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保衛延安》
關燈
小
中
大
表示軟弱的态度就是對于革命的罪惡;同時,每一個人都有缺點和弱點,這是可以了解的,也應該了解的,但為了革命,必須以堅決的态度去克服自己和别人的缺點和弱點,如果對于缺點和弱點采取不堅決克服的、婆婆媽媽的溫情的态度,那也是對于革命的罪惡。
李誠就是富有這種精神的人物,就是在黨的教育,革命的訓練,工作和戰鬥的要求之下所培養出來的一個新的革命者的性格。
我們覺得,作者是掌握了這個人物的精神和性格的。
這個人物是可敬可畏的,然而也是可親可愛的;他的嚴肅的精神和嚴格的要求,發生于革命的任務以及他的革命的意志和對于工作的責任心,但也發生于他對于戰士們、同志們的愛和熱情,以及對于人民和祖國的愛和熱情。
讀者完全可以感覺到,在李誠的内心裡蘊藏着對戰士、對部隊、對黨和人民的火似的熱情;而對于同志們,也經常保持有像張培那樣溫暖可親的心境的,隻是他的表現方式和張培不同罷了。
但這是革命者的熱情和愛;不用說,一切懶惰者,一切散漫者,一切自由主義者,一切保持有小資産階級軟弱性的人,仍然會覺得他是缺少溫暖的;可是,戰士們卻是敬他又愛他,周大勇在心底裡敬服他、學習他,更在心底裡愛他、感激他;别的人們對他也如此。
要之,李誠是一個新的人,一個模範的革命幹部的性格。
作者在藝術上真正體現出了這樣的一個革命英雄主義者的性格,一個黨的政治工作者的性格,我重複地說,這是這部作品的一個重要的成就。
關于衛毅,作者寫得并不多,但作者也深入人物的内心掌握住了人物的精神及其英雄的性格,并且已經在藝術上把人物的精神和性格都體現出來了。
這是一個令人愛慕的動人的英雄人物。
張培也是寫得成功的,他的精神和個性也是讀者不容易忘記的。
陳興允旅長,作為一個能幹、堅決、勇猛的我們的優秀指揮員,是顯得真實而生動的,但作為一個藝術上的人物而論,并從這個人物在書中的重要關系而論,我們會覺得重量仿佛還太輕一點似的。
其實,作者寫到陳興允的地方已經不少;我們隻能說作者寫得還不夠有力罷。
但雖然如此,這個人物還是顯得真實而生動的。
旅政治委員楊克文,團長趙勁,指導員王成德等,也都是鮮明生動的人物。
孫全厚是我們部隊中炊事員、飼養員以及其他勤務人員中的感動人的無名英雄之一。
李振德老人是革命根據地人民不屈不撓和以自我犧牲精神克服困難的一個英雄形象。
在這部作品中,作者讓甯金山的故事和他的性格也占了一個地位,是有意義的。
此外,馬全有、李江國等等一群生龍活虎的戰士以及其他的人,都可以說是生動鮮明的。
我們覺得,這是一部讓這些戰士和英雄能夠如他們在戰場上一樣活躍的書,是在英雄人物的創造上打了一個勝仗的書。
所有人物在作品中都作為這次戰争的一個脈搏而跳動,同時都有自己生動的面目和個性。
由這些人物和全部作品所反映出來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也是具體的,最富于實際精神的;它是普通人所不可企及然而卻是普通人在革命鬥争中所表現出來的,因而它也最能感動人和鼓舞人。
以上就是我對于這部作品的看法和主要的印象;我相信這樣的印象也是大多數讀者都會有的。
作者的描寫手腕也已經達到了高強的地步,全書大部分在描寫上都是深刻有力的,有不少地方還描寫得特别精彩。
語言,總的說來,是能夠适應所要表現的内容和全書的思想情緒以及氣氛的要求的。
因此,全書的語言也顯得生動、有力、有深刻性、有節奏、有時富有詩意,使我們覺得這書中的語言已具有和作品所要表現的内容及精神相一緻的性格。
