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保衛延安》
關燈
小
中
大
了他和一個普通戰士或當時在困難環境下的普通群衆同甘苦的情形,描寫了他誠心誠意地&ldquo像掃帚一樣供人民使用&rdquo的精神。
陳興允旅長曾經轉述過他的話;我們要像掃帚一樣供人民使用;而不要像菩薩一樣讓人民恭敬我們,擡高我們,害怕我們。
菩薩看起來很威嚴、吓人,可是它經不住一掃帚打;掃帚雖然是小物件,躺在房角裡并不惹人注意,但是每一家都離不了它。
他自己是完全自自然然地這樣實行的,并且也這樣地教育他的同志們。
作者的這些描寫,所造成的雖還不是一座巨大的藝術雕像,然而也已經真實地表達了彭德懷将軍的崇高精神。
作者畫出了彭德懷将軍的這一幅肖像,使這部英雄史詩更生色,更有重量;同時,這個成就,對于我們今天的文學事業也是有意義的。
作者對于周大勇,是集中地描寫的,是把他作為一個連營級的指揮員,也作為一個普通的戰士來描寫的。
周大勇是連長,後來被提拔為營長,但在他的身上集中着我們軍隊中的普通戰士的精神、人民戰士的精神,也集中着普通革命人民群衆的精神。
周大勇、王老虎、李誠、衛毅、張培等,都是作者把連、營、團級的指揮員、政治工作人員和普通戰士們在這次戰争中所發揚的精神,在他們身上加以集中描寫的人物。
他們都是典型人物,都是這次戰争的偉大精神的突出的體現者、勝利的突出的創造者、戰争的最強的脈搏。
我們在周大勇身上,能夠強烈而親切地感覺到在戰争全過程中戰士們的思想情緒。
從周大勇所屬的這個縱隊西渡黃河來作戰的時候起,即從作品開頭起,讀者可以強烈地感覺到,這樣的軍隊是完全以對于人民解放事業的忠誠和堅決戰鬥到底的精神武裝了起來的,尤其是以保衛延安戰争的正義性、參加這樣戰争的光榮感和在毛主席親自指揮之下的勝利信心,以及對于敵人的無限的仇恨,武裝了起來的。
戰士們越走近延安一步,他們也越為對于敵人的仇恨和對于保衛延安、保衛黨中央、保衛毛主席、保衛人民的民主幸福生活的神聖的正義感情所燃燒。
待到這個縱隊已經到達了延安正東八十裡的甘谷驿鎮,正集結在該鎮西面的山溝裡待命時,卻傳來了我軍撤出延安的消息,這時候就差不多每一個人的靈魂都在自己神聖的正義感情和憤怒的煎熬裡極端地痛苦着了。
我們看一看當連長周大勇向戰士們傳達了消息時的情形罷,作者的描寫顯然是很真實的: 周大勇&hellip&hellip他平時開言動語嗓門總是宏亮的,可是目下講話開頭說了聲:&ldquo同志們&hellip&hellip&rdquo喉嚨裡就憋了一團東西。
他看不見戰士們,聽不見風吼聲,也不知道自己要講什麼。
停了一兩分鐘,直到教導員提醒他,他才從牙縫裡擠出了這幾個字:&ldquo我軍退出延安&hellip&hellip&rdquo戰士們像聽到什麼命令一樣,嘩地一齊站起來。
五六分鐘的時光,講話、聽話的人,都不作聲。
大夥都輕輕地短促地呼吸着,像是隻要有一個人開口,或有人咳嗽一聲,就有什麼好大的東西要猛烈爆炸。
一陣陣的大風,沉重地滾轉過山頭、溝渠嗚嗚地吼叫着。
風沙漫天,天昏地暗。
猛然,一個戰士打破讓人耐不住的悶氣,問:&ldquo我們黨中央和毛主席住的延安&hellip&hellip可真的&hellip&hellip說呀,連長!&rdquo會場鴉雀無聲,戰士們呼哧呼哧地出氣,心髒孔咚孔咚跳動像擂鼓一樣響。
他們都兩眼發黑,腦子裡轟轟作響,腳下的土地像春天的雪在溶化着。
周大勇也像木頭人一樣站在那裡,腦子裡亂成一片。
他覺得,好像有誰用鐵錘敲着他熱騰騰的心。
