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回殺劉暢懼罪請師系郅壽含冤畢命
關燈
小
中
大
诮失刑。
于是依了憲議,且命為車騎将軍,使執金吾耿秉為征西将軍,為憲副将,發兵讨北匈奴。
憲得出宮部署,仍然威震一時。
兵尚未出,忽接護羌校尉鄧訓捷報,乃是擊走羌豪迷唐,收服群羌等語。
先是元和三年,燒當羌迷吾,與弟号吾率領羌衆,複來犯邊。
隴西郡督烽掾李章,頗有智略,獨不舉烽火,暗地号召戍卒,埋伏要隘。
号吾見隴西無備,輕騎入境,陷入伏中,慌忙突圍返奔,偏值李章緊緊追來,強弓一發,射傷号吾坐騎,号吾被馬掀下,為章所擒。
章執住号吾,将獻諸郡守,号吾乞憐道:“我既被擒,也不畏死,但殺死一我,無損羌人,不如放我生還,我當永遠罷兵,不再犯塞了。
”章以為說得有理,遂轉禀太守張纡,纡乃放還号吾。
号吾果解散羌衆,各歸故地,迷吾亦退居河北歸義城。
至章和元年,護羌校尉傅育,貪功啟釁,募人陰構諸羌,令他自鬥。
羌人不肯從令,複生異心,走依迷吾。
育發諸郡兵數萬人,即欲擊羌,大兵未集,倉猝出師,迷吾徙帳遠去。
育尚不肯罷休,自率三千騎窮追,惱動迷吾毒性,設伏三兜谷旁,邀截育軍。
育夜至谷口,尚不設備,頓緻伏兵齊起,兩面掩擊,把育軍殺死無算,育亦做了無頭鬼奴。
真是自去送死。
還幸各郡兵赴救,拔出殘衆一二千人,迷吾引去。
敗報到了京師,有诏令張纡為護羌校尉,出駐臨羌。
迷吾複入寇金城,纡遣從事司馬防,領兵截擊,大破迷吾,迷吾乃緻書乞降。
纡佯為允許,待迷吾挈衆到來,陳兵大會,置酒犒衆,密将毒藥置入酒中,羌衆飲酒中毒,陸續倒地;迷吾亦筋軟骨酥,不省人事,纡得指麾兵士,一一屠戮,且剁落迷吾首級,祭傅育墓,再發兵襲擊迷吾餘衆,斬獲數千人。
誘殺迷吾計,與班超相同,但超誅詐降,纡戮真降,情迹懸殊,不能并論。
迷吾子迷唐,獨得逃脫,恨父被害,有志複仇,遂與諸羌種結婚交質,誓同休戚,據住大小榆谷,與纡為難。
纡不能制服,拜表請兵,朝廷因纡賺殺諸羌,很是失計,因将纡免官召還,改任故張掖太守鄧訓代為護羌校尉。
訓字平叔,系故高密侯鄧禹第六子,少有大志,厭文尚武,禹嘗斥為不肖。
哪知訓熟習韬略,善撫兵民,章帝時已任烏桓校尉,與士卒同甘苦,大得衆心,番虜憚訓恩威,不敢近塞。
嗣複調任張掖太守,邊境清甯。
及張纡免職,公卿多舉訓往代,因令改官。
訓莅任未幾,迷唐即領兵萬騎,來至塞下,一時未敢攻訓,先脅令小月氏胡人,從早投服。
小月氏胡,嘗散居塞内,約有數千名,就中多勇健富強,不服羌種。
漢吏辄随時羁縻,令拒羌人,他卻能用少制衆,為漢效力;隻因平時有功少賞,所以依違兩可,向背無常。
此次迷唐招降,威驅利迫,胡人倒也不願相從,誓與死鬥。
訓察知情迹,便派吏安撫諸胡,叫他不必緻死,自當一體保護。
吏佐以為羌胡相攻,幹我有利,待他兩下俱疲,正好出兵盡滅,為何無端禁護,留下後患?訓卻出言指駁道:“近因張纡失信,群羌大動,屢來犯邊。
綜計塞下屯兵,多至二萬,按時給饷,空竭府藏,尚不能有備無患,涼州吏民,命懸呼吸。
今尚欲羌胡相攻,羌敗胡盛,胡亡羌興,終為我害,哪能一舉滅盡?且諸胡反複無定,俱因我恩信未厚,所以緻此!今若因彼迫急,用德懷柔,彼必感激厚恩,樂為我用。
服胡平羌,就在此着,汝等亦怎知大計哩?”成竹在胸。
當下大開城門,召入群胡妻子,安處城中,嚴兵守衛。
