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情義兩難
關燈
小
中
大
真田伊豆守信之的府邸新建于江戶麻布台今井,内外依然飄溢着木材的香氣。
還不到黃昏,信之就令人将門窗關閉起來,與叔父真田隐岐守密談了近兩個時辰。
當然,近侍們都被支了開去。
一陣陣激烈的争論聲不時從室内傳出,融入府邸的靜寂之中。
慶長十八年,已近歲末,可由大久保長安激起的騷動仍在世間漾起恐怖的波紋,不僅給真田,也給大多數外樣大名心頭籠罩上一層恐懼的陰雲。
德川家康已經離開江戶,但他并未返回駿府,而是從武藏中原轉移到了小杉的茶屋,據說正逗留于此。
這種意外的中途逗留,越發攪起了大名們的不安和揣測。
“你數一數。
”隐岐守道,“光是面上的事情就已非尋常風浪。
首先,大禦所特意把片桐市正叫去,當面說是要加封給豐臣氏一萬石,可是話音未落,就立刻又下起猛藥來。
十月初一,他移封上野闆鼻城主裡見忠賴。
同月十三,沒收中村忠一的遺臣舊領。
同月十九,流放信濃深志城主石川康長至豐後佐伯。
同月二十四,沒收伊予宇和島城主富田信高、日向延岡城主高橋元種的封地,旋義沒收信濃築摩城主石川……” “這些早就知道了!”伊豆守信之不耐煩地打斷了叔父,“将軍非比尋常的決心,大禦所深為苦惱,信之心裡非常清楚。
” “哦?”隐岐守的話被攔腰柯斷,似也頗為不滿,“莫要以為你是本多忠勝的女婿,便可萬事無憂。
你夫人雖是本多之女,可也是大禦所大人的養女。
這樣一來,大禦所大人便是你的嶽父。
難道你不願體諒嶽父大人的苦衷,而要去說服九度山的源次郎?于情于理,都說不過去啊。
” “……” “你還沉默?你能保持沉默嗎?一旦置九度山的源次郎不管,他很可能就會去大坂城。
這樣一來,你們兄弟就要骨肉相殘了啊。
” 伊豆守仍是不言。
他覺得,這位叔父根本不明此中曲直,這可謂真田一族的脾性。
真田人的宿命,來自于貫穿了父親一生的、非比尋常的執著和見地。
關原合戰以來,兄弟幸村一直在父親身邊接受教導,他心裡盤踞着另外一種“志向”,像磐石一般,讓他無法動搖。
叔父根本不明這些……想到這裡,信之心頭湧起一陣難以忍受的痛苦。
信之也知,照這樣的态勢發展下去,天下不可能太平。
處置完與大久保事件有牽連的諸大名,放心地離開了江戶的家康公,為何又待在小杉的茶屋不動,其中理由,信之當然也甚是清楚。
還有,應立即趕赴上方的大久保相模守忠鄰,為何遲遲未從小田原城出發?信之亦了如指掌。
固執一生的忠鄰,一定把自己被派往上方的命令,看作是本多正信、正純父子的陰謀。
他堅信本多父子乃是為了除掉自己而不擇手段的奸人,故想趁家康返回駿府的途中,攔住家康,把他強行請進小田原城,向他直谏,把奸人從将軍身邊清除。
事實上,當家康到達武藏中原的時候,就有人把這些事密報與家康了。
信之甚至還知,密報者為馬場八左衛門。
這樣一來,家康就會變成小田原城的人質,如此,天下才會真正陷入大亂。
土井利勝面無血色地從江戶趕奔中原,在他的進言下,家康暫時轉移到了小杉的茶屋。
在如此緊急的狀态下,若幸村再進入大坂城,德川蕭牆之内、江戶和大坂之間,都将會陷入無法收拾的混亂局面。
正因如此,即使沒有隐岐守的勸誡,信之自己也正想飛奔到九度山去阻止幸村。
但事情遠非如此簡單。
信之十分清楚,繼承了先父偏執性子的兄弟幸村,不會輕易接受兄長的勸誡。
這絕非因為性格上的差異,而是見地和理解上的不同。
家康與信之皆堅信,人隻有靠教導,才能成為尊禮守法的“良民”;而信之先父安房守昌幸則認為“那隻能是癡心妄想,人并非都喜歡體面安心的生活”,先父乃是一個徹底信奉“實力”之人。
這世間,成王敗寇、弱肉強食,是永遠不變的規則。
因此,家康欲把戰事從人世完全消除的想法,實在有些幼稚。
但人間絕無常勝将軍,打敗别人的人,可能立刻就會被人打敗。
人隻要存在于這個世上,戰事就會永無止境。
父親就是如此嘲笑了家康一輩子,方離開塵世。
“源次郎啊,你沒有像家康公那等神佛之心。
”正因為清楚這些,信之才未貿然行動,否則,一旦遭到幸村的拒絕,隻會令他自己進退兩難。