但也是從整部作品來說,它顯然還可以寫得更精煉些。
如果更精煉些,它的藝術性也一定更提高,更輝煌。
以這部作品所已達到的根本的史詩精神而論,我個人是以為它已經具有古典文學中的英雄史詩的精神;但在藝術的技巧或表現的手法上當然還未能達到古典傑作的水平。
也就是說,在藝術的輝煌性上,還不能和古典英雄史詩并肩而立。
但這部作品有使它的藝術性更提高而達到更輝煌,以至接近古典傑作水平的可能性和基礎,因為它已具有堅實的英雄史詩精神,同時在藝術描寫上留有今後可以一次一次加以修改和加工的餘地。
如果作者願意并認為有必要,在将來是可以再加工的,主要的就是使作品的結構能夠更适合于一些主要人物之更集中的描寫,以使作品更能在人物的集中描寫上去反映戰争的精神。
這種加工,以及全書描寫上更精煉些,我覺得是完全可能的。
但是,即使再加工,也不是在現在,應該在作者的才能更成長和成熟的時候。
我們現在應該先滿意于這樣的成就。
這樣,這部作品對于人民的文藝生活和我們的文學工作都有重要的意義,是很明白的。
首先,這部作品由于它的内容和它的鼓舞力量,對于讀者的教育影響無疑将是深刻而廣大的。
它出版還不久,已經引起廣泛讀者的注意。
文學作品的這種革命的鼓舞和教育作用,是最為我們所看重的。
對于這部作品,我們就應該熱心地把它介紹給一切能讀和願讀的人,使讀者的範圍更推廣。
當然不僅這部作品,一切好的作品都應該被介紹給廣大的讀者,使文學作品的讀者一天一天地擴大;而有鼓舞力量的好作品,更應讓它很快就擁有最多數的讀者。
其次,這部作品帶給我們今天文學的意義,又顯然是不小的。
我們已經有不少反映人民革命戰争(我的意思是從紅軍時代一直到最近的抗美援朝戰争的一切革命戰争)的作品,其中有寫得比較優秀的,也有寫得極平常的,但都為讀者所歡迎,起了鼓舞教育的作用。
從藝術成績上說,這些作品的總的成就也是顯著的。
在我們十年來的文學成績上,這些作品就占了很大的比重。
但真正可以稱得上英雄史詩的,這還是第一部。
也就是說,即使它還不滿足我們最高的要求,也總算是已經有了這樣的一部。
這當然是一個重要的收獲;同時這不僅說明我們走的路是正确的,而且也說明我們的文學能力在逐漸成長起來,已經能夠真正在藝術上描寫新的人民英雄。
我們知道,這部作品的作者&mdash&mdash比較起來說&mdash&mdash還是一個年輕的作家,他的藝術修養并不比我們許多作家高;他的這部作品顯然是在我們年輕文學的已有的成就的基礎上寫出來的。
他的&mdash&mdash現在看起來已經不是平凡的&mdash&mdash才能,也是和我們許多作家一樣,在我們的文學運動中逐漸培養起來的。
具體地說,我們文學上近年來現實主義的一些成就,以及我剛才說過的許多描寫人民革命戰争的作品,都是幫助了這部作品的成就的。
(這裡且不談魯迅和蘇聯文學對于作者的并不例外的鼓舞和影響)。
這是說,我們的文學能力是一般地在逐漸提高起來的。
而這部作品,比起許多已有的描寫人民革命戰争的作品來,又是大大地前進了一步;它給我們的現實主義文學帶來了新的成就,主要的就是它真正在藝術上成功地描寫了我們的人民英雄。
這個成就是重要的,是有推進我們創作的作用的。
我們必須承認,在這部作品之前,我們許多作品所創造的英雄人物,雖然都有多少成就,但究竟還不能說已經在藝術上真正有力地、成功地反映了英雄人物,究竟都還不能給讀者以深刻的、強有力的、持久的鼓舞力量。
我們隻要把許多作品和這部作品比較地讀一讀,就會得出明白的判斷。
