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禍起銘文
關燈
小
中
大
聚到了末席。
說話者乃是木村重成。
“先前的報告說,片桐大人由于擔心事态混亂,才在暫時決定供養延期之後過來。
大人應先問一下,事情究竟是否如此。
”重成凜然的聲音撞擊着每個人的心。
“哦,對。
”秀賴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把視線轉向且元。
“且元,京中就未引起騷亂嗎?決定延期一事,你究竟有何算計?不用拘束,隻管說來。
” “且元惶恐之至。
”且元幾欲淚下。
他知,秀賴和澱夫人既無大野心,對關東也不存諸多疑慮。
對于他們來說,這晴天霹靂未免太殘酷。
“善後事宜,我已委托真野豐後守,故暫時還不會有亂事之憂。
” “哦,很好。
那麼,日後你如何打算?” “這個,恕在下鬥膽……”在數十雙眼睛的注視下,且元恭敬地伏下身,“請再次将市正遣往駿府。
”話一出口,就連他自己都為之一驚。
此前他從未這般想過——即使自己不離開大坂城,主戰之人就已沸騰,如在此時離去,他們将會如何?他們必會認為,且元乃是出逃。
織田有樂大聲笑了起來,“哈哈!市正啊,市正要前去申辯……僅此而已,是嗎?” “織田大人,少君正在問話呢,請你自重些。
”澱夫人大聲阻止了有樂,回頭道,“少君,且聽聽市正的想法,直到明白為止。
” 秀賴使勁點頭,“你去駿府之後,欲對大禦所說些什麼?聽說大禦所甚是震怒,現在大家擔心的就是這個。
” “震怒的說法,完全來自所司代的口信。
但少君想,一個震怒如此的人,怎會說出延期之類不冷不熱的話來?大禦所若真正震怒,供養恐早就被斷然禁止了。
這暫停的說法,必是……” “有理。
” “所謂延期,言外之意,便是若有申辯,不妨聽上一聽。
于今看來,駿府并未把全部的路都堵死,市正乃是這般想的。
” “那麼,你欲怎說?” “由于事情起于清韓長老,故在下欲把長老一起帶去,讓他清楚說明字句的出典,以除誤會。
”說着,且元忽然産生了一種奇怪的負疚感,隻覺一個聲音在心中頻頻向他呼号:眼下,不可離開此城。
“若問題隻是出在鐘銘上,許還有回旋餘地。
”秀賴似已隐約覺得,問題不僅僅在于鐘銘,這話也提醒了且元。
其實,問題真不在鐘銘,而在移封。
倏忽之間,此念從且元心頭滑過。
目下氣氛隻令為人忠厚老實的且元責任感大增,卻阻塞了他的思路。
“無須贅言,直到供養的前一日才提出這等事,自然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但,聽說近日大禦所身體欠安,若聽到一些不吉之語,難免震怒。
但仔細想來,大禦所向來疼愛少君,而且事關已故太閣大人十七周年忌,故,該詢問的還是要詢問,争取十八日舉行祭典。
或許出于這樣的想法,大禦所才有延期的命令。
” “這麼說,是疑心生了暗鬼了?那麼,你便辛苦走一趟吧。
” “是。
其他人去,在下不甚放心。
若是順利,許還能趕得上十八日。
目下,還得在下親自去一趟。
” “那最好。
”澱夫人歎了一口氣,答應了且元的請求,“就算是我,若想到遭人詛咒,也會憤怒到氣出病。
就請市正趕緊到駿府再走一趟。
少君,賜市正一杯酒。
” 秀賴大方地點頭,命重成準備酒杯。
事情可真是奇妙。
主戰之人當然會把家康禁令視為挑釁,然秀賴和澱夫人則壓根就無一戰之意,甚至還急急把片桐且元使到駿府去。
因此,若片桐且元把家康的意圖向二人挑明,或許,二人還會意外地爽快答應移封。
如此一來,此亂早巳煙消雲散,隻歎且元無此眼光,亦無此器量。
他既無令人畏懼的策略,也無甚惡意,徒令後世扼腕歎息。
且元常置太平于不顧,眼中隻有豐臣氏。
他亦看不見太平背後的暗流,隻能感念表象的平靜。
他缺乏應變之能及處世之才,簡言之,他并非一位良好的輔政之人。
他盡管善于算計,可亦囿于執著,反倒看不見大局。
他自以為明白家康的心思,卻是隻知其一。
家康希求他的并非屢屢趕往駿府表達忠心,而是要秀賴母子接受移封。
可是,且元竟被大坂城内主戰之人的叫嚷迷惑,全然忘記了世事主旨。
所謂人有九分聰明,隻欠一分火候,片桐且元是也! 且元始時以為,隻要說出大坂無錢,主戰之論就會消失。
可現在,面對家康殘酷的難題,他卻由于區區的良心之痛,跳到了難題的圈外。
即使他的“家康并無惡意”之判無誤,但終是隻着皮毛。
如今,秀賴和澱夫人把命運完全托付給了如此一個片桐且元,真可謂問道于盲。
在澱夫人的主張下,派且元去駿府的事決定下來,一座人又陷入了不安的沉默。
有樂不時冷哼,卻不再發話,渡邊内藏助則怒目睨視。
内藏助心中産生了除掉且元的念頭,即是生于此時。
他以為,且元已完全變成了忘恩負義之人,成了大坂的心腹之患,此人究竟是從一開始就與江戶串通,還是在頻頻會晤中受了迷惑,已無查證的必要了。
大野兄弟二人則更是混亂。
治房已淪為主戰之人,治長則還在猶豫之中。
在驚懼憂疑中,片桐且元接受秀賴賜酒,并于次日匆匆踏上了奔赴駿府的路途。
