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鋪,甚至隻是貨棧的一角,用舊床單攔起,住上幾對夫婦,他們就商量着日後如何一家人團在一起,過幾日豪華的生活。
來到柯橋,盡管是旅遊旺季,住宿費半折也不打,夏介民依然毫不猶豫地要下這個套間,爽氣地付了訂金。
當晚,三口人就進了餐廳。
媽媽說沒有胃口,在房間裡吃些餅幹也罷了。
夏介民說:住賓館,吃餅幹,被服務小姐撞見,牙齒也要笑掉了。
于是,一家人出房間,乘電梯下到二樓。
餐廳擺在圓形圍欄一周,從上面往下看,正是一樓大堂的中心。
除去電梯,别有一彎寬闊的大理石樓梯通下去。
餐廳裡大約有三成座,三人找了個靠欄杆的桌子落座,可看見底下的人走動。
菜單是硬面的長大的一本,翻開來,單是海鮮就是一面,炖品又是一面,鍋仔還是一面。
菜名都很氣派:大黃蛇,象鼻蚌,蝦籽大烏參,等等。
輪到點菜,點了幾個,卻都沒有貨。
夏介民說:沒有貨,寫上去做什麼?小姐不饒人地說:這都是時令貨,要吃鮮活,全靠飛機送,冰箱裡不是沒有,冷凍的,你要不要?夏介民本想問:飛機停哪裡,停河埠頭嗎?但到底不想淘氣,壞了自家的興緻。
就将菜單一合,放下,問:你有什麼,報給我聽聽。
報上來的倒都是鄉下的家常菜,炒南瓜,煎臭豆腐,蔥烤鲫魚,這倒很中夏介民女人的意,實惠。
不過,等菜端上來,她就不中意了,說沒有她炒的好吃,菜又撿得不幹淨,草梗都在裡面,不由譏諷道:豪華人原來是吃草。
夏介民就說:草和草一樣嗎?稻草是草,白娘娘盜仙草的草也是草。
逗着嘴,一餐飯就吃下來了。
喊來小姐簽單,小姐卻要現付,說是餐廳與客房各是各,單立帳戶的。
夏介民隻得付錢,一邊說:還是不接軌啊!小姐一撇嘴,不屑回答地昂然走了。
三口人離了座,沿大理石樓梯下去,向大堂的四周看看,見有一小超市,媽媽就要進去,說要買些餅幹。
夏介民笑她,總是餅幹,餅幹,生怕吃不飽!母女兩人都笑了。
進電梯,上去,回房間。
開門一看,顯然又進來人服務過了。
幾盞台燈開了,床罩揭去,被子折一個直角,熱水瓶裡也換了新水。
三人都驚奇而滿意。
夏介發立即動手查看電視音響有沒有接電源,抽出一張片子準備唱歌。
秧寶寶和媽媽則裡外地看看。
床頭櫃底下有兩雙紙拖鞋,套在腳上,輕飄飄地,不敢着地,生怕一着地便要破。
母女倆一人一雙趿着,小心翼翼地走。
衣櫃裡有兩套毛巾布的浴衣,母女倆也一人套一件。
上身才發現并不幹淨,有一些污漬,不曉得什麼樣的人穿過了又沒洗,媽媽趕緊呵拆秧寶寶脫下來,放回去。
接着,又在寫字台上,一本大皮革夾子裡,發現了印刷精美的信紙,信封,還有一個小小的針線包:繞了五六種顔色的絲線,線上插一枚小針。
秧寶寶想收起來,又不敢,怕服務員要來檢查。
但再又想,就算她們用掉了又如何?後來決定暫且放着,走時再帶上。
趿着紙拖鞋,兩人蹒中山着進了浴間。
浴間有一間廂房那樣大,迎門是一個沖淋房,沖淋房一側是一個三角形的浴缸,邊上有無數按鈕,不右作何用途。