羌人無從脅掠,相繼引去。
胡人果然感德,并言漢吏常欲圖我,今鄧使君待我有恩,開門納我妻子,使免兵刃,這卻是我重生父母,怎得不依?于是群集訓前,跪伏叩頭道:“唯使君命!”訓乃簡選壯丁,擇得數百人,使為義從,推誠相待。
胡俗恥言病死,每遇病危,即用刀自刭,訓聞降胡有疾,辄使人拘持縛束,禁令自裁,但給他醫治,往往服藥得痊,胡人愈加感動,無論男婦長幼,莫不歸仁。
旋複賞賂諸羌,使相招誘。
迷唐叔父号吾,便率種人八百戶來降。
訓全數收納,妥為撫慰;一面征發湟中秦胡羌兵四千人,出塞掩擊迷唐,斬首虜六百餘級,得馬牛羊萬餘頭。
迷唐抵敵不住,棄去大小榆谷,逃入頗岩谷中,羌衆亦逐漸散去。
訓方上書奏捷,漢廷共慶得人。
既而和帝改年号為永元,春光初轉,塞外雪消,迷唐欲複歸故地,屢遣偵諜,往來榆谷,為訓所聞,訓亟發湟中兵六千人,使長史任尚為将,叫他縫革為船,置諸筏上,乘夜渡河,襲取頗岩谷。
迷唐猝不及防,被任尚乘隙掩入,斬首千餘,獲生口二千人,馬牛羊三百餘頭。
迷唐倉皇走脫,收集餘衆,西奔千餘裡,諸羌種遂盡叛迷唐。
燒當種豪酋東号,情願内附,稽颡歸命,餘衆亦款塞納質。
訓撫綏諸羌,威信大行,随即遣散屯兵,各令歸郡,惟留弛刑徒二千餘人,分田屯墾,兼修城堡,務為休息罷了。
實是鄧禹肖子。
且說車騎将軍窦憲,部署人馬,已将就緒,便拟辭阙請行。
因恐出征以後,子弟犯法,特使門生赍書,投遞尚書郅壽,托他回護家屬,毋令得罪。
哪知郅壽鐵面無私,竟将窦氏門生,拘送诏獄,且上書極陳憲罪,比諸王莽。
憲當然大憤,便欲設法害壽。
壽尚不以為意,入朝遇憲,當面譏刺,說他大起第宅,擅興兵甲,種種不法,顯犯國章。
憲怎肯服罪?自然争論廷前。
偏是壽始終
于是依了憲議,且命為車騎将軍,使執金吾耿秉為征西将軍,為憲副将,發兵讨北匈奴。
憲得出宮部署,仍然威震一時。
兵尚未出,忽接護羌校尉鄧訓捷報,乃是擊走羌豪迷唐,收服群羌等語。
先是元和三年,燒當羌迷吾,與弟号吾率領羌衆,複來犯邊。
隴西郡督烽掾李章,頗有智略,獨不舉烽火,暗地号召戍卒,埋伏要隘。
号吾見隴西無備,輕騎入境,陷入伏中,慌忙突圍返奔,偏值李章緊緊追來,強弓一發,射傷号吾坐騎,号吾被馬掀下,為章所擒。
章執住号吾,将獻諸郡守,号吾乞憐道:“我既被擒,也不畏死,但殺死一我,無損羌人,不如放我生還,我當永遠罷兵,不再犯塞了。
”章以為說得有理,遂轉禀太守張纡,纡乃放還号吾。
号吾果解散羌衆,各歸故地,迷吾亦退居河北歸義城。
至章和元年,護羌校尉傅育,貪功啟釁,募人陰構諸羌,令他自鬥。
羌人不肯從令,複生異心,走依迷吾。
育發諸郡兵數萬人,即欲擊羌,大兵未集,倉猝出師,迷吾徙帳遠去。
育尚不肯罷休,自率三千騎窮追,惱動迷吾毒性,設伏三兜谷旁,邀截育軍。
育夜至谷口,尚不設備,頓緻伏兵齊起,兩面掩擊,把育軍殺死無算,育亦做了無頭鬼奴。
真是自去送死。
還幸各郡兵赴救,拔出殘衆一二千人,迷吾引去。
敗報到了京師,有诏令張纡為護羌校尉,出駐臨羌。
迷吾複入寇金城,纡遣從事司馬防,領兵截擊,大破迷吾,迷吾乃緻書乞降。
纡佯為允許,待迷吾挈衆到來,陳兵大會,置酒犒衆,密将毒藥置入酒中,羌衆飲酒中毒,陸續倒地;迷吾亦筋軟骨酥,不省人事,纡得指麾兵士,一一屠戮,且剁落迷吾首級,祭傅育墓,再發兵襲擊迷吾餘衆,斬獲數千人。
誘殺迷吾計,與班超相同,但超誅詐降,纡戮真降,情迹懸殊,不能并論。
