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說着,她讀了那些慰問信,又從布袋裡拿出三個紙包,一包是給她,一包給天保娘,另一大包給其他家屬攤分,都交到慶娘手裡。
慶娘雖然感到生活困苦,但對于接受人家幫助,卻還不習慣,她面紅地說:&ldquo錢我不要,情領啦。
你能來看我們,就是最大恩情。
你放心,日子再苦,我也會熬下去。
&rdquo說着,又把東西退回給玉華。
玉華道:&ldquo不是我個人的意思,是組織的決定,不能拒絕的。
&rdquo說服了半天,慶娘才歎了口氣:&ldquo我該怎樣感謝你們?&rdquo說說,又哭。
玉華替她抹去眼淚:&ldquo除你和天保娘的外,其他受難同志家屬都托你們兩個去分配,該多該少,誰該給,誰不給,都由你們兩個決定,千萬不能暴露關系,說我來看你,防止裡面有壞人。
還有那些吃的,過後我也叫人送來&hellip&hellip&rdquo慶娘點頭道:&ldquo我雖不是組織内的人,道理我也懂。
你們托我辦的事,我一定好好辦,這些受難人的家屬,除了那些&lsquo自新&rsquo出來的,我們也常在一起,不是到天保娘家,就是到我家。
&rdquo玉華又道:&ldquo這就更方便啦。
不過,我還有個建議,為了安排大家今後生活,也為了叫牢裡同志安心,你們最好組織在一起,互相幫助照顧,有困難大家設法。
&rdquo慶娘點頭。
玉華又問:&ldquo你們最近探過監沒有?&rdquo慶娘一聽這話又是怒氣沖沖了:&ldquo從日升他們出事後,我們去過也不止三五次,都叫趕出來,有的說已解走,有的說還在這兒。
&rdquo玉華道:&ldquo日升同志他們都沒被解走,都還關在第一監獄,隻是不許和家屬見面,這是敵人有計劃封鎖消息,好讓那些叛徒造謠生事,說你們都快餓死了,有的去當叫花,有的當私娼,有的要改嫁&hellip&hellip&rdquo慶娘非常氣憤:&ldquo狗嘴裡就是長不出象牙!那些叛徒真可惡,還公然跑到我這兒和天保娘那兒叫我們去勸日升、天保自新哩。
他們說:隻要我們答應了,就可以見面。
我說,你們做夢也别想。
&rdquo玉華道:&ldquo這件事我們也知道了。
現在最重要的是先把大家生活安排好,讓大家生活安定,以後我們要做的事還多着哩。
&rdquo 慶娘心裡熱烘烘的:&ldquo蘇姑娘以後還來嗎?&rdquo玉華問:&ldquo到你這兒方便,還是另找一個地方碰頭方便?&rdquo慶娘道:&ldquo初時反動派派人來,守了幾個月,看看什麼好處也沒得到,以後就不來哩。
你來時,先看看我窗口有沒尿片挂着,有尿片人在沒事,不見尿片就不進來。
&rdquo玉華笑道:&ldquo你也學會做地下工作哪。
&rdquo慶娘面紅了一陣:&ldquo我是向日升學來的。
&rdquo玉華和她約定下次見面的時間,起身要離開,慶娘卻又忙着把她止住:&ldquo你等等,我先出去看看。
&rdquo她開門出去,隻見大狗縮着身坐在屋檐下東瞧西望,慶娘低聲問:&ldquo沒壞人?&rdquo大狗搖頭,慶娘返身對玉華招手,玉華打開布傘出去。
慶娘在門口,以難舍心情,望着玉華匆匆離去,一直到她的背影在轉角處細雨飄飛中消失了。
大狗早已溜進竈間去,這孩子成日總在叫餓,好像從沒吃飽飯似的,一會兒就用粗瓷大碗裝着香甜番薯出來,說:&ldquo娘,吃飯。
&rdquo慶娘心不在焉地說:&ldquo你先吃,我有事。
&rdquo說着,就解下圍兜披在頭上,朝天保娘家走去。