說話者乃是木村重成。
“先前的報告說,片桐大人由于擔心事态混亂,才在暫時決定供養延期之後過來。
大人應先問一下,事情究竟是否如此。
”重成凜然的聲音撞擊着每個人的心。
“哦,對。
”秀賴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把視線轉向且元。
“且元,京中就未引起騷亂嗎?決定延期一事,你究竟有何算計?不用拘束,隻管說來。
” “且元惶恐之至。
”且元幾欲淚下。
他知,秀賴和澱夫人既無大野心,對關東也不存諸多疑慮。
對于他們來說,這晴天霹靂未免太殘酷。
“善後事宜,我已委托真野豐後守,故暫時還不會有亂事之憂。
” “哦,很好。
那麼,日後你如何打算?” “這個,恕在下鬥膽……”在數十雙眼睛的注視下,且元恭敬地伏下身,“請再次将市正遣往駿府。
”話一出口,就連他自己都為之一驚。
此前他從未這般想過——即使自己不離開大坂城,主戰之人就已沸騰,如在此時離去,他們将會如何?他們必會認為,且元乃是出逃。
織田有樂大聲笑了起來,“哈哈!市正啊,市正要前去申辯……僅此而已,是嗎?” “織田大人,少君正在問話呢,請你自重些。
”澱夫人大聲阻止了有樂,回頭道,“少君,且聽聽市正的想法,直到明白為止。
” 秀賴使勁點頭,“你去駿府之後,欲對大禦所說些什麼?聽說大禦所甚是震怒,現在大家擔心的就是這個。
” “震怒的說法,完全來自所司代的口信。
但少君想,一個震怒如此的人,怎會說出延期之類不冷不熱的話來?大禦所若真正震怒,供養恐早就被斷然禁止了。
這暫停的說法,必是……” “有理。
” “所謂延期,言外之意,便是若有申辯,不妨聽上一聽。
于今看來,駿府并未把全部的路都堵死,市正乃是這般想的。
” “那麼,你欲怎說?” “由于事情起于清韓長老,故在下欲把長老一起帶去,讓他清楚說明字句的出典,以除誤會。
”說着,且元忽然産生了一種奇怪的負疚感,隻覺一個聲音在心中頻頻向他呼号:眼下,不可離開此城。
“若問題隻是出在鐘銘上,許還有回旋餘地。
”秀賴似已隐約覺得,問題不僅僅在于鐘銘,這話也提醒了且元。
其實,問題真不在鐘銘,而在移封。
倏忽之間,此念從且元心頭滑過。
目下氣氛隻令為人忠厚老實的且元責任感大增,卻阻塞了他的思路。
“無須贅言,直到供養的前一日才提出這等事,自然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但,聽說近日大禦所身體欠安,若聽到一些不吉之語,難免震怒。
但仔細想來,大禦所向來疼愛少君,而且事關已故太閣大人十七周年忌,故,該詢問的還是要詢問,争取十八日舉行祭典。
或許出于這樣的想法,大禦所才有延期的命令。
” “這麼說,是疑心生了暗鬼了?那麼,你便辛苦走一趟吧。
” “是。
其他人去,在下不甚放心。
若是順利,許還能趕得上十八日。
目下,還得在下親自去一趟。
” “那最好。
”澱夫人歎了一口氣,答應了且元的請求,“就算是我,若想到遭人詛咒,也會憤怒到氣出病。
就請市正趕緊到駿府再走一趟。
少君,賜市正一杯酒。
” 秀賴大方地點頭,命重成準備酒杯。
事情可真是奇妙。
主戰之人當然會把家康禁令視為挑釁,然秀賴和澱夫人則壓根就無一戰之意,甚至還急急把片桐且元使到駿府去。
因此,若片桐且元把家康的意圖向二人挑明,或許,二人還會意外地爽快答應移封。
如此一來,此亂早巳煙消雲散,隻歎且元無此眼光,亦無此器量。
他既無令人畏懼的策略,也無甚惡意,徒令後世扼腕歎息。
且元常置太平于不顧,眼中隻有豐臣氏。
他亦看不見太平背後的暗流,隻能感念表象的平靜。
他缺乏應變之能及處世之才,簡言之,他并非一位良好的輔政之人。
他盡管善于算計,可亦囿于執著,反倒看不見大局。
他自以為明白家康的心思,卻是隻知其一。
家康希求他的并非屢屢趕往駿府表達忠心,而是要秀賴母子接受移封。
可是,且元竟被大坂城内主戰之人的叫嚷迷惑,全然忘記了世事主旨。
所謂人有九分聰明,隻欠一分火候,片桐且元是也! 且元始時以為,隻要說出大坂無錢,主戰之論就會消失。
可現在,面對家康殘酷的難題,他卻由于區區的良心之痛,跳到了難題的圈外。
即使他的“家康并無惡意”之判無誤,但終是隻着皮毛。
如今,秀賴和澱夫人把命運完全托付給了如此一個片桐且元,真可謂問道于盲。
在澱夫人的主張下,派且元去駿府的事決定下來,一座人又陷入了不安的沉默。
有樂不時冷哼,卻不再發話,渡邊内藏助則怒目睨視。
内藏助心中産生了除掉且元的念頭,即是生于此時。
他以為,且元已完全變成了忘恩負義之人,成了大坂的心腹之患,此人究竟是從一開始就與江戶串通,還是在頻頻會晤中受了迷惑,已無查證的必要了。
大野兄弟二人則更是混亂。
治房已淪為主戰之人,治長則還在猶豫之中。
在驚懼憂疑中,片桐且元接受秀賴賜酒,并于次日匆匆踏上了奔赴駿府的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