滾熱的眼淚,忽撒撒地落下來! 有人低聲哭了!眨眼工夫,全場人都恸哭起來。
有的戰士還跺腳,抽噎着哭。
眼淚滴在手上,胸脯上,冰冷的槍托上! 張培看周大勇講不下去,他走到戰士們面前。
他要說話,可是好一陣也說不出話。
他尋思:人民解放戰争打了八個多月,難道我們放棄的地方少嗎?有許多戰士親眼看見自己的家鄉放棄了,可是誰淌過一滴淚呢?自己參加了人民軍隊十年開外,也沒見過戰士們這樣哭過! &hellip&hellip 張培一清二楚地知道我軍退出延安的目的和意義,可是這一刻他和戰士們一樣,眼裡滾着淚花子。
他聲音抖動地說:&ldquo同志們,坐下!同志們,我們确實退出延安了&hellip&hellip&rdquo戰士馬長勝站起來,喊:&ldquo報告!&hellip&hellip延安是我們的&hellip&hellip我們黨中央和毛主席在延安住了&hellip&hellip延安&hellip&hellip黨中央&hellip&hellip毛主席&hellip&hellip。
&rdquo他用拳頭猛烈地捶打自己的胸膛,像是胸膛裡有什麼東西要爆炸似的。
張培壓制着自己湧動的感情,強忍住眼淚,說:&ldquo同志們,黨中央安全地撤離延安。
同志們放心,旅首長傳達說:毛主席還繼續在陝北指揮全國人民解放戰争,并親自指揮我們;毛主席和我們在一起&hellip&hellip&rdquo二班長馬全有猛地站起來,喊:&ldquo報告!教導員,我說一句話。
我&hellip&hellip我們共産黨員,革命軍人,沒日沒夜從山西趕來,趕來&hellip&hellip趕來保衛黨中央,保衛毛主席,保&hellip&hellip保衛延安&hellip&hellip如今&hellip&hellip我們算什麼共産黨員呢?算什麼革命戰士?&rdquo 一個戰士喊:&ldquo教導員!為了我們毛主席&hellip&hellip下命令呀!去拚,去跟敵人拚呀!&rdquo 戰士們雷一樣的聲音爆炸開來: &ldquo拚呀!拚呀!&rdquo &ldquo我們豁出來咯!拚呀!&rdquo &ldquo拚&hellip&hellip拚&hellip&hellip拚&hellip&hellip&rdquo&ldquo為黨中央&hellip&hellip我們&hellip&hellip去收複延安&hellip&hellip去&hellip&hellip去&hellip&hellip&rdquo&ldquo為毛主席&hellip&hellip&rdquo&ldquo去呀!&hellip&hellip去呀&hellip&hellip&rdquo&ldquo黨中央&hellip&hellip毛主席&hellip&hellip毛主席&hellip&hellip延安&hellip&hellip&rdquo&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哭聲變成喊聲,喊聲變成一片宣誓聲。
大風越刮越大,宣誓聲也越來越高。
張培說:&ldquo同志們,不要難過,不要流淚,聽我說。
同志們!我們愛毛主席,我們就應該&hellip&hellip&rdquo戰士們一哇聲地喊:&ldquo保衛黨中央&hellip&hellip保衛毛主席&hellip&hellip&rdquo喊聲像滾雷一樣響。
山頭上、溝渠中滾轉的大風,把這吼聲帶到遠方去了。
(以上引用,中間略有省節。
