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甚誕節與聖誕節:希羅多德佚書一卷 (1954)
關燈
小
中
大
XmasandChristmas:ALostChapterfromHerodotus
在西北方向,有座島嶼隔海相望。此島名曰颠列不(Niatirb)。海卡泰歐斯斷定它與西西裡島同樣大小同一形狀,但它還是更大一些。至于稱其外形為三角形,則不算失準。島上人口密集,其穿着與歐洲西北部的其他蠻族,沒多大差異,隻是語言不通。這些島民,論耐性與韌勁,據我們所知,無與倫比。他們有如下風俗。
隆冬季節,雨霧天氣最為頻繁。他們有個盛大節日,名曰甚誕節(Exmas)。整整五十天,他們都在準備過節。我這就說說其過法。首先,每位公民都有義務給其親朋贈送印着圖畫的一方塊硬紙,在他們的話裡,叫作甚誕卡(Exmas-card)。那些圖畫,或是鵲踏枝;或是翠綠的針葉樹;或是颠列不人200年前的祖先,穿着據信就是那時的衣裳,駕着那時的馬車;或是積雪蓋頂的房子。颠列不人不大願意說,這些圖畫與節日有何關系,護衛着(我想)些許奧秘(sacredmystery)。由于所有人必須送這些卡片,市場上就擠滿了買卡片的人,疲勞厭倦也就随之而來。
買夠他們以為足夠多的賀卡之後,轉回家來,卻發現家裡是同樣的賀卡,是别人送來的。當他們發現,一些是他們已經送過賀卡的人送來的,他們就将其丢在一邊,謝天謝地,這件差事今年總算辦完了。可是,當發現他們沒送過的人送來賀卡,他們就捶胸頓足,怨天怨地,甚至對送賀卡的人罵罵咧咧;發洩夠了,又重新穿上靴子,頂着雨霧天氣,去給那人也買一張賀卡。關于甚誕卡,就說這些吧。
他們也彼此贈送禮物。互送禮物所受折磨,與互送賀卡一模一樣,甚至更慘。因為每位公民,都不得不揣測每位朋友會送給他的禮物值多少錢,以便回饋等價禮物,無論他是否支付得起。彼此購買的當作禮物的東西,沒人會為自己購買。因為這些賣家,了解這個風俗,就推出形形色色中看不中用的東西;至于那些無用又滑稽的東西,整年賣不動,這時則當作甚誕禮物拿出來賣。盡管颠列不人自稱缺乏足夠的必需品,諸如金屬、皮毛、木材和紙張,可是每年因制造禮物,浪費的這類東西,數量不可思議。
在這五十天裡,那些年齡最大的、最窮的、日子最苦的公民,戴上假胡子,穿上紅袍子,行走在市場上;假扮克洛諾斯神(Cronos)。禮物之賣家,也像買主一樣,因人群和濃霧而面色蒼白,疲憊不堪,因而,任何人在這個季節來到一個颠列不城,會以為有什麼巨大公共災難侵襲了颠列不。這五十天的準備,在他們的蠻語裡,叫做甚誕&ldquo搶購&rdquo(ExmasRush)。
可是,在節日到來的那天,絕大多數公民,因&ldquo搶購&rdquo而筋疲力竭,會一覺睡到正午。而在晚上,他們會吃上平日五倍的夜宵,給自己用紙糊的王冠加冕,醉意十足。甚誕節後那天,他們非常陰郁,因夜宵、醉酒以及盤算在禮物和酒上花了多少錢而心煩意亂。因為在颠列不人中間,酒價昂貴,一個人要喝醉,花的錢差不多夠買一塔倫酒了。
這就是他們過甚誕節的習俗。然而,在颠列不人中間,還有少數人,他們也有個節日,跟甚誕節同一天,但别是一家,獨屬自己,叫做耶誕節(Crissmas)。這些過耶誕節的人們,跟大多數颠列不人做法相反。他們那天早早起床,精神煥發。在日出之前,他們趕赴某個寺廟,在那裡參加飨宴。絕大多數寺廟都陳列圖畫,畫着一位妙齡女子,膝上坐着新生嬰兒,一些動物和牧羊人都在敬拜孩子。(我知道,一個神聖故事提供了這些畫的因由,這裡就不必重複了。)
我曾與某寺廟的祭司親談,問為什麼在甚誕節那天過耶誕節;因為在我看來,這多有不便。可祭司回答說,客官哪,我們改換耶誕節日期乃越律之事,但是希望宙斯能啟示颠列不人,讓他們另擇日子過甚誕節,或者索性别過。因為甚誕節和&ldquo搶購&rdquo甚至讓這些少數人的心靈,亦離聖事(sacredthings)而去。我們着實也樂意在耶誕節期間讓人們歡樂(merriment);可是,在甚誕節,人們無歡樂可言。當我問起,為什麼他們能忍受&ldquo搶購&rdquo,他回答說,客官哪,那是個&ldquo網拍&rdquo(racket)。他用詞,像是偈語,我莫名其妙(因為&ldquo網拍&rdquo是蠻族玩一種所謂&ldquo網球&rdquo遊戲時,用的一種器材)。
海卡泰歐斯說甚誕節與耶誕節是一個東西,并不可信。首先因為,甚誕卡上的圖畫,與祭司們講說的耶誕節神聖故事,毫不相幹。其二,絕大部分颠列不人,盡管不信少數人的宗教,卻贈送禮物和賀卡,參與&ldquo搶購&rdquo和飲酒,戴紙糊帽子。可是,即便是蠻族,為向他們不再相信的一個神靈緻敬,也不太可能受如此衆多如此巨大的折磨。關于颠列不,就談到這。
