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病急亂醫
關燈
小
中
大
樂齋收拾起棋子,“太閣算不上織田重臣……可能不當這般說。
論交情,德川和豐臣與我都一樣,我若偏向一方,怕招神佛恥笑。
” 且元默默從懷中掏出玻璃酒杯,倒進酒去,湊在杯邊嗅了嗅,自己先飲了一杯。
“嘿!我不是什麼人物,犯不着投毒。
我隻是一介老糊塗,無論何時閉了眼睛,也無人惦念。
” “織田大人,在下隻有一事,想請您公正地評斷一下。
” “何事?” “在大佛殿落成禮之前,江戶會不會提出移封少君?” 有樂目光銳利,眼珠上翻,不做聲,單是舉起杯子。
“我如今已無法判斷了。
幕府若不提,我想先把這個問題放一放。
可是……” “你等着瞧吧,市正。
如今談這些,已經遲了。
” “遲了?為何?” “據我所知,真田昌幸之子……” “幸村?” “正是。
聽說幸村固執己見,不聽大禦所奉勸,要到大坂城來。
看看你那表情,滿臉狐疑,必是想問我是怎生知道的——木村常陸介的兒子常來舍下。
” “重成嗎?” “是。
此子在當今年輕後生中,可是少有的穩健之人。
當然,其母右京太夫局便是個沉着老練之人。
他也跟我一樣,可說欠着豐臣氏的恩義……他的父親重茲,你也知,便是已故太閣下令切腹自盡的關白秀次的家老。
”說到這裡,他好像想起什麼,忽然冷笑起來。
有樂總是以出人意料為樂,這一點,且元十分清楚,但是,他此時的冷笑卻讓人甚是不快。
真田幸村已決定要入城,此若不虛,那才是關系豐臣氏存續的大事啊。
“織田大人,這并不可笑。
重成說,此事已成定局了?” “據我的判斷,已是無可更改。
”有樂仍未停止冷笑,“市正,你我都被人甩到一旁了。
在作戰方面,你我都已是明日黃花,被當成局外人了。
” “竟有這等事?” “看來你也一無所知啊。
大坂城主事的,究竟是大野修理亮還是明石掃部,已搞不清了,再加上真田幸村、長曾我部盛親、毛利豐前、後藤右兵衛……把這些人與關原合戰時的人相比較,我無話可說。
反正三兩日,仗自是打不起來……我也隻能一笑置之。
” “這話可不像織田大人所言啊。
” “照你這般說,就憑這些人也能打起仗來?” “就算大坂無力對抗,但人家若以此為口實挑起戰端,那該如何是好?” 有樂哈哈大笑,“你也太小看大禦所了。
你覺得,像他那等人物,會和一個孩子較真?” “且元可不敢這般想,凡事皆有度。
” 有樂擺擺手,根本不當同事,“休要擔心了,市正,你要明白,現在的江戶和大坂根本不會動起手來。
若江戶覺得大坂礙眼,呵斥一聲足矣。
” “難道呵斥一聲,孩子就不敢做聲了?” “那就呵斥兩聲。
大野和真田怎會真和江戶動手?頂多就是虛張聲勢。
所以,最好再候些時日,待他們的确出格時,再從旁提醒即可。
”說着,有樂舉起未喝完的酒,“酒不錯,此味真有達人品性啊。
” “織田大人!” “你還在擔心,市正?” “您能不能提醒夫人,讓她有事也要與且元商議。
” “不可。
你最好莫多嘴。
不挨一頓呵斥,迷惘之人不會醒來。
” “可那時便事關領地和性命啊,一旦……” “那也無妨。
六十餘萬石太多了,已故太閣大人侍奉信長公時,頂多也就十二萬石。
減少俸祿,天經地義!人的器量怎能敵得過神佛的裁定?哈哈哈哈!” 片桐且元心冷若灰。