隔一個馬桶,對面是一長條大理石台面,嵌着兩個洗臉盆,台盆上方,是整面牆寬的鏡子。
媽媽對着鏡子停住了,好像不認得鏡裡的那個人了。
良久,說了聲:這女人太難看!鏡前的燈,與頂上的燈交相輝映,又從滿壁的白瓷磚上反射照耀,一片雪白,纖毫畢露。
臉上的斑痣,細皺,皮屑,全一覽無餘。
媽媽不由擡起手,摩擦一下面孔。
這時又從鏡裡看見了自己的手,枯黃,粗糙,幹裂,指甲邊都是倒刺。
全身上下,簡直一無是處了。
秧寶寶的注意力全在鏡台上的小東西,一排排的小瓶,顔色各異。
綠色的是洗發香波,黃色的是護發素,乳白的是洗浴液。
封套裡是一把白色的小梳子。
盒子也有一排,香皂,浴帽,剃須刀,還有牙刷,配一管小小的牙膏。
她忙不疊地打開一管,卻無論如何擠不出來,不知是何年何月的牙膏,都硬住了。
秧寶寶還是珍惜地旋上蓋子,放好,決定回去時一并帶上,分給蔣芽兒一半。
媽媽已經從鏡子裡将自己全部檢查完畢,終于發現并無大礙。
頭發是黑的,眼睛是亮的,牙齒還比較白,主要是皮膚。
那麼,就抓住這幾天,狠命地養一養,不相信養不好。
她打消了一些沮喪的情緒,重新振作起來,與秧寶寶一同欣賞着這些洗漱玩意兒。
現在,可以開始洗澡了。
找冷熱水開關,找了一會兒。
找好,調勻,一邊放水,一邊幫秧寶寶脫衣。
媽媽發現秧寶寶手腳長了許多,因沒有發育,身上沒什麼肉,就顯得更長了,像一隻螞蚱。
媽媽将秧寶寶的頭發攏到頭頂,盤一個大髻,插上幾根大發卡,固定好。
細看她的肩,背,腰,已可約略看出輪廓,是個高挑個兒的身子。
秧寶寶坐進水裡,覺得人像是要浮起來,不由尖叫一聲。
母女倆又将手邊的按鈕亂按一陣,有一回,水從頂上蓮蓬頭裡撒下來,母女倆一同尖叫一聲,再一陣亂按,水回到底下龍頭裡。
又一回,浴缸四周忽射出無數股細流,尖尖地刺在秧寶寶身上,秧寶寶便像條魚似的躍起來,一邊大笑。
下面一回,水是集成較粗的幾股,緩緩地沖擊着,秧寶寶就笑得好些了。
母女倆在浴間裡鬧成一團,夏介民自個兒在客廳裡也唱得很沸騰。
他的嗓音本來不錯,有點小鋼槍的意思,可是一旦配上伴奏,就顯得多少有些音不準。
自己總歸聽不出來,越唱越激昂,别人聽來就有些滑稽。
所以,那兩人從浴間裡熱騰騰地出來,都捂着耳朵不要他唱。
他偏要唱,過去奪他的話筒,隻得讓給她們唱,不料更不濟。
秧寶寶總是要高或者低半個音,沒一句合得上。
媽媽呢,喜歡唱越劇,找了張《問紫鵑》,卻一句也問不上來,結果還是夏介民唱。
經過一番親身演練,這時聽來就順耳許多,曉得卡拉OK唱來并不容易,需要曆練曆練。
有人欣賞,夏介民更唱得入聲入調,一支連一支。
而秧寶寶裹在雪白松軟的浴巾裡面,很快就睡熟了。
早晨醒來,秧寶寶是在媽媽床上。
爸爸睡對面床,兩人還在夢鄉。
房間裡很黑,隻從窗簾的邊緣,透進一點模糊的光線,表示天已經亮了。
在這點模糊的光線裡,房間漸漸地顯出大緻的輪廓。
這是什麼地方?秧寶寶定神想了想,昨日的一幕幕場景回到了目前。
是從門前做燈箱,中巴上下來兩個人向自己走開開始,接連着,一浪高過一浪,終至高xdx潮,他們來到了這個柯橋的制高點,滿目晶瑩璀璨。
