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八
關燈
小
中
大
信竟。
漂數十日,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倉,母居望報乎?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日:若雖長大,好帶刀,侖中情怯耳。
衆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于是信熟是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反。
項梁渡淮,信仗钊從之,居戲下,無所知名。
項梁敗,又屬頃羽,羽以為即中,數以策于項羽,羽不用。
漢王入蜀,信亡楚歸漢,未得知名,為連敖,坐法當斬,其輩十三人□□斬,次至信,信乃仰視,适見滕公,日: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滕公奇其言,壯其貌,釋而不斬。
與語,大說之,言于上,上拜以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
至南鄭,諸将行道亡者數十人。
信度何等巳數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來谒上,主且怒且喜,罵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若所追者誰?何?曰:韓信也。
上複罵曰:諸将亡者以十數,公無所追,追韓,詐也。
何日?諸将易得耳。
至如信,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
信必欲争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
王曰:吾亦欲東耳,安能郁郁反居此乎?何曰:王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終亡耳。
王曰:吾為公,以為将。
何曰:雖為将,信必不留。
王曰:以為大将,何曰:幸甚。
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将,如呼小兒耳。
此乃信。
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塲,具禮乃可耳。
王許之。
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将。
至拜大将,乃韓信也。
一軍皆驚。
信拜,禮畢,上坐。
王曰:丞相數言将軍,将軍何以教寡人計策?信謝,因問王日:今東卿争權,天下豈非頂王耶?漢王曰:然。
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強,孰與項王?漢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
信再拜曰:惟信亦為大王不如也。
然臣嘗事之,請言頂王喑啞叱咤,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将,此特匹夫之男耳。
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飲食。
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獘,忽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
項王雖霸天下而臣諸侯,不居關中而都彭城,有背義帝之約,而以親愛王,諸侯,不平。
諸侯之見項王遷逐義帝,置江南,亦皆歸逐其主,而自王善地。
項王所過,無不殘滅者,天下多怨,百姓不親附,特劫于威強耳。
名雖為霸,實失天下心,故曰其強易弱。
今大王誠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誅?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義兵從思東歸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為秦将,将秦子弟數歲矣,所殺亡不可勝計,又欺其衆,降諸侯。
至新安,項王詐坑秦降卒二十餘萬,唯獨邯、欣、翳得脫。
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今楚強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賈也。
大王之入武關,秋亳無所害,除秦苛法,與秦民約法三章耳,秦民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于諸侯之約,大王當王關中,關中民鹹知之。
大王失職入漢中,秦民無不恨者。
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
于是漢王大喜,自以為得信晚,遂聽信計,部署諸将所擊。
八月,漢王舉丘東出陳倉,定三秦。
漢二年,出關收魏,河南韓經王皆降,合齊、趙共擊楚。
四月,至彭城,漢兵敗散而還。
信複收兵與漢王會荥陽,複擊破楚京、索之間,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漢之敗,卻彭城。
塞王欣、翟王翳亡漢降楚。
齊、趙欲反漢,與楚和。
陸月,魏王豹谒歸,視親疾,至國,即絕河關反漢,與楚約和。
漢王使郦生說豹,不下。
