

    如前所述,黃斑是視網膜中最敏銳的部位,這裡的空間分辨力可以達到0.005毫米,即兩個相隔如此距離的點可以被視覺分辨出來。

    視覺的空間分辨力比觸覺的最敏銳部位&mdash&mdash舌尖&mdash&mdash的分辨力高了兩百倍。

    但是,在視網膜上離開中心的部位,分辨力就迅速下降,在偏離中心40度的地方,分辨力還不足中心的1/100。

    從中心往周邊,分辨力的下降率也越來越迅速,直到接近一個最低限。

    如果不是眼睛具有快速移動能力,那麼視野中隻有極小一部分,即落在視網膜中心的部分能被清晰地分辨,而其他的都将是混沌的、模糊不清的。

    眼睛的眼肌聯合使我們可以通過對比而分辨一些很接近的顔色。

    視覺比觸覺更強烈地依賴運動,比如一個輕微的肌肉運動就可以閉上眼睛而使視覺停止,或者,眼睛微微一轉,人的視界同時就迅速地躍變了。

     ②眼睛的移動能力把一些新感覺賦予了視覺。

    眼睛的每一種運動都伴随着一種特别的眼肌覺。

    眼肌覺比身體其他部位的肌覺更敏銳,它隻需達到其他肌肉的1/50的收縮程度,就可以産生不同的感覺。

    眼肌還提供非常精細的運動,以使眼睛能夠追蹤運動的物體,使它始終落在視野中最清晰的那一點上。

    這需要眼睛的視網膜從中心到周邊的視覺與控制眼睛轉動的肌覺之間很好地協同,隻有這樣,影像才能始終落在黃斑上。

    所以,在知覺問題的研究中,每一種眼肌覺都被當成提供空間感與方向感的重要而精确的線索。

     VIII溫覺 因為這種感覺的器官是混合在皮膚之中的,因為它的情緒性與模糊性特征,溫覺特别适合于被當作特殊感覺向器官覺的一種過渡形态。

    要在我們前面常用的三個題目下讨論溫覺的特征幾乎是不可能的。

     1.器官 近來的研究發現,身體各部位的皮膚對冷和熱的敏感性并不一樣。

    事實上,皮膚中的溫度感受器可以分成三類:中性的,隻對溫度的差異敏感;熱點和冷點,這兩種隻對一種刺激敏感,即如果一個冷的物體放在熱點上,将不會産生冷的感受,但一個無論什麼溫度的機械刺激卻能引起它産生熱的感受。