這樣,這部作品是我們新的成就;這個新的成就,對于我們創作所以重要,是因為創造正面人物,即描寫先進分子或英雄人物,乃是我們的現實主義&mdash&mdash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最根本的任務;同時,這個任務是艱巨的,要求着作家們的戰鬥的精神和真正的創造性。
這部作品在英雄史詩上的成就,在我們創作上就有一種新紀錄的意義;它的顯著的創造性,顯然有推進我們現實主義創作運動的作用。
(用不到解釋,這決不是說創造反面人物的典型和發展諷刺文學,就不是我們現實主義創作運動的極重要的任務。
)如果我們聯系到更切近一些的問題,則例如目前在作家們中間關于描寫英雄人物就有各種問題在提出來,也存在着不正确的、非現實主義的傾向;這部作品就顯然能夠很有力地回答了一些問題。
再其次,我們覺得作者的戰鬥的創作精神,确實是最可寶貴的。
大家可以判斷,這部作品的成就,和作者對于這次戰争的親身體驗分不開,同時也和作者掌握現實的精神不可分離。
作者曾經比較長期地在部隊裡工作,曾經參加過多次的戰鬥;在這次保衛延安戰争中,作者就是在戰鬥部隊裡參加工作的。
這是作者寫這部作品的主要的資本。
但如我們在前面已經分析過,作者掌握現實的正确的、現實主義的方法和精神,也是這部作品成功的一個根本原因;而作者對現實和創作的那種戰鬥的态度,還更加重要。
作者是全心身地在體驗、肯定和歌頌這次戰争的偉大精神的,他和戰争的精神之間沒有任何的隔離;他在創作時,也仍然是在和戰争同呼吸,同跳動的。
作者描寫英雄人物,完全深入人物的靈魂中去,和人物同跳着脈搏,并以自己的意識到或不意識到的全部熱情去肯定和體現他所認為應該肯定的東西;這樣就使作者能夠把革命人物的靈魂和精神真正體現了出來。
這種對于生活的無隔離的精神和戰鬥的态度,是我們最需要的精神,也是現在我們不少作家還缺少的精神。
總之,這部作品的成就和它的創作精神,都值得引起我們今天文學界的注意和重視。
一九五四年七月十八日 本文中關于小說的引文均根據1954年6月出版的《保衛延安》第一版。
&mdash&mdash編者
李誠就是富有這種精神的人物,就是在黨的教育,革命的訓練,工作和戰鬥的要求之下所培養出來的一個新的革命者的性格。
我們覺得,作者是掌握了這個人物的精神和性格的。
這個人物是可敬可畏的,然而也是可親可愛的;他的嚴肅的精神和嚴格的要求,發生于革命的任務以及他的革命的意志和對于工作的責任心,但也發生于他對于戰士們、同志們的愛和熱情,以及對于人民和祖國的愛和熱情。
讀者完全可以感覺到,在李誠的内心裡蘊藏着對戰士、對部隊、對黨和人民的火似的熱情;而對于同志們,也經常保持有像張培那樣溫暖可親的心境的,隻是他的表現方式和張培不同罷了。
但這是革命者的熱情和愛;不用說,一切懶惰者,一切散漫者,一切自由主義者,一切保持有小資産階級軟弱性的人,仍然會覺得他是缺少溫暖的;可是,戰士們卻是敬他又愛他,周大勇在心底裡敬服他、學習他,更在心底裡愛他、感激他;别的人們對他也如此。
要之,李誠是一個新的人,一個模範的革命幹部的性格。
作者在藝術上真正體現出了這樣的一個革命英雄主義者的性格,一個黨的政治工作者的性格,我重複地說,這是這部作品的一個重要的成就。
關于衛毅,作者寫得并不多,但作者也深入人物的内心掌握住了人物的精神及其英雄的性格,并且已經在藝術上把人物的精神和性格都體現出來了。
這是一個令人愛慕的動人的英雄人物。
張培也是寫得成功的,他的精神和個性也是讀者不容易忘記的。
陳興允旅長,作為一個能幹、堅決、勇猛的我們的優秀指揮員,是顯得真實而生動的,但作為一個藝術上的人物而論,并從這個人物在書中的重要關系而論,我們會覺得重量仿佛還太輕一點似的。
其實,作者寫到陳興允的地方已經不少;我們隻能說作者寫得還不夠有力罷。
