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謀定九度山
關燈
小
中
大
紀州高野山的秋日來得早。
真田幸村九度山宅院内的柿子已早早着色。
天晴的日子,山雞甚至常常把雛雞帶到庭前來,啄食嬉鬧。
“父親,聽說片桐市正大人攜族人,從大坂城退回了茨木的居城?” 讀書的兒子大助如此一問,正在擦拭愛刀的幸村漠然答道:“哦。
” “片桐大人恐是看透了大坂必敗。
” “哦。
” “片桐大人撤出城,我們卻偏偏要趕去,不知信濃的伯父如何想?” 聽他這麼一說,幸村才把視線移向兒子,“大助,你對為父有異議?” “不,孩兒是在想,大坂究竟有無勝算。
” “此事你就不必思量了。
” “話雖如此,但孩兒總是放心不下。
首先,松倉豐後守在五條一帶嚴密警戒,如何才能突破封鎖呢?” “哈哈!”幸村笑着把擦拭好的刀置入刀鞘,道,“大助,沒想到你如此謹慎啊。
” “事情并不像父親想的那般簡單。
聽說外面已貼出嚴厲的告示,就連對高野山的僧人都下了命令,說是無論發生何事,絕不許為九度山提供方便。
” “要說告示,不光是松倉和高野山。
和歌山的淺野氏在橋本、到下、橋谷一帶,都布滿眼線。
一旦我要離開九度山,他們就要毫不客氣将我捉拿。
戰争就是這樣。
” “父親!”一句“謹慎”的評價,似大大刺傷了大助的自尊,“大坂衆将的性情和力量,您都大緻查過了?” “已查。
否則怎能指揮調遣?我兒怎的問起這些來了?”說着,幸村感慨起來。
從前,自己與先父間的問答,隻要事關戰事,總是心心相通。
可大助卻不知戰事為何物。
他出生于息戰之時,生長于太平年間。
因此,身為亂世之人的勞苦和決心,他均是從别人口中聽來。
莫非大助意識到了什麼,變得謹慎了? “看看大坂的人,幾乎全是關原合戰後的浪人。
那些人可是慣打敗仗啊。
”大助仍然一副不服氣的樣子,道。
“慣打敗仗?你為何作此想?”幸村并不清楚大助究竟在想些什麼,試探道。
“即使是善鬥之犬,失敗一次亦無用了,一到勝利的犬隻前面,立刻就癱軟如泥。
” “這我可未聽說過。
大助,你把犬和武将看成一樣?” “人的習性也一樣。
因此,戰敗一次的武士,隻有出家一途,孩兒乃是聽一個和尚所言。
據說此人亦在關原合戰時戰敗。
” “哈哈哈!看來,你是從明王院的政佑坊那裡聽來的。
不錯,那人确是侍奉過石田三成的武士。
”幸村忽然把視線轉向天空,覺得此事還是有必要說一說,“不錯,戰事中隻有勝者和負者。
但是,關原合戰之時,明知西軍必敗,仍有大隊人馬加入,卻亦是事實。
” “父親的意思是說,戰争完全憑一個‘義’字。
但是,為義而戰,有時也甚是煩惱。
那些戰敗的浪人多多加入,軍隊的破綻亦由此産生。
因此,一個坐鎮指揮的大将,不應隻靠‘義’,而應靠力量。
” “這也是政佑坊的話?” “是。
但,無論是誰的話,該聽的還是要聽。
” “你究竟在擔心什麼?” “父親,片桐市正為何離開了大坂城?十數年來,他乃是大坂城的柱石啊。
” “片桐?” “是。
他去了,說明大坂城内派系之争愈烈。
把市正趕走,總大将便是大野修理亮治長,他必不戰自敗。
有人說,他連關原合戰時的石田治部少輔還不如。
” “怎麼說,石田也是佐和山十九萬四千石的城主,修理卻是區區年俸三萬石的小人物,無論是待人還是統軍,他幾一無是處。
” “父親!”大助終焦急地探出身子,“屢次催促父親入城的渡邊内藏助,定是受了大野之命。
那個修理大人與石田治部少輔有着天壤之别,父親為何會信任他?” 問題終于來了!這個疑問,年輕的大助不能不提,但無論如何解釋,大助也無法從心底明白。
“大助,你望望院子。
”幸村道,“院裡芙蓉花尚未凋謝。
那花為何年年都開得那般鮮豔?” 大助将銳利的目光轉向庭院,又立刻回望父親,片刻,方輕聲道:“花為何會開?那必是因為花有生命。
但是,若要細問為何,那我隻能回曰,乃是神佛造化。
” 幸村嚴肅地點頭,“一點不差。