秧寶寶不由合了合眼,感覺到身下的柔軟。
繃直身子彈了彈,身底下的席夢思微微波動了幾下。
她又睜開眼下,再也不想睡了。
今天還有什麼在等待着呢?她小心地掙出媽媽地懷裡,坐起來,赤腳在床前摸索了一會兒,摸索不到紙拖鞋,幹脆不摸了,光腳下了地,走出卧室,來到客廳。
客廳已經大亮了,昨晚放的碟片,沒有收好人就走開了,空殼子和碟片,東一件,西一件地擺在茶幾上。
還有一攤瓜子殼,半封餅幹。
爸爸的大皮鞋,也東一隻西一隻地扔在地毯上。
秧寶寶繞過鞋,徑直向窗前走去。
此時,窗戶拉上了一長幅白色扣紗簾子,靜靜地垂地。
透過白紗簾,可見天邊的朝霞,細長的,一道橘紅,一道粉紫,一道金白,一骨朵一骨朵的白雲,上下擠着它們,漸漸地洇開,彌散,顔色攪在一起,流淌得四處都是。
秧寶形容詞撩開紗簾,所有的顔色向她跳了一跳,天空逼近了一些。
這時候,她看見了天空底下的柯橋,亦好像是蒙着一層紗簾,那是霧氣。
蒙蒙的霧氣之下,這灰黃色的大鎮子,有着一種奇怪的跳動的面目。
這是由于街道裡飛馳的汽車,工廠煙囪裡湧動的白煙黑煙,河道裡緩緩行駛的船隻,笨拙地調着頭的塔吊,所有的細碎的枝節,全都騰騰地勃動起來。
錯覺之下,它們似乎同時地移出各自原先的位置,占領了鄰近的位置,再離開,再占領。
但互相之間,邊緣始終咬合着,協作着行動。
最終,又都回複到各自的原位。
現在,秧寶寶看見,柯橋是在她的腳下跳動着。
原來這一面玻璃窗是落到地的。
她擠到沙發背面,席地坐下,雙手抱着膝蓋,從上往下看着這個神奇的大鎮子。
太陽不知什麼時候升起來了,光線變成金黃色的。
透過厚厚的玻璃,她亦能感覺到灼亮與熱。
底下的鎮子,也改了顔色。
那水泥的灰白,灰白裡嵌的幾道墨線,是老屋的屋脊,以及河水的渾綠的線條,原先是蒙在水氣和空氣中的微屑合成的霧障後面,形成灰黃的暗淡調子,現在卻染成較為明亮的姜黃了。
在此姜黃調子裡,那種躍動的形态便有規律地變換光線,一深一淺,帶些閃。
然後,又加進大量的漫動着的顆粒,那是人,越來越多的人。
于是,這種律動變成篩子篩動砂粒的狀态。
一整個大鎮子有節奏地搖,搖,遙太陽又升高一些,底下的鎮子忽然斜切成兩半,一半明,一半暗。
姜黃調子從兩半同時退去了,重新顯現出水泥的幹燥生硬的灰白色,這種灰白是鎮子的基調,掩蓋了其他的不同的因素。
顔色變淺變淡,但亮度更加高了,甚至起了反光。
而相應的,那暗的一半亦顯得更暗,幾乎又回進了黎明之前。
然而,那光亮很快就擴展了。
就像一面巨大的書頁,伴着揭了開去。
迅速地,整個鎮子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真是無比的清晰,每一個細節都凸現在眼前。
方才那有節奏的律動,此時卻全部消退,局部都是相對地孤立着,靜或者動,均是在各自有限的範圍内。
總之,腳下的景物變得具體了。
你可看見這個鎮子基本的格式,在幾條寬和直的粗線條――這是由新街擔任的,在這些粗線條框成的整齊的大格子裡,是一些彎曲和零落的細筆觸,一方面填補了大格子裡的空虛,又一方面增添了大格子裡的零亂。
