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朝協力最後殲滅日本侵略者

關燈
1598年(萬曆二十六年)年底,加藤清正率兵先逃走。中路和西路明軍會同陳璘、李舜臣率領的中朝水軍,集中力量,包圍了小西行長,切斷他和島津義弘的聯系,準備一舉消滅敵人。小西行長被圍幾個月,糧盡援絕,于是派人向中朝将領贈送槍劍寶物,請求給他一線生路,退兵回國。李舜臣嚴詞拒絕。小西行長一計不成,便又企圖離間中朝将領之間的關系。這個陰謀也被李舜臣粉碎。自從陳璘率領水軍到朝鮮後,李舜臣便注意中朝将士的團結,同時又能堅持正确的意見,因此很受陳璘的尊重和敬佩。但當時陳璘和李舜臣在戰略上有意見分歧。陳璘主張放棄包圍小西行長,先攻島津義弘。李舜臣主張堅持包圍,切斷小西行長的歸路,殲滅小西行長以後再攻島津義弘。他最終說服了陳璘,中朝水軍準備最後一舉殲敵。

    1598年(萬曆二十六年)12月15日夜間,島津義弘率五百多隻戰船來救小西行長,在露梁附近和小西行長舉火為号。中朝水軍得到消息,決定改變計劃,準備先消滅島津義弘,切斷小西行長的後援。于是急忙駛往露梁,伏兵島嶼間,等待阻擊。夜半時倭船駛過,明軍從左右兩方突然發動進攻,用火燒倭船,展開戰鬥。倭船退入觀音浦港口,這時天色已明,入港的倭船發現無路可退,隻好出來決一死戰。李舜臣駕船擂鼓,先沖敵陣,被倭船包圍。陳璘急忙闖入圍中救援,也被倭船包圍起來。兩名倭将跳上陳璘的船,幾乎傷害陳璘。陳璘的兒子陳九經用自己身體掩護父親,被倭将刺傷,鮮血淋漓,仍然屹立不動。旗牌官文炜刺死了倭将。但很多倭船齊集于陳璘船下,将其團團圍住。陳璘于是命令把船下碇不動,從船上用大炮射擊。倭軍仰放鳥铳,彈丸四面飛來。陳璘命令士兵伏在船闆上,用盾牌掩蔽身體。倭軍以為明軍戰敗,一齊湧上船來。明軍突然挺起,用長槍向下刺去。明軍個個舍生忘死,奮勇殺敵,倭兵被刺落水死了上千人。忽然陳璘鳴金收兵,船裡寂然沒有聲響。倭軍不知究竟,稍稍退卻。明軍立即居高臨下用“噴筒”向倭船放火,風急火猛,倭船幾百艘全被焚燒,大海變成紅色。李舜臣這時已經突圍出來。明朝副總兵、七十歲老将鄧子龍率領勇士二百人追擊倭船,并投擲一種“火毬”,延燒敵船。正在激戰時,明軍火器誤中鄧子龍戰船,船上起火。倭軍乘機進攻,李舜臣忙駕船來援,鄧子龍力戰而死。李舜臣看見倭軍大将三人乘坐大樓船督戰,于是集中兵力進攻大船,并射死一名倭将。包圍陳璘的倭船這才紛紛散去,趕來救他們的主将。陳璘因此得以沖出重圍,與李舜臣會合作戰,連開“虎蹲炮”,打碎敵船。就在這時,倭軍一顆飛彈擊中李舜臣的左腋,傷勢嚴重。李舜臣叮囑侄兒李莞說:“戰鬥正緊,不要說我死!”并且命令用盾牌把他掩蓋起來,話才說完就壯烈犧牲了。李莞按照舜臣的指示,代替他指揮督戰。戰鬥到中午,倭兵大敗,損失了戰船四百五十多艘,島津義弘率領剩下的五十艘船逃走。小西行長也乘混戰中上船逃回日本。戰鬥結束後,陳璘駛近李舜臣的戰船,滿懷熱情地高聲連喊:“統制使,快來!”這時李莞才揮淚報告了李舜臣犧牲的消息。陳璘聽了以後立即昏倒在船上。中朝将士在抗擊日本侵略者的鬥争中,就這樣用鮮血結成了戰鬥的友誼。豐臣秀吉發動的侵略戰争最後遭到徹底失敗。

    明朝在援朝戰争中還以大量軍用物資接濟朝鮮,并且幫助朝鮮訓練兵士,制造武器。1592年(萬曆二十年)冬,朝鮮便開始選擇精銳的兵士跟駱尚志學習劍術。第二年采用李如松的建議,設立訓練都監,用戚繼光《紀效新書》①所述的辦法來訓練兵士。柳成龍等親自參加讨論,向明朝将領質問疑難,并且選拔一些勇健而又有謀略的武臣學習《紀效新書》。朝鮮又選出精壯兵士四五十人,跟明朝的經略贊畫②劉黃裳學炮車戰法。1595年(萬曆二十三年),中國派到朝鮮的練兵教師有十二人,其中精于劍槍諸藝的三人留在漢城,監督諸軍日夜練習,其餘分派到各道,訓練炮手、射手、殺手。明朝将士還教朝鮮焰硝匠制造鐵铳焰硝等火藥。明軍回國後,留下幾千人幫助朝鮮訓練兵士,戍守要塞。這些都對朝鮮加強武備、鞏固國防、抵禦倭軍起了很大的積極作用。

    明朝在1592&mdash1598年援朝抗倭的戰争支援了鄰邦朝鮮,擊退了日本侵略者,粉碎了豐臣秀吉先吞并朝鮮再侵略中國的狂妄計劃。中朝人民在抗擊共同敵人的鬥争中用鮮血凝成了友誼,在兩國友好關系曆史上寫下了寶貴的一頁。

    注釋

    ① 戚繼光所著講述練兵作戰方法的書。

    ② 經略贊畫是經略下的屬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