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笑。
&rdquo又問老六:&ldquo可以走了吧?&rdquo老六卻半認真半開玩笑地說:&ldquo是不是放心不下那小夥子!&rdquo阿玉隻說了聲:&ldquo去你的!&rdquo返身便走。
當下玉蒜便對紅緞說:&ldquo叫慶姑。
&rdquo老六也說:&ldquo馬叔還沒回來,你就在咱村暫住,我一切都安排好了,自己人,不要見外。
&rdquo又問玉蒜:&ldquo你把慶娘同志送過去,還是等勤治來接?&rdquo原來,他們就把慶娘安排在勤治家住。
紅緞自告奮勇道:&ldquo我送慶姑過去。
&rdquo正說着,就聽見勤治的聲音:&ldquo大嫂已經來啦,也不事先通知我一聲。
&rdquo那勤治原是一個年輕寡婦,她和自己丈夫成親不到半年,丈夫出洋,一去就是十年,信息全無,等到打聽清楚才知道早在五年前病逝。
她買了個兒子來養,守住夫家一點産業,又做些手藝度日,也就算了。
這時家裡隻有寡母幼兒二人,相依為命,因為地方比較寬敞,人丁又少,從她參加革命後,就成為一個經常活動場所。
老六說:&ldquo你來得正好。
&rdquo當下就把慶娘交她帶走。
那阿玉回到草屋,隻見黃洛夫背着手在陰沉沉的草房内繞圈圈,一見阿玉進來,真有說不出的高興,盡拉着她問長問短。
阿玉覺得他很可憐,便說:&ldquo一路上都在擔心你悶氣,不把你關起來又怕出事。
&rdquo黃洛夫連忙聲明:&ldquo我完全是照你的話做,不敢走出門一步,連燈也沒敢點。
&rdquo阿玉隻是點頭微笑:&ldquo你這洋學生肯聽話,很不錯,叫人喜歡。
走,我們回去,這兒沒人招待,在船上,至少還有我。
&rdquo說着他們就出門,沿江岸走,這時那渡船已不開,泊在對岸,老艄公蹲在船頭吃夜飯,見阿玉回來就打招呼:&ldquo回啦?&rdquo阿玉對他擺擺手說:&ldquo又要走。
&rdquo黃洛夫問:&ldquo那老伯是什麼人?&rdquo阿玉嘴尖舌利:&ldquo你又不想和他攀親,問長問短的做什麼?&rdquo黃洛夫以為不好問隻好不響。
上了艇,阿玉又把它搖到老地方,搬出飯來,黃洛夫張口就吃,阿玉望着他直笑:&ldquo餓壞了吧,洋學生?&rdquo黃洛夫說:&ldquo還好。
&rdquo扒過一碗,又添。
阿玉一邊吃,一邊交代:&ldquo剛剛聽說馬叔還不能來,你得安心在這兒再住三五天。
&rdquo黃洛夫低低歎了口氣:&ldquo又是個三五天。
&rdquo阿玉道:&ldquo心裡悶,我給你本書讀。
&rdquo說着就去找,在堆破爛的船艙内找出本石印版的《水浒全傳》給他:&ldquo讀了書心裡還是悶,我這兒還有現成釣竿,可以釣釣魚兒玩。
&rdquo 黃洛夫擱下飯碗把那書翻着,開口問:&ldquo你從哪兒弄來,專為給我的?&rdquo阿玉這次可真有點不高興了,她說:&ldquo洋學生,你為什麼這樣看不起人?我告訴你,這本書是我托六叔買的。
&rdquo黃洛夫大吃一驚:&ldquo你認得字,會讀《水浒全傳》?&rdquo阿玉得意地說:&ldquo不多,隻有幾個字。
其實,看懂個大意也就行啦,字不全認得也沒關系,跳過就是。
&rdquo黃洛夫對這個刁蠻姑娘又有新的看法了。
&ldquo真不簡單,&rdquo他想,&ldquo還認得字哩。
&rdquo 四 吳啟超原想放長線釣大魚,來個&ldquo一網打盡&rdquo,不意大魚沒上手,反而跑掉個黃洛夫,把他急得直跳。
朱大同卻說:&ldquo再不動手,連小魚小蝦也逃光了。
&rdquo當發現黃洛夫逃走的第二天晚上,就有一連兵被派到立明高中和幾個有關地方去抓人。
抓走了十來個文藝社的人,主要的人卻一個沒抓到。
原來那立明高中在黃洛夫逃離的第二天中午才發現他留下的紙條,引起一陣驚慌。
教務主任研究了半天,肯定與政治問題有關,通知不要亂傳。