但雖然如此,這個人物還是顯得真實而生動的。
旅政治委員楊克文,團長趙勁,指導員王成德等,也都是鮮明生動的人物。
孫全厚是我們部隊中炊事員、飼養員以及其他勤務人員中的感動人的無名英雄之一。
李振德老人是革命根據地人民不屈不撓和以自我犧牲精神克服困難的一個英雄形象。
在這部作品中,作者讓甯金山的故事和他的性格也占了一個地位,是有意義的。
此外,馬全有、李江國等等一群生龍活虎的戰士以及其他的人,都可以說是生動鮮明的。
我們覺得,這是一部讓這些戰士和英雄能夠如他們在戰場上一樣活躍的書,是在英雄人物的創造上打了一個勝仗的書。
所有人物在作品中都作為這次戰争的一個脈搏而跳動,同時都有自己生動的面目和個性。
由這些人物和全部作品所反映出來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也是具體的,最富于實際精神的;它是普通人所不可企及然而卻是普通人在革命鬥争中所表現出來的,因而它也最能感動人和鼓舞人。
以上就是我對于這部作品的看法和主要的印象;我相信這樣的印象也是大多數讀者都會有的。
作者的描寫手腕也已經達到了高強的地步,全書大部分在描寫上都是深刻有力的,有不少地方還描寫得特别精彩。
語言,總的說來,是能夠适應所要表現的内容和全書的思想情緒以及氣氛的要求的。
因此,全書的語言也顯得生動、有力、有深刻性、有節奏、有時富有詩意,使我們覺得這書中的語言已具有和作品所要表現的内容及精神相一緻的性格。
但也是從整部作品來說,它顯然還可以寫得更精煉些。
如果更精煉些,它的藝術性也一定更提高,更輝煌。
以這部作品所已達到的根本的史詩精神而論,我個人是以為它已經具有古典文學中的英雄史詩的精神;但在藝術的技巧或表現的手法上當然還未能達到古典傑作的水平。
也就是說,在藝術的輝煌性上,還不能和古典英雄史詩并肩而立。
但這部作品有使它的藝術性更提高而達到更輝煌,以至接近古典傑作水平的可能性和基礎,因為它已具有堅實的英雄史詩精神,同時在藝術描寫上留有今後可以一次一次加以修改和加工的餘地。
如果作者願意并認為有必要,在将來是可以再加工的,主要的就是使作品的結構能夠更适合于一些主要人物之更集中的描寫,以使作品更能在人物的集中描寫上去反映戰争的精神。
這種加工,以及全書描寫上更精煉些,我覺得是完全可能的。
但是,即使再加工,也不是在現在,應該在作者的才能更成長和成熟的時候。
我們現在應該先滿意于這樣的成就。
這樣,這部作品對于人民的文藝生活和我們的文學工作都有重要的意義,是很明白的。
首先,這部作品由于它的内容和它的鼓舞力量,對于讀者的教育影響無疑将是深刻而廣大的。
它出版還不久,已經引起廣泛讀者的注意。
文學作品的這種革命的鼓舞和教育作用,是最為我們所看重的。
對于這部作品,我們就應該熱心地把它介紹給一切能讀和願讀的人,使讀者的範圍更推廣。
當然不僅這部作品,一切好的作品都應該被介紹給廣大的讀者,使文學作品的讀者一天一天地擴大;而有鼓舞力量的好作品,更應讓它很快就擁有最多數的讀者。
其次,這部作品帶給我們今天文學的意義,又顯然是不小的。
我們已經有不少反映人民革命戰争(我的意思是從紅軍時代一直到最近的抗美援朝戰争的一切革命戰争)的作品,其中有寫得比較優秀的,也有寫得極平常的,但都為讀者所歡迎,起了鼓舞教育的作用。
從藝術成績上說,這些作品的總的成就也是顯著的。
在我們十年來的文學成績上,這些作品就占了很大的比重。
但真正可以稱得上英雄史詩的,這還是第一部。
也就是說,即使它還不滿足我們最高的要求,也總算是已經有了這樣的一部。