在西北方向,有座島嶼隔海相望。此島名曰颠列不(Niatirb)。海卡泰歐斯斷定它與西西裡島同樣大小同一形狀,但它還是更大一些。至于稱其外形為三角形,則不算失準。島上人口密集,其穿着與歐洲西北部的其他蠻族,沒多大差異,隻是語言不通。這些島民,論耐性與韌勁,據我們所知,無與倫比。他們有如下風俗。
隆冬季節,雨霧天氣最為頻繁。他們有個盛大節日,名曰甚誕節(Exmas)。整整五十天,他們都在準備過節。我這就說說其過法。首先,每位公民都有義務給其親朋贈送印着圖畫的一方塊硬紙,在他們的話裡,叫作甚誕卡(Exmas-card)。那些圖畫,或是鵲踏枝;或是翠綠的針葉樹;或是颠列不人200年前的祖先,穿着據信就是那時的衣裳,駕着那時的馬車;或是積雪蓋頂的房子。颠列不人不大願意說,這些圖畫與節日有何關系,護衛着(我想)些許奧秘(sacredmystery)。由于所有人必須送這些卡片,市場上就擠滿了買卡片的人,疲勞厭倦也就随之而來。
買夠他們以為足夠多的賀卡之後,轉回家來,卻發現家裡是同樣的賀卡,是别人送來的。當他們發現,一些是他們已經送過賀卡的人送來的,他們就将其丢在一邊,謝天謝地,這件差事今年總算辦完了。可是,當發現他們沒送過的人送來賀卡,他們就捶胸頓足,怨天怨地,甚至對送賀卡的人罵罵咧咧;發洩夠了,又重新穿上靴子,頂着雨霧天氣,去給那人也買一張賀卡。關于甚誕卡,就說這些吧。
他們也彼此贈送禮物。互送禮物所受折磨,與互送賀卡一模一樣,甚至更慘。因為每位公民,都不得不揣測每位朋友會送給他的禮物值多少錢,以便回饋等價禮物,無論他是否支付得起。彼此購買的當作禮物的東西,沒人會為自己購買。因為這些賣家,了解這個風俗,就推出形形色色中看不中用的東西;至于那些無用又滑稽的東西,整年賣不動,這時則當作甚誕禮物拿出來賣。盡管颠列不人自稱缺乏足夠的必需品,諸如金屬、皮毛、木材和紙張,可是每年因制造禮物,浪費的這類東西,數量不可思議。
在這五十天裡,那些年齡最大的、最窮的、日子最苦的公民,戴上假胡子,穿上紅袍子,行走在市場上;假扮克洛諾斯神(Cronos)。禮物之賣家,也像買主一樣,因人群和濃霧而面色蒼白,疲憊不堪,因而,任何人在這個季節來到一個颠列不城,會以為有什麼巨大公共災難侵襲了颠列不。這五十天的準備,在他們的蠻語裡,叫做甚誕&ldquo搶購&rdquo(ExmasRush)。
可是,在節日到來的那天,絕大多數公民,因&ldquo搶購&rdquo而筋疲力竭,會一覺睡到正午。而在晚上,他們會吃上平日五倍的夜宵,給自己用紙糊的王冠加冕,醉意十足。甚誕節後那天,他們非常陰郁,因夜宵、醉酒以及盤算在禮物和酒上花了多少錢而心煩意亂。因為在颠列不人中間,酒價昂貴,一個人要喝醉,花的錢差不多夠買一塔倫酒了。
這就是他們過甚誕節的習俗。然而,在颠列不人中間,還有少數人,他們也有個節日,跟甚誕節同一天,但别是一家,獨屬自己,叫做耶誕節(Crissmas)。這些過耶誕節的人們,跟大多數颠列不人做法相反。他們那天早早起床,精神煥發。在日出之前,他們趕赴某個寺廟,在那裡參加飨宴。絕大多數寺廟都陳列圖畫,畫着一位妙齡女子,膝上坐着新生嬰兒,一些動物和牧羊人都在敬拜孩子。(我知道,一個神聖故事提供了這些畫的因由,這裡就不必重複了。)
我曾與某寺廟的祭司親談,問為什麼在甚誕節那天過耶誕節;因為在我看來,這多有不便。可祭司回答說,客官哪,我們改換耶誕節日期乃越律之事,但是希望宙斯能啟示颠列不人,讓他們另擇日子過甚誕節,或者索性别過。因為甚誕節和&ldquo搶購&rdquo甚至讓這些少數人的心靈,亦離聖事(sacredthings)而去。我們着實也樂意在耶誕節期間讓人們歡樂(merriment);可是,在甚誕節,人們無歡樂可言。當我問起,為什麼他們能忍受&ldquo搶購&rdquo,他回答說,客官哪,那是個&ldquo網拍&rdquo(racket)。他用詞,像是偈語,我莫名其妙(因為&ldquo網拍&rdquo是蠻族玩一種所謂&ldquo網球&rdquo遊戲時,用的一種器材)。
海卡泰歐斯說甚誕節與耶誕節是一個東西,并不可信。首先因為,甚誕卡上的圖畫,與祭司們講說的耶誕節神聖故事,毫不相幹。其二,絕大部分颠列不人,盡管不信少數人的宗教,卻贈送禮物和賀卡,參與&ldquo搶購&rdquo和飲酒,戴紙糊帽子。可是,即便是蠻族,為向他們不再相信的一個神靈緻敬,也不太可能受如此衆多如此巨大的折磨。關于颠列不,就談到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