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深夜密議
關燈
小
中
大
下的大軍。
由于心中一直這麼想,他方一不留神說出口來。
但即使家康不提醒,他也知,此次與德川内部的派系之争糾纏在一起的問題,絕非随随便便就可洩露給外樣大名。
“在下慚愧。
” “明白就好。
并且,我聽說昌幸早就去世了。
既如此,你這個提議也就無甚意義了。
好,下面聽聽利勝的看法。
”家康徑直把視線移到土井利勝身上。
利勝緩緩施了一禮,“這絕非一件尋常事。
若大久保相模守解決不了……就連大久保相模守也無法彈壓,各位這樣一想,騷亂自會變成天下大亂。
” “這些用不着你重複,我在征求你的看法。
” “恕在下不才,利勝無任何看法。
” “沒有看法?如此怎能輔佐将軍?” “無論大人怎麼說,腹中無物卻硬說有,那才是不忠。
服從大人以及将軍的決斷,并為此效犬馬之勞,才是一個愚臣的奉公之道。
” 這個大炊頭真是滑頭!末席上的柳生又右衛門險些笑出聲來。
家康輕輕歎了口氣,閉上嘴。
他很清楚,多數人都無意見,隻有安藤直次這種争強好勝之人有異議,但于事無補。
面對此意外事件,最好的解決之方便是快刀斬亂麻。
目下能夠明晰的,是對大久保忠鄰的我行我素心有不滿的,不隻是本多父子,秀忠也頗為不快。
大久保這老家夥還以為是從前,動不動就可斥責秀忠兩句。
看來秀忠無論如何要把彈壓洋教徒的重擔加在忠鄰肩上,将他派往上方。
“啟禀大人。
”柳生又右衛門旁邊的永井直勝道,“廚下來說,晚膳已備好了。
” “哦。
”家康略顯疲勞之态,“那麼,就先歇息一下。
” “明白。
讓他們把晚膳送上來。
” 安藤直次和柳生又右衛門起身離席,未幾便讓下人把晚膳端了上來。
不過,在這間歇,誰都未說話。
時已酉時過半,就連院子裡都是漆黑一片了。
“大家好久未湊到一起吃頓飯了。
”舉筷的時候,家康道,可無人回話。
衆人都在認真琢磨派遣大久保忠鄰去上方一事。
家康忽覺奇怪,一種感慨掠過心頭:我現在還不能死! “哈哈哈,這簡直就跟在靈前守夜似的。
好吧,吃完飯之後,讓柳生又右衛門把送到他手裡的京城、大坂的消息說說吧,權當消遣。
” 宗矩一面恭敬地施禮,一面想,家康終于恢複了本性。
事實上,初時他還在想,在這次議事時,自己恐怕得講點什麼,可一開始,家康就對自己進行了深刻的反省,讓大家吓破了膽,把注意力全都集中到了議事主題上;看到大家才思枯竭之後,再用新的消息來刺激衆人。
這便是在關原合戰時,家康經常采用的啟發衆人才思的策略。
照此看來,家康心裡恐早就有了對策。
未幾,飯已用完,侍童奉上茶,退了下去。
“差不多了,又右衛門,聽說京城的本阿彌光悅又給你送來了消息。
”家康一面剔着假牙,一面催促道。
“是。
本阿彌先生似覺得,眼下的事态不宜再耽誤……”為了避免給衆人形勢險惡的感覺,柳生又右衛門努力保持着平和的語調。
“此話怎講?”家康應道,“他究竟是從何處看出來的?他原本就是個好操心的性急之人啊。
” “先生說,大坂城已經三次向加賀派出使者,不用說,目的就是為了邀請高山右近大夫,稱是近日想修築城池,才想請他去。
” “高山南坊怎麼說?”本多正信立即問道。
