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明析浦徐廣廣居甫輯
明平昌黃國士允符甫校
東漢
明德馬後
漢明德馬後,漢明帝後馬伏波之女也。
少伎嶷,年十三,選為太子貴人,德冠後宮,遂登後位。
性不喜遊觀音樂,疾浮華,衣大練,接妃嫔,如承至尊,防侍禦,終未私語。
好讀五經等書,辄發其大義,志在克巳,不以私家幹朝廷。
兄為虎貫中郎,弟為黃門侍郎,訖永平世不遷。
明帝不豫,召黃門侍郎防,奉恭醫藥,夙夜勒勞。
帝崩,後作起居注,省去,防參醫藥事。
公卿諸侯上書言官遵舊典封舅氏,太後诏止之,谕以外戚橫恣之。
故諸王車騎鞍靳純黑,無金銀。
公主缟衣直領,置織室。
蠶。
至和,諸小王視養章帝,過所生,而章帝亦盡孝雲。
王昭君 漢昭君,字嫱,南郡人也。
??元帝峕,以良家子選入掖庭。
元帝後宮既多,不得常見,乃使畫工毛延壽往圖形,按圖召幸之。
諸宮人皆賂畫工,多者十萬,少者亦不臧五萬。
獨王嫱不肯,遂不得見。
時版韓邪來朝,帝敕以宮女五人賜之。
王乃請掖庭,令求行。
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
王顧五谷靓飾,舉止閑雅,善應對,為後宮第一,竦動左右。
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名籍巳定,難于失信,故不複更。
乃窮按其事,畫工皆棄市,籍其家性,皆巨萬焉。
王與匈奴生二子,及呼韓邪死,阏氏子代立,欲妻之。
王上書求歸。
成帝敕令從胡俗,遂為後單于阏氏。
漢班婕妤婕妤者,左曹越騎班沉之女,漢成帝之婕妤也。
賢才通辯,始以選人宮為小使,俄而大幸,為婕妤。
成帝遊于後庭,嘗欲與婕妤同辇,辭曰:觀古圖書,賢聖之君皆有名臣。
在側,三代之末,王乃有女嬖,今欲同辇,得無似之。
乎?上善其言而止。
太後聞而喜日:古有樊姫,今有班婕妤。
每誦詩反窈窕、德家女師之篇,必三複之。
每進見上疏,依古禮。
鴻嘉後,成帝稍隆于女寵。
趙飛燕姊。
妺有寵于帝,驕。
姬譛訴婕妤,挾刑詛咒。
帝考問之,婕妤曰:妾聞反生有命,富貴在天,修正尚未蒙福,為邪欲以何望?且使鬼神有知,不受不臣之訴;如其無知,訴之無益,故弗為也。
上善其對而憫之,賜黃金百斤。
時飛燕忌妒,婕妤恐久見危,求供養皇太後。
于長信宮,上許焉。
婕妤退處東宮,作賦自傷:日承祖考之遺德兮,荷性命之淑靈。
登薄軀于宮阙兮,充下陳于後庭。
荷聖恩之渥惠兮,當日月之盛明。
楊光烈之翕赫兮,奉隆寵于層城。
既過幸于非位兮,竊庶幾乎嘉時。
每窹寐而累息,公申佩缡以自思。
陳女圖而鏡鑒兮,顧女史而問詩。
悲晨婦之作戒兮,哀褒豔之為尤。
美皇英之女舜,公榮妊姒之母周。
惟愚陋其,靡及今敢。
舍心而忘茲。
曆年歲而悼懼兮,憫系華之不滋痛陽祿,與祐睹兮。
仍襁褓而離災。
豈妄人之殃咎兮,将天命之不可求。
白日忽以移光兮,遂庵莫而昧幽。
猶被覆載之厚德兮,不廢捐于罪尤。
奉供養于東宮兮,托長信之末流。
供源掃于帷幄兮,永終以為期。
願歸骨于山足兮,依松柏之餘休。
重日:潛玄宮兮幽以清,應門閉兮禁闼扃,華殿空兮玉階塵。
中庭萋兮綠草生,廣屋蔭兮膽惟腌。
房栊虛兮風冷冷,感帷裳,月發紅羅。
紛悴際兮統素聲,神耿耿兮密靜處,君不禦兮誰為榮。
俯視兮丹墀,思君兮履綦。
仰視兮雲屋,雙涕正公橫流。
顧左右兮和顔,酌羽觞兮銷憂。
惟人生兮一世,忽爾過兮若浮。
