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戰亂當頭
關燈
小
中
大
戰事,是德川幕府的戰事。
怎麼……” “既然如此,今晚就必須渡河!” “小左衛門,你怎的如此固執?你先說說,為何必須渡河?” “那好。
”小左衛門并不反感,揚頭徑直道,“正如前輩所言,此乃一場事關天下的戰事。
因此,以利隆、忠繼為首,中國、四國各路軍隊都竟相擺開陣勢,這一點前輩也知。
” “那又怎樣?” “萬一其中一支隊伍搶先渡河,将出現何等結果?中之島之戰就要開打了吧?” “既然衆人都為打仗而來,此甚是正常。
” “關鍵就在于此!正因我們人少,一旦搶先渡河,率先開戰,其他各部自會争相渡河,與我部聯手共同對敵。
但我們一旦落後,将會怎樣?” “怎樣?” “僅池田兄弟的人馬就有八千八百之多,一旦讓他們搶先過河,我們還去打誰?到時候,我們就隻能站在這岸上瞧熱鬧了。
本是為了建功立業而來,結果竟躲在别人後邊看熱鬧,這合适嗎?” 聽到這種論調,佃治郎兵衛不禁暗中叫苦。
“前輩,我還有一事要說。
” “哦?” “加藤家曾受豐臣氏思典,若我們隻看熱鬧,戰事就結束了,加藤一門必憂。
” “唔。
” “這場天下之戰,就算中途出現波折,最終必是江戶獲勝。
與其對一場必勝的仗畏首畏尾,冷眼旁觀,莫如搶先一步渡河,再獲取中國、四國各部的幫助。
想讓他們相助,最好的辦法就是搶先過河。
前輩以為如何?” 加賀山小左衛門說到此處,旁邊一人接過話茬:“真讓人佩服!年輕人有些見地。
讓别人來幫我們作戰,好主意!”最先拍膝感歎的,乃是被譽為加藤雙柱“一佃一河村”之一的家老河村權七郎。
一旦打起仗來,人的思慮總是會跳到常識之外。
人們原本毫無理由相互殺戮,故出現“異常”本也無可厚非。
但在殘暴的殺戮為世人接受前,人必須尋一個理由,即出戰是為家門争取功名。
加賀山小左衛門就明顯在這般算計。
一旦加藤一門受到幕府猜疑,大家就危險了。
正因看清了這些,他們才在家主被留在江戶之後,一齊出征。
一旦他們被評為“隔岸觀火”,招緻無端的懷疑,還來出征做甚? 這的确是一場毫無失敗之虞的戰争,佃治郎兵衛也絕非算不懂這筆賬。
故,在河村權七郎稱贊了小左衛門之後,他也佯帶着更深的感慨贊道:“哦,真是英雄出少年!不簡單,佩服!都怪老夫不懂你,真是汗顔。
公子,那就請立刻下令渡河吧。
” 至此,所有人都把家康的命令想成關懷和體恤,竟無一人提出懷疑。
“好!要在霧氣最濃時渡河。
多加注意,休要凍了手腳!” 就這樣,加藤明成部違背了家康意志,堅決渡河。
加藤一方情形如此,池田又如何呢? 家康的傳令者城和泉守信茂,先是到了岡山的池田忠繼陣中。
池田忠繼和姬路池田利隆均為三左衛門輝政之子。
利隆為兄,忠繼是弟,這對兄弟早在抱陣營移至此地之前,就因争打頭陣吵過了。
“進攻大坂時,誰也不能搶先下手,我們兄弟要互相聯絡,合力作戰。
”盡管二人早已約好,可自從趕到尼崎,利隆竟搶到了忠繼前面,提前渡過左衛門殿川,把陣營推至神崎川一帶。
忠繼自是勃然大怒,也急渡過左衛門殿川,與兄長并排紮營。
“是兄長先爽約,也就别怪兄弟自行行動了。
” 紮營完畢,忠繼立刻向兄長的陣營派去了使者,正巧家康的使者也到了。
城和泉守以嚴厲的口吻命令道:“大禦所有令:不可輕率出擊,士衆駐留河岸,仔細打探敵情,原地待命。
” 岡山的池田陣中,忠繼和老臣荒尾但馬守正同席談事,商量如何在霧中搶功,家康的命令忽然傳來。
聽到命令,忠繼一臉苦相沉默下來,荒尾但馬守則若無其事滿口應承:“遵命。
大禦所明鑒,從此處進攻,地形不利,敵人衆多,絕不可魯莽進兵。
就算想渡河,水也甚深,況尊使也看到了,對面的敵人早就擺下了槍林嚴陣以待,怎能渡得過去?” 對岸把守中之島的,為織田有樂齋的一萬軍兵,荒尾但馬守的說法也煞有介事,于是,使者城和泉守也就信以為真,滿意離去。
他還要趕往忠繼的兄長利隆陣中。
待和泉守離去,忠繼斥責荒尾但馬守道:“你為何連我的意思都不問一問,就擅自答應下來?真是無禮!” “話雖如此,在下也無法向大人您開口啊。
大人定是不想答應。
” “那還用說?戰事的關鍵在于戰機。
