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巨炮動心魄

關燈
幸村平靜地反問道:“這麼說,此次戰事的總大将乃是澱夫人了?” “真田大人,您就莫再說笑了。

    澱夫人也把少君放在第一位,絕不會不為他着想。

    而且,一旦議和,也須摸清敵方真意,不可能和衆人一一商議啊。

    ” “哦?” “不是人人都像大人這等忠義之士,毋需說,彙集到此的浪人,多是為了生計與功名而來,一旦聽到議和消息,還不知會如何猜疑我們呢。

    到時,必會生起大亂,因此,才迫木得已秘密行事。

    ” “……” “想必大人也知,敵人在我們眼前建起高高的箭樓示威,還要在上面安置大炮。

    不隻這些,據可靠消息,從甲斐、石見、佐渡到伊豆,所有掘金工匠都被征召了來。

    聽說,他們或是用大炮轟塌城池,或是從地底下鑿一條坑道,塞上火藥來炸城。

    大人,看來這仗難打啊!” 幸村并不吃驚,他不笑,也無責備之意。

    此非戰之罪,罪在天矣。

    想到這裡,他全身無力,連話也不想說了。

     “唉,我也極力反對議和。

    但後藤光次去煽動了常高院,常高院又去鼓動澱夫人,她們已堅定決心,以我一人之力終難改變啊。

    ”看到幸村默默不語,大野治長拼命傾訴起自己的苦處來,“原本,我亦想為了豐臣氏而戰,可是,一旦少君母子連同城池被一并炸飛……唉,我也就無話可說了。

    夫人還說,我們隻顧自己的榮譽和體面,眼睜睜把他們母子往火坑裡送。

    隻要少君能夠平安,她甯願親赴江戶為質。

    ” 幸村努力抑制住内心的情感,道:“織田大人的意思呢?” “當然贊成議和。

    早知是這樣,應一開始就議和才是。

    沒想到會是這樣。

    ” “片桐與大禦所有無聯絡?” “有。

    一旦議和,我也盡量會向大禦所說幾句好話。

    大禦所還不至于如此無情。

    ” “為謹慎起見,幸村再問大人一句:一旦議和成功,那些浪人就無用了,大人打算如何處置他們?” 這才是問題的核心。

    六十餘萬石的俸祿,絕養不起十萬餘人。

    幸村話中自有揶揄之意。

    治長的臉擰住。

    如今的豐臣氏早已成了空殼,太閣的遺産早已花光,家臣也隻剩那些關原合戰以來的舊人。

     “我想……”幸村讷讷道,“還是照原計去打,敗便敗了,不戰請和,幾萬浪人在此,怕是請神容易送神難啊……” “這也是最令我傷神的事啊。

    ” “哦?” “并且,交涉時最先提出的必是此事。

    怎麼說,他們都是甘為豐臣肝腦塗地之人,估計,關東萬面也不想與他們為難,怕會說,退隐、留下皆便,一概不多幹涉。

    ” “這麼說,豐臣氏會比以前更強大了。

    ” “哪裡!能夠保住原有的領地就不錯了。

    因此,隻能把領地分給衆人,除此之外,别無他法。

    ”說着,治長仿佛忽然想起什麼,又道,“我有一事想求大人,不知大人能否答應?” 幸村有些愕然,但還是恭敬地施了一禮,“若能辦到,鄙人自會效勞。

    ”他已明白,治長根本不足與謀。

    浪人都是為生計功名而來,治長竟天真地以為,不戰而和,幾個錢就可以打發掉他們!即使議和成功,也是和而無果,苟且偷生。

     大禦所或許會甚是寬大地讓秀賴擁有舊領,或是在其他地方,給他一塊同等大小的領地。

    可是,豐臣氏的病痛就解決了嗎?若不找到切實可行之法解決浪人問題,一切皆無意義。

    可是,對于這個最大難題,似根本就無人深思。

    澱夫人及其周圍的蠢人,出于對大炮和對地下挖洞之謠言的畏懼,隻欲一味求和偷生。

     “其實,我求大人的,也非别的:大人能否說服少君,讓他也接受議和……” “剛才您也說,反對議和的隻右府大人一人。

    ” “雖是議和,這一切也都是為了右府大人。

    可是,在他身邊,心高氣盛的年輕之人太多了,他們無論如何也不明這種苦心。

    若說治長害怕敵人,倒也罷了,可若是說我因為膽怯而令夫人動搖,治長真不敢輕易開口了。

    ” “哦。

    ” “不隻如此,關東方面若提出要主謀者切腹,治長也隻能一死謝罪。

    ” 幸村一怔,重新打量一下治長。

    治長的聲音竟出奇地高亢起來,連眼角都通紅了。

    看來,他盡了最大的努力,表現出了最大的誠意。

     “修理大人。

    ” “哦。

    真是讓真田大人見笑……” “大人一心為右府着想的苦心,鄙人甚是明白。

    ” “這麼說,你答應了?如是大人開口,少君和長門守必放棄成見。

    ” “唉,唯獨此事,我不能……” “哎?您不願?” “請大人寬諒,鄙人生性不會撒謊,若右府問起戰事結果,鄙人無論如何說不出議和二字。

    ” “大人反對議和?” “修理大人,議和的時機已經錯過了。

    戰是亡,和也是亡,鄙人若這般察告右府,他必定越發鐵了心要出城一戰。

    故,鄙人實不能勝任。

    ”說着,幸村的眼角也熱了。

     幸村失算了,他萬萬沒想到,城内的戰意竟是出于稀裡糊塗的一時沖動。

    關原合戰之時,衆人還能挺直脊梁,堅持到底。

    無論是石田三成,還是為他赴死的大谷吉繼,都是在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才起事。

    “并非唯德川家康才手握至理。

    ”盡管這亦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