巳獨響兮高明,處生民兮極休。
勉娛情兮極樂,與福祿兮無期。
綠衣白華,有古兮有之。
至成帝崩,旋好充奉園陵。
後薨,葬。
于圍。
虞潭母虞,潭母孫氏也。
潭自幼童,母即訓以忠義。
及蘇峻作亂,潭守吳興假節征峻,孫戒之曰:吾聞忠臣出孝子,之門,汝當。
舍生取義,勿以吾老為累也。
時内史王舒遣子允之為督。
護孫,又謂潭曰:王府君遣兒征汝,何為獨。
不?潭以子楚為督護,後拜武昌侯,太夫人年九十五終,成帝遣使吊祭之,谥日宣。
漢曹大家 曹大家後漢曹世叔妻,班彪之女,慱學多才,遭世叔早喪,有節行法度。
嘗謂諸女曰:女子之事父母也孝,故終可移于舅姑;事姊妹也義,故順可移于娣姒;居家理,故理可聞于六親。
是以古者女子出嫁曰歸,事舅姑竭力而盡禮,奉娣姒傾心而罄義。
女子之事夫也,??并而朝,則有君臣之嚴;沃盥饋食,則有父子之敬;報反而行,則有兄第之道;受期必誠,則有朋友之信;言行無玷,則有理家之度。
諸凡教語,種種足法,大都類此。
漢和帝數召入宮,令皇後及貴人師事之,号日大家。
孝武李夫人 李天人本以娼進,祈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愛之,每為新聲變曲,聞者莫不感動。
延年侍上起舞,歌日:北方有準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顧人城,再顧傾人國。
甯不知傾城與傾國,住人難再得。
上歎息曰:善,世豈有此人乎?平陽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見之,實妙麗善舞,由是得幸,生一男,是為昌邑哀王。
李夫人少而早卒,上憐憫焉,圖畫其形于甘泉宮。
及衛思後
少伎嶷,年十三,選為太子貴人,德冠後宮,遂登後位。
性不喜遊觀音樂,疾浮華,衣大練,接妃嫔,如承至尊,防侍禦,終未私語。
好讀五經等書,辄發其大義,志在克巳,不以私家幹朝廷。
兄為虎貫中郎,弟為黃門侍郎,訖永平世不遷。
明帝不豫,召黃門侍郎防,奉恭醫藥,夙夜勒勞。
帝崩,後作起居注,省去,防參醫藥事。
公卿諸侯上書言官遵舊典封舅氏,太後诏止之,谕以外戚橫恣之。
故諸王車騎鞍靳純黑,無金銀。
公主缟衣直領,置織室。
蠶。
至和,諸小王視養章帝,過所生,而章帝亦盡孝雲。
王昭君 漢昭君,字嫱,南郡人也。
??元帝峕,以良家子選入掖庭。
元帝後宮既多,不得常見,乃使畫工毛延壽往圖形,按圖召幸之。
諸宮人皆賂畫工,多者十萬,少者亦不臧五萬。
獨王嫱不肯,遂不得見。
時版韓邪來朝,帝敕以宮女五人賜之。
王乃請掖庭,令求行。
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
王顧五谷靓飾,舉止閑雅,善應對,為後宮第一,竦動左右。
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名籍巳定,難于失信,故不複更。
乃窮按其事,畫工皆棄市,籍其家性,皆巨萬焉。
王與匈奴生二子,及呼韓邪死,阏氏子代立,欲妻之。
王上書求歸。
成帝敕令從胡俗,遂為後單于阏氏。
漢班婕妤婕妤者,左曹越騎班沉之女,漢成帝之婕妤也。
賢才通辯,始以選人宮為小使,俄而大幸,為婕妤。
成帝遊于後庭,嘗欲與婕妤同辇,辭曰:觀古圖書,賢聖之君皆有名臣。
在側,三代之末,王乃有女嬖,今欲同辇,得無似之。
乎?上善其言而止。