你應明白,戰事有勝敗,人亦有幫助弱
真田幸村九度山宅院内的柿子已早早着色。
天晴的日子,山雞甚至常常把雛雞帶到庭前來,啄食嬉鬧。
“父親,聽說片桐市正大人攜族人,從大坂城退回了茨木的居城?” 讀書的兒子大助如此一問,正在擦拭愛刀的幸村漠然答道:“哦。
” “片桐大人恐是看透了大坂必敗。
” “哦。
” “片桐大人撤出城,我們卻偏偏要趕去,不知信濃的伯父如何想?” 聽他這麼一說,幸村才把視線移向兒子,“大助,你對為父有異議?” “不,孩兒是在想,大坂究竟有無勝算。
” “此事你就不必思量了。
” “話雖如此,但孩兒總是放心不下。
首先,松倉豐後守在五條一帶嚴密警戒,如何才能突破封鎖呢?” “哈哈!”幸村笑着把擦拭好的刀置入刀鞘,道,“大助,沒想到你如此謹慎啊。
” “事情并不像父親想的那般簡單。
聽說外面已貼出嚴厲的告示,就連對高野山的僧人都下了命令,說是無論發生何事,絕不許為九度山提供方便。
” “要說告示,不光是松倉和高野山。
和歌山的淺野氏在橋本、到下、橋谷一帶,都布滿眼線。
一旦我要離開九度山,他們就要毫不客氣将我捉拿。
戰争就是這樣。
” “父親!”一句“謹慎”的評價,似大大刺傷了大助的自尊,“大坂衆将的性情和力量,您都大緻查過了?” “已查。
否則怎能指揮調遣?我兒怎的問起這些來了?”說着,幸村感慨起來。
從前,自己與先父間的問答,隻要事關戰事,總是心心相通。
可大助卻不知戰事為何物。
他出生于息戰之時,生長于太平年間。
因此,身為亂世之人的勞苦和決心,他均是從别人口中聽來。
莫非大助意識到了什麼,變得謹慎了? “看看大坂的人,幾乎全是關原合戰後的浪人。
那些人可是慣打敗仗啊。
”大助仍然一副不服氣的樣子,道。
“慣打敗仗?你為何作此想?”幸村并不清楚大助究竟在想些什麼,試探道。
“即使是善鬥之犬,失敗一次亦無用了,一到勝利的犬隻前面,立刻就癱軟如泥。
” “這我可未聽說過。
大助,你把犬和武将看成一樣?” “人的習性也一樣。
因此,戰敗一次的武士,隻有出家一途,孩兒乃是聽一個和尚所言。
據說此人亦在關原合戰時戰敗。
” “哈哈哈!看來,你是從明王院的政佑坊那裡聽來的。
不錯,那人确是侍奉過石田三成的武士。
”幸村忽然把視線轉向天空,覺得此事還是有必要說一說,“不錯,戰事中隻有勝者和負者。
但是,關原合戰之時,明知西軍必敗,仍有大隊人馬加入,卻亦是事實。
” “父親的意思是說,戰争完全憑一個‘義’字。
但是,為義而戰,有時也甚是煩惱。
那些戰敗的浪人多多加入,軍隊的破綻亦由此産生。
因此,一個坐鎮指揮的大将,不應隻靠‘義’,而應靠力量。
” “這也是政佑坊的話?” “是。
但,無論是誰的話,該聽的還是要聽。
” “你究竟在擔心什麼?” “父親,片桐市正為何離開了大坂城?十數年來,他乃是大坂城的柱石啊。
” “片桐?” “是。
他去了,說明大坂城内派系之争愈烈。
把市正趕走,總大将便是大野修理亮治長,他必不戰自敗。
有人說,他連關原合戰時的石田治部少輔還不如。
” “怎麼說,石田也是佐和山十九萬四千石的城主,修理卻是區區年俸三萬石的小人物,無論是待人還是統軍,他幾一無是處。
” “父親!”大助終焦急地探出身子,“屢次催促父親入城的渡邊内藏助,定是受了大野之命。
那個修理大人與石田治部少輔有着天壤之别,父親為何會信任他?” 問題終于來了!這個疑問,年輕的大助不能不提,但無論如何解釋,大助也無法從心底明白。
“大助,你望望院子。
”幸村道,“院裡芙蓉花尚未凋謝。
那花為何年年都開得那般鮮豔?” 大助将銳利的目光轉向庭院,又立刻回望父親,片刻,方輕聲道:“花為何會開?那必是因為花有生命。
但是,若要細問為何,那我隻能回曰,乃是神佛造化。
” 幸村嚴肅地點頭,“一點不差。
你應明白,戰事有勝敗,人亦有幫助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