但就是這兩方面,使得這些單調的大格子有了些趣味,變得比較生動了。
從版圖上來看,這些新街的線條,就像是在一個根據氣候,土壤,人力的資源,自然發展的地表上,再次劃分的行政區域的邊界。
多少帶些強力的幹涉,将所有不同的性質,全都簡單歸納起來。
這些粗直的線條邊上,大緻有兩種建築。
一種是簡陋的臨時搭建的,通常是作商業用的平頂房子,一層,二層,三層不等,其中間雜着第二種,便是機關和酒店。
馬賽克的牆面,或者玻璃幕牆,鋁合金窗戶框架,人造大理石的基座。
這些豪華的建築卻也給人臨時搭建的印象,那是因為在這些外表光鮮的新型建築材料底下,是單薄,脆弱和易舊的質地。
并且,與周遭灰暗環境不協調,也是一個原因,使人覺得,這隻是暫且的事情,過了這一段,還要打散重來。
大格子裡面的碎筆觸,名堂就多了,有黑瓦闆牆的老房子,有磚砌泥披的獨家院,有石頭嵌出花斑紋的牆基,還有臨水的,立在樁柱上的水閣。
這些房子多是破亂不堪,幾乎成碎瓦礫了。
可是,撇開它們的破爛不說,仔細追究,它們其實是蠻精緻的。
那立在水裡的樁柱,如何巧妙地承受大半座木樓的重力,一絲兒不歪斜;那魚鱗瓦,齊齊地從尖起的屋脊開始,流瀉下來,到了檐邊,又翹起一些,瓦卻一行不錯,形成一幅均衡的幾何圖形;那木頭窗棂,雖然沒有什麼華麗的雕飾,可做得榫是榫,卯是卯,棱是棱,角是角;那小巷子裡的卵石地,拼得如何勻稱,和諧,天生成一般。
你猜不出有多少時間附在它上頭,你就考證吧!
來到柯橋,盡管是旅遊旺季,住宿費半折也不打,夏介民依然毫不猶豫地要下這個套間,爽氣地付了訂金。
當晚,三口人就進了餐廳。
媽媽說沒有胃口,在房間裡吃些餅幹也罷了。
夏介民說:住賓館,吃餅幹,被服務小姐撞見,牙齒也要笑掉了。
于是,一家人出房間,乘電梯下到二樓。
餐廳擺在圓形圍欄一周,從上面往下看,正是一樓大堂的中心。
除去電梯,别有一彎寬闊的大理石樓梯通下去。
餐廳裡大約有三成座,三人找了個靠欄杆的桌子落座,可看見底下的人走動。
菜單是硬面的長大的一本,翻開來,單是海鮮就是一面,炖品又是一面,鍋仔還是一面。
菜名都很氣派:大黃蛇,象鼻蚌,蝦籽大烏參,等等。
輪到點菜,點了幾個,卻都沒有貨。
夏介民說:沒有貨,寫上去做什麼?小姐不饒人地說:這都是時令貨,要吃鮮活,全靠飛機送,冰箱裡不是沒有,冷凍的,你要不要?夏介民本想問:飛機停哪裡,停河埠頭嗎?但到底不想淘氣,壞了自家的興緻。
就将菜單一合,放下,問:你有什麼,報給我聽聽。
報上來的倒都是鄉下的家常菜,炒南瓜,煎臭豆腐,蔥烤鲫魚,這倒很中夏介民女人的意,實惠。
不過,等菜端上來,她就不中意了,說沒有她炒的好吃,菜又撿得不幹淨,草梗都在裡面,不由譏諷道:豪華人原來是吃草。
夏介民就說:草和草一樣嗎?稻草是草,白娘娘盜仙草的草也是草。
逗着嘴,一餐飯就吃下來了。
喊來小姐簽單,小姐卻要現付,說是餐廳與客房各是各,單立帳戶的。