太後聞而喜日:古有樊姫,今有班婕妤。
每誦詩反窈窕、德家女師之篇,必三複之。
每進見上疏,依古禮。
鴻嘉後,成帝稍隆于女寵。
趙飛燕姊。
妺有寵于帝,驕。
姬譛訴婕妤,挾刑詛咒。
帝考問之,婕妤曰:妾聞反生有命,富貴在天,修正尚未蒙福,為邪欲以何望?且使鬼神有知,不受不臣之訴;如其無知,訴之無益,故弗為也。
上善其對而憫之,賜黃金百斤。
時飛燕忌妒,婕妤恐久見危,求供養皇太後。
于長信宮,上許焉。
婕妤退處東宮,作賦自傷:日承祖考之遺德兮,荷性命之淑靈。
登薄軀于宮阙兮,充下陳于後庭。
荷聖恩之渥惠兮,當日月之盛明。
楊光烈之翕赫兮,奉隆寵于層城。
既過幸于非位兮,竊庶幾乎嘉時。
每窹寐而累息,公申佩缡以自思。
陳女圖而鏡鑒兮,顧女史而問詩。
悲晨婦之作戒兮,哀褒豔之為尤。
美皇英之女舜,公榮妊姒之母周。
惟愚陋其,靡及今敢。
舍心而忘茲。
曆年歲而悼懼兮,憫系華之不滋痛陽祿,與祐睹兮。
仍襁褓而離災。
豈妄人之殃咎兮,将天命之不可求。
白日忽以移光兮,遂庵莫而昧幽。
猶被覆載之厚德兮,不廢捐于罪尤。
奉供養于東宮兮,托長信之末流。
供源掃于帷幄兮,永終以為期。
願歸骨于山足兮,依松柏之餘休。
重日:潛玄宮兮幽以清,應門閉兮禁闼扃,華殿空兮玉階塵。
中庭萋兮綠草生,廣屋蔭兮膽惟腌。
房栊虛兮風冷冷,感帷裳,月發紅羅。
紛悴際兮統素聲,神耿耿兮密靜處,君不禦兮誰為榮。
俯視兮丹墀,思君兮履綦。
仰視兮雲屋,雙涕正公橫流。
顧左右兮和顔,酌羽觞兮銷憂。
惟人生兮一世,忽爾過兮若浮。
巳獨響兮高明,處生民兮極休。
勉娛情兮極樂,與福祿兮無期。
綠衣白華,有古兮有之。
至成帝崩,旋好充奉園陵。
後薨,葬。
于圍。
虞潭母虞,潭母孫氏也。
潭自幼童,母即訓以忠義。
及蘇峻作亂,潭守吳興假節征峻,孫戒之曰:吾聞忠臣出孝子,之門,汝當。
舍生取義,勿以吾老為累也。
時内史王舒遣子允之為督。
護孫,又謂潭曰:王府君遣兒征汝,何為獨。
不?潭以子楚為督護,後拜武昌侯,太夫人年九十五終,成帝遣使吊祭之,谥日宣。
漢曹大家 曹大家後漢曹世叔妻,班彪之女,慱學多才,遭世叔早喪,有節行法度。
嘗謂諸女曰:女子之事父母也孝,故終可移于舅姑;事姊妹也義,故順可移于娣姒;居家理,故理可聞于六親。
是以古者女子出嫁曰歸,事舅姑竭力而盡禮,奉娣姒傾心而罄義。
女子之事夫也,??并而朝,則有君臣之嚴;沃盥饋食,則有父子之敬;報反而行,則有兄第之道;受期必誠,則有朋友之信;言行無玷,則有理家之度。
諸凡教語,種種足法,大都類此。
漢和帝數召入宮,令皇後及貴人師事之,号日大家。
孝武李夫人 李天人本以娼進,祈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愛之,每為新聲變曲,聞者莫不感動。
延年侍上起舞,歌日:北方有準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顧人城,再顧傾人國。
甯不知傾城與傾國,住人難再得。
上歎息曰:善,世豈有此人乎?平陽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見之,實妙麗善舞,由是得幸,生一男,是為昌邑哀王。
李夫人少而早卒,上憐憫焉,圖畫其形于甘泉宮。
及衛思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