“看來大人是要堅持己見了。
”真田隐岐守無奈地歎道,“大禦所一直信任我們真田一族。
一旦天下大亂,信長公、秀吉公、家康公,曆經了三代人的努力,就會化為泡影。
老夫在這裡求你了。
這絕非背叛天道,是為了真田一門啊。
可是,你卻隻寫了一封信函就想把骨肉兄弟抛棄掉。
他兩次不聽,你就寫第三封,三次不聽你就親自去說,隻有拿出這樣的誠意,才是對先去的令尊盡孝道啊。
” “叔父,您且等一下。
”伊豆守信之不疊地搖頭,“我就跟您說實話吧。
叔父您并不真了解自己的兄弟、我的父親。
” “這說的是哪裡話?安房守可是從小就與我一起馳騁疆場的兄長啊,你憑何說我不明他心思?” “叔父有所不知。
衆所周知,父親從小就是武田信玄公六大侍衛之首。
” “那還用說。
他在信玄公身邊的侍衛中乃首屆一指,連信玄公都常常驚歎他乃真正的麒麟兒呢。
” “是。
父親大人雄略偉傑。
但是,英明的父親實在好戰。
他自在長筱之戰中失去了源太左衛門信綱和兵庫丞昌輝兩位伯父,以三男的身份繼承了家業之後,就一次也未失手過。
” “一點不錯。
說來已是老話了,在川中島決戰時,你父親就以武藤喜兵衛的名字立下功名。
那是初次上陣,據說他當時才十四歲。
在小田原攻城戰中,他與馬場美濃守監軍,在韭山一戰中,與曾根内匠一起被信玄公贊為‘雙目’。
之後,先取沼田城,又杷信州上田城的三萬八千石納入囊中。
天正十年,信長公攻打甲州時,為了營救勝賴公,你父親力勸勝賴公進入自己領地上州岩櫃山城。
但勝賴公不聽,反而去乞求小山田的岩殿城,最終化為了天目山的露珠,身死國滅……” “叔父!”信之忍無可忍,打斷了隐岐守,“誠如叔父所言,父親戰無不勝,但,我不得不說,正是這種勝利誤導了父親。
說起來,上杉氏直江兼續、豐臣氏大谷刑部、石田治部少輔等,全都為父親的兵法而心醉。
但是,這些人卻都因好戰才深陷絕境。
” “那與此次去九度山有何關系?” “請叔父聽我一言。
大禦所道,父親大人乃是用兵枭雄,同時也是一介病夫。
” “這什麼話?他怎的成了一介病夫?” “這樣的病夫天下隻有三人,一為黑田如水,一為伊達政宗,再便是家父。
還不到黃昏,信之就令人将門窗關閉起來,與叔父真田隐岐守密談了近兩個時辰。
當然,近侍們都被支了開去。
一陣陣激烈的争論聲不時從室内傳出,融入府邸的靜寂之中。
慶長十八年,已近歲末,可由大久保長安激起的騷動仍在世間漾起恐怖的波紋,不僅給真田,也給大多數外樣大名心頭籠罩上一層恐懼的陰雲。
德川家康已經離開江戶,但他并未返回駿府,而是從武藏中原轉移到了小杉的茶屋,據說正逗留于此。
這種意外的中途逗留,越發攪起了大名們的不安和揣測。
“你數一數。
”隐岐守道,“光是面上的事情就已非尋常風浪。
首先,大禦所特意把片桐市正叫去,當面說是要加封給豐臣氏一萬石,可是話音未落,就立刻又下起猛藥來。
十月初一,他移封上野闆鼻城主裡見忠賴。
同月十三,沒收中村忠一的遺臣舊領。
同月十九,流放信濃深志城主石川康長至豐後佐伯。
同月二十四,沒收伊予宇和島城主富田信高、日向延岡城主高橋元種的封地,旋義沒收信濃築摩城主石川……” “這些早就知道了!”伊豆守信之不耐煩地打斷了叔父,“将軍非比尋常的決心,大禦所深為苦惱,信之心裡非常清楚。
” “哦?”隐岐守的話被攔腰柯斷,似也頗為不滿,“莫要以為你是本多忠勝的女婿,便可萬事無憂。
你夫人雖是本多之女,可也是大禦所大人的養女。
這樣一來,大禦所大人便是你的嶽父。
難道你不願體諒嶽父大人的苦衷,而要去說服九度山的源次郎?于情于理,都說不過去啊。
” “……” “你還沉默?你能保持沉默嗎?一旦置九度山的源次郎不管,他很可能就會去大坂城。
這樣一來,你們兄弟就要骨肉相殘了啊。
” 伊豆守仍是不言。
他覺得,這位叔父根本不明此中曲直,這可謂真田一族的脾性。
真田人的宿命,來自于貫穿了父親一生的、非比尋常的執著和見地。
關原合戰以來,兄弟幸村一直在父親身邊接受教導,他心裡盤踞着另外一種“志向”,像磐石一般,讓他無法動搖。
叔父根本不明這些……想到這裡,信之心頭湧起一陣難以忍受的痛苦。
信之也知,照這樣的态勢發展下去,天下不可能太平。