關于這些,正純也知,他卻裝作不知情,一副漠不關心之态。
“右近大夫似立刻把此事禀報了加賀大人,便被利長公阻止了。
可之後大坂又連連派去使者。
據說右近大夫最近頗為心亂,他既欠加賀人情,又要對大坂城盡義理,立時陷入了兩難境地。
于是,光悅先生認為,最終決定一切的,必然還是信奉。
” “他的意思是說,南坊要離開加賀?” “先生也特意趕赴加賀,與加賀大人及橫山大人等會了面,他的推測是在此之後作出的,故甚是可信。
” 其實家康早就聽到這個報告了,可他卻裝出一副第一次聽到的表情,頻頻點頭,“那麼,大坂那邊邀請高山的主謀是誰?” “這個還不甚清楚。
”又右衛門故意含糊,“隻是最近,一個令人意外的傳言,似乎在大坂城紮了根。
” “什麼樣的傳言?” “傳言說,大久保長安帶進城内的聯名狀,是為殉教而做的血盟書。
他早就預料到會有今日,為了防備這一天,才特意制了那聯名狀。
” “為了殉教?”秀忠探出身子。
“是。
這個傳言究竟是進城的神父杜撰的,還是由明石掃部、速水甲斐等捏造的,尚不可知。
總之,不可掉以輕心。
反正傳言的意思是說,長安已經看出,幕府早晚會摧毀大坂,這已是不可動搖的策略。
”又右衛門注意到重臣們都驚訝得面面相觑,越發放緩了語氣,“長安原本并非豐臣家臣,但他亦非一個背叛天主的信徒。
他從三浦按針來到大禦所身邊的時候起,就已料到舊教會有今日之危,遂忙與越前的秀康公商量,投奔了忠輝公。
” 由于又右衛門語氣雖是淡漠,但實涉及要害,滿座之人皆是目瞪口呆,僵在當地。
“散布傳言的那人真是老謀深算。
長安真這般想?但他本人已死,越前公亦仙去,一言以蔽之,死無對證。
那人這樣說,是想巧妙地發揮那份聯名狀的作用。
結果,所有人都像中了邪。
” “那麼,”家康催促道,“那個傳言紮根之後又能怎樣,又右衛門?” “不用說,它會讓世人陷入錯覺,即大坂已被逼到了不得不反的境地。
” “大坂不得不反?” “長安已故去了,大禦所身邊就成了三浦按針一人的天下。
其證據是,英吉利、尼德蘭的使節堂而皇之在全日本遊曆,甚至要在江戶城拜領宅邸……隻是這些,那還隻算是舊教之危,而非大坂城之危。
故才會在這個關鍵時刻再次拿出那份聯名狀……大久保長安早就預料到此日,遂結了血盟。
并且無意之中,以秀賴公為首的大坂重臣和近臣,也都一起簽了名。
長安的遺族都被處決了,這份聯名狀必會落入将軍或大禦所手中,如此一來,亦便有了諸公今日的會合,而這次會合也就給大坂制造了一個借口:一次商讨如何征伐大坂的軍事議事。
” “有理。
”家康不動聲色道,“這傳言的制造者真是老到,為了給日後的騷動打下基礎,一定動了不少腦子。
” 又右衛門隻希望大家聽了之後不會大驚失色。
可遺憾的是,除了家康,未有一人臉色不變。
隻有本多正信,雖然有些吃驚,驚愕背後卻透着一股森森的冷靜。
“但是,你說這傳言已經紮根,還有其他依據嗎?”家康道。
“有。
”又右衛門臉上刻意堆起微笑,“他們還向隐居于紀州九度山的真田昌幸處派赴了使者,是在同大野修理亮商量之後派出的,使者似是渡邊内藏助。
” “昌幸不是已經死了嗎?” “正是。
所以,使者也吃了一驚,于是慌忙返回禀報了情況。
估計他們現正商量着要不要邀請昌幸之子。
世傳其子幸村的才能不過爾爾,但宗矩知,幸村的用兵之才,實不亞于其父……”