而那個共青團員,一早發現了黃洛夫放在他衣袋裡的紙條,認得是黃洛夫寫的,連忙去敲他的宿舍門,門被鎖住,從門縫裡看進去,一地是碎紙頭、舊雜志,知道有緊急情況,急急忙忙地通知了有關人士,叫他們趕快地離開。
因此在上第一堂課時,不但紙條到處在傳,大部分學生也在交頭接耳,到了上第二堂課,聽課的大減,老師覺得奇怪,問:&ldquo同學都到哪兒去了?&rdquo和文藝社無關的人隻是冷笑,壞學生卻到處在打聽。
聽說是出了大新聞,連忙趕到黨部去報告,黨部又報告朱大同,朱大同立即下命令:事不宜遲,從速動手!因此就有大隊軍隊開上立明,把學校團團圍住,按照黑名單逐個地搜捕。
結果主要的人物都不在,抓去的一些&ldquo嫌疑犯&rdquo也大都不知道黃洛夫等一幹人的下落。
這次大逮捕失手,使朱大同大為震怒,他怪吳啟超做事不密,漏了風聲,吳啟超卻說:&ldquo工作沒做好我有責任,問題不全在我這兒,從這件事我看出我們的對手是很強大的,不但組織嚴密,而且情報靈通,我甚至懷疑,在我們内部也還有他們的人。
&rdquo朱大同問:&ldquo你這樣判斷有什麼根據?&rdquo吳啟超道:&ldquo看來我們一舉一動他們都知道,我們要抽兵援章了,他們來個告人民書、絕食、示威;我們要抓黃洛夫,他們又來個&lsquo不辭而别&rsquo&hellip&hellip&rdquo朱大同問:&ldquo會不會是姓劉的在賣苦肉計,有意地潛進來?&rdquo吳啟超搖頭道:&ldquo我看此人庸碌無能沒這本領,我懷疑的倒是另一個人。
&rdquo 朱大同問:&ldquo可能是誰?&rdquo吳啟超道:&ldquo我懷疑的是林天成,蔡玉華的丈夫。
此人在舉行婚禮時我見過,言談舉止老練,來曆不明,又得到蔡老頭那樣器重信任。
蔡老頭是現任監察委員,政局有什麼變化,我們内部有什麼風吹草動,他哪有不清楚的。
有這樣一個秘書,在他旁邊,怎能情報不明呢?&rdquo朱大同道:&ldquo對此人我也早有懷疑,隻是他是蔡老頭心腹,又是親戚,也沒有證據。
&rdquo吳啟超繼續說道:&ldquo至于蔡玉華,我一直就不放心,和黃洛夫比起來,她老練得多了。
我在她身上花的工夫不算不多,可是,效果很差。
如果說她也是,就絕不是個普通人。
&rdquo朱大同問:&ldquo又和蔡老頭有關,真傷腦筋!&rdquo吳啟超道:&ldquo我是不到黃河心不死,不甘心失敗的,老朱你把偵察林天成的任務也交給我吧,他們強,我也不服輸,大家再來較量較量。
&rdquo 從此,吳啟超又在進士第進進出出了。
在這個家庭裡面,他雖是一個不受歡迎的人物,但他面皮厚,死賴着不走,對大林表現了極大熱情,對玉華表示歉意:&ldquo過去不知道蔡小姐已有對象,在言談間有點冒昧,多請原諒。
&rdquo對玉華娘又是送禮,又是說奉承話,逗那老人家歡心。
有天,玉華娘就對玉華這樣說:&ldquo看來,那姓吳的,也不怎樣壞。
&rdquo 玉華卻覺得壓力一天天在加重,她知道吳啟超是壞東西,卻又不能不應付。
大林更感憂慮,情況越來越複雜,他們現在是在老虎窩裡,處處都得小心提防,一有差錯就不堪想象了。
但有任務在身,又不能不堅持下去,俗語說:&ldquo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rdquo他想,這樣對自己對革命也是個鍛煉。
有一天,他們兩個還就這個問題談了大半個夜晚。
玉華說:&ldquo我煩得很,明知他是鬼,又不能不和鬼打交道。
&rdquo大林卻安慰她:&ldquo組織上把我們安排在這個崗位上,我們就得好好地來完成任務。
形勢有變,我們也得适應。
&rdquo接着又說,&ldquo看來我們現在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都得改變。
&rdquo玉華建議就目前的情況和組織上談談。
大林道:&ldquo我也有這個意思。
&rdquo 但在這時,大林卻和老黃聯系不上,他早已回下下木,大林一時又走不開。
