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回守孤城審配全忠嫁二夫甄氏失節

關燈
卻說袁譚出屯黎陽,才閱數日,即聞曹軍殺到。

    譚手下不過數千人馬,如何抵得住大隊曹軍?隻好向袁尚處告急。

    尚本不欲救譚,隻因黎陽一失,關系非輕,乃自率兵往援,與譚共戰曹軍;連敗數次,沒奈何閉城固守。

    另遣河東太守郭援,會同并州刺史高幹,共向平陽進兵,意圖牽制曹軍;且陰與關中将馬騰通書,使他遙應。

    騰頗有允意。

    司隸校尉锺繇,方出督關中,見七十六回。

    探聞消息,也亟遣使往撫馬騰,極陳利害,并約騰同禦敵兵,騰乃遣子超領兵萬人,與繇相會。

    繇即偕超出發,行抵汾河,适值郭援渡河西來。

    援本為繇外甥,繇專心助曹,不暇顧及私誼,便麾兵急擊,掩他不備;校尉龐德,素有勇力,執刀前驅,兜頭遇着郭援,當即交鋒,不到十合,已将援首級取去。

    援衆大亂,無論已渡未渡,一古腦兒逼入水中,溺死過半;高幹聞敗,也即退回。

    龐德攜着郭援首級,向繇報功,繇見了援首,不禁下淚。

    德深為詫異,嗣知繇與援有甥舅誼,複入帳謝罪。

    繇怃然道:“援雖我甥,今為國賊,理應加誅,何故言謝?”繇徒知援為國賊,不知操亦一國賊。

    徒忠于操,殊不足道。

    遂馳書告操,請操免憂。

    操接得捷音,不必西顧,便猛攻黎陽,譚尚兩人保守不住,走還邺城。

    操督兵追擊,刈麥為糧,還想乘勝攻邺,會聞祢衡為黃祖所殺,且喜且憤,召語将佐道:“祢衡狂士,我能容受,他人怎肯相寄?我已料他必死了!明是借刀殺人。

    但衡是由我遣去,黃祖敢殺我使,也是藐我;我總要前去問罪。

    免緻小視。

    ”衡赴荊州,見七十六回。

    郭嘉即乘間進說道:“何不就移讨荊州?”語尚未畢,諸将謂譚尚将滅,奈何移師?嘉又說道:“譚尚本不相睦,急乃連兵,緩必生變,我正好乘此退去,南向荊州;待他兄弟阋牆,然後再進,庶一鼓可滅了。

    ”家必自毀,然後人毀之。

    操拈須稱善。

    但留部将賈信,屯守黎陽,自率大軍還許,搜乘補卒,南攻劉表。

    表前時接見祢衡,也知衡為北方才士,優禮相待;嗣因衡傲慢不恭,乃遣往江夏,使見黃祖;祖亦慕衡名,命掌文牍。

    長子射音亦。

    尤好文辭,嘗托衡作《鹦鹉賦》,文不加點,援筆立成,詞旨甚是典贍,大為射所贊賞,視衡如賓師一般。

    後來黃祖在艦中宴客,衡亦與座,酒後搶白起來,衡罵祖為死麼,祖性褊急,欲令軍士撻衡;誰知衡罵詈不休,惹動祖怒,竟将衡一刀殺死,年止二十六。

    祖子射,徒跣來救,已是不及;祖亦酒醒知悔,厚加棺殓。

    但死已無知,有何益處? 衡原自取,祖亦贻譏。

    八字公評。

     曹操計斃祢衡,反得借衡為名,進攻劉表,正是妙策;軍至西平,忽由袁譚遣使辛毗,叩營求見。

    操召毗入問,毗答言譚尚相攻,譚敗奔平原,事關危急,情願向公投誠,乞公援助;操乃召将佐會議。

    群下多謂譚尚衰亂,已不足憂,劉表方強,應趁早平定,免為後患;獨荀攸進說道:“天下多事,群雄逐鹿;劉表坐擁江漢,不能展足四方,無志可知;袁氏據有四州,帶甲數十萬,若使二子和睦,共守成業,勢且永固不搖;今兄弟構釁,理難兩全,我不乘隙相圖,待他并合為一,力雄勢厚,也難制服,機不可失,幸即移師!”見識高人一籌。

    操也以為然,允即援譚,遣毗先歸,自督兵再至黎陽。

    譚尚本同走邺中,及曹操南還,譚意欲追操,請尚舉兵相從,尚又覺動疑,不肯依議,譚當然懷憤;再加郭圖辛評兩人,在旁撺掇,就不遑後慮,引兵攻尚。

    尚兵較多,譚兵較少;一場沖突,譚又敗走。

    别駕王修,自青州援譚,譚更欲還軍攻尚,修谏阻道:“兄弟猶左右手,譬如與人将鬥,自斷右手,尚能向人争勝麼?況兄弟不親,何人可親?彼讒人離間骨肉,為害甚大,願将軍立誅讒佞,講信修睦,自足安内攘外,橫行天下!”語亦激切。

    譚終執定己見,率兵回攻。

    哪知尚卻已趕來,就南皮城外接仗,譚複失利,敗奔平原,尚追至平原城下,督兵圍攻。

    郭圖等又勸譚降操,向操求救,譚更為所惑,乃使辛毗乞師;待毗既歸報,操亦進兵。

    尚自然得知消息,忙撤圍還邺;部下聞操軍大至,俱有懼色,呂曠高翔兩将,竟叛尚降操。

    偏譚謀招緻曠翔,陰刻将軍印信,使人赍給二人;二人既誠心歸操,反取印白操。

    操微笑不答,欲知言外意,盡在不言中。

    且派吏至平原,令為子整說婚,願聘譚女,譚不敢不從;操又借口乏糧,引軍暫退。

    好狡詐。

    尚總道是操已還軍,可以無慮,但留審配守邺,複督軍往攻平原。

    審配更獻書與譚道: 配聞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願将軍緩心抑怒,終省愚辭!蓋《春秋》之義,國君死社稷,忠臣死君命,苟圖危宗廟,剝亂國家,親疏一也。

    是以周公垂涕以斃管蔡之獄,季友欷歔而行叔牙之誅,何則?義重人輕,事不獲已故也。

    昔先公出将軍以續賢兄,立我将軍以為嫡嗣,上告祖靈,下書譜諜,海内遠近,誰不備聞?何意兇臣郭圖,妄畫蛇足,曲辭谄媚,交亂懿親,緻令将軍忘孝友之仁,襲阏沈之迹,阏伯實沈為高辛氏子,日尋幹戈,以相征讨。

    語見《春秋·左傳》。

    放兵鈔突,屠城殺吏,冤魂痛于幽冥,創痍被于草棘。

    我州君臣,若拱默以聽執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