     2.器官的特征 究竟是什麼神經末梢在行使溫覺的功能目前尚不得而知。

    我們隻知道,它們存在于真皮中,以及如口腔、食道等部位的黏膜中,胃黏膜中可能也存在溫覺神經。

    它在劃傷、燒傷或燙傷中會被破壞,但傷愈後也能再生。

    溫覺與觸覺感受器不一樣,因為觸覺最敏感的部位&mdash&mdash臉頰和手背并不是對溫度差異最敏感的部位。

    同樣,熱點與冷點的分布也和觸覺小體的分布不同。

    在臨床上發現,在溫覺與觸覺之間,當一種感覺停止時,另一種可能正活躍。

    溫覺感受器也與痛覺感受器不一樣,可卡因可以使身體某一部分的痛覺喪失或遲鈍,但這一部分仍然會保持對溫差、熱和冷的感受能力。

     3.溫覺的特征 溫覺與其他感覺不一樣,每種溫覺分别擁有自己的特别的感受器。

    對熱與冷的感受不是同一種感覺的不同程度,而是分别由不同的感受器産生的不同感覺。

    溫覺的差别阈限是三分之一。

    與溫覺相關的一些問題至今仍然沒有答案。

    比如,為什麼我們通常隻能察覺溫度的差異,而不是溫度本身呢?我們的身體似乎能在一定範圍内調節自己以适應周圍的溫度,當我們适應了這個溫度以後,就感覺不到它了。

    這樣的現象也類似地存在于其他感覺中,一方面是因為感覺器官事實上的變化,另一方面是因為對我們已習慣的刺激就不會注意到它的存在了。

    另一個現象是一個溫熱的物體對冷的手來說是熱的,而對熱的手來說是冷的,這顯示出對比對我們知覺的影響。

     IX一般感覺 在前面我們已經對一般感覺或機體覺作了定義。

    它們是從控制生理機能的神經組織中産生的。

    就像特殊感覺是根據它們各自的特征而被區分一樣,一般感覺則是根據它們各自的起源而進行區分的。

    它們互相之間的界線很模糊,彼此之間的過渡是漸進的,并且幾乎無法對它們進行定位。

    一般感覺與肌肉感覺沒有聯系,與肌肉感覺的聯系是特殊感覺的特征。

    無論是針對機體之外的物體還是針對機體本身,一般感覺提供的信号都是非常弱的。

    它與情緒體驗有非常緊密的聯系。

     分類 一般感覺可以分為三類:1)從整個身體的狀态中産生的,或者監控整個身體狀況的;2)與某一套身體器官相聯系的;3)随意地從身體任何部位産生的。

     (1)整體的機體感覺 這一類機體覺又可以分為兩個亞類:1)存在感;2)全身感。

     ①存在感,又叫共同感(commonfeeling)。

    它似乎是身體各個敏感部位感覺的總和,其中每一個獨立的感覺都是非常微弱,幾乎無法察覺的。

    但當它們組合起來,則形成了關于生命、關于活動狀态的感覺,以及關于一般的迷亂或困惑(bienaiseormalaise)的感覺。

    它們似乎還構成了一個人的潛在情緒和态度,這是一種與人的其他心境或性情有區别的心理狀态。

    它還是其他感覺的基礎,正是在它的基礎上,每個人的感覺被賦予了他自己的個性色彩。

    它的任何突然的或不正常的變化都可能導緻人格的變态,比如精神錯亂的人,他們會把自己當成是喬伯(Job)、維多利亞女王(QueenVictoria)、朱利斯·凱撒(JuliusCsar)等等。