一旦喪失戰機,頭陣的功勞就讓兄
怎麼……” “既然如此,今晚就必須渡河!” “小左衛門,你怎的如此固執?你先說說,為何必須渡河?” “那好。
”小左衛門并不反感,揚頭徑直道,“正如前輩所言,此乃一場事關天下的戰事。
因此,以利隆、忠繼為首,中國、四國各路軍隊都竟相擺開陣勢,這一點前輩也知。
” “那又怎樣?” “萬一其中一支隊伍搶先渡河,将出現何等結果?中之島之戰就要開打了吧?” “既然衆人都為打仗而來,此甚是正常。
” “關鍵就在于此!正因我們人少,一旦搶先渡河,率先開戰,其他各部自會争相渡河,與我部聯手共同對敵。
但我們一旦落後,将會怎樣?” “怎樣?” “僅池田兄弟的人馬就有八千八百之多,一旦讓他們搶先過河,我們還去打誰?到時候,我們就隻能站在這岸上瞧熱鬧了。
本是為了建功立業而來,結果竟躲在别人後邊看熱鬧,這合适嗎?” 聽到這種論調,佃治郎兵衛不禁暗中叫苦。
“前輩,我還有一事要說。
” “哦?” “加藤家曾受豐臣氏思典,若我們隻看熱鬧,戰事就結束了,加藤一門必憂。
” “唔。
” “這場天下之戰,就算中途出現波折,最終必是江戶獲勝。
與其對一場必勝的仗畏首畏尾,冷眼旁觀,莫如搶先一步渡河,再獲取中國、四國各部的幫助。
想讓他們相助,最好的辦法就是搶先過河。
前輩以為如何?” 加賀山小左衛門說到此處,旁邊一人接過話茬:“真讓人佩服!年輕人有些見地。
讓别人來幫我們作戰,好主意!”最先拍膝感歎的,乃是被譽為加藤雙柱“一佃一河村”之一的家老河村權七郎。
一旦打起仗來,人的思慮總是會跳到常識之外。
人們原本毫無理由相互殺戮,故出現“異常”本也無可厚非。
但在殘暴的殺戮為世人接受前,人必須尋一個理由,即出戰是為家門争取功名。
加賀山小左衛門就明顯在這般算計。
一旦加藤一門受到幕府猜疑,大家就危險了。
正因看清了這些,他們才在家主被留在江戶之後,一齊出征。
一旦他們被評為“隔岸觀火”,招緻無端的懷疑,還來出征做甚? 這的确是一場毫無失敗之虞的戰争,佃治郎兵衛也絕非算不懂這筆賬。
故,在河村權七郎稱贊了小左衛門之後,他也佯帶着更深的感慨贊道:“哦,真是英雄出少年!不簡單,佩服!都怪老夫不懂你,真是汗顔。
公子,那就請立刻下令渡河吧。
” 至此,所有人都把家康的命令想成關懷和體恤,竟無一人提出懷疑。
“好!要在霧氣最濃時渡河。
多加注意,休要凍了手腳!” 就這樣,加藤明成部違背了家康意志,堅決渡河。
加藤一方情形如此,池田又如何呢? 家康的傳令者城和泉守信茂,先是到了岡山的池田忠繼陣中。
池田忠繼和姬路池田利隆均為三左衛門輝政之子。
利隆為兄,忠繼是弟,這對兄弟早在抱陣營移至此地之前,就因争打頭陣吵過了。
“進攻大坂時,誰也不能搶先下手,我們兄弟要互相聯絡,合力作戰。
”盡管二人早已約好,可自從趕到尼崎,利隆竟搶到了忠繼前面,提前渡過左衛門殿川,把陣營推至神崎川一帶。
忠繼自是勃然大怒,也急渡過左衛門殿川,與兄長并排紮營。
“是兄長先爽約,也就别怪兄弟自行行動了。
” 紮營完畢,忠繼立刻向兄長的陣營派去了使者,正巧家康的使者也到了。
城和泉守以嚴厲的口吻命令道:“大禦所有令:不可輕率出擊,士衆駐留河岸,仔細打探敵情,原地待命。
” 岡山的池田陣中,忠繼和老臣荒尾但馬守正同席談事,商量如何在霧中搶功,家康的命令忽然傳來。
聽到命令,忠繼一臉苦相沉默下來,荒尾但馬守則若無其事滿口應承:“遵命。
大禦所明鑒,從此處進攻,地形不利,敵人衆多,絕不可魯莽進兵。
就算想渡河,水也甚深,況尊使也看到了,對面的敵人早就擺下了槍林嚴陣以待,怎能渡得過去?” 對岸把守中之島的,為織田有樂齋的一萬軍兵,荒尾但馬守的說法也煞有介事,于是,使者城和泉守也就信以為真,滿意離去。
他還要趕往忠繼的兄長利隆陣中。
待和泉守離去,忠繼斥責荒尾但馬守道:“你為何連我的意思都不問一問,就擅自答應下來?真是無禮!” “話雖如此,在下也無法向大人您開口啊。
大人定是不想答應。
” “那還用說?戰事的關鍵在于戰機。
一旦喪失戰機,頭陣的功勞就讓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