處置完與大久保事件有牽連的諸大名,放心地離開了江戶的家康公,為何又待在小杉的茶屋不動,其中理由,信之當然也甚是清楚。
還有,應立即趕赴上方的大久保相模守忠鄰,為何遲遲未從小田原城出發?信之亦了如指掌。
固執一生的忠鄰,一定把自己被派往上方的命令,看作是本多正信、正純父子的陰謀。
他堅信本多父子乃是為了除掉自己而不擇手段的奸人,故想趁家康返回駿府的途中,攔住家康,把他強行請進小田原城,向他直谏,把奸人從将軍身邊清除。
事實上,當家康到達武藏中原的時候,就有人把這些事密報與家康了。
信之甚至還知,密報者為馬場八左衛門。
這樣一來,家康就會變成小田原城的人質,如此,天下才會真正陷入大亂。
土井利勝面無血色地從江戶趕奔中原,在他的進言下,家康暫時轉移到了小杉的茶屋。
在如此緊急的狀态下,若幸村再進入大坂城,德川蕭牆之内、江戶和大坂之間,都将會陷入無法收拾的混亂局面。
正因如此,即使沒有隐岐守的勸誡,信之自己也正想飛奔到九度山去阻止幸村。
但事情遠非如此簡單。
信之十分清楚,繼承了先父偏執性子的兄弟幸村,不會輕易接受兄長的勸誡。
這絕非因為性格上的差異,而是見地和理解上的不同。
家康與信之皆堅信,人隻有靠教導,才能成為尊禮守法的“良民”;而信之先父安房守昌幸則認為“那隻能是癡心妄想,人并非都喜歡體面安心的生活”,先父乃是一個徹底信奉“實力”之人。
這世間,成王敗寇、弱肉強食,是永遠不變的規則。
因此,家康欲把戰事從人世完全消除的想法,實在有些幼稚。
但人間絕無常勝将軍,打敗别人的人,可能立刻就會被人打敗。
人隻要存在于這個世上,戰事就會永無止境。
父親就是如此嘲笑了家康一輩子,方離開塵世。
“源次郎啊,你沒有像家康公那等神佛之心。
”正因為清楚這些,信之才未貿然行動,否則,一旦遭到幸村的拒絕,隻會令他自己進退兩難。
“看來大人是要堅持己見了。
”真田隐岐守無奈地歎道,“大禦所一直信任我們真田一族。
一旦天下大亂,信長公、秀吉公、家康公,曆經了三代人的努力,就會化為泡影。
老夫在這裡求你了。
這絕非背叛天道,是為了真田一門啊。
可是,你卻隻寫了一封信函就想把骨肉兄弟抛棄掉。
他兩次不聽,你就寫第三封,三次不聽你就親自去說,隻有拿出這樣的誠意,才是對先去的令尊盡孝道啊。
” “叔父,您且等一下。
”伊豆守信之不疊地搖頭,“我就跟您說實話吧。
叔父您并不真了解自己的兄弟、我的父親。
” “這說的是哪裡話?安房守可是從小就與我一起馳騁疆場的兄長啊,你憑何說我不明他心思?” “叔父有所不知。
衆所周知,父親從小就是武田信玄公六大侍衛之首。
” “那還用說。
他在信玄公身邊的侍衛中乃首屆一指,連信玄公都常常驚歎他乃真正的麒麟兒呢。
” “是。
父親大人雄略偉傑。
但是,英明的父親實在好戰。
他自在長筱之戰中失去了源太左衛門信綱和兵庫丞昌輝兩位伯父,以三男的身份繼承了家業之後,就一次也未失手過。
” “一點不錯。
說來已是老話了,在川中島決戰時,你父親就以武藤喜兵衛的名字立下功名。
那是初次上陣,據說他當時才十四歲。
在小田原攻城戰中,他與馬場美濃守監軍,在韭山一戰中,與曾根内匠一起被信玄公贊為‘雙目’。
之後,先取沼田城,又杷信州上田城的三萬八千石納入囊中。
天正十年,信長公攻打甲州時,為了營救勝賴公,你父親力勸勝賴公進入自己領地上州岩櫃山城。
但勝賴公不聽,反而去乞求小山田的岩殿城,最終化為了天目山的露珠,身死國滅……” “叔父!”信之忍無可忍,打斷了隐岐守,“誠如叔父所言,父親戰無不勝,但,我不得不說,正是這種勝利誤導了父親。
說起來,上杉氏直江兼續、豐臣氏大谷刑部、石田治部少輔等,全都為父親的兵法而心醉。
但是,這些人卻都因好戰才深陷絕境。
” “那與此次去九度山有何關系?” “請叔父聽我一言。
大禦所道,父親大人乃是用兵枭雄,同時也是一介病夫。
” “這什麼話?他怎的成了一介病夫?” “這樣的病夫天下隻有三人,一為黑田如水,一為伊達政宗,再便是家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