夏介民隻得付錢,一邊說:還是不接軌啊!小姐一撇嘴,不屑回答地昂然走了。
三口人離了座,沿大理石樓梯下去,向大堂的四周看看,見有一小超市,媽媽就要進去,說要買些餅幹。
夏介民笑她,總是餅幹,餅幹,生怕吃不飽!母女兩人都笑了。
進電梯,上去,回房間。
開門一看,顯然又進來人服務過了。
幾盞台燈開了,床罩揭去,被子折一個直角,熱水瓶裡也換了新水。
三人都驚奇而滿意。
夏介發立即動手查看電視音響有沒有接電源,抽出一張片子準備唱歌。
秧寶寶和媽媽則裡外地看看。
床頭櫃底下有兩雙紙拖鞋,套在腳上,輕飄飄地,不敢着地,生怕一着地便要破。
母女倆一人一雙趿着,小心翼翼地走。
衣櫃裡有兩套毛巾布的浴衣,母女倆也一人套一件。
上身才發現并不幹淨,有一些污漬,不曉得什麼樣的人穿過了又沒洗,媽媽趕緊呵拆秧寶寶脫下來,放回去。
接着,又在寫字台上,一本大皮革夾子裡,發現了印刷精美的信紙,信封,還有一個小小的針線包:繞了五六種顔色的絲線,線上插一枚小針。
秧寶寶想收起來,又不敢,怕服務員要來檢查。
但再又想,就算她們用掉了又如何?後來決定暫且放着,走時再帶上。
趿着紙拖鞋,兩人蹒中山着進了浴間。
浴間有一間廂房那樣大,迎門是一個沖淋房,沖淋房一側是一個三角形的浴缸,邊上有無數按鈕,不右作何用途。
隔一個馬桶,對面是一長條大理石台面,嵌着兩個洗臉盆,台盆上方,是整面牆寬的鏡子。
媽媽對着鏡子停住了,好像不認得鏡裡的那個人了。
良久,說了聲:這女人太難看!鏡前的燈,與頂上的燈交相輝映,又從滿壁的白瓷磚上反射照耀,一片雪白,纖毫畢露。
臉上的斑痣,細皺,皮屑,全一覽無餘。
媽媽不由擡起手,摩擦一下面孔。
這時又從鏡裡看見了自己的手,枯黃,粗糙,幹裂,指甲邊都是倒刺。
全身上下,簡直一無是處了。
秧寶寶的注意力全在鏡台上的小東西,一排排的小瓶,顔色各異。
綠色的是洗發香波,黃色的是護發素,乳白的是洗浴液。
封套裡是一把白色的小梳子。
盒子也有一排,香皂,浴帽,剃須刀,還有牙刷,配一管小小的牙膏。
她忙不疊地打開一管,卻無論如何擠不出來,不知是何年何月的牙膏,都硬住了。
秧寶寶還是珍惜地旋上蓋子,放好,決定回去時一并帶上,分給蔣芽兒一半。
媽媽已經從鏡子裡将自己全部檢查完畢,終于發現并無大礙。
頭發是黑的,眼睛是亮的,牙齒還比較白,主要是皮膚。
那麼,就抓住這幾天,狠命地養一養,不相信養不好。
她打消了一些沮喪的情緒,重新振作起來,與秧寶寶一同欣賞着這些洗漱玩意兒。
現在,可以開始洗澡了。
找冷熱水開關,找了一會兒。
找好,調勻,一邊放水,一邊幫秧寶寶脫衣。
媽媽發現秧寶寶手腳長了許多,因沒有發育,身上沒什麼肉,就顯得更長了,像一隻螞蚱。
媽媽将秧寶寶的頭發攏到頭頂,盤一個大髻,插上幾根大發卡,固定好。
細看她的肩,背,腰,已可約略看出輪廓,是個高挑個兒的身子。
秧寶寶坐進水裡,覺得人像是要浮起來,不由尖叫一聲。
母女倆又将手邊的按鈕亂按一陣,有一回,水從頂上蓮蓬頭裡撒下來,母女倆一同尖叫一聲,再一陣亂按,水回到底下龍頭裡。
