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
關燈
小
中
大
能無少望,見上前,言日:陛下用群臣如積薪耳,後來者居上。
上默然。
有閑,黯罷,上日:人果不可以無學,觀黯之言也。
曰:益甚。
居無何,匈奴渾邪王率衆來降,漢發車二萬乘,縣官無錢,從民贳馬,民或匿馬,馬不具,上怒,欲斬長安令。
黯日:長安令無罪,獨斬黯,民乃肯出馬。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漢,漢徐以縣次傳之,何至令天下騷動,罷敝中國而以事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及渾邪至,賈人與市者坐當死者五百餘人。
黯請間見高門,曰:夫匈奴攻當路塞,絕和親,中國興兵誅之,死傷者不可勝計,而費以巨萬百數。
臣愚以為陛下得胡人,皆以為奴婢,以賜從軍死事者,家所鹵獲,因予之,以謝天下之苦,塞百姓之心。
今縱不能,渾邪率數萬之衆來降,虛府虛賞賜,發良民侍養,譬若奉驕子。
愚民安知市賣長安中物,而文吏繩以為闌出财物于邊關乎?陛正縱不能得匈奴之資以謝天下,又以微文殺無知者五百餘人,是所謂庇其葉而傷其枝者也,臣竊為陛下不取也。
上默然不許,曰:吾久不聞汲黯之言,今又複妄發矣。
後數月,黯坐小法,會赦免官。
于是黯隐于田園。
居數年,會更五铢錢,民多盜鑄錢,楚地尤甚。
上以為淮陽,楚地之郊,乃召拜黯為淮陽太守。
黯伏謝,不受印。
诏數強予,然後奉诏。
诏召見黯。
黯為上泣,曰:臣自以為填溝壑,不複見陛下,不意陛下複收用之。
臣常有狗馬病,力不能任郡事,臣願為中郎出。
入禁闼,補過拾遺,臣之願也。
上曰:君薄淮陽邪?吾今召君矣。
顧淮陽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
黯既辭行,過大行李息曰:黯棄居郡,不得與朝廷議也。
然禦史大夫張湯,智足以拒谏,詐足以飾非,務巧佞之語,辯數之辭,非肯正為天下言,專阿主意。
主意所不欲,因而毀之;主意所欲,因而譽之。
好興事,舞文法,内懷詐以禦主心,外挾賊吏以為威重。
公列九卿,不早言之,公與之俱受其聊矣。
息畏湯,終不敢言,黠居郡如故,治淮陽政清。
後張湯果敗。
上聞黯與息言,抵息罪,令黯以諸侯相秩居淮陽,七歲而卒。
卒後,上以黯故,官其弟汲仁至九卿,子汲偃至諸侯相。
黯姑姊子司馬安,亦少與堕為太子洗馬。
安文緩巧,善宦,官至九卿,以河南太守卒。
昆弟以安故,同時至二千石者十人。
濮陽叚宏始事蓋侯,信,信任宏,宏亦再至九卿。
然衛人仕者皆嚴憚汲黯,出其下。
鄭莊 鄭當時者,字莊,陳人也。
其先鄭君嘗為項籍将,籍死,巳而屬漢,高祖,令諸故項籍臣名籍,鄭君獨不奉诏,诏盡拜名籍者為大夫,而逐鄭君。
鄭君死。
孝文時,鄭莊以任俠自喜,脫張禹于戹人,聞梁楚之間。
孝景時,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嘗置驿馬長安諸郊,存諸故人,請謝賓客,夜以繼日,至其明旦,常恐不徧。
莊好黃老之言,其慕長者,唯恐不見。
年少官溥,然其遊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
武帝立,莊遷為魯中尉、濟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為右内史。
以武安侯魏其時議,貶秩為詹事,遷為大農令,莊為太史誡門。
下客至,無貴賤,無留門者,執賓王之禮,以其貴下人。
莊廉,又不治其産業,仰奉賜以給諸公。
然其餽遺人不過筭器食。
每朝候上之間說,未嘗不言天下之長者。
