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前夜決斷

關燈
坂的出口,與海外聯結。

    大坂城内居住數十萬人,使其拱衛皇都。

    這種想法比秀吉公更進一步,終把大坂變成了巨大的商埠,和大坂商家的先見不謀而和。

     但複興大任由誰擔負?家康主張讓孫子松平忠明擔任,秀忠則力推六弟忠輝。

    “忠輝不合适。

    ”家康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忠輝曾想得到大坂城,此時還僅是在選擇承擔複興重任的城代,并未考慮永駐城主之事。

    然而,家康無意間的這句“忠輝不合适”卻在後來掀起了萬丈波瀾…… 密談持續了兩個多時辰。

     待秀忠返回伏見城,家康立刻命正純把大坂的老女人們和青木一重叫到面前。

    在得到秀忠和正信的同意之後,家康想把最後的使者派往大坂,同時也讓使者把老女人們送回去。

    使者選定兩人,一是高木正次,為秀忠的使者,另一人乃是小栗忠政,為家康的使者。

     不知将發生何事的老女人們再次被叫到家康面前,人人臉色蒼白。

    常高院還好,大藏局和二位局已是作好赴死的準備。

     一看見老女人們,家康就禁不住想落淚:生于比亂世,女人真是可憐啊! “常高院,”家康看看顯得還有些生氣的京極遺孀,“你都看到了,戰事已無可避免。

    饒是如此,我仍未放棄希望。

    幸好你們和一重還留在這裡。

    我想把你們送回大坂,做一次家康的使者,勸說右府和夫人接受議和。

    不知你們意下如何?” “甚好。

    ”常高院立刻道,“一旦交戰,就連犬子也必須參戰……” 青木一重向前膝行一步,打斷了她:“常高院,好了。

    青木一重已經回不去了。

    ” “何出此言?” “在下想起了片桐市正大人。

    想發起戰事的并非大禦所,也非将軍,而是大坂。

    他們怎能聽得進去?無論我們如何費盡口舌,怕都沒用了。

    ” “大人不妨就留在此處,我們女人再……” 見常高院情緒激昂,家康擡手阻止了她:“一重。

    ” “大人。

    ” “這麼說,你不願為家康傳口信了?” “唉!大坂已無意聽取意見,否則有樂齋父子也不會出城。

    先前的片桐市正父子亦是如此……在下現在才豁然開朗。

    ” 家康低吟一聲,看來一重已經認定,回去必無善終,他已退縮了。

    “那一重就留下來吧。

    但家康仍不放棄,你們幾位願不願回大坂?” “願意。

    ”大藏局第一個答道,“奴婢想回到澱夫人身邊。

    ” “那麼,你們願意把我的意思轉與秀賴母子?” “自不必說。

    ” “好。

    就請諸位把我的口信好生記在心裡:由于城中将士再度召集浪人,違背誓約,我父子才不得不出兵征伐。

    若如以前所述,右府移至郡山,解散所有浪人,再過四五年……不,一旦天下安定,頂多七年……我定會負責把大坂城重新築好,讓右府返回……即使我死了,也會讓将軍履行諾言。

    聽清了嗎?可明白了?”家康像教導孩子一樣叮囑道。

     大藏局蒼白的臉恢複了血色。

    家康要讓她回去,這為她燃起了一盞希望的燈。

    常高院則更加急切地探出身子,“是……城中的将士再度召集浪人,違背誓約?” “是。

    ”家康認真地點了點頭,“我父子才不得不出兵,明白嗎?征夷大将軍的職責,便是無論何處發生亂事,都必須予以平定;縱然備有千軍萬馬,也要誓死征伐。

    縱然是我的親生兒子、孫子,我也會斷然征伐。

    這次的敵人既非右府,亦非澱夫人。

    澱夫人和右府若是敵人,我就不會如此斟酌。

    就因為想到這責任,七十四歲的德川家康才抱着必死之心,重上戰場!” “是……迫不得已……解散浪人……移至郡山……” “唉!不過七年……七年之内,太平就會紮根于天下。

    為了杜絕戰争,我早已想好了對策。

    剛此,隻要他們在此期間能夠反省,就算德川家康死去了,也會留下遺言,讓将軍迎秀賴重返大坂。

    将軍乃誠實忠孝之人,隻要我這個做父親的吩咐,他絕不會違背……”說着說着,家康傷感起來,聲音哽咽,淚水模糊了雙眼,“聽着,我從不願讓你們這樣的弱女子在戰争中失去夫君和兒子,我一直想締造一個太平之世,我一生都在努力。

    你們明白嗎?我祖母音容猶在,母親笑貌依稀……還有妻兒的面容,終無法從眼前抹去……隻要太平能紮根,為何非要拘泥于一城一池?我一定會重挖壯觀的護城河,在裡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