又一回,浴缸四周忽射出無數股細流,尖尖地刺在秧寶寶身上,秧寶寶便像條魚似的躍起來,一邊大笑。
下面一回,水是集成較粗的幾股,緩緩地沖擊着,秧寶寶就笑得好些了。
母女倆在浴間裡鬧成一團,夏介民自個兒在客廳裡也唱得很沸騰。
他的嗓音本來不錯,有點小鋼槍的意思,可是一旦配上伴奏,就顯得多少有些音不準。
自己總歸聽不出來,越唱越激昂,别人聽來就有些滑稽。
所以,那兩人從浴間裡熱騰騰地出來,都捂着耳朵不要他唱。
他偏要唱,過去奪他的話筒,隻得讓給她們唱,不料更不濟。
秧寶寶總是要高或者低半個音,沒一句合得上。
媽媽呢,喜歡唱越劇,找了張《問紫鵑》,卻一句也問不上來,結果還是夏介民唱。
經過一番親身演練,這時聽來就順耳許多,曉得卡拉OK唱來并不容易,需要曆練曆練。
有人欣賞,夏介民更唱得入聲入調,一支連一支。
而秧寶寶裹在雪白松軟的浴巾裡面,很快就睡熟了。
早晨醒來,秧寶寶是在媽媽床上。
爸爸睡對面床,兩人還在夢鄉。
房間裡很黑,隻從窗簾的邊緣,透進一點模糊的光線,表示天已經亮了。
在這點模糊的光線裡,房間漸漸地顯出大緻的輪廓。
這是什麼地方?秧寶寶定神想了想,昨日的一幕幕場景回到了目前。
是從門前做燈箱,中巴上下來兩個人向自己走開開始,接連着,一浪高過一浪,終至高xdx潮,他們來到了這個柯橋的制高點,滿目晶瑩璀璨。
秧寶寶不由合了合眼,感覺到身下的柔軟。
繃直身子彈了彈,身底下的席夢思微微波動了幾下。
她又睜開眼下,再也不想睡了。
今天還有什麼在等待着呢?她小心地掙出媽媽地懷裡,坐起來,赤腳在床前摸索了一會兒,摸索不到紙拖鞋,幹脆不摸了,光腳下了地,走出卧室,來到客廳。
客廳已經大亮了,昨晚放的碟片,沒有收好人就走開了,空殼子和碟片,東一件,西一件地擺在茶幾上。
還有一攤瓜子殼,半封餅幹。
爸爸的大皮鞋,也東一隻西一隻地扔在地毯上。
秧寶寶繞過鞋,徑直向窗前走去。
此時,窗戶拉上了一長幅白色扣紗簾子,靜靜地垂地。
透過白紗簾,可見天邊的朝霞,細長的,一道橘紅,一道粉紫,一道金白,一骨朵一骨朵的白雲,上下擠着它們,漸漸地洇開,彌散,顔色攪在一起,流淌得四處都是。
秧寶形容詞撩開紗簾,所有的顔色向她跳了一跳,天空逼近了一些。
這時候,她看見了天空底下的柯橋,亦好像是蒙着一層紗簾,那是霧氣。
蒙蒙的霧氣之下,這灰黃色的大鎮子,有着一種奇怪的跳動的面目。
這是由于街道裡飛馳的汽車,工廠煙囪裡湧動的白煙黑煙,河道裡緩緩行駛的船隻,笨拙地調着頭的塔吊,所有的細碎的枝節,全都騰騰地勃動起來。
錯覺之下,它們似乎同時地移出各自原先的位置,占領了鄰近的位置,再離開,再占領。
但互相之間,邊緣始終咬合着,協作着行動。
最終,又都回複到各自的原位。
現在,秧寶寶看見,柯橋是在她的腳下跳動着。
原來這一面玻璃窗是落到地的。
她擠到沙發背面,席地坐下,雙手抱着膝蓋,從上往下看着這個神奇的大鎮子。
太陽不知什麼時候升起來了,光線變成金黃色的。
透過厚厚的玻璃,她亦能感覺到灼亮與熱。