    這種感覺還構成了關于自己身體的意識,所以它與人的自我有密切的聯系。

    它是不間斷的、連續的,并且是相對持久的。

    它形成了一個背景,在這個背景上,其他感覺才得以凸顯出來。

    所以,我們就可以理解,當它産生混亂時就會伴随着其他難以想象的惡果出現。

     ②全身感。

    這種感覺監控着機體的生理機能,它們是針對諸如饑餓、渴以及性欲等機能狀态的感覺,因為與整個有機體相關,所以得名全身感。

    雖然有一些全身感覺似乎可以進行定位,比如饑餓感似乎是在胃部發生的,但它們毫無疑問是關于機體全身的感受,不是胃而是整個身體需要食物,幹渴覺與性欲覺亦然。

     (2)器官感覺 以胃為例,胃部的神經末梢還有一項特别的職能,就是監控消化過程。

    通常這種與生理過程結合的感覺不被列入存在感之列,而是被當作關系到生命福祉的全身感覺。

    它們可能表現為一些特别的感受,諸如食欲、惡心、作嘔等。

    在生病的情況下,類似的感受會明顯加強。

    與消化不良相關的感覺一方面表現為痛的感受,另一方面還表現在情緒狀态的變化上。

    除了消化道的感覺之外,我們還可以體驗到與呼吸道相關聯的感覺,即肺部感覺。

    在一些特殊情況下,還可以體驗到關于心髒活動的感覺。

    我們身體中每一個器官都具有相應的感覺顯示它的活動狀況。

    抑郁症患者通常對這些感覺異常敏感。

     (3)每個器官都有的感覺 主要是痛覺與疲勞覺。

    身體某一部位或者全身的疾病或者勞累都會産生特定的關于它自己的感覺。

    這些感覺本質上完全是情緒性的,同時也會将我們的讨論引到一個新的課題上。

     第3章注釋 [感覺概述]以下文獻對感覺的一般特征有多方面的論述。

    哈特萊:《感覺斷想四則》、《思想的原動力》;斯賓塞:《心理學原理》,第一卷,第1部分,第一節和第二節;莫雷爾:《心理學要義》,第85&mdash118頁;薩利:《感覺、直覺與心理學》,第五節;劉易斯:《生活與心靈之問題種種》,第三輯,第二部分,第36&mdash50頁;貝恩:《感覺與智力》,第117頁;布朗:《心靈哲學》,第一卷,第417&mdash499頁;默裡:《心理學手冊》,第18&mdash31頁;卡朋特:《心理生理學》,第四節;莫茲利:《心智心理學》,第四節;紀堯姆(Guillaume):《感覺特征研究的新進展》;洛采:《心理學綱要》(譯本),第5&mdash27頁和《形而上學》(譯本),第445&mdash456頁;馮特:《生理心理學大觀》,第一卷,第271&mdash320頁;福爾克曼:《心理學講義》,第一卷,第216&mdash249頁;魏茨:《心理學通覽》,第42頁;霍維茨:《心理學解析》,第一卷,第175&mdash185頁;喬治:《心理學講義》,第55&mdash69頁和《五種感覺》;羅森克蘭茨:《心理學》,第75&mdash93頁;米奇利特:《人類學與心理學》,第240&mdash267頁;施耐德:《分辨》,第1&mdash23頁;伯格曼:《意識的基本理論》,第35&mdash53頁;赫爾姆霍茨:《科學文論》,第二卷,第591&mdash609頁;斯特裡克:《意識研究》,第15&mdash29頁。

     關于教育方面的問題,可以參閱:佩雷:《嬰兒期教育》,第1&mdash34頁;Pape-Carpantier:《感覺與教育》;迪隆:《直覺方法》;揚雅恩(Jahn):《心理學》,第5&mdash13頁;Dellhez:《高中生知覺研究》;貝内克:《教育與教學方法》,第71&mdash86頁。

     [觸覺]福斯特:《心理學教程》,第589&mdash598;貝恩(同前),第175&mdash205頁;伯恩斯坦:《人類的五種感覺》,第10&mdash43頁;泰尼:《智力》,第三冊,第二章,第四節;默裡(同前),第40&mdash46頁;亨曼:《知覺組織的心理學研究手冊》,第二部分,第289&mdash358頁;馮特(同前),第一卷,第365&mdash381頁;普萊爾:《兒童的心智》,第70&mdash84頁;以及韋伯的《機體感覺》,出自瓦格納的《心理學文集》。

    關于特殊的位置點,見裡博:《當代德國心理學》,第五章;洛采:《心理學評論》,第四卷;馮特(同前),第六卷,第四章;洛采:《形而上學》,第485&mdash505頁;Stumpf:《空間想象的心理學起源》,第86&mdash101頁。

    音樂感覺可參見馬克:《運動感覺的法則》;Bastian:《大腦:心智的器官》,附錄;費裡爾:《大腦的功能》,第266&mdash271頁;劉易斯:(同前),第三輯,第三部分,第312&mdash329頁;貝恩(同前),第87&mdash106頁;以及(特别是)詹姆斯:《努力的感覺》;Jeanmaire:《個性》,第247&mdash340頁;波特蘭:《人類意識的統覺》;亨曼(同前),第二部分,第359&mdash377頁;以及霍爾:《心智》,第十卷,第557頁;關于視覺和肌肉感覺部分,參見伯恩斯坦(同前),第123&mdash136頁,以及赫爾姆霍茨的《視覺心理學》(法文譯本),第595&mdash680頁。

     [嗅覺]默裡(同前),第36&mdash40頁;貝恩(同前),第163&mdash175頁;伯恩斯坦(同前),第285&mdash294頁;普萊爾(同前),第95&mdash102頁;亨曼(同前),第二部分,第270&mdash288頁;關于嗅覺的逸聞趣事,見Jager的《發現心靈》。