由于心中一直這麼想,他方一不留神說出口來。
但即使家康不提醒,他也知,此次與德川内部的派系之争糾纏在一起的問題,絕非随随便便就可洩露給外樣大名。
“在下慚愧。
” “明白就好。
并且,我聽說昌幸早就去世了。
既如此,你這個提議也就無甚意義了。
好,下面聽聽利勝的看法。
”家康徑直把視線移到土井利勝身上。
利勝緩緩施了一禮,“這絕非一件尋常事。
若大久保相模守解決不了……就連大久保相模守也無法彈壓,各位這樣一想,騷亂自會變成天下大亂。
” “這些用不着你重複,我在征求你的看法。
” “恕在下不才,利勝無任何看法。
” “沒有看法?如此怎能輔佐将軍?” “無論大人怎麼說,腹中無物卻硬說有,那才是不忠。
服從大人以及将軍的決斷,并為此效犬馬之勞,才是一個愚臣的奉公之道。
” 這個大炊頭真是滑頭!末席上的柳生又右衛門險些笑出聲來。
家康輕輕歎了口氣,閉上嘴。
他很清楚,多數人都無意見,隻有安藤直次這種争強好勝之人有異議,但于事無補。
面對此意外事件,最好的解決之方便是快刀斬亂麻。
目下能夠明晰的,是對大久保忠鄰的我行我素心有不滿的,不隻是本多父子,秀忠也頗為不快。
大久保這老家夥還以為是從前,動不動就可斥責秀忠兩句。
看來秀忠無論如何要把彈壓洋教徒的重擔加在忠鄰肩上,将他派往上方。
“啟禀大人。
”柳生又右衛門旁邊的永井直勝道,“廚下來說,晚膳已備好了。
” “哦。
”家康略顯疲勞之态,“那麼,就先歇息一下。
” “明白。
讓他們把晚膳送上來。
” 安藤直次和柳生又右衛門起身離席,未幾便讓下人把晚膳端了上來。
不過,在這間歇,誰都未說話。
時已酉時過半,就連院子裡都是漆黑一片了。
“大家好久未湊到一起吃頓飯了。
”舉筷的時候,家康道,可無人回話。
衆人都在認真琢磨派遣大久保忠鄰去上方一事。
家康忽覺奇怪,一種感慨掠過心頭:我現在還不能死! “哈哈哈,這簡直就跟在靈前守夜似的。
好吧,吃完飯之後,讓柳生又右衛門把送到他手裡的京城、大坂的消息說說吧,權當消遣。
” 宗矩一面恭敬地施禮,一面想,家康終于恢複了本性。
事實上,初時他還在想,在這次議事時,自己恐怕得講點什麼,可一開始,家康就對自己進行了深刻的反省,讓大家吓破了膽,把注意力全都集中到了議事主題上;看到大家才思枯竭之後,再用新的消息來刺激衆人。
這便是在關原合戰時,家康經常采用的啟發衆人才思的策略。
照此看來,家康心裡恐早就有了對策。
未幾,飯已用完,侍童奉上茶,退了下去。
“差不多了,又右衛門,聽說京城的本阿彌光悅又給你送來了消息。
”家康一面剔着假牙,一面催促道。
“是。
本阿彌先生似覺得,眼下的事态不宜再耽誤……”為了避免給衆人形勢險惡的感覺,柳生又右衛門努力保持着平和的語調。
“此話怎講?”家康應道,“他究竟是從何處看出來的?他原本就是個好操心的性急之人啊。
” “先生說,大坂城已經三次向加賀派出使者,不用說,目的就是為了邀請高山右近大夫,稱是近日想修築城池,才想請他去。
” “高山南坊怎麼說?”本多正信立即問道。
關于這些,正純也知,他卻裝作不知情,一副漠不關心之态。
“右近大夫似立刻把此事禀報了加賀大人,便被利長公阻止了。
可之後大坂又連連派去使者。