五 那慶娘原是本城一大戶人家的下廚丫頭,從小就吃不飽、穿不暖,經常挨打受氣。
到了十六七歲時還像個十二三歲女孩,隻是手足特别粗大,有人說她雙手從早摸到黑沒停止過,從出娘胎那天起雙足就沒穿過鞋子,所以是粗手粗足的。
宋日升從小學會一門手藝&mdash&mdash打錫。
在這個城市,因為人人迷信風水,重視孝敬祖先,陋習相沿不衰,因此就出現了一種特殊行業,打錫器。
打錫工人用錫錠鑄成各種祭器,如香爐、燭台、錫壺、錫杯等。
有錢人家,為了表示門第身份,大都自備有錫質餐器,每遇祭祀大典或宴請貴賓,就亮出來炫耀一番。
宋日升從徒工而至正式錫工、當了師傅,已有二十來年,由于他手藝精巧,家傳戶曉,有錢人家常常把他請上門,選了個黃道吉日,開爐制器。
日升被邀上那大戶人家家裡打錫器,已有一年多,他為人誠實,重信用,埋頭苦幹,話也不多說一句。
東家給他工資,他不說聲謝謝,拖欠工資也從不開口。
這一年多來,東家到底是貴人多忙,忘了呢,還是有意不付他的工資,除了初來那個月拿了份工資外,再也沒收到一分錢,因此日積月累,數目也相當可觀。
日升從小家貧,父母雙亡,一個人靠這門手藝找飯吃,三十多年紀了尚無妻室。
那東家見他行将完工,拖欠的一大筆工資不好再事拖欠,便假惺惺地裝出同情的模樣,說:&ldquo日升,古語有說三十而立,你年已過三十,也該成家立業了。
我見你為人誠實,做事勤謹,是個好人,有意擡舉你,和你拉上門親戚。
你在我這兒幹了一年多,這筆工資不必算了,我把慶娘賞給你。
&rdquo 慶娘雖然長得不好看,面黃肌瘦,蓬首垢面,粗手大足,但為人心地好,對這位打錫師傅的三餐、茶水,招呼得特别周到。
有時主人家不在,也偷偷來幫他做點輕便活。
他對她印象好,同情她的遭遇,有時慶娘挨打,青一塊,紫一塊,口出怨言:&ldquo過這日子,還不如吊死的好。
&rdquo他便勸她:&ldquo别打這傻念頭啦,父母生了我們,就得活下去。
&rdquo東家向他提出這件事,當時他也很吃驚:&ldquo别尋我們窮人的開心!&rdquo可是東家很認真,提過一次又提第二次,他心裡便有點活動,卻又怕慶娘嫌他年紀大,不願意。
有一天,主人不在家,慶娘又來找他拉閑話,他想:我就在三幾天内要離開,東家又說等我答複,還沒問過慶娘呢?就問問她看看。
這老實人心裡一經盤算果然就壯起膽,問起慶娘來。
當時還有點提心吊膽,怕她會給他兩記耳光,或大哭大鬧,叫他真個下不了台。
不意那慶娘一聽他話,面一紅,竟然滿口應承。
她說:&ldquo打錫師傅,你是大好人,我願意跟你。
就是跟你當叫花,也比在這兒挨打受氣強!&rdquo這樣,他回複了東家,算說成這門親事。
在他挑起錫擔離開東家那天,東家特别恩賜了慶娘一套半新舊衣裳、一雙粗布鞋,叫她把頭發梳上,雙雙對主人磕了三個響頭。
日升在打鐵巷貧民區裡租了間小屋,請幾個友好吃頓便飯,算是成家了。
十多年來,兩夫婦過的日子雖然清苦,倒也相敬如賓。
日升還是當錫工,慶娘當家,先後為他養了四個孩子,兩個大的都沒養大,隻留下一個十歲的叫大狗,一個還在吃奶的叫小狗。
年前,日升吃了那場官司,一家三口就完全陷入絕境。
她把家裡凡能賣的、當的,都當了賣了,還隻能維持一天兩餐番薯粥。
她從不喊苦,卻在想:要日升出來,除非太陽從西邊出。
但是今後日子怎過呀?她多想能找一筆小本錢,擺個香煙攤,或做個小販&hellip&hellip可是,本錢又從哪兒來?日升吃的又是這樣緻命官司,平時來往多的,不是也吃官司,便是怕見她面,怕上她的門,更壞的是勸她去說服日升自新! 她從小就是骨頭硬,那主人罰她光着腿跪在赤紅的燒火棍上,她咬住牙根,冒冷汗,還是不肯叫饒哩。
