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再度出兵援朝抗倭
關燈
小
中
大
務。
朝鮮方面,在元均大敗之後,重新起用李舜臣為水軍統制使。
朝鮮政府曾計劃放棄水軍,全力進行陸上戰鬥。
李舜臣堅持反對,他說:“以前虧得有水軍,才阻擋住敵人不能進犯全羅、忠清兩道。
如果現在廢除水軍,敵人一定高興,他們将要從全羅進逼漢江。
”在李舜臣堅持之下,朝鮮決定逐步恢複水軍的力量。
1597年(萬曆二十五年)9月,朝鮮水軍實力尚未恢複之前,李舜臣便在珍島東北的鳴梁海峽和倭軍展開了戰鬥。
這時李舜臣隻有十二隻船,敵人用超過其十倍的兵力一百三十多隻船包圍了李舜臣。
李舜臣因衆寡懸殊,避免正面戰鬥。
他一方面讓許多難民的船隻假裝舟師按次序撤退,以迷惑敵人。
他指揮部下向敵陣突進,他的戰船首先沖入敵陣,向敵人的主艦大樓船進攻,一邊射箭,一邊放鐵铳,目的是為了把敵船引誘到暗放鐵索的地方,以便乘退潮的機會打擊敵船。
倭船不知,結果大部分碰在海裡的鐵索上,不能轉動,以緻大敗。
李舜臣以十二隻戰船殲滅四千多敵人,打破了倭軍水陸并進的計劃,再度保障了全羅、忠清兩道的安全,争取了重整水軍的時間,也給明朝水陸增援部隊的行動創造了有利條件。
1598年(萬曆二十六年),明朝派遣了江南水軍來到朝鮮。
邢玠從漢城分兵四路,即東路大将麻貴,中路大将李如梅(後改為黃一元),西路大将劉,水路大将陳璘。
他們各有防守範圍,相機協同進攻。
這年10月,陳璘率水軍協助西路明軍作戰,乘夜間潮漲的時候進攻小西行長所在的曳橋。
陳璘親自督戰,從船上發大炮,小西行長住的房子中了三顆炮彈,倭軍慌亂逃竄。
陸地上的明軍聽到海面上的炮聲,又見城中火起,都非常振奮,準備配合攻城。
但劉因為和陳璘不和,不按預定計劃從陸路配合進攻,以緻未能奪取即将攻克的敵人據點。
忽然夜潮退去,明軍有二十餘隻船擱淺。
倭軍出兵圍擊,反而都被燒毀。
東路、中路的明軍牽制倭軍,相機出擊,也都有勝有敗。
倭軍受到中朝軍隊的阻擊,被困在朝鮮,毫無進展。
被迫進行非正義戰争的日本士兵,士氣本不旺盛,早在1592年(萬曆二十年)第一次入侵時,就有不少士兵投降朝鮮。
第二次入侵後,朝鮮實行清野戰術,倭軍得不到糧食,和本國的聯系又因朝鮮水軍控制海面而受到威脅。
曠日持久,倭軍士氣日益低落。
日本國内人民也反對豐臣秀吉的窮兵黩武。
1598年(萬曆二十六年)8月,豐臣秀吉在侵略戰争挫敗和人民反對中懊喪病死。
倭軍在被迫撤退前,仍企圖做最後掙紮。
中朝軍隊在海上給了倭軍最後的殲滅性打擊。
注釋 ① 薊州鎮,今河北薊縣。
保定府,今河北保定。
遼東鎮,今遼甯北鎮。
宣府鎮,今河北宣化。
大同鎮,今山西大同。
朝鮮方面,在元均大敗之後,重新起用李舜臣為水軍統制使。
朝鮮政府曾計劃放棄水軍,全力進行陸上戰鬥。
李舜臣堅持反對,他說:“以前虧得有水軍,才阻擋住敵人不能進犯全羅、忠清兩道。
如果現在廢除水軍,敵人一定高興,他們将要從全羅進逼漢江。
”在李舜臣堅持之下,朝鮮決定逐步恢複水軍的力量。
1597年(萬曆二十五年)9月,朝鮮水軍實力尚未恢複之前,李舜臣便在珍島東北的鳴梁海峽和倭軍展開了戰鬥。
這時李舜臣隻有十二隻船,敵人用超過其十倍的兵力一百三十多隻船包圍了李舜臣。
李舜臣因衆寡懸殊,避免正面戰鬥。
他一方面讓許多難民的船隻假裝舟師按次序撤退,以迷惑敵人。
他指揮部下向敵陣突進,他的戰船首先沖入敵陣,向敵人的主艦大樓船進攻,一邊射箭,一邊放鐵铳,目的是為了把敵船引誘到暗放鐵索的地方,以便乘退潮的機會打擊敵船。
倭船不知,結果大部分碰在海裡的鐵索上,不能轉動,以緻大敗。
李舜臣以十二隻戰船殲滅四千多敵人,打破了倭軍水陸并進的計劃,再度保障了全羅、忠清兩道的安全,争取了重整水軍的時間,也給明朝水陸增援部隊的行動創造了有利條件。
1598年(萬曆二十六年),明朝派遣了江南水軍來到朝鮮。
邢玠從漢城分兵四路,即東路大将麻貴,中路大将李如梅(後改為黃一元),西路大将劉,水路大将陳璘。
他們各有防守範圍,相機協同進攻。
這年10月,陳璘率水軍協助西路明軍作戰,乘夜間潮漲的時候進攻小西行長所在的曳橋。
陳璘親自督戰,從船上發大炮,小西行長住的房子中了三顆炮彈,倭軍慌亂逃竄。
陸地上的明軍聽到海面上的炮聲,又見城中火起,都非常振奮,準備配合攻城。
但劉因為和陳璘不和,不按預定計劃從陸路配合進攻,以緻未能奪取即将攻克的敵人據點。
忽然夜潮退去,明軍有二十餘隻船擱淺。
倭軍出兵圍擊,反而都被燒毀。
東路、中路的明軍牽制倭軍,相機出擊,也都有勝有敗。
倭軍受到中朝軍隊的阻擊,被困在朝鮮,毫無進展。
被迫進行非正義戰争的日本士兵,士氣本不旺盛,早在1592年(萬曆二十年)第一次入侵時,就有不少士兵投降朝鮮。
第二次入侵後,朝鮮實行清野戰術,倭軍得不到糧食,和本國的聯系又因朝鮮水軍控制海面而受到威脅。
曠日持久,倭軍士氣日益低落。
日本國内人民也反對豐臣秀吉的窮兵黩武。
1598年(萬曆二十六年)8月,豐臣秀吉在侵略戰争挫敗和人民反對中懊喪病死。
倭軍在被迫撤退前,仍企圖做最後掙紮。
中朝軍隊在海上給了倭軍最後的殲滅性打擊。
注釋 ① 薊州鎮,今河北薊縣。
保定府,今河北保定。
遼東鎮,今遼甯北鎮。
宣府鎮,今河北宣化。
大同鎮,今山西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