其。
八月,以信為左丞相擊魏。
魏王盛兵滿坂,塞臨晉。
信乃益為疑兵,陳船,欲渡臨晉,而伏兵從夏陽以木&缶渡軍,襲安邑。
魏王豹驚,引兵迎信,信遂虜豹,定魏為河東郡。
漢王遣張耳與信俱,引兵東北擊趙、代後。
九月,破代兵,禽夏說阏與。
信之下魏、破代,漢辄使人收其精兵詣荥陽以距楚。
信與張耳以丘數萬,欲東下井,輕擊趙。
趙王成安君陳餘聞漢且襲之也,聚兵井、泾口,号稱二十萬。
廣武君李左車說成安君曰:聞漢将韓信涉西河,虜魏王,禽夏說,新喋血阙與,今乃輔以張耳議欲下趙,此乘勝而去國遠矣,其鋒不可當。
臣聞千裡餽糧,十有饑色,樵蘇後爨,師不宿飽。
今井陉之道,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成列,行數百裡,其勢糧食必在其後。
願足下假臣奇兵三萬人,從間路絕其辂重,足下深溝高壘,堅營勿與戰。
彼前不得鬥,退不得還,吾奇兵絕其後,使野無所掠,不至十日,而兩将之頭可緻于麾下。
願君留意臣之計,否,必為二子所禽失。
成安君儒者,常稱義兵,不用詐。
謀奇計日:吾聞兵法,十則圍之,倍則戰之。
今韓信兵号數萬,其實不過數千,能千裡而襲我,亦巳罷極。
今如此,避而不擊,後有大者,何以加之?則諸侯謂吾怯而輕來伐我。
不聽廣武君策。
廣武君策不用。
韓信使人間視,知其不用,還報,則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未至井陉口三十裡止舍。
夜半傳發,選輕騎二千人,人持一赤幟,從間道八山而望趙軍,誡曰:趙見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趙壁,拔趙幟,立法赤幟,令其稗将傳飧,曰:今日破趙會食。
諸将皆莫。
信佯應曰:諾。
謂軍吏日:趙巳先??便地為壁,且彼未見吾大将旗鼓,未肯擊,前行恐吾至,阻險而還。
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
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趙開壁擊之,大戰良久,于是信與耳佯棄旗鼓走水上軍,水上軍開入之,複疾戰,趙果空壁争漢鼓旗,逐韓信、張耳。
韓信、張耳巳入水上軍,軍皆殊死戰,不可敗。
信所出奇兵二千騎,共侯趙空壁,逐利,則馳入趙壁,皆拔趙旗,立漢赤幟。
二千。
趙軍巳不勝,不能得。
信等欲還歸壁,壁皆漢赤幟,而大警,以為漢皆巳得趙王将矣,兵遂亂遁走。
趙将雖斬之,不能禁也。
于是漢兵夾擊,大破虜趙軍靳成安君,坻水上,禽趙王歇。
信乃令軍中母殺廣武君,有能生得者,購千金。
于是有縛廣武君而緻麾下者。
信乃解其縛,東鄉坐,西鄉對師事之。
諸将效首虜,休畢賀,因問信曰:兵法,右倍出陵前,左水澤。
今者将軍令臣等反背水陳,曰破趙會食,臣等不服,然竟以勝。
此何術也?信曰:此在。
兵法,顧諸君不察耳。
兵法
漂數十日,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倉,母居望報乎?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日:若雖長大,好帶刀,侖中情怯耳。
衆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于是信熟是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反。
項梁渡淮,信仗钊從之,居戲下,無所知名。
項梁敗,又屬頃羽,羽以為即中,數以策于項羽,羽不用。
漢王入蜀,信亡楚歸漢,未得知名,為連敖,坐法當斬,其輩十三人□□斬,次至信,信乃仰視,适見滕公,日: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滕公奇其言,壯其貌,釋而不斬。
與語,大說之,言于上,上拜以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
至南鄭,諸将行道亡者數十人。
信度何等巳數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來谒上,主且怒且喜,罵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若所追者誰?何?曰:韓信也。
上複罵曰:諸将亡者以十數,公無所追,追韓,詐也。
何日?諸将易得耳。
至如信,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
信必欲争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
王曰:吾亦欲東耳,安能郁郁反居此乎?何曰:王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終亡耳。
王曰:吾為公,以為将。
何曰:雖為将,信必不留。
王曰:以為大将,何曰:幸甚。
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将,如呼小兒耳。
此乃信。
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塲,具禮乃可耳。
王許之。
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将。
至拜大将,乃韓信也。
一軍皆驚。
信拜,禮畢,上坐。
王曰:丞相數言将軍,将軍何以教寡人計策?信謝,因問王日:今東卿争權,天下豈非頂王耶?漢王曰:然。
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強,孰與項王?漢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