織田有樂齋不再是可商議大事之人,他已成了一介過于淡泊的古怪之人,縱然其所說不無道理,他卻似早已對紅塵厭倦。
且元心中甚至生出這等疑慮:這并不奇怪,盡管有樂生為信長公的幼弟,卻最終淪為大坂城的食客,亦未得到豐臣氏厚待。
正因如此,他怎會為豐臣氏殚精竭慮? 但且元愈想愈覺得有樂齋不無道理。
愚劣者必為優秀者吞并消滅,此幾為天理。
今川、武幽、齋藤、朝倉之子均不及父輩,現在各家均已後繼無人了。
豐臣氏也一樣,未生出如秀吉公那般器量的子嗣,其衰敗勢為必然,無論如何掙紮,亦是回天無力。
有樂似已洞悉世間一切,遂聽天由命了。
但是,幕府真要兵臨城下,又該如何?他終與有樂不同,無法置身事外,即使以命相搏,也要盡力保全豐臣氏。
“再來一杯。
”片桐且元為有樂斟滿酒,隔了片刻,忽又道,“織田大人,雖然人生來就有幸與不幸之分,但知其不可而為之者,亦絕非罕見——謀事在人……” “但成事在天啊。
”有樂淡淡應道,“蠢貨們惶惶然四處活動,已把命運之門關上了。
” “雖然且元就是那等蠢貨,但無論如何,豈能見死不救?” “哈哈,既如此,那你就愚蠢到底,去助修理一臂之力好了。
隻管把秤砣金一塊一塊熔掉,拿着那些錢去收買更多的浪人。
” “唉!” “那樣的話,事情解決得就更快了。
無論是呵斥,還是移封,大禦所還是會讓秀賴做一個大名,給他留下三五萬石。
人一生,隻有所得與身份相符,才會安穩。
嘿,早早死去,就更是安穩了。
” 片桐且元陰沉着臉,閉口不言。
有樂此時似已心冷如鐵。
但事到面前,自己能忍耐下去嗎? 此時,且元竟想起自己的姓氏“片桐”來。
豐臣氏家徽乃是三七桐,而與這個家徽大有幹系的“片桐”,現在卻連一個可商議之人都沒有了,真的變成了“一片桐葉”!
論交情,德川和豐臣與我都一樣,我若偏向一方,怕招神佛恥笑。
” 且元默默從懷中掏出玻璃酒杯,倒進酒去,湊在杯邊嗅了嗅,自己先飲了一杯。
“嘿!我不是什麼人物,犯不着投毒。
我隻是一介老糊塗,無論何時閉了眼睛,也無人惦念。
” “織田大人,在下隻有一事,想請您公正地評斷一下。
” “何事?” “在大佛殿落成禮之前,江戶會不會提出移封少君?” 有樂目光銳利,眼珠上翻,不做聲,單是舉起杯子。
“我如今已無法判斷了。
幕府若不提,我想先把這個問題放一放。
可是……” “你等着瞧吧,市正。
如今談這些,已經遲了。
” “遲了?為何?” “據我所知,真田昌幸之子……” “幸村?” “正是。
聽說幸村固執己見,不聽大禦所奉勸,要到大坂城來。
看看你那表情,滿臉狐疑,必是想問我是怎生知道的——木村常陸介的兒子常來舍下。
” “重成嗎?” “是。
此子在當今年輕後生中,可是少有的穩健之人。
當然,其母右京太夫局便是個沉着老練之人。
他也跟我一樣,可說欠着豐臣氏的恩義……他的父親重茲,你也知,便是已故太閣下令切腹自盡的關白秀次的家老。
”說到這裡,他好像想起什麼,忽然冷笑起來。
有樂總是以出人意料為樂,這一點,且元十分清楚,但是,他此時的冷笑卻讓人甚是不快。
真田幸村已決定要入城,此若不虛,那才是關系豐臣氏存續的大事啊。
“織田大人,這并不可笑。
重成說,此事已成定局了?” “據我的判斷,已是無可更改。
”有樂仍未停止冷笑,“市正,你我都被人甩到一旁了。
在作戰方面,你我都已是明日黃花,被當成局外人了。
” “竟有這等事?” “看來你也一無所知啊。
