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五

關燈
縣吏,以官物遺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憂矣。

    鄱陽範逵寓宿于侃,湛氏徹所卧新薦自剉給其馬,又密截發賣供殽馔。

    逵聞之,歎息曰:非此母不生此子。

    侃竟以功名顯。

    東晉韋母宋氏韋逞母宋氏,不知何郡人也。

    家世以儒學稱。

    宋氏幼喪母,其父躬養之。

    及長,授以周官音義,謂之日:吾家世學周官,傳業相繼,此又周公所制,經紀典诰,百官品物,備于此矣。

    吾今無男可傳,汝可受之,令勿絕世。

    屬天下喪亂,宋氏諷誦不綴。

    其後為石季龍徙之于山東,宋氏與夫在徙中,推鹿車,背負父所授書到冀順,依膠東富人程安壽,壽養護之。

    逞時年小,宋氏晝則樵采,夜則教逞,然紡續無廢。

    壽每歎曰:學家多士大夫,得無是乎?逞遂學成名立,仕符堅為太常。

    堅嘗幸其太學,問慱士經典,乃憫禮樂遺阙。

    時慱士盧壺對曰:廢學既久,書傳零落,比季綴撰,正經粗集,唯周官禮注未有其師。

    竊見太常韋逞母宋氏,世學家女,傳其父業。

    得周官音義,今年八十,視聽無阙,自非此母無。

    以傳授後生。

    于是就宋氏家立講堂,置生員百二十人,隔绛紗幔而受業,号宋氏為宣文君,賜侍婢妾十人,周官學複行于世,時稱逞母宋氏焉。

     後魏 魏濤妻 魏溥妻房氏,幼有烈操,年十六而溥遇疾宜卒,顧謂之曰:死不足恨,但母老家貧,赤子蒙耿,抱怨于黃垆耳。

    房垂泣對曰:幸承先人餘訓,出事君子,義在偕老,有志不從,命也。

    今夫人在堂,弱子襁褓,顧當以身少相感,永深長往之恨。

    俄而??卒。

    及将大斂,房氏操刀割左耳,授之棺中。

    仍日:鬼神有知,相期泉壤,流血滂然。

    助喪者哀懼。

    姑劉氏辍哭謂曰:新婦何至于此?對曰:新婦少年,不幸早寡,實慮父母未量至情,特此自誓耳。

    聞者莫不感怆。

    于是時子緝生未十旬,鞠育于後房内,未嘗出門,終身不聽絲竹,不預坐席緝年。

    十二房父母仍存,于是歸甯。

    父母尚有議。

    緝聞之,以啟其母,房命駕,绐雲他行,因而遂歸。

    行數十裡方覺。

    兄弟追之,房哀歎而不反。

    其執意如此。

    訓導其子,善誘嚴明,年六十五而終。

    緝子悅,後為濟陰太守。

     朝雲 後魏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富,居山林之饒,争修圍宅,各相誇競。

    崇門豐室,阿戶連房,飛館生風,重樓起霧,高台芳榭,家家而築;花林曲池,園園而有。

    莫不桃李夏綠,竹柏冬青。

    而河間王琛最為豪首,常與高陽争衡,造文柏堂,如徹音殿,置玉井金備,以五色絹為繩。

    倰女三百人,盡皆國色。

    有婢朝雲,善吹箎,能為團扇,歌隴上聲。

    琛為秦爛刺史,諸羌外叛,屢讨之不降。

    琛令朝雲假為貧妪,吹箎而乞。

    諸羌聞之,悉皆流涕,疊相謂曰:何為棄墳井,在山谷為寇也?即相率歸。

    降。

    秦民語曰:快馬犍兒,不如老妪吹箎。

     琛為秦州無政績,遺使向西域求名馬,遠至波斯國,得千裡馬,号曰:追風赤。

    其次有七百裡者十餘匹,皆有名字,以銀為槽,金為環??,諸王服其豪富。

    琛嘗語人日:晉室石崇乃是庶姓,猶能雉頭狐腋,畫卯雕新。

    況我大魏天王,不為華侈,造迎風館于後園,窗戶之上,列錢青瑣,玉鳳銜鈴,金龍吐旆,素柰朱李,株條入檐,祛女樓上,坐而摘食。

    琛嘗舍宗室,陳諸寶器,金瓶銀甕百餘口,瓯擎盤合稱是。

    餘酒器有水晶缽、瑪瑙琉璃碗、赤玉巵數十枚,工作奇妙,中土所無,皆從西來。

    又陳女樂及諸名馬,複引諸王,案行府庫,錦罽珠玑,冰羅霧縠,充積其内。

    琛謂章武王融日:不恨我,不見石崇恨石。

    崇不見我融立性貪暴,志欲無限,見之惋歎,不覺生疾,還家卧三日不起。

    及爾朱氏亂後,王侯第宅,多題為寺。

    壽丘闾裡,列刹相望,祗洹郁起,寶塔高臨。

    四月八日,京師七女多至河間寺,觀其堂庑绮麗,無不歎息,以為蓬萊仙室,亦不是過也。

     魏芒慈母 魏芒卯之後妻孟楊氏有三子,前妻之子五人,皆不愛,慈母遇之甚異,猶不愛。

    慈母,乃令其三子不得與前妻子齊,衣服飲食,起居進退甚相遠,前妻之子猶不愛,于是前妻中子犯魏王令,當死。

    慈母憂戚悲哀,帶圍減尺,朝夕勤苦,以救其罪。

    人有謂慈母日:子不愛母至甚也,何為勤勞憂懼如此?慈母日:如妾親子,雖不愛妾,猶救其禍而除其罪,況于假子而不為,何以異于無母?其父為其孤也,而使妾為其繼母,繼母為人母而不能愛其子,可謂慈乎?親其親而偏其假,可謂義乎?不慈不義,何以立于世?彼雖不愛妾,安可忘義乎?遂說。

    魏王聞之,高其情,乃赦其子,複其家。

    自此五子親附慈母,雍雍若一。

    慈母以禮義率導八子,鹹為魏大夫卿士,各成于禮義。

     北朝魏 曹文叔妻 魏曹文叔妻,名令女,因夫死,年少無子,恐家必嫁,乃斷發截耳為信。

    及曹氏盡死,父母強迎歸,諷之嫁,令女複割其鼻。

    或謂曰:人生在世,如輕塵栖弱草耳,何乃自苦?令女曰:仁者不以盛衰改節,義者不以存亡易心,禽獸之作,吾豈為之。

     十五卷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