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
關燈
小
中
大
遂行,至邺,矯魏王令,代晉鄙。
晉鄙合符,疑之,舉手視公子曰:今吾擁十萬。
之衆,屯于境上,國之重任,今單車來代之,何如哉?欲無聽。
朱亥袖四十斤鐵椎,椎殺晉鄙。
公子遂将晉鄙軍,勒兵王今軍中曰:父子俱在軍中,父歸,兄弟俱在軍中,兄歸,獨子無兄弟歸養。
得選兵八萬人,進兵擊秦軍,秦軍解去,遂救邯鄲,存趙。
趙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
平原君負辎矢,為公子先引。
趙王再拜曰:自古賢人未有及公子者也。
當此之時,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
公子與公生決,至軍,侯生果北鄉自到。
魏王怒公子之盜其兵符,矯殺晉鄙。
公子亦自知也,巳卻秦存趙,使将将其軍歸魏,而公子獨與客留趙。
趙孝成王德公子之矯奪晉鄙兵而存趙,乃與平原君計,以五城封公子。
公子聞之,意驕矜而有自功之色。
客有說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
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願公子忘之也。
且矯魏王令,奪晉鄙兵以救趙,于趙則有功矣,于魏則未為忠臣也。
公子乃自驕而功之,竊為公子不取也。
于是公子立自責,似若無所容者。
薩王埽除自迎,執主人之禮,引公子就西階。
公子側行辭議,從東階上,自言罪過,以負于魏,無功于趙。
趙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獻五城,以公子退讓也。
公子竟留趙。
趙王以鄗為公子湯沐邑,魏亦複以信陵奉公子。
公子留趙,公子聞趙有處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賣漿家。
公子欲見兩人,兩人自匿,不肯見公子。
公子聞所在,乃間步往從此兩人遊,甚歡。
平原君聞之,謂其夫人曰:始吾聞夫人弟公子,天下無雙,今吾聞之,乃妄。
從博徒賣漿者遊,公子妄人耳。
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謝夫人去,曰:始吾聞平原君賢,故負魏王而救趙,以稱平原君。
平原君之遊,徒豪舉耳,不求士也。
無忌自在大梁時,嘗聞此而人賢,至趙,恐不得見,以無忌從之遊,嘗恐其不我欲也。
今平原君乃以為羞,其不足從遊。
乃裝為去。
夫人具以語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謝,固留公子。
平原君門下聞之,半去。
平原君歸公子,天下士複往歸公子。
公子傾平原君客公子源趙,十年不歸。
秦聞公子在趙,日夜出兵東伐魏。
魏王患之,使使往請公子。
公子恐其怒之,乃誡門下:有敢□魏王使字者死。
賓客皆背魏之趙,莫敢勸公子歸。
毛公、薛公問人往見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趙,名聞諸侯者,徒以有魏也。
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廟,公子當何面目立天下乎?語未及卒,公子工變色,告車趣駕歸救魏。
魏王見公子,相與泣,而以上将軍印授公子。
公子遂将魏。
安厘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諸侯。
諸侯聞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
公子率五國之兵,破秦軍于河外,走蒙骜,遂乘勝逐秦軍,至函谷關,抑秦丘,秦兵不敢出。
當是時,公子威振天下,諸侯之客進兵法,公子皆名之,故世俗稱魏公子兵法。
秦王患之,乃行金萬斤于魏,求晉鄙客,令毀公子于魏王曰:公子兇在外十年矣,今為魏将,諸疾将皆屬諸侯,徒聞魏公子,不聞魏王。
公子亦欲因此時定南面而王。
諸侯畏公子之威,方欲其立之。
秦數使反間,僞賀公子得立為魏王未也。
魏王日聞其毀,不能不信,後果使人代,公子将公子。
自知再以毀廢,乃謝病不朝,與賓客為長夜飲,飲醇酒,多近婦女,日夜為樂,飲者四歲,竟病酒而卒。
其歲,魏安厘王亦薨。
秦聞公子死,使蒙??攻魏,拔二十城,初置東郡。
其後,秦稍蠶食魏,十八歲而虜魏王,屠大梁。
高祖始微少時,數聞公子賢,及即天子位,每過大梁,常祠公子。
高祖十二年,從擊黥布,還,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歲以四時奉祠公子。
範睢 範睢者,魏人也,字叔。
遊說諸侯,欲事魏王。
家貧無以自資,乃先事魏中大夫須賈。
須賈為魏昭王使于齊,範睢從,留數月,朱得報。
齊襄王聞雎辯口,乃使人賜睢金十觔,及牛酒。
睢辭謝,不敢受。
須買知之,大怒,以為雎持魏國陰事告齊,故得此饋。
令雎受其牛酒,還其金。
既歸,心怒雎,以告魏相。
魏相,魏之諸公子曰魏齊。
魏齊大怒,使舍人笞擊雎,折脅折齒。
睢佯死,即卷以箦置廁中,賓客飲者醉更溺。
睢故聊辱以懲後。
令無敢言者,睢從箐。
中謂守者曰:公能出我,我必厚謝公。
守者乃請出棄箦中死人。
魏齊醉曰:可矣。
範睢得,山後魏齊悔。
複召求之。
魏人鄭安平聞之,乃遂操範,雎兇伏匿更。
名姓曰張祿。
當此時,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鄭安平詐。
為卒侍王稽。