&mdash&mdash引用者) &ldquo黨中央&hellip&hellip毛主席&hellip&hellip延安&hellip&hellip&rdquo這聲音喊出來的,是怎樣神聖的感情呢! 關于延安,關于這個曆史性的延安,作者在第一章第三節中曾作了一段最優美的描寫,這裡我不引用了。
這一段詩的散文,是我們所看見過的描寫延安的文字中最美麗、最動人的文字。
作者所描寫的是人們心靈中的延安,因而也是最真實的延安。
這樣,他就寫出了這個曆史性的延安,同時也寫出了人們的靈魂。
這就是戰争開始時戰士們實際的思想感情,也是指揮員們實際的思想感情。
了解這種實際的思想感情,是我們了解人物的靈魂和性格所必需的,也是體會這次戰争的精神所必需的。
作者根據人們的這種實際思想感情來開始和展開關于周大勇和其他人物的描寫,這是和他要掌握人物的力量的要求完全相一緻的。
周大勇是一個連長,一個指揮員,同時也仍然是戰士中的一個。
在我們革命的軍隊中,指揮員和戰鬥員的思想感情本來是完全相通的,因為戰鬥的目的和意志是完全一緻的。
指揮員們也都保持着戰鬥員們的特色,因為指揮員們的優秀精神就是從普通戰鬥員的精神中提煉和提高起來的東西;無論指揮員和戰鬥員都來自人民群衆,都為黨的教育、部隊教育和革命鬥争所培養和鍛煉,同時大部分指揮員就都是從戰鬥員中成長起來的。
在周大勇身上,普通的然而英勇非凡的戰士的特色尤其鮮明;他是我們人民戰士的一個典型。
他的性格的成長,體現着一個普通的勇敢的戰士怎樣成為一個英雄和出色的指揮員的成長,而尤其體現着一個普通人怎樣成為一個不能摧毀的堅強的革命戰士的成長。
周大勇成長的具體曆史,反映着人民革命的一長段艱苦鬥争的曆史。
他是紅軍長征時投軍的,那時他還隻是一個十三歲的孩子,而在他投軍前,他已經吸了革命的乳液,尤其是喝夠了革命受挫折後的災難的苦液;在投軍後,黨和部隊的教育以及一次一次的艱苦鬥争把他逐漸煉成了具有銅筋鐵骨和鋼的意志的人。
他的成長也可以說明:他是
陳興允旅長曾經轉述過他的話;我們要像掃帚一樣供人民使用;而不要像菩薩一樣讓人民恭敬我們,擡高我們,害怕我們。
菩薩看起來很威嚴、吓人,可是它經不住一掃帚打;掃帚雖然是小物件,躺在房角裡并不惹人注意,但是每一家都離不了它。
他自己是完全自自然然地這樣實行的,并且也這樣地教育他的同志們。
作者的這些描寫,所造成的雖還不是一座巨大的藝術雕像,然而也已經真實地表達了彭德懷将軍的崇高精神。
作者畫出了彭德懷将軍的這一幅肖像,使這部英雄史詩更生色,更有重量;同時,這個成就,對于我們今天的文學事業也是有意義的。
作者對于周大勇,是集中地描寫的,是把他作為一個連營級的指揮員,也作為一個普通的戰士來描寫的。
周大勇是連長,後來被提拔為營長,但在他的身上集中着我們軍隊中的普通戰士的精神、人民戰士的精神,也集中着普通革命人民群衆的精神。
周大勇、王老虎、李誠、衛毅、張培等,都是作者把連、營、團級的指揮員、政治工作人員和普通戰士們在這次戰争中所發揚的精神,在他們身上加以集中描寫的人物。
他們都是典型人物,都是這次戰争的偉大精神的突出的體現者、勝利的突出的創造者、戰争的最強的脈搏。
我們在周大勇身上,能夠強烈而親切地感覺到在戰争全過程中戰士們的思想情緒。
從周大勇所屬的這個縱隊西渡黃河來作戰的時候起,即從作品開頭起,讀者可以強烈地感覺到,這樣的軍隊是完全以對于人民解放事業的忠誠和堅決戰鬥到底的精神武裝了起來的,尤其是以保衛延安戰争的正義性、參加這樣戰争的光榮感和在毛主席親自指揮之下的勝利信心,以及對于敵人的無限的仇恨,武裝了起來的。
戰士們越走近延安一步,他們也越為對于敵人的仇恨和對于保衛延安、保衛黨中央、保衛毛主席、保衛人民的民主幸福生活的神聖的正義感情所燃燒。