底下的鎮子,也改了顔色。
那水泥的灰白,灰白裡嵌的幾道墨線,是老屋的屋脊,以及河水的渾綠的線條,原先是蒙在水氣和空氣中的微屑合成的霧障後面,形成灰黃的暗淡調子,現在卻染成較為明亮的姜黃了。
在此姜黃調子裡,那種躍動的形态便有規律地變換光線,一深一淺,帶些閃。
然後,又加進大量的漫動着的顆粒,那是人,越來越多的人。
于是,這種律動變成篩子篩動砂粒的狀态。
一整個大鎮子有節奏地搖,搖,遙太陽又升高一些,底下的鎮子忽然斜切成兩半,一半明,一半暗。
姜黃調子從兩半同時退去了,重新顯現出水泥的幹燥生硬的灰白色,這種灰白是鎮子的基調,掩蓋了其他的不同的因素。
顔色變淺變淡,但亮度更加高了,甚至起了反光。
而相應的,那暗的一半亦顯得更暗,幾乎又回進了黎明之前。
然而,那光亮很快就擴展了。
就像一面巨大的書頁,伴着揭了開去。
迅速地,整個鎮子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真是無比的清晰,每一個細節都凸現在眼前。
方才那有節奏的律動,此時卻全部消退,局部都是相對地孤立着,靜或者動,均是在各自有限的範圍内。
總之,腳下的景物變得具體了。
你可看見這個鎮子基本的格式,在幾條寬和直的粗線條――這是由新街擔任的,在這些粗線條框成的整齊的大格子裡,是一些彎曲和零落的細筆觸,一方面填補了大格子裡的空虛,又一方面增添了大格子裡的零亂。
但就是這兩方面,使得這些單調的大格子有了些趣味,變得比較生動了。
從版圖上來看,這些新街的線條,就像是在一個根據氣候,土壤,人力的資源,自然發展的地表上,再次劃分的行政區域的邊界。
多少帶些強力的幹涉,将所有不同的性質,全都簡單歸納起來。
這些粗直的線條邊上,大緻有兩種建築。
一種是簡陋的臨時搭建的,通常是作商業用的平頂房子,一層,二層,三層不等,其中間雜着第二種,便是機關和酒店。
馬賽克的牆面,或者玻璃幕牆,鋁合金窗戶框架,人造大理石的基座。
這些豪華的建築卻也給人臨時搭建的印象,那是因為在這些外表光鮮的新型建築材料底下,是單薄,脆弱和易舊的質地。
并且,與周遭灰暗環境不協調,也是一個原因,使人覺得,這隻是暫且的事情,過了這一段,還要打散重來。
大格子裡面的碎筆觸,名堂就多了,有黑瓦闆牆的老房子,有磚砌泥披的獨家院,有石頭嵌出花斑紋的牆基,還有臨水的,立在樁柱上的水閣。
這些房子多是破亂不堪,幾乎成碎瓦礫了。
可是,撇開它們的破爛不說,仔細追究,它們其實是蠻精緻的。
那立在水裡的樁柱,如何巧妙地承受大半座木樓的重力,一絲兒不歪斜;那魚鱗瓦,齊齊地從尖起的屋脊開始,流瀉下來,到了檐邊,又翹起一些,瓦卻一行不錯,形成一幅均衡的幾何圖形;那木頭窗棂,雖然沒有什麼華麗的雕飾,可做得榫是榫,卯是卯,棱是棱,角是角;那小巷子裡的卵石地,拼得如何勻稱,和諧,天生成一般。
你猜不出有多少時間附在它上頭,你就考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