迷吾子迷唐,獨得逃脫,恨父被害,有志複仇,遂與諸羌種結婚交質,誓同休戚,據住大小榆谷,與纡為難。
纡不能制服,拜表請兵,朝廷因纡賺殺諸羌,很是失計,因将纡免官召還,改任故張掖太守鄧訓代為護羌校尉。
訓字平叔,系故高密侯鄧禹第六子,少有大志,厭文尚武,禹嘗斥為不肖。
哪知訓熟習韬略,善撫兵民,章帝時已任烏桓校尉,與士卒同甘苦,大得衆心,番虜憚訓恩威,不敢近塞。
嗣複調任張掖太守,邊境清甯。
及張纡免職,公卿多舉訓往代,因令改官。
訓莅任未幾,迷唐即領兵萬騎,來至塞下,一時未敢攻訓,先脅令小月氏胡人,從早投服。
小月氏胡,嘗散居塞内,約有數千名,就中多勇健富強,不服羌種。
漢吏辄随時羁縻,令拒羌人,他卻能用少制衆,為漢效力;隻因平時有功少賞,所以依違兩可,向背無常。
此次迷唐招降,威驅利迫,胡人倒也不願相從,誓與死鬥。
訓察知情迹,便派吏安撫諸胡,叫他不必緻死,自當一體保護。
吏佐以為羌胡相攻,幹我有利,待他兩下俱疲,正好出兵盡滅,為何無端禁護,留下後患?訓卻出言指駁道:“近因張纡失信,群羌大動,屢來犯邊。
綜計塞下屯兵,多至二萬,按時給饷,空竭府藏,尚不能有備無患,涼州吏民,命懸呼吸。
今尚欲羌胡相攻,羌敗胡盛,胡亡羌興,終為我害,哪能一舉滅盡?且諸胡反複無定,俱因我恩信未厚,所以緻此!今若因彼迫急,用德懷柔,彼必感激厚恩,樂為我用。
服胡平羌,就在此着,汝等亦怎知大計哩?”成竹在胸。
當下大開城門,召入群胡妻子,安處城中,嚴兵守衛。
羌人無從脅掠,相繼引去。
胡人果然感德,并言漢吏常欲圖我,今鄧使君待我有恩,開門納我妻子,使免兵刃,這卻是我重生父母,怎得不依?于是群集訓前,跪伏叩頭道:“唯使君命!”訓乃簡選壯丁,擇得數百人,使為義從,推誠相待。
胡俗恥言病死,每遇病危,即用刀自刭,訓聞降胡有疾,辄使人拘持縛束,禁令自裁,但給他醫治,往往服藥得痊,胡人愈加感動,無論男婦長幼,莫不歸仁。
旋複賞賂諸羌,使相招誘。
迷唐叔父号吾,便率種人八百戶來降。
訓全數收納,妥為撫慰;一面征發湟中秦胡羌兵四千人,出塞掩擊迷唐,斬首虜六百餘級,得馬牛羊萬餘頭。
迷唐抵敵不住,棄去大小榆谷,逃入頗岩谷中,羌衆亦逐漸散去。
訓方上書奏捷,漢廷共慶得人。
既而和帝改年号為永元,春光初轉,塞外雪消,迷唐欲複歸故地,屢遣偵諜,往來榆谷,為訓所聞,訓亟發湟中兵六千人,使長史任尚為将,叫他縫革為船,置諸筏上,乘夜渡河,襲取頗岩谷。
迷唐猝不及防,被任尚乘隙掩入,斬首千餘,獲生口二千人,馬牛羊三百餘頭。
迷唐倉皇走脫,收集餘衆,西奔千餘裡,諸羌種遂盡叛迷唐。
燒當種豪酋東号,情願内附,稽颡歸命,餘衆亦款塞納質。
訓撫綏諸羌,威信大行,随即遣散屯兵,各令歸郡,惟留弛刑徒二千餘人,分田屯墾,兼修城堡,務為休息罷了。
實是鄧禹肖子。
且說車騎将軍窦憲,部署人馬,已将就緒,便拟辭阙請行。
因恐出征以後,子弟犯法,特使門生赍書,投遞尚書郅壽,托他回護家屬,毋令得罪。
哪知郅壽鐵面無私,竟将窦氏門生,拘送诏獄,且上書極陳憲罪,比諸王莽。
憲當然大憤,便欲設法害壽。
壽尚不以為意,入朝遇憲,當面譏刺,說他大起第宅,擅興兵甲,種種不法,顯犯國章。
憲怎肯服罪?自然争論廷前。
偏是壽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