現在年紀大了,更懂事了,她會用哀憐的目光去乞讨同情?她會勸日升做出賣良心的事?日升在她心目中,不僅是個好丈夫,簡直是神明。
他說的話、做的事,包沒錯。
因此,她常說:&ldquo日升是正直人,他生平沒偷人、搶人一針一線,吃官司,我不傷心!&rdquo對那些經不起考驗、受人挑撥的與日升同時受難的人的家屬,在她們口出怨言時,也對她們說:&ldquo幹革命、當共産黨,你們當家的沒這意思,人家會來迫你、拉你的?為什麼不罵國民黨,反罵共産黨!&rdquo 不少人不喜歡她,說她是風幹了的老姜頭,樣子難看卻辣得狠哩,但也有喜歡她潑辣能幹的,天保娘就是其中一個。
天保家比日升家更簡單,隻有寡母一人!天保娘和慶娘本是近鄰,平時來往多,從天保與日升同時被捕後,兩家人同病相憐,來往的就更密了。
這老人家就很喜歡慶娘,她說:&ldquo慶娘就是有志氣,丈夫吃官司不叫屈,不求人!&rdquo在這貧民區内,她是個&ldquo消息靈通人士&rdquo,哪一家的家事,她不數得一清二楚?她常來慶娘家歇歇談談,她對慶娘說:&ldquo朱四家女人熬不住哩,說是帶孩子回娘家,等朱四出牢再回。
&rdquo又說:&ldquo我看陳山女人最近形迹可疑,那私娼常常到她家去。
&rdquo她所說的,都是和上次大逮捕事件有關的人事。
慶娘對朱四家女人是同情的,她平時就沒吃過苦,一家子油鹽柴米,穿的吃的全靠朱四一個人呀!至于說到陳山女人,她可大為吃驚,從鄉裡來的姑娘,老老實實,和陳山結婚還不到一個月,陳山就被捕。
人家都勸她先回娘家住住,她卻說要等陳山出來,沒多久前,慶娘還說她有志氣哩。
慶娘說:&ldquo要是她經不起壞人的誘惑,做錯了事,怎對得起陳山呀?&rdquo天保娘也搖頭歎氣:&ldquo我也是這樣說,沒多久前,我還找過她,勸她,她隻是哭,說陳山沒指望哪。
&rdquo慶娘說:&ldquo一定要設法幫助她,這件事要是傳到牢裡去,陳山會怎樣想的?&rdquo天保娘道:&ldquo我就是這樣對她說的,開頭她不承認,以後就說她隻是向那私娼借錢,還說是不能空着肚皮過日子呀!&rdquo慶娘擔憂道:&ldquo肚皮是個大問題,我們不會想辦法嗎?我們的人不少,一個人想出一條辦法來,一二十個人也就有一二十條辦法。
&rdquo天保娘也說:&ldquo得想辦法!主意你多出些,跑腿的事,我來!&rdquo&hellip&hellip 慶娘送走蘇姑娘後一直摸到天保娘家。
那天保是個貨車司機,二十八九尚未娶妻,人丁少,家有老屋一座,大半倒塌,隻剩下三小間,後面一大片荒地,天保在時幫着他娘整理整理,倒也成一塊菜地。
天保吃了官司,天保娘就種菜度日,日子雖不好,倒比慶娘強些。
有時看慶娘實在挨不下去,也主動地周濟一些。
這時天保娘一邊在堂屋剝豆角,一邊和陳山女人在談話,那陳山女人一把鼻涕一把眼淚,掩住面在哭,隻聽得天保娘道:&ldquo年輕輕,沒依沒靠,也難怪你。
可是人,總得有志氣,他們男的在牢裡,坐老虎凳,下熱鍋,苦吃的比我們多,就不&lsquo自新&rsquo,無罪釋放可以,&lsquo自新&rsquo不幹,争的就是這口氣!你沒想過,你和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搞成一堆,流言蜚語,一傳進陳山耳朵,他會有怎樣個想法?那些自新分子正在說我們餓死呢,當叫花呢,做&lsquo半掩門&rsquo買賣呢,鬧着要改嫁呢&hellip&hellip&rdquo陳山女人哭了一陣,又說:&ldquo我已叫她不要來&hellip&hellip&rdquo天保娘道:&ldquo這決心下得下,就對,對那金花,我也不同平常人看法,說她壞,勾男人,二十五六就守寡,沒個依靠。