     [味覺]默裡(同前),第32&mdash36頁;貝恩(同前),第152&mdash163頁;馮特:《生理心理學基礎》,第一卷,第382&mdash385頁;普萊爾(同前),第85&mdash94頁;烏爾裡齊:《軀體與心靈》,第一卷,第332&mdash335頁;泰尼(同前),第三冊,第二章,第三節;以及特别是伯恩斯坦(同前),第295&mdash301頁;和亨曼(同前),第192&mdash225頁。

     [聽覺]這個領域,可以參考的權威著作有:赫爾姆霍茨的《聲音的感覺》,另外還有他的《科學論文集》,第一卷,第233&mdash426頁和第二卷,第503&mdash588頁,還有他的《大衆科學講義》,第61&mdash106頁。

    另一個重要的文獻來源也許是Stumpf的《語言心理學》和亨曼的(同前)第一部分,第1&mdash126頁;還可以參考伯恩斯坦的(同前),第164&mdash284頁;薩利:《感覺與直覺》,第163&mdash185頁;馮特(同前),第一卷,第386&mdash409頁和第二卷第34&mdash60頁,以及他的《哲學研究》第一卷,第463和495頁;黎曼(Riemann):《音樂的感受》;霍斯廷斯基(Hostinsky):《音樂與教育》;Czermak:《耳朵與聲音》。

     [視覺]關于這一領域的發展曆史,有許多可以參考的系列論文。

    除此之外,有格拉德斯通、馬克思·穆勒與艾倫等人的《色覺》;以及Magnus,Marty,Hochegger等人的《色覺的發展曆程》。

    還有Graber的《光與色的理論》。

    這一領域最重要的著作是赫爾姆霍茨的《視覺心理學》(法文譯本),第204&mdash444頁和《大衆科學講義》,第229&mdash270頁;還可以參考福爾克曼寫的&ldquo視覺&rdquo條目,出自瓦格納《心理學詞典》。

    關于色彩的不同理論,詳見歌德《色彩理論》和叔本華《顔色與視覺》。

    這些書雖然有點過時,但依然有趣。

    關于視覺的一般特征,見Jeffries《色盲》(包括多個條目);伯恩斯坦(同前),第48&mdash122頁;亨曼(同前),第一部分,第139&mdash234頁;馮特(同前),第一卷,第410&mdash464頁;福斯特(同前),第510&mdash551頁;貝恩(同前),第222&mdash250頁;普萊爾(同前),第451頁。

    關于顔色與聲音的聯合感覺,參見Bleuler和Lehmann的《強光感覺》。

     [溫覺]亨曼(同前),第二部分,第415&mdash439頁;和唐納森:《心智》,第十卷,第399頁,以及其中提供的書目。

     [一般感覺]大多數有關機體感覺的參考文獻都可以在前面的文獻中找到。

    此外,還可以參考普萊爾(同前),第103&mdash128頁;霍維茨(同前),第一卷,第185&mdash191頁和第337&mdash340頁;默裡(同前),第60&mdash71頁。

     關于感覺,參閱拉德《生理心理學原理》,第二部分,第三至第五章。

    關于用光作為各種感覺的質的聯系的實驗、支持光學主義的實驗和顯示光學主義被過度誇張了的實驗,都可以在Pfluger的《檔案》第154頁中找到。

    Sanford在《美國心理學通訊》1891年4月刊提供了極為有用的實驗摘要。

     *** [1]根據當前的研究結果,正常人能感受的聲音頻率範圍為20~20000赫茲,原文&ldquo40000赫茲&rdquo有誤,改為&ldquo20000赫茲&rdquo。

    下同。

    &mdash&mdash譯者 [2]根據當前的研究結果,可見光的頻率範圍在3.9×1014~8.6×1014赫茲之間,原文&ldquo3920億赫茲到7850億赫茲&rdquo有誤,改為&ldquo392萬億赫茲到785萬億赫茲&rdquo。

    下同。

    &mdash&mdash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