信再拜曰:惟信亦為大王不如也。
然臣嘗事之,請言頂王喑啞叱咤,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将,此特匹夫之男耳。
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飲食。
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獘,忽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
項王雖霸天下而臣諸侯,不居關中而都彭城,有背義帝之約,而以親愛王,諸侯,不平。
諸侯之見項王遷逐義帝,置江南,亦皆歸逐其主,而自王善地。
項王所過,無不殘滅者,天下多怨,百姓不親附,特劫于威強耳。
名雖為霸,實失天下心,故曰其強易弱。
今大王誠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誅?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義兵從思東歸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為秦将,将秦子弟數歲矣,所殺亡不可勝計,又欺其衆,降諸侯。
至新安,項王詐坑秦降卒二十餘萬,唯獨邯、欣、翳得脫。
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今楚強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賈也。
大王之入武關,秋亳無所害,除秦苛法,與秦民約法三章耳,秦民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于諸侯之約,大王當王關中,關中民鹹知之。
大王失職入漢中,秦民無不恨者。
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
于是漢王大喜,自以為得信晚,遂聽信計,部署諸将所擊。
八月,漢王舉丘東出陳倉,定三秦。
漢二年,出關收魏,河南韓經王皆降,合齊、趙共擊楚。
四月,至彭城,漢兵敗散而還。
信複收兵與漢王會荥陽,複擊破楚京、索之間,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漢之敗,卻彭城。
塞王欣、翟王翳亡漢降楚。
齊、趙欲反漢,與楚和。
陸月,魏王豹谒歸,視親疾,至國,即絕河關反漢,與楚約和。
漢王使郦生說豹,不下。
其。
八月,以信為左丞相擊魏。
魏王盛兵滿坂,塞臨晉。
信乃益為疑兵,陳船,欲渡臨晉,而伏兵從夏陽以木&缶渡軍,襲安邑。
魏王豹驚,引兵迎信,信遂虜豹,定魏為河東郡。
漢王遣張耳與信俱,引兵東北擊趙、代後。
九月,破代兵,禽夏說阏與。
信之下魏、破代,漢辄使人收其精兵詣荥陽以距楚。
信與張耳以丘數萬,欲東下井,輕擊趙。
趙王成安君陳餘聞漢且襲之也,聚兵井、泾口,号稱二十萬。
廣武君李左車說成安君曰:聞漢将韓信涉西河,虜魏王,禽夏說,新喋血阙與,今乃輔以張耳議欲下趙,此乘勝而去國遠矣,其鋒不可當。
臣聞千裡餽糧,十有饑色,樵蘇後爨,師不宿飽。
今井陉之道,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成列,行數百裡,其勢糧食必在其後。
願足下假臣奇兵三萬人,從間路絕其辂重,足下深溝高壘,堅營勿與戰。
彼前不得鬥,退不得還,吾奇兵絕其後,使野無所掠,不至十日,而兩将之頭可緻于麾下。
願君留意臣之計,否,必為二子所禽失。
成安君儒者,常稱義兵,不用詐。
謀奇計日:吾聞兵法,十則圍之,倍則戰之。
今韓信兵号數萬,其實不過數千,能千裡而襲我,亦巳罷極。
今如此,避而不擊,後有大者,何以加之?則諸侯謂吾怯而輕來伐我。
不聽廣武君策。
廣武君策不用。
韓信使人間視,知其不用,還報,則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未至井陉口三十裡止舍。
夜半傳發,選輕騎二千人,人持一赤幟,從間道八山而望趙軍,誡曰:趙見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趙壁,拔趙幟,立法赤幟,令其稗将傳飧,曰:今日破趙會食。
諸将皆莫。
信佯應曰:諾。
謂軍吏日:趙巳先??便地為壁,且彼未見吾大将旗鼓,未肯擊,前行恐吾至,阻險而還。
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
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趙開壁擊之,大戰良久,于是信與耳佯棄旗鼓走水上軍,水上軍開入之,複疾戰,趙果空壁争漢鼓旗,逐韓信、張耳。
韓信、張耳巳入水上軍,軍皆殊死戰,不可敗。
信所出奇兵二千騎,共侯趙空壁,逐利,則馳入趙壁,皆拔趙旗,立漢赤幟。
二千。
趙軍巳不勝,不能得。
信等欲還歸壁,壁皆漢赤幟,而大警,以為漢皆巳得趙王将矣,兵遂亂遁走。
趙将雖斬之,不能禁也。
于是漢兵夾擊,大破虜趙軍靳成安君,坻水上,禽趙王歇。
信乃令軍中母殺廣武君,有能生得者,購千金。
于是有縛廣武君而緻麾下者。
信乃解其縛,東鄉坐,西鄉對師事之。
諸将效首虜,休畢賀,因問信曰:兵法,右倍出陵前,左水澤。
今者将軍令臣等反背水陳,曰破趙會食,臣等不服,然竟以勝。
此何術也?信曰:此在。
兵法,顧諸君不察耳。
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