你就不該和她一樣見識,陳山幹的是光明正大的事。
&rdquo 陳山女人又說:&ldquo她不來,那男的卻又來&hellip&hellip&rdquo天保娘氣得直哆嗦:&ldquo你不趕他走!&rdquo陳山女人一陣傷心,又嗚嗚地哭了:&ldquo就是因為我趕他走,謠言怪話才滿天飛呀,全是他一個人在外頭瞎說。
&rdquo天保娘問:&ldquo你到底和他有了事沒有?&rdquo那陳山女人放聲大哭:&ldquo就是那一次,我不該和金花喝過兩口,醉啦,半夜她把那人放進門&hellip&hellip&rdquo正在這時,慶娘推門進來,那陳山女人慌忙起身,掩起面朝門外就跑。
慶娘問:&ldquo還是為那事?&rdquo天保娘歎了口氣:&ldquo叫作陷進泥坑拔不出腳。
&rdquo 慶娘把門掩上,問:&ldquo家裡沒外人?&rdquo天保娘道:&ldquo你慌張什麼?&rdquo慶娘挨近她,一把拉住這個親如生娘的老人說:&ldquo阿婆,我們的人來哪。
&rdquo天保娘停住手,發了怔:&ldquo什麼人來?&rdquo慶娘滿肚子是騰騰的烈火:&ldquo共産黨呀!&rdquo天保娘一把拖住她,又是驚又是喜:&ldquo不是說全完哩?&rdquo慶娘道:&ldquo完不了,人可多哩,也還在城裡。
&rdquo接着,她說了今天的奇遇:&ldquo一個叫蘇姑娘的女同志,可和氣,可甜哩,她對我說反動派希望我們垮,我們不會垮,我們的黨還在,而且人更多,勢更壯!她還說紅軍長征,北上抗日,還隻去一部分,有很多人留下,不久,就可以打到我們這兒!&rdquo天保娘雙手哆嗦着:&ldquo這樣說來,我們的人還有希望?
慶娘雖然感到生活困苦,但對于接受人家幫助,卻還不習慣,她面紅地說:&ldquo錢我不要,情領啦。
你能來看我們,就是最大恩情。
你放心,日子再苦,我也會熬下去。
&rdquo說着,又把東西退回給玉華。
玉華道:&ldquo不是我個人的意思,是組織的決定,不能拒絕的。
&rdquo說服了半天,慶娘才歎了口氣:&ldquo我該怎樣感謝你們?&rdquo說說,又哭。
玉華替她抹去眼淚:&ldquo除你和天保娘的外,其他受難同志家屬都托你們兩個去分配,該多該少,誰該給,誰不給,都由你們兩個決定,千萬不能暴露關系,說我來看你,防止裡面有壞人。
還有那些吃的,過後我也叫人送來&hellip&hellip&rdquo慶娘點頭道:&ldquo我雖不是組織内的人,道理我也懂。
你們托我辦的事,我一定好好辦,這些受難人的家屬,除了那些&lsquo自新&rsquo出來的,我們也常在一起,不是到天保娘家,就是到我家。
&rdquo玉華又道:&ldquo這就更方便啦。
不過,我還有個建議,為了安排大家今後生活,也為了叫牢裡同志安心,你們最好組織在一起,互相幫助照顧,有困難大家設法。
&rdquo慶娘點頭。
玉華又問:&ldquo你們最近探過監沒有?&rdquo慶娘一聽這話又是怒氣沖沖了:&ldquo從日升他們出事後,我們去過也不止三五次,都叫趕出來,有的說已解走,有的說還在這兒。
&rdquo玉華道:&ldquo日升同志他們都沒被解走,都還關在第一監獄,隻是不許和家屬見面,這是敵人有計劃封鎖消息,好讓那些叛徒造謠生事,說你們都快餓死了,有的去當叫花,有的當私娼,有的要改嫁&hellip&hellip&rdquo慶娘非常氣憤:&ldquo狗嘴裡就是長不出象牙!那些叛徒真可惡,還公然跑到我這兒和天保娘那兒叫我們去勸日升、天保自新哩。