&rdquo又問老六:&ldquo可以走了吧?&rdquo老六卻半認真半開玩笑地說:&ldquo是不是放心不下那小夥子!&rdquo阿玉隻說了聲:&ldquo去你的!&rdquo返身便走。
當下玉蒜便對紅緞說:&ldquo叫慶姑。
&rdquo老六也說:&ldquo馬叔還沒回來,你就在咱村暫住,我一切都安排好了,自己人,不要見外。
&rdquo又問玉蒜:&ldquo你把慶娘同志送過去,還是等勤治來接?&rdquo原來,他們就把慶娘安排在勤治家住。
紅緞自告奮勇道:&ldquo我送慶姑過去。
&rdquo正說着,就聽見勤治的聲音:&ldquo大嫂已經來啦,也不事先通知我一聲。
&rdquo那勤治原是一個年輕寡婦,她和自己丈夫成親不到半年,丈夫出洋,一去就是十年,信息全無,等到打聽清楚才知道早在五年前病逝。
她買了個兒子來養,守住夫家一點産業,又做些手藝度日,也就算了。
這時家裡隻有寡母幼兒二人,相依為命,因為地方比較寬敞,人丁又少,從她參加革命後,就成為一個經常活動場所。
老六說:&ldquo你來得正好。
&rdquo當下就把慶娘交她帶走。
那阿玉回到草屋,隻見黃洛夫背着手在陰沉沉的草房内繞圈圈,一見阿玉進來,真有說不出的高興,盡拉着她問長問短。
阿玉覺得他很可憐,便說:&ldquo一路上都在擔心你悶氣,不把你關起來又怕出事。
&rdquo黃洛夫連忙聲明:&ldquo我完全是照你的話做,不敢走出門一步,連燈也沒敢點。
&rdquo阿玉隻是點頭微笑:&ldquo你這洋學生肯聽話,很不錯,叫人喜歡。
走,我們回去,這兒沒人招待,在船上,至少還有我。
&rdquo說着他們就出門,沿江岸走,這時那渡船已不開,泊在對岸,老艄公蹲在船頭吃夜飯,見阿玉回來就打招呼:&ldquo回啦?&rdquo阿玉對他擺擺手說:&ldquo又要走。
&rdquo黃洛夫問:&ldquo那老伯是什麼人?&rdquo阿玉嘴尖舌利:&ldquo你又不想和他攀親,問長問短的做什麼?&rdquo黃洛夫以為不好問隻好不響。
上了艇,阿玉又把它搖到老地方,搬出飯來,黃洛夫張口就吃,阿玉望着他直笑:&ldquo餓壞了吧,洋學生?&rdquo黃洛夫說:&ldquo還好。
&rdquo扒過一碗,又添。
阿玉一邊吃,一邊交代:&ldquo剛剛聽說馬叔還不能來,你得安心在這兒再住三五天。
&rdquo黃洛夫低低歎了口氣:&ldquo又是個三五天。
&rdquo阿玉道:&ldquo心裡悶,我給你本書讀。
&rdquo說着就去找,在堆破爛的船艙内找出本石印版的《水浒全傳》給他:&ldquo讀了書心裡還是悶,我這兒還有現成釣竿,可以釣釣魚兒玩。
&rdquo 黃洛夫擱下飯碗把那書翻着,開口問:&ldquo你從哪兒弄來,專為給我的?&rdquo阿玉這次可真有點不高興了,她說:&ldquo洋學生,你為什麼這樣看不起人?我告訴你,這本書是我托六叔買的。
&rdquo黃洛夫大吃一驚:&ldquo你認得字,會讀《水浒全傳》?&rdquo阿玉得意地說:&ldquo不多,隻有幾個字。
其實,看懂個大意也就行啦,字不全認得也沒關系,跳過就是。
&rdquo黃洛夫對這個刁蠻姑娘又有新的看法了。
&ldquo真不簡單,&rdquo他想,&ldquo還認得字哩。
&rdquo 四 吳啟超原想放長線釣大魚,來個&ldquo一網打盡&rdquo,不意大魚沒上手,反而跑掉個黃洛夫,把他急得直跳。
朱大同卻說:&ldquo再不動手,連小魚小蝦也逃光了。
&rdquo當發現黃洛夫逃走的第二天晚上,就有一連兵被派到立明高中和幾個有關地方去抓人。
抓走了十來個文藝社的人,主要的人卻一個沒抓到。
原來那立明高中在黃洛夫逃離的第二天中午才發現他留下的紙條,引起一陣驚慌。
教務主任研究了半天,肯定與政治問題有關,通知不要亂傳。
而那個共青團員,一早發現了黃洛夫放在他衣袋裡的紙條,認得是黃洛夫寫的,連忙去敲他的宿舍門,門被鎖住,從門縫裡看進去,一地是碎紙頭、舊雜志,知道有緊急情況,急急忙忙地通知了有關人士,叫他們趕快地離開。
