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前夜決斷
關燈
小
中
大
慶長二十年四月二十一,二條城迎來将軍德川秀忠,上下忙作一團。
秀忠攜本多正信和土井利勝進城,提議與父親會面之後立刻召集衆人議事。
德川家康已無任何理由阻止戰事。
十八日進城之後,得到的都是令人震怒的消息,開戰已不可避免。
如此一來,家康也必須調整憂态,他須将自己還原為謀略天下第一的虎将,而非仁慈的菩薩。
“不等了。
立刻召開軍事會議。
還應再添一人,加上上野介,合共五人。
閑雜人等不得靠近。
柳生又右衛門負責警戒。
”家康吩咐道。
土井利勝心領神會,速請本多正純到來,将閑雜人都驅趕開去。
恰在此時,本阿彌光悅趕到城裡,見了所司代闆倉勝重。
此時勝重正忙着應酬已進京的諸大名和前來問安的公卿。
家康正在議事,無法面見,光悅隻得簡單把大野治長并無戰意的事轉達與勝重。
其實,就算他見到家康也已無用,箭在弦上,怎能不發? 閑雜人退下之後,家康頓時如換了一個人,滿臉生氣,對秀忠道:“于今形勢緊迫,放在第一位的必是大義名分。
将軍想必很清楚了?” 秀忠回道:“不消說,此乃對龜縮于大坂城内的謀叛之人進行的征伐,是身為征夷大将軍必須進行的平亂之戰。
” “嗯。
利勝,你說說。
” “正如将軍所言,稍有怠慢,便是渎職。
故在下也以為應盡早乎定,早日拯救黎民百姓脫離苦海。
” “佐渡,你說呢?”家康詢問眼角布滿皺紋、似睡非睡的本多正信。
“這……”正信一驚,忙睜眼道,“老夫還是些有擔心。
” “擔心?” “大戰之中,萬一宮中插手,該如何是好?” “宮中……” “斯時是接受裁斷還是拒絕,并不容易。
老夫以為,此次征讨的都是些走投無路之人,并非易事。
萬一他們向朝廷提出躬請聖斷……似總有些公卿喜歡生事,我們必須充分思量。
” 家康嘴角浮出微笑,“不錯,考慮周到。
将軍,想必這些都安排好了?” 秀忠立刻答道:“此事,孩兒有一請求!”他少有地憤慨。
“哦?你有何請求?”家康臉上再次浮出微笑,直起上身,“說吧!” “此次戰争,秀忠并不想朝廷置喙。
” “唔?” “如今所有政事都已委托我關東,即使我們陷入苦戰,也不會乞求朝廷調解,那麼做是逃避責任,是無法抹掉的恥辱。
” “哦。
” “此次是斬斷亂世之根,亦是讓天下萬世太平的關鍵。
若不斬斷禍根就草草收兵,定會留下無窮後患。
因而,秀忠想把此戰作為終結之戰。
” “身為将軍,這是理所當然的氣魄。
我對此無異議,應是結束亂世的時了。
” “因此,請父親在這一兩日之内召集衆公卿,通告他們,即使大坂城有人向宮中提出仲裁,但由于以上原因,請他們一概回絕。
拜托父親。
” 家康使勁點着頭,一種寂寥之感忽然湧上心頭。
看來,正信和秀忠早已有過商量。
秀忠的強硬意見聽起來理所當然,就連最後的叮囑也都甚是順耳,家康覺得自己當真老了。
“是啊,就算豐臣氏不去乞求,公家也厭恨戰事,我們這也是為朝廷盡忠。
為防止宮中插手,我先囑咐妥當。
”象康鄭重地道,“大義名分已經明了,接下來是如何開戰,先聽聽将軍的意見吧。
” 秀忠先是恭敬地施了一禮,然後行雲流水般回道:“本月二十六,人馬均會悉數到達。
各部抵達之後,立刻包圍大坂,發起總攻,力求在本月解決戰事。
” 家康不再微笑,他微微搖了搖頭。
本多正信斜了家康一眼,道:“請恕老夫多嘴。
” “說吧。
” “盡管将軍為總大将,一旦開戰,一切還得仰仗大禦所。
别的不說,獨獨這開戰的時機,一定要依大禦所的吩咐,不知大人以為如何?” 家康隻能苦笑:這個老東西,還給我戴高帽呢。
“這一點我倒疏漏了,就依佐渡所言。
”秀忠立刻附和道,“恕孩兒魯莽,一切全聽父親示下。
” “佐渡,”家康面露苦澀,“你和将軍可真是心有靈犀啊。
” “大人過獎了。
”正信尴尬一笑。
“不。
正因如此,我才能安心讓将軍指揮啊。
不過,在月内就想把事情解決,我看還是有些操之過急。