他們說:隻要我們答應了,就可以見面。
我說,你們做夢也别想。
&rdquo玉華道:&ldquo這件事我們也知道了。
現在最重要的是先把大家生活安排好,讓大家生活安定,以後我們要做的事還多着哩。
&rdquo 慶娘心裡熱烘烘的:&ldquo蘇姑娘以後還來嗎?&rdquo玉華問:&ldquo到你這兒方便,還是另找一個地方碰頭方便?&rdquo慶娘道:&ldquo初時反動派派人來,守了幾個月,看看什麼好處也沒得到,以後就不來哩。
你來時,先看看我窗口有沒尿片挂着,有尿片人在沒事,不見尿片就不進來。
&rdquo玉華笑道:&ldquo你也學會做地下工作哪。
&rdquo慶娘面紅了一陣:&ldquo我是向日升學來的。
&rdquo玉華和她約定下次見面的時間,起身要離開,慶娘卻又忙着把她止住:&ldquo你等等,我先出去看看。
&rdquo她開門出去,隻見大狗縮着身坐在屋檐下東瞧西望,慶娘低聲問:&ldquo沒壞人?&rdquo大狗搖頭,慶娘返身對玉華招手,玉華打開布傘出去。
慶娘在門口,以難舍心情,望着玉華匆匆離去,一直到她的背影在轉角處細雨飄飛中消失了。
大狗早已溜進竈間去,這孩子成日總在叫餓,好像從沒吃飽飯似的,一會兒就用粗瓷大碗裝着香甜番薯出來,說:&ldquo娘,吃飯。
&rdquo慶娘心不在焉地說:&ldquo你先吃,我有事。
&rdquo說着,就解下圍兜披在頭上,朝天保娘家走去。
五 那慶娘原是本城一大戶人家的下廚丫頭,從小就吃不飽、穿不暖,經常挨打受氣。
到了十六七歲時還像個十二三歲女孩,隻是手足特别粗大,有人說她雙手從早摸到黑沒停止過,從出娘胎那天起雙足就沒穿過鞋子,所以是粗手粗足的。
宋日升從小學會一門手藝&mdash&mdash打錫。
在這個城市,因為人人迷信風水,重視孝敬祖先,陋習相沿不衰,因此就出現了一種特殊行業,打錫器。
打錫工人用錫錠鑄成各種祭器,如香爐、燭台、錫壺、錫杯等。
有錢人家,為了表示門第身份,大都自備有錫質餐器,每遇祭祀大典或宴請貴賓,就亮出來炫耀一番。
宋日升從徒工而至正式錫工、當了師傅,已有二十來年,由于他手藝精巧,家傳戶曉,有錢人家常常把他請上門,選了個黃道吉日,開爐制器。
日升被邀上那大戶人家家裡打錫器,已有一年多,他為人誠實,重信用,埋頭苦幹,話也不多說一句。
東家給他工資,他不說聲謝謝,拖欠工資也從不開口。
這一年多來,東家到底是貴人多忙,忘了呢,還是有意不付他的工資,除了初來那個月拿了份工資外,再也沒收到一分錢,因此日積月累,數目也相當可觀。
日升從小家貧,父母雙亡,一個人靠這門手藝找飯吃,三十多年紀了尚無妻室。
那東家見他行将完工,拖欠的一大筆工資不好再事拖欠,便假惺惺地裝出同情的模樣,說:&ldquo日升,古語有說三十而立,你年已過三十,也該成家立業了。
我見你為人誠實,做事勤謹,是個好人,有意擡舉你,和你拉上門親戚。
你在我這兒幹了一年多,這筆工資不必算了,我把慶娘賞給你。
&rdquo 慶娘雖然長得不好看,面黃肌瘦,蓬首垢面,粗手大足,但為人心地好,對這位打錫師傅的三餐、茶水,招呼得特别周到。
有時主人家不在,也偷偷來幫他做點輕便活。
他對她印象好,同情她的遭遇,有時慶娘挨打,青一塊,紫一塊,口出怨言:&ldquo過這日子,還不如吊死的好。
&rdquo他便勸她:&ldquo别打這傻念頭啦,父母生了我們,就得活下去。