其推毂士及官屬丞史,誠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為賢于巳。
未嘗名吏,與官屬言,若恐傷之。
聞人之善言進之上唯恐後。
山東士諸公以此翕然稱鄭莊。
鄭莊使視決河,自請治行五日。
上日:吾聞鄭莊行千裡,不赍糧,請治行者,何也?然鄭莊在朝廷,趨和承意,不敢甚引當否。
及晚節,漢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費多,财用益匮。
莊任人賓客,為大農僦,人多逋負。
司馬安為淮陽太守,發其事,莊以此陷罪,贖為庶人。
頃之,守長史,上以為老,以莊為汝南太守,數歲,以官卒。
鄭莊、汲黯始列為九卿,廉,内行修潔,此而人中廢,家貧,賓客益洛。
及居郡,卒後,家無餘赀财。
莊兄弟子孫以莊故至二千石六七人焉。
李龜壽 中書令晉國公,宣宗朝,再啟黃閣,不協比于權近,由是征鎮忌焉。
于永甯裡第别搆書齋,每退朝,獨處其中。
大中時,因請假,将入齋,有素所愛卑腳花鴨從。
既啟扉,而花鴨連銜公衣,卻行,叱去,複至。
既入閣,花鴨仰視,吠轉急。
公亦疑之,乃于匣中拔千金劍,按于膝上,向空咒之曰:若有異類陰物,可出相見。
吾乃大丈夫,豈懾于鬼輩而相迫耶?言訖,忽有物從梁上堕地,乃人也,朱髭,衣短褐衣,貌黝痩,頓首連拜謝死罪。
公止之,且詢其來及姓名,對曰:李龜壽,盧龍塞人也。
或有厚賂,令不利于令公。
壽上感鈞化,複為花鴨所警。
形不能匿。
今公若贳龜壽萬死之罪,願以餘生服事台鼎,公日待汝以不死。
遂命元從都押衙傳存隸之。
诘旦,有婦人至第門,服裝單急,曳履而抱持襁嬰,請于阍曰:幸為呼李龜壽。
龜壽出,乃其妻,且曰:訝君稍遲,昨夜半自前來相見耳。
及公薨,龜壽盡室兇去。
東漢 楊賢 杜林,字伯山,博洽多聞,時稱通儒。
初客河西,拘于隗嚣而不屈節。
弟成卒,嚣聽其持喪歸,而遣剌客楊賢遮殺之。
賢見林身推鹿車,自載弟喪,歎日:我雖小人,何忍殺義士!因兇去。
後光武召拜待禦史。
十卷終
上默然。
有閑,黯罷,上日:人果不可以無學,觀黯之言也。
曰:益甚。
居無何,匈奴渾邪王率衆來降,漢發車二萬乘,縣官無錢,從民贳馬,民或匿馬,馬不具,上怒,欲斬長安令。
黯日:長安令無罪,獨斬黯,民乃肯出馬。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漢,漢徐以縣次傳之,何至令天下騷動,罷敝中國而以事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及渾邪至,賈人與市者坐當死者五百餘人。
黯請間見高門,曰:夫匈奴攻當路塞,絕和親,中國興兵誅之,死傷者不可勝計,而費以巨萬百數。
臣愚以為陛下得胡人,皆以為奴婢,以賜從軍死事者,家所鹵獲,因予之,以謝天下之苦,塞百姓之心。
今縱不能,渾邪率數萬之衆來降,虛府虛賞賜,發良民侍養,譬若奉驕子。
愚民安知市賣長安中物,而文吏繩以為闌出财物于邊關乎?陛正縱不能得匈奴之資以謝天下,又以微文殺無知者五百餘人,是所謂庇其葉而傷其枝者也,臣竊為陛下不取也。
上默然不許,曰:吾久不聞汲黯之言,今又複妄發矣。
後數月,黯坐小法,會赦免官。
于是黯隐于田園。
居數年,會更五铢錢,民多盜鑄錢,楚地尤甚。
上以為淮陽,楚地之郊,乃召拜黯為淮陽太守。
黯伏謝,不受印。
诏數強予,然後奉诏。
诏召見黯。
黯為上泣,曰:臣自以為填溝壑,不複見陛下,不意陛下複收用之。
臣常有狗馬病,力不能任郡事,臣願為中郎出。
入禁闼,補過拾遺,臣之願也。
上曰:君薄淮陽邪?吾今召君矣。
顧淮陽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
黯既辭行,過大行李息曰:黯棄居郡,不得與朝廷議也。
然禦史大夫張湯,智足以拒谏,詐足以飾非,務巧佞之語,辯數之辭,非肯正為天下言,專阿主意。