王稽問:魏有賢人,可
晉鄙合符,疑之,舉手視公子曰:今吾擁十萬。
之衆,屯于境上,國之重任,今單車來代之,何如哉?欲無聽。
朱亥袖四十斤鐵椎,椎殺晉鄙。
公子遂将晉鄙軍,勒兵王今軍中曰:父子俱在軍中,父歸,兄弟俱在軍中,兄歸,獨子無兄弟歸養。
得選兵八萬人,進兵擊秦軍,秦軍解去,遂救邯鄲,存趙。
趙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
平原君負辎矢,為公子先引。
趙王再拜曰:自古賢人未有及公子者也。
當此之時,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
公子與公生決,至軍,侯生果北鄉自到。
魏王怒公子之盜其兵符,矯殺晉鄙。
公子亦自知也,巳卻秦存趙,使将将其軍歸魏,而公子獨與客留趙。
趙孝成王德公子之矯奪晉鄙兵而存趙,乃與平原君計,以五城封公子。
公子聞之,意驕矜而有自功之色。
客有說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
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願公子忘之也。
且矯魏王令,奪晉鄙兵以救趙,于趙則有功矣,于魏則未為忠臣也。
公子乃自驕而功之,竊為公子不取也。
于是公子立自責,似若無所容者。
薩王埽除自迎,執主人之禮,引公子就西階。
公子側行辭議,從東階上,自言罪過,以負于魏,無功于趙。
趙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獻五城,以公子退讓也。
公子竟留趙。
趙王以鄗為公子湯沐邑,魏亦複以信陵奉公子。
公子留趙,公子聞趙有處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賣漿家。
公子欲見兩人,兩人自匿,不肯見公子。
公子聞所在,乃間步往從此兩人遊,甚歡。
平原君聞之,謂其夫人曰:始吾聞夫人弟公子,天下無雙,今吾聞之,乃妄。
從博徒賣漿者遊,公子妄人耳。
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謝夫人去,曰:始吾聞平原君賢,故負魏王而救趙,以稱平原君。
平原君之遊,徒豪舉耳,不求士也。
無忌自在大梁時,嘗聞此而人賢,至趙,恐不得見,以無忌從之遊,嘗恐其不我欲也。
今平原君乃以為羞,其不足從遊。
乃裝為去。
夫人具以語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謝,固留公子。
平原君門下聞之,半去。
平原君歸公子,天下士複往歸公子。
公子傾平原君客公子源趙,十年不歸。
秦聞公子在趙,日夜出兵東伐魏。
魏王患之,使使往請公子。
公子恐其怒之,乃誡門下:有敢□魏王使字者死。
賓客皆背魏之趙,莫敢勸公子歸。
毛公、薛公問人往見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趙,名聞諸侯者,徒以有魏也。
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廟,公子當何面目立天下乎?語未及卒,公子工變色,告車趣駕歸救魏。
魏王見公子,相與泣,而以上将軍印授公子。
公子遂将魏。
安厘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諸侯。
諸侯聞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
公子率五國之兵,破秦軍于河外,走蒙骜,遂乘勝逐秦軍,至函谷關,抑秦丘,秦兵不敢出。
當是時,公子威振天下,諸侯之客進兵法,公子皆名之,故世俗稱魏公子兵法。
秦王患之,乃行金萬斤于魏,求晉鄙客,令毀公子于魏王曰:公子兇在外十年矣,今為魏将,諸疾将皆屬諸侯,徒聞魏公子,不聞魏王。
公子亦欲因此時定南面而王。
諸侯畏公子之威,方欲其立之。
秦數使反間,僞賀公子得立為魏王未也。
魏王日聞其毀,不能不信,後果使人代,公子将公子。
自知再以毀廢,乃謝病不朝,與賓客為長夜飲,飲醇酒,多近婦女,日夜為樂,飲者四歲,竟病酒而卒。
其歲,魏安厘王亦薨。
秦聞公子死,使蒙??攻魏,拔二十城,初置東郡。
其後,秦稍蠶食魏,十八歲而虜魏王,屠大梁。
高祖始微少時,數聞公子賢,及即天子位,每過大梁,常祠公子。
高祖十二年,從擊黥布,還,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歲以四時奉祠公子。
範睢 範睢者,魏人也,字叔。
遊說諸侯,欲事魏王。
家貧無以自資,乃先事魏中大夫須賈。
須賈為魏昭王使于齊,範睢從,留數月,朱得報。
齊襄王聞雎辯口,乃使人賜睢金十觔,及牛酒。
睢辭謝,不敢受。
須買知之,大怒,以為雎持魏國陰事告齊,故得此饋。
令雎受其牛酒,還其金。
既歸,心怒雎,以告魏相。
魏相,魏之諸公子曰魏齊。
魏齊大怒,使舍人笞擊雎,折脅折齒。
睢佯死,即卷以箦置廁中,賓客飲者醉更溺。
睢故聊辱以懲後。
令無敢言者,睢從箐。
中謂守者曰:公能出我,我必厚謝公。
守者乃請出棄箦中死人。
魏齊醉曰:可矣。
範睢得,山後魏齊悔。
複召求之。
魏人鄭安平聞之,乃遂操範,雎兇伏匿更。
名姓曰張祿。
當此時,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鄭安平詐。
為卒侍王稽。
王稽問:魏有賢人,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