&rdquo東家向他提出這件事,當時他也很吃驚:&ldquo别尋我們窮人的開心!&rdquo可是東家很認真,提過一次又提第二次,他心裡便有點活動,卻又怕慶娘嫌他年紀大,不願意。
有一天,主人不在家,慶娘又來找他拉閑話,他想:我就在三幾天内要離開,東家又說等我答複,還沒問過慶娘呢?就問問她看看。
這老實人心裡一經盤算果然就壯起膽,問起慶娘來。
當時還有點提心吊膽,怕她會給他兩記耳光,或大哭大鬧,叫他真個下不了台。
不意那慶娘一聽他話,面一紅,竟然滿口應承。
她說:&ldquo打錫師傅,你是大好人,我願意跟你。
就是跟你當叫花,也比在這兒挨打受氣強!&rdquo這樣,他回複了東家,算說成這門親事。
在他挑起錫擔離開東家那天,東家特别恩賜了慶娘一套半新舊衣裳、一雙粗布鞋,叫她把頭發梳上,雙雙對主人磕了三個響頭。
日升在打鐵巷貧民區裡租了間小屋,請幾個友好吃頓便飯,算是成家了。
十多年來,兩夫婦過的日子雖然清苦,倒也相敬如賓。
日升還是當錫工,慶娘當家,先後為他養了四個孩子,兩個大的都沒養大,隻留下一個十歲的叫大狗,一個還在吃奶的叫小狗。
年前,日升吃了那場官司,一家三口就完全陷入絕境。
她把家裡凡能賣的、當的,都當了賣了,還隻能維持一天兩餐番薯粥。
她從不喊苦,卻在想:要日升出來,除非太陽從西邊出。
但是今後日子怎過呀?她多想能找一筆小本錢,擺個香煙攤,或做個小販&hellip&hellip可是,本錢又從哪兒來?日升吃的又是這樣緻命官司,平時來往多的,不是也吃官司,便是怕見她面,怕上她的門,更壞的是勸她去說服日升自新! 她從小就是骨頭硬,那主人罰她光着腿跪在赤紅的燒火棍上,她咬住牙根,冒冷汗,還是不肯叫饒哩。
現在年紀大了,更懂事了,她會用哀憐的目光去乞讨同情?她會勸日升做出賣良心的事?日升在她心目中,不僅是個好丈夫,簡直是神明。
他說的話、做的事,包沒錯。
因此,她常說:&ldquo日升是正直人,他生平沒偷人、搶人一針一線,吃官司,我不傷心!&rdquo對那些經不起考驗、受人挑撥的與日升同時受難的人的家屬,在她們口出怨言時,也對她們說:&ldquo幹革命、當共産黨,你們當家的沒這意思,人家會來迫你、拉你的?為什麼不罵國民黨,反罵共産黨!&rdquo 不少人不喜歡她,說她是風幹了的老姜頭,樣子難看卻辣得狠哩,但也有喜歡她潑辣能幹的,天保娘就是其中一個。
天保家比日升家更簡單,隻有寡母一人!天保娘和慶娘本是近鄰,平時來往多,從天保與日升同時被捕後,兩家人同病相憐,來往的就更密了。
這老人家就很喜歡慶娘,她說:&ldquo慶娘就是有志氣,丈夫吃官司不叫屈,不求人!&rdquo在這貧民區内,她是個&ldquo消息靈通人士&rdquo,哪一家的家事,她不數得一清二楚?她常來慶娘家歇歇談談,她對慶娘說:&ldquo朱四家女人熬不住哩,說是帶孩子回娘家,等朱四出牢再回。
&rdquo又說:&ldquo我看陳山女人最近形迹可疑,那私娼常常到她家去。
&rdquo她所說的,都是和上次大逮捕事件有關的人事。
慶娘對朱四家女人是同情的,她平時就沒吃過苦,一家子油鹽柴米,穿的吃的全靠朱四一個人呀!至于說到陳山女人,她可大為吃驚,從鄉裡來的姑娘,老老實實,和陳山結婚還不到一個月,陳山就被捕。
人家都勸她先回娘家住住,她卻說要等陳山出來,沒多久前,慶娘還說她有志氣哩。
慶娘說:&ldquo要是她經不起壞人的誘惑,做錯了事,怎對得起陳山呀?&rdquo天保娘也搖頭歎氣:&ldquo我也是這樣說,沒多久前,我還找過她,勸她,她隻是哭,說陳山沒指望哪。