這當然是一個重要的收獲;同時這不僅說明我們走的路是正确的,而且也說明我們的文學能力在逐漸成長起來,已經能夠真正在藝術上描寫新的人民英雄。
我們知道,這部作品的作者&mdash&mdash比較起來說&mdash&mdash還是一個年輕的作家,他的藝術修養并不比我們許多作家高;他的這部作品顯然是在我們年輕文學的已有的成就的基礎上寫出來的。
他的&mdash&mdash現在看起來已經不是平凡的&mdash&mdash才能,也是和我們許多作家一樣,在我們的文學運動中逐漸培養起來的。
具體地說,我們文學上近年來現實主義的一些成就,以及我剛才說過的許多描寫人民革命戰争的作品,都是幫助了這部作品的成就的。
(這裡且不談魯迅和蘇聯文學對于作者的并不例外的鼓舞和影響)。
這是說,我們的文學能力是一般地在逐漸提高起來的。
而這部作品,比起許多已有的描寫人民革命戰争的作品來,又是大大地前進了一步;它給我們的現實主義文學帶來了新的成就,主要的就是它真正在藝術上成功地描寫了我們的人民英雄。
這個成就是重要的,是有推進我們創作的作用的。
我們必須承認,在這部作品之前,我們許多作品所創造的英雄人物,雖然都有多少成就,但究竟還不能說已經在藝術上真正有力地、成功地反映了英雄人物,究竟都還不能給讀者以深刻的、強有力的、持久的鼓舞力量。
我們隻要把許多作品和這部作品比較地讀一讀,就會得出明白的判斷。
這樣,這部作品是我們新的成就;這個新的成就,對于我們創作所以重要,是因為創造正面人物,即描寫先進分子或英雄人物,乃是我們的現實主義&mdash&mdash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最根本的任務;同時,這個任務是艱巨的,要求着作家們的戰鬥的精神和真正的創造性。
這部作品在英雄史詩上的成就,在我們創作上就有一種新紀錄的意義;它的顯著的創造性,顯然有推進我們現實主義創作運動的作用。
(用不到解釋,這決不是說創造反面人物的典型和發展諷刺文學,就不是我們現實主義創作運動的極重要的任務。
)如果我們聯系到更切近一些的問題,則例如目前在作家們中間關于描寫英雄人物就有各種問題在提出來,也存在着不正确的、非現實主義的傾向;這部作品就顯然能夠很有力地回答了一些問題。
再其次,我們覺得作者的戰鬥的創作精神,确實是最可寶貴的。
大家可以判斷,這部作品的成就,和作者對于這次戰争的親身體驗分不開,同時也和作者掌握現實的精神不可分離。
作者曾經比較長期地在部隊裡工作,曾經參加過多次的戰鬥;在這次保衛延安戰争中,作者就是在戰鬥部隊裡參加工作的。
這是作者寫這部作品的主要的資本。
但如我們在前面已經分析過,作者掌握現實的正确的、現實主義的方法和精神,也是這部作品成功的一個根本原因;而作者對現實和創作的那種戰鬥的态度,還更加重要。
作者是全心身地在體驗、肯定和歌頌這次戰争的偉大精神的,他和戰争的精神之間沒有任何的隔離;他在創作時,也仍然是在和戰争同呼吸,同跳動的。
作者描寫英雄人物,完全深入人物的靈魂中去,和人物同跳着脈搏,并以自己的意識到或不意識到的全部熱情去肯定和體現他所認為應該肯定的東西;這樣就使作者能夠把革命人物的靈魂和精神真正體現了出來。
這種對于生活的無隔離的精神和戰鬥的态度,是我們最需要的精神,也是現在我們不少作家還缺少的精神。
總之,這部作品的成就和它的創作精神,都值得引起我們今天文學界的注意和重視。
一九五四年七月十八日 本文中關于小說的引文均根據1954年6月出版的《保衛延安》第一版。
&mdash&mdash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