據說右近大夫最近頗為心亂,他既欠加賀人情,又要對大坂城盡義理,立時陷入了兩難境地。
于是,光悅先生認為,最終決定一切的,必然還是信奉。
” “他的意思是說,南坊要離開加賀?” “先生也特意趕赴加賀,與加賀大人及橫山大人等會了面,他的推測是在此之後作出的,故甚是可信。
” 其實家康早就聽到這個報告了,可他卻裝出一副第一次聽到的表情,頻頻點頭,“那麼,大坂那邊邀請高山的主謀是誰?” “這個還不甚清楚。
”又右衛門故意含糊,“隻是最近,一個令人意外的傳言,似乎在大坂城紮了根。
” “什麼樣的傳言?” “傳言說,大久保長安帶進城内的聯名狀,是為殉教而做的血盟書。
他早就預料到會有今日,為了防備這一天,才特意制了那聯名狀。
” “為了殉教?”秀忠探出身子。
“是。
這個傳言究竟是進城的神父杜撰的,還是由明石掃部、速水甲斐等捏造的,尚不可知。
總之,不可掉以輕心。
反正傳言的意思是說,長安已經看出,幕府早晚會摧毀大坂,這已是不可動搖的策略。
”又右衛門注意到重臣們都驚訝得面面相觑,越發放緩了語氣,“長安原本并非豐臣家臣,但他亦非一個背叛天主的信徒。
他從三浦按針來到大禦所身邊的時候起,就已料到舊教會有今日之危,遂忙與越前的秀康公商量,投奔了忠輝公。
” 由于又右衛門語氣雖是淡漠,但實涉及要害,滿座之人皆是目瞪口呆,僵在當地。
“散布傳言的那人真是老謀深算。
長安真這般想?但他本人已死,越前公亦仙去,一言以蔽之,死無對證。
那人這樣說,是想巧妙地發揮那份聯名狀的作用。
結果,所有人都像中了邪。
” “那麼,”家康催促道,“那個傳言紮根之後又能怎樣,又右衛門?” “不用說,它會讓世人陷入錯覺,即大坂已被逼到了不得不反的境地。
” “大坂不得不反?” “長安已故去了,大禦所身邊就成了三浦按針一人的天下。
其證據是,英吉利、尼德蘭的使節堂而皇之在全日本遊曆,甚至要在江戶城拜領宅邸……隻是這些,那還隻算是舊教之危,而非大坂城之危。
故才會在這個關鍵時刻再次拿出那份聯名狀……大久保長安早就預料到此日,遂結了血盟。
并且無意之中,以秀賴公為首的大坂重臣和近臣,也都一起簽了名。
長安的遺族都被處決了,這份聯名狀必會落入将軍或大禦所手中,如此一來,亦便有了諸公今日的會合,而這次會合也就給大坂制造了一個借口:一次商讨如何征伐大坂的軍事議事。
” “有理。
”家康不動聲色道,“這傳言的制造者真是老到,為了給日後的騷動打下基礎,一定動了不少腦子。
” 又右衛門隻希望大家聽了之後不會大驚失色。
可遺憾的是,除了家康,未有一人臉色不變。
隻有本多正信,雖然有些吃驚,驚愕背後卻透着一股森森的冷靜。
“但是,你說這傳言已經紮根,還有其他依據嗎?”家康道。
“有。
”又右衛門臉上刻意堆起微笑,“他們還向隐居于紀州九度山的真田昌幸處派赴了使者,是在同大野修理亮商量之後派出的,使者似是渡邊内藏助。
” “昌幸不是已經死了嗎?” “正是。
所以,使者也吃了一驚,于是慌忙返回禀報了情況。
估計他們現正商量着要不要邀請昌幸之子。
世傳其子幸村的才能不過爾爾,但宗矩知,幸村的用兵之才,實不亞于其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