待到這個縱隊已經到達了延安正東八十裡的甘谷驿鎮,正集結在該鎮西面的山溝裡待命時,卻傳來了我軍撤出延安的消息,這時候就差不多每一個人的靈魂都在自己神聖的正義感情和憤怒的煎熬裡極端地痛苦着了。
我們看一看當連長周大勇向戰士們傳達了消息時的情形罷,作者的描寫顯然是很真實的: 周大勇&hellip&hellip他平時開言動語嗓門總是宏亮的,可是目下講話開頭說了聲:&ldquo同志們&hellip&hellip&rdquo喉嚨裡就憋了一團東西。
他看不見戰士們,聽不見風吼聲,也不知道自己要講什麼。
停了一兩分鐘,直到教導員提醒他,他才從牙縫裡擠出了這幾個字:&ldquo我軍退出延安&hellip&hellip&rdquo戰士們像聽到什麼命令一樣,嘩地一齊站起來。
五六分鐘的時光,講話、聽話的人,都不作聲。
大夥都輕輕地短促地呼吸着,像是隻要有一個人開口,或有人咳嗽一聲,就有什麼好大的東西要猛烈爆炸。
一陣陣的大風,沉重地滾轉過山頭、溝渠嗚嗚地吼叫着。
風沙漫天,天昏地暗。
猛然,一個戰士打破讓人耐不住的悶氣,問:&ldquo我們黨中央和毛主席住的延安&hellip&hellip可真的&hellip&hellip說呀,連長!&rdquo會場鴉雀無聲,戰士們呼哧呼哧地出氣,心髒孔咚孔咚跳動像擂鼓一樣響。
他們都兩眼發黑,腦子裡轟轟作響,腳下的土地像春天的雪在溶化着。
周大勇也像木頭人一樣站在那裡,腦子裡亂成一片。
他覺得,好像有誰用鐵錘敲着他熱騰騰的心。
滾熱的眼淚,忽撒撒地落下來! 有人低聲哭了!眨眼工夫,全場人都恸哭起來。
有的戰士還跺腳,抽噎着哭。
眼淚滴在手上,胸脯上,冰冷的槍托上! 張培看周大勇講不下去,他走到戰士們面前。
他要說話,可是好一陣也說不出話。
他尋思:人民解放戰争打了八個多月,難道我們放棄的地方少嗎?有許多戰士親眼看見自己的家鄉放棄了,可是誰淌過一滴淚呢?自己參加了人民軍隊十年開外,也沒見過戰士們這樣哭過! &hellip&hellip 張培一清二楚地知道我軍退出延安的目的和意義,可是這一刻他和戰士們一樣,眼裡滾着淚花子。
他聲音抖動地說:&ldquo同志們,坐下!同志們,我們确實退出延安了&hellip&hellip&rdquo戰士馬長勝站起來,喊:&ldquo報告!&hellip&hellip延安是我們的&hellip&hellip我們黨中央和毛主席在延安住了&hellip&hellip延安&hellip&hellip黨中央&hellip&hellip毛主席&hellip&hellip。
&rdquo他用拳頭猛烈地捶打自己的胸膛,像是胸膛裡有什麼東西要爆炸似的。
張培壓制着自己湧動的感情,強忍住眼淚,說:&ldquo同志們,黨中央安全地撤離延安。
同志們放心,旅首長傳達說:毛主席還繼續在陝北指揮全國人民解放戰争,并親自指揮我們;毛主席和我們在一起&hellip&hellip&rdquo二班長馬全有猛地站起來,喊:&ldquo報告!教導員,我說一句話。