主意所不欲,因而毀之;主意所欲,因而譽之。
好興事,舞文法,内懷詐以禦主心,外挾賊吏以為威重。
公列九卿,不早言之,公與之俱受其聊矣。
息畏湯,終不敢言,黠居郡如故,治淮陽政清。
後張湯果敗。
上聞黯與息言,抵息罪,令黯以諸侯相秩居淮陽,七歲而卒。
卒後,上以黯故,官其弟汲仁至九卿,子汲偃至諸侯相。
黯姑姊子司馬安,亦少與堕為太子洗馬。
安文緩巧,善宦,官至九卿,以河南太守卒。
昆弟以安故,同時至二千石者十人。
濮陽叚宏始事蓋侯,信,信任宏,宏亦再至九卿。
然衛人仕者皆嚴憚汲黯,出其下。
鄭莊 鄭當時者,字莊,陳人也。
其先鄭君嘗為項籍将,籍死,巳而屬漢,高祖,令諸故項籍臣名籍,鄭君獨不奉诏,诏盡拜名籍者為大夫,而逐鄭君。
鄭君死。
孝文時,鄭莊以任俠自喜,脫張禹于戹人,聞梁楚之間。
孝景時,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嘗置驿馬長安諸郊,存諸故人,請謝賓客,夜以繼日,至其明旦,常恐不徧。
莊好黃老之言,其慕長者,唯恐不見。
年少官溥,然其遊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
武帝立,莊遷為魯中尉、濟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為右内史。
以武安侯魏其時議,貶秩為詹事,遷為大農令,莊為太史誡門。
下客至,無貴賤,無留門者,執賓王之禮,以其貴下人。
莊廉,又不治其産業,仰奉賜以給諸公。
然其餽遺人不過筭器食。
每朝候上之間說,未嘗不言天下之長者。
其推毂士及官屬丞史,誠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為賢于巳。
未嘗名吏,與官屬言,若恐傷之。
聞人之善言進之上唯恐後。
山東士諸公以此翕然稱鄭莊。
鄭莊使視決河,自請治行五日。
上日:吾聞鄭莊行千裡,不赍糧,請治行者,何也?然鄭莊在朝廷,趨和承意,不敢甚引當否。
及晚節,漢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費多,财用益匮。
莊任人賓客,為大農僦,人多逋負。
司馬安為淮陽太守,發其事,莊以此陷罪,贖為庶人。
頃之,守長史,上以為老,以莊為汝南太守,數歲,以官卒。
鄭莊、汲黯始列為九卿,廉,内行修潔,此而人中廢,家貧,賓客益洛。
及居郡,卒後,家無餘赀财。
莊兄弟子孫以莊故至二千石六七人焉。
李龜壽 中書令晉國公,宣宗朝,再啟黃閣,不協比于權近,由是征鎮忌焉。
于永甯裡第别搆書齋,每退朝,獨處其中。
大中時,因請假,将入齋,有素所愛卑腳花鴨從。
既啟扉,而花鴨連銜公衣,卻行,叱去,複至。
既入閣,花鴨仰視,吠轉急。
公亦疑之,乃于匣中拔千金劍,按于膝上,向空咒之曰:若有異類陰物,可出相見。
吾乃大丈夫,豈懾于鬼輩而相迫耶?言訖,忽有物從梁上堕地,乃人也,朱髭,衣短褐衣,貌黝痩,頓首連拜謝死罪。
公止之,且詢其來及姓名,對曰:李龜壽,盧龍塞人也。
或有厚賂,令不利于令公。
壽上感鈞化,複為花鴨所警。
形不能匿。
今公若贳龜壽萬死之罪,願以餘生服事台鼎,公日待汝以不死。
遂命元從都押衙傳存隸之。
诘旦,有婦人至第門,服裝單急,曳履而抱持襁嬰,請于阍曰:幸為呼李龜壽。
龜壽出,乃其妻,且曰:訝君稍遲,昨夜半自前來相見耳。
及公薨,龜壽盡室兇去。
東漢 楊賢 杜林,字伯山,博洽多聞,時稱通儒。
初客河西,拘于隗嚣而不屈節。
弟成卒,嚣聽其持喪歸,而遣剌客楊賢遮殺之。
賢見林身推鹿車,自載弟喪,歎日:我雖小人,何忍殺義士!因兇去。
後光武召拜待禦史。
十卷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