大坂城主事的,究竟是大野修理亮還是明石掃部,已搞不清了,再加上真田幸村、長曾我部盛親、毛利豐前、後藤右兵衛……把這些人與關原合戰時的人相比較,我無話可說。
反正三兩日,仗自是打不起來……我也隻能一笑置之。
” “這話可不像織田大人所言啊。
” “照你這般說,就憑這些人也能打起仗來?” “就算大坂無力對抗,但人家若以此為口實挑起戰端,那該如何是好?” 有樂哈哈大笑,“你也太小看大禦所了。
你覺得,像他那等人物,會和一個孩子較真?” “且元可不敢這般想,凡事皆有度。
” 有樂擺擺手,根本不當同事,“休要擔心了,市正,你要明白,現在的江戶和大坂根本不會動起手來。
若江戶覺得大坂礙眼,呵斥一聲足矣。
” “難道呵斥一聲,孩子就不敢做聲了?” “那就呵斥兩聲。
大野和真田怎會真和江戶動手?頂多就是虛張聲勢。
所以,最好再候些時日,待他們的确出格時,再從旁提醒即可。
”說着,有樂舉起未喝完的酒,“酒不錯,此味真有達人品性啊。
” “織田大人!” “你還在擔心,市正?” “您能不能提醒夫人,讓她有事也要與且元商議。
” “不可。
你最好莫多嘴。
不挨一頓呵斥,迷惘之人不會醒來。
” “可那時便事關領地和性命啊,一旦……” “那也無妨。
六十餘萬石太多了,已故太閣大人侍奉信長公時,頂多也就十二萬石。
減少俸祿,天經地義!人的器量怎能敵得過神佛的裁定?哈哈哈哈!” 片桐且元心冷若灰。
織田有樂齋不再是可商議大事之人,他已成了一介過于淡泊的古怪之人,縱然其所說不無道理,他卻似早已對紅塵厭倦。
且元心中甚至生出這等疑慮:這并不奇怪,盡管有樂生為信長公的幼弟,卻最終淪為大坂城的食客,亦未得到豐臣氏厚待。
正因如此,他怎會為豐臣氏殚精竭慮? 但且元愈想愈覺得有樂齋不無道理。
愚劣者必為優秀者吞并消滅,此幾為天理。
今川、武幽、齋藤、朝倉之子均不及父輩,現在各家均已後繼無人了。
豐臣氏也一樣,未生出如秀吉公那般器量的子嗣,其衰敗勢為必然,無論如何掙紮,亦是回天無力。
有樂似已洞悉世間一切,遂聽天由命了。
但是,幕府真要兵臨城下,又該如何?他終與有樂不同,無法置身事外,即使以命相搏,也要盡力保全豐臣氏。
“再來一杯。
”片桐且元為有樂斟滿酒,隔了片刻,忽又道,“織田大人,雖然人生來就有幸與不幸之分,但知其不可而為之者,亦絕非罕見——謀事在人……” “但成事在天啊。
”有樂淡淡應道,“蠢貨們惶惶然四處活動,已把命運之門關上了。
” “雖然且元就是那等蠢貨,但無論如何,豈能見死不救?” “哈哈,既如此,那你就愚蠢到底,去助修理一臂之力好了。
隻管把秤砣金一塊一塊熔掉,拿着那些錢去收買更多的浪人。
” “唉!” “那樣的話,事情解決得就更快了。
無論是呵斥,還是移封,大禦所還是會讓秀賴做一個大名,給他留下三五萬石。
人一生,隻有所得與身份相符,才會安穩。
嘿,早早死去,就更是安穩了。
” 片桐且元陰沉着臉,閉口不言。
有樂此時似已心冷如鐵。
但事到面前,自己能忍耐下去嗎? 此時,且元竟想起自己的姓氏“片桐”來。
豐臣氏家徽乃是三七桐,而與這個家徽大有幹系的“片桐”,現在卻連一個可商議之人都沒有了,真的變成了“一片桐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