我&hellip&hellip我們共産黨員,革命軍人,沒日沒夜從山西趕來,趕來&hellip&hellip趕來保衛黨中央,保衛毛主席,保&hellip&hellip保衛延安&hellip&hellip如今&hellip&hellip我們算什麼共産黨員呢?算什麼革命戰士?&rdquo 一個戰士喊:&ldquo教導員!為了我們毛主席&hellip&hellip下命令呀!去拚,去跟敵人拚呀!&rdquo 戰士們雷一樣的聲音爆炸開來: &ldquo拚呀!拚呀!&rdquo &ldquo我們豁出來咯!拚呀!&rdquo &ldquo拚&hellip&hellip拚&hellip&hellip拚&hellip&hellip&rdquo&ldquo為黨中央&hellip&hellip我們&hellip&hellip去收複延安&hellip&hellip去&hellip&hellip去&hellip&hellip&rdquo&ldquo為毛主席&hellip&hellip&rdquo&ldquo去呀!&hellip&hellip去呀&hellip&hellip&rdquo&ldquo黨中央&hellip&hellip毛主席&hellip&hellip毛主席&hellip&hellip延安&hellip&hellip&rdquo&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哭聲變成喊聲,喊聲變成一片宣誓聲。
大風越刮越大,宣誓聲也越來越高。
張培說:&ldquo同志們,不要難過,不要流淚,聽我說。
同志們!我們愛毛主席,我們就應該&hellip&hellip&rdquo戰士們一哇聲地喊:&ldquo保衛黨中央&hellip&hellip保衛毛主席&hellip&hellip&rdquo喊聲像滾雷一樣響。
山頭上、溝渠中滾轉的大風,把這吼聲帶到遠方去了。
(以上引用,中間略有省節。
&mdash&mdash引用者) &ldquo黨中央&hellip&hellip毛主席&hellip&hellip延安&hellip&hellip&rdquo這聲音喊出來的,是怎樣神聖的感情呢! 關于延安,關于這個曆史性的延安,作者在第一章第三節中曾作了一段最優美的描寫,這裡我不引用了。
這一段詩的散文,是我們所看見過的描寫延安的文字中最美麗、最動人的文字。
作者所描寫的是人們心靈中的延安,因而也是最真實的延安。
這樣,他就寫出了這個曆史性的延安,同時也寫出了人們的靈魂。
這就是戰争開始時戰士們實際的思想感情,也是指揮員們實際的思想感情。
了解這種實際的思想感情,是我們了解人物的靈魂和性格所必需的,也是體會這次戰争的精神所必需的。
作者根據人們的這種實際思想感情來開始和展開關于周大勇和其他人物的描寫,這是和他要掌握人物的力量的要求完全相一緻的。
周大勇是一個連長,一個指揮員,同時也仍然是戰士中的一個。
在我們革命的軍隊中,指揮員和戰鬥員的思想感情本來是完全相通的,因為戰鬥的目的和意志是完全一緻的。
指揮員們也都保持着戰鬥員們的特色,因為指揮員們的優秀精神就是從普通戰鬥員的精神中提煉和提高起來的東西;無論指揮員和戰鬥員都來自人民群衆,都為黨的教育、部隊教育和革命鬥争所培養和鍛煉,同時大部分指揮員就都是從戰鬥員中成長起來的。
在周大勇身上,普通的然而英勇非凡的戰士的特色尤其鮮明;他是我們人民戰士的一個典型。
他的性格的成長,體現着一個普通的勇敢的戰士怎樣成為一個英雄和出色的指揮員的成長,而尤其體現着一個普通人怎樣成為一個不能摧毀的堅強的革命戰士的成長。
周大勇成長的具體曆史,反映着人民革命的一長段艱苦鬥争的曆史。
他是紅軍長征時投軍的,那時他還隻是一個十三歲的孩子,而在他投軍前,他已經吸了革命的乳液,尤其是喝夠了革命受挫折後的災難的苦液;在投軍後,黨和部隊的教育以及一次一次的艱苦鬥争把他逐漸煉成了具有銅筋鐵骨和鋼的意志的人。
他的成長也可以說明: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