&rdquo慶娘說:&ldquo一定要設法幫助她,這件事要是傳到牢裡去,陳山會怎樣想的?&rdquo天保娘道:&ldquo我就是這樣對她說的,開頭她不承認,以後就說她隻是向那私娼借錢,還說是不能空着肚皮過日子呀!&rdquo慶娘擔憂道:&ldquo肚皮是個大問題,我們不會想辦法嗎?我們的人不少,一個人想出一條辦法來,一二十個人也就有一二十條辦法。
&rdquo天保娘也說:&ldquo得想辦法!主意你多出些,跑腿的事,我來!&rdquo&hellip&hellip 慶娘送走蘇姑娘後一直摸到天保娘家。
那天保是個貨車司機,二十八九尚未娶妻,人丁少,家有老屋一座,大半倒塌,隻剩下三小間,後面一大片荒地,天保在時幫着他娘整理整理,倒也成一塊菜地。
天保吃了官司,天保娘就種菜度日,日子雖不好,倒比慶娘強些。
有時看慶娘實在挨不下去,也主動地周濟一些。
這時天保娘一邊在堂屋剝豆角,一邊和陳山女人在談話,那陳山女人一把鼻涕一把眼淚,掩住面在哭,隻聽得天保娘道:&ldquo年輕輕,沒依沒靠,也難怪你。
可是人,總得有志氣,他們男的在牢裡,坐老虎凳,下熱鍋,苦吃的比我們多,就不&lsquo自新&rsquo,無罪釋放可以,&lsquo自新&rsquo不幹,争的就是這口氣!你沒想過,你和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搞成一堆,流言蜚語,一傳進陳山耳朵,他會有怎樣個想法?那些自新分子正在說我們餓死呢,當叫花呢,做&lsquo半掩門&rsquo買賣呢,鬧着要改嫁呢&hellip&hellip&rdquo陳山女人哭了一陣,又說:&ldquo我已叫她不要來&hellip&hellip&rdquo天保娘道:&ldquo這決心下得下,就對,對那金花,我也不同平常人看法,說她壞,勾男人,二十五六就守寡,沒個依靠。
你就不該和她一樣見識,陳山幹的是光明正大的事。
&rdquo 陳山女人又說:&ldquo她不來,那男的卻又來&hellip&hellip&rdquo天保娘氣得直哆嗦:&ldquo你不趕他走!&rdquo陳山女人一陣傷心,又嗚嗚地哭了:&ldquo就是因為我趕他走,謠言怪話才滿天飛呀,全是他一個人在外頭瞎說。
&rdquo天保娘問:&ldquo你到底和他有了事沒有?&rdquo那陳山女人放聲大哭:&ldquo就是那一次,我不該和金花喝過兩口,醉啦,半夜她把那人放進門&hellip&hellip&rdquo正在這時,慶娘推門進來,那陳山女人慌忙起身,掩起面朝門外就跑。
慶娘問:&ldquo還是為那事?&rdquo天保娘歎了口氣:&ldquo叫作陷進泥坑拔不出腳。
&rdquo 慶娘把門掩上,問:&ldquo家裡沒外人?&rdquo天保娘道:&ldquo你慌張什麼?&rdquo慶娘挨近她,一把拉住這個親如生娘的老人說:&ldquo阿婆,我們的人來哪。
&rdquo天保娘停住手,發了怔:&ldquo什麼人來?&rdquo慶娘滿肚子是騰騰的烈火:&ldquo共産黨呀!&rdquo天保娘一把拖住她,又是驚又是喜:&ldquo不是說全完哩?&rdquo慶娘道:&ldquo完不了,人可多哩,也還在城裡。
&rdquo接着,她說了今天的奇遇:&ldquo一個叫蘇姑娘的女同志,可和氣,可甜哩,她對我說反動派希望我們垮,我們不會垮,我們的黨還在,而且人更多,勢更壯!她還說紅軍長征,北上抗日,還隻去一部分,有很多人留下,不久,就可以打到我們這兒!&rdquo天保娘雙手哆嗦着:&ldquo這樣說來,我們的人還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