佐渡剛才也說,此次敵人乃是背
秀忠攜本多正信和土井利勝進城,提議與父親會面之後立刻召集衆人議事。
德川家康已無任何理由阻止戰事。
十八日進城之後,得到的都是令人震怒的消息,開戰已不可避免。
如此一來,家康也必須調整憂态,他須将自己還原為謀略天下第一的虎将,而非仁慈的菩薩。
“不等了。
立刻召開軍事會議。
還應再添一人,加上上野介,合共五人。
閑雜人等不得靠近。
柳生又右衛門負責警戒。
”家康吩咐道。
土井利勝心領神會,速請本多正純到來,将閑雜人都驅趕開去。
恰在此時,本阿彌光悅趕到城裡,見了所司代闆倉勝重。
此時勝重正忙着應酬已進京的諸大名和前來問安的公卿。
家康正在議事,無法面見,光悅隻得簡單把大野治長并無戰意的事轉達與勝重。
其實,就算他見到家康也已無用,箭在弦上,怎能不發? 閑雜人退下之後,家康頓時如換了一個人,滿臉生氣,對秀忠道:“于今形勢緊迫,放在第一位的必是大義名分。
将軍想必很清楚了?” 秀忠回道:“不消說,此乃對龜縮于大坂城内的謀叛之人進行的征伐,是身為征夷大将軍必須進行的平亂之戰。
” “嗯。
利勝,你說說。
” “正如将軍所言,稍有怠慢,便是渎職。
故在下也以為應盡早乎定,早日拯救黎民百姓脫離苦海。
” “佐渡,你說呢?”家康詢問眼角布滿皺紋、似睡非睡的本多正信。
“這……”正信一驚,忙睜眼道,“老夫還是些有擔心。
” “擔心?” “大戰之中,萬一宮中插手,該如何是好?” “宮中……” “斯時是接受裁斷還是拒絕,并不容易。
老夫以為,此次征讨的都是些走投無路之人,并非易事。
萬一他們向朝廷提出躬請聖斷……似總有些公卿喜歡生事,我們必須充分思量。
” 家康嘴角浮出微笑,“不錯,考慮周到。
将軍,想必這些都安排好了?” 秀忠立刻答道:“此事,孩兒有一請求!”他少有地憤慨。
“哦?你有何請求?”家康臉上再次浮出微笑,直起上身,“說吧!” “此次戰争,秀忠并不想朝廷置喙。
” “唔?” “如今所有政事都已委托我關東,即使我們陷入苦戰,也不會乞求朝廷調解,那麼做是逃避責任,是無法抹掉的恥辱。
” “哦。
” “此次是斬斷亂世之根,亦是讓天下萬世太平的關鍵。
若不斬斷禍根就草草收兵,定會留下無窮後患。
因而,秀忠想把此戰作為終結之戰。
” “身為将軍,這是理所當然的氣魄。
我對此無異議,應是結束亂世的時了。
” “因此,請父親在這一兩日之内召集衆公卿,通告他們,即使大坂城有人向宮中提出仲裁,但由于以上原因,請他們一概回絕。
拜托父親。
” 家康使勁點着頭,一種寂寥之感忽然湧上心頭。
看來,正信和秀忠早已有過商量。
秀忠的強硬意見聽起來理所當然,就連最後的叮囑也都甚是順耳,家康覺得自己當真老了。
“是啊,就算豐臣氏不去乞求,公家也厭恨戰事,我們這也是為朝廷盡忠。
為防止宮中插手,我先囑咐妥當。
”象康鄭重地道,“大義名分已經明了,接下來是如何開戰,先聽聽将軍的意見吧。
” 秀忠先是恭敬地施了一禮,然後行雲流水般回道:“本月二十六,人馬均會悉數到達。
各部抵達之後,立刻包圍大坂,發起總攻,力求在本月解決戰事。
” 家康不再微笑,他微微搖了搖頭。
本多正信斜了家康一眼,道:“請恕老夫多嘴。
” “說吧。
” “盡管将軍為總大将,一旦開戰,一切還得仰仗大禦所。
别的不說,獨獨這開戰的時機,一定要依大禦所的吩咐,不知大人以為如何?” 家康隻能苦笑:這個老東西,還給我戴高帽呢。
“這一點我倒疏漏了,就依佐渡所言。
”秀忠立刻附和道,“恕孩兒魯莽,一切全聽父親示下。
” “佐渡,”家康面露苦澀,“你和将軍可真是心有靈犀啊。
” “大人過獎了。
”正信尴尬一笑。
“不。
正因如此,我才能安心讓将軍指揮啊。
不過,在月内就想把事情解決,我看還是有些操之過急。
佐渡剛才也說,此次敵人乃是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