因此在上第一堂課時,不但紙條到處在傳,大部分學生也在交頭接耳,到了上第二堂課,聽課的大減,老師覺得奇怪,問:&ldquo同學都到哪兒去了?&rdquo和文藝社無關的人隻是冷笑,壞學生卻到處在打聽。
聽說是出了大新聞,連忙趕到黨部去報告,黨部又報告朱大同,朱大同立即下命令:事不宜遲,從速動手!因此就有大隊軍隊開上立明,把學校團團圍住,按照黑名單逐個地搜捕。
結果主要的人物都不在,抓去的一些&ldquo嫌疑犯&rdquo也大都不知道黃洛夫等一幹人的下落。
這次大逮捕失手,使朱大同大為震怒,他怪吳啟超做事不密,漏了風聲,吳啟超卻說:&ldquo工作沒做好我有責任,問題不全在我這兒,從這件事我看出我們的對手是很強大的,不但組織嚴密,而且情報靈通,我甚至懷疑,在我們内部也還有他們的人。
&rdquo朱大同問:&ldquo你這樣判斷有什麼根據?&rdquo吳啟超道:&ldquo看來我們一舉一動他們都知道,我們要抽兵援章了,他們來個告人民書、絕食、示威;我們要抓黃洛夫,他們又來個&lsquo不辭而别&rsquo&hellip&hellip&rdquo朱大同問:&ldquo會不會是姓劉的在賣苦肉計,有意地潛進來?&rdquo吳啟超搖頭道:&ldquo我看此人庸碌無能沒這本領,我懷疑的倒是另一個人。
&rdquo 朱大同問:&ldquo可能是誰?&rdquo吳啟超道:&ldquo我懷疑的是林天成,蔡玉華的丈夫。
此人在舉行婚禮時我見過,言談舉止老練,來曆不明,又得到蔡老頭那樣器重信任。
蔡老頭是現任監察委員,政局有什麼變化,我們内部有什麼風吹草動,他哪有不清楚的。
有這樣一個秘書,在他旁邊,怎能情報不明呢?&rdquo朱大同道:&ldquo對此人我也早有懷疑,隻是他是蔡老頭心腹,又是親戚,也沒有證據。
&rdquo吳啟超繼續說道:&ldquo至于蔡玉華,我一直就不放心,和黃洛夫比起來,她老練得多了。
我在她身上花的工夫不算不多,可是,效果很差。
如果說她也是,就絕不是個普通人。
&rdquo朱大同問:&ldquo又和蔡老頭有關,真傷腦筋!&rdquo吳啟超道:&ldquo我是不到黃河心不死,不甘心失敗的,老朱你把偵察林天成的任務也交給我吧,他們強,我也不服輸,大家再來較量較量。
&rdquo 從此,吳啟超又在進士第進進出出了。
在這個家庭裡面,他雖是一個不受歡迎的人物,但他面皮厚,死賴着不走,對大林表現了極大熱情,對玉華表示歉意:&ldquo過去不知道蔡小姐已有對象,在言談間有點冒昧,多請原諒。
&rdquo對玉華娘又是送禮,又是說奉承話,逗那老人家歡心。
有天,玉華娘就對玉華這樣說:&ldquo看來,那姓吳的,也不怎樣壞。
&rdquo 玉華卻覺得壓力一天天在加重,她知道吳啟超是壞東西,卻又不能不應付。
大林更感憂慮,情況越來越複雜,他們現在是在老虎窩裡,處處都得小心提防,一有差錯就不堪想象了。
但有任務在身,又不能不堅持下去,俗語說:&ldquo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rdquo他想,這樣對自己對革命也是個鍛煉。
有一天,他們兩個還就這個問題談了大半個夜晚。
玉華說:&ldquo我煩得很,明知他是鬼,又不能不和鬼打交道。
&rdquo大林卻安慰她:&ldquo組織上把我們安排在這個崗位上,我們就得好好地來完成任務。
形勢有變,我們也得适應。
&rdquo接着又說,&ldquo看來我們現在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都得改變。
&rdquo玉華建議就目前的情況和組織上談談。
大林道:&ldquo我也有這個意思。
&rdquo 但在這時,大林卻和老黃聯系不上,他早已回下下木,大林一時又走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