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最後的訪談 (1963)
關燈
小
中
大
于舊約中的《雅歌》,艾薩克華滋聖歌《奇妙十架》(WhenISurveytheWondrousCross),更是神所默示。
您怎麼看? 路易斯 教會裡的偉大聖徒及神秘主義者的感受,恰巧相反。
他們在《雅歌》中發現了豐富的屬靈真理。
這裡有個層次差别。
牽涉到正典的問題(thequestionofthecanon)。
我們也必須謹記,适合于成人的肉食,并不對小孩的口味。
沃特先生 由海明威、薩缪爾·貝克特及讓&mdash保羅·薩特之類作家所垂範的現代文學趨勢,您會如何評價? 路易斯 在這一領域,我所讀甚少。
我并非一個當代學者(acontemporaryscholar)。
我甚至不是一個研究往古的學者(ascholarofthepast),我是一個愛往古的人(aloverofthepast)。
沃特先生 您是否相信,在當代文學中,為了營造一種寫實氣氛,必然要用淫言穢語? 路易斯 我不信。
我把這一趨勢當作一種征兆,象征着一種文化已經失去其信仰(faith)。
屬靈坍塌之後,就是道德坍塌。
我對未來心存憂懼。
沃特先生 那麼,您是否感到,現代文化正在去基督化(de-Christianized)? 路易斯 我無法談這個問題的政治方面,但是關于教會的去基督化,我有一些明确看法。
我相信,教會裡有很多愛調和的布道人(accommodatingpreachers),有太多不信主的從業者。
耶稣基督沒叫我們,&ldquo走遍全世界,告訴世人,世界現況甚佳&rdquo。
福音書差不多全然不同。
事實上,它與俗世針鋒相對。
在這個世界上,針對基督教的指控相當強勢。
每逢有戰争、海難、癌症或不幸事件,都趨于形成對基督教的言之鑿鑿的指控。
在這些顯見證據之前,成為一個信教者,不容易。
它要求對耶稣基督的極大信心(strongfaith)。
沃特先生 高伯爾尼(BryanGreen)和葛培理(BillyGraham)等人,提請人們面對基督,做人生抉擇。
您贊同這種方式嗎? 路易斯 我有幸跟葛培理見過一面。
1955年他造訪劍橋大學,向學生傳福音,我曾與他共進晚餐。
我想,他這人很謙遜很聰明。
我也着實特别喜歡他。
在我們這樣的文明中,我覺得,每個人都必須面對耶稣基督對其生命之呼召,否則,他就是三心二意或回避問題。
在蘇聯,就不一樣了。
今日生活在俄國的很多人,從不必考慮基督之呼召,因為他從未聽說。
同理,我們生活在英語國家,從未被迫去思考比如說印度教之呼召。
可是,在我們西方文明中,我們有道德上及理智上的義務,去認真對待耶稣基督;要是我們拒絕這樣,我們就是糟糕哲學家,糟糕思想家。
沃特先生 您怎麼看對基督徒每日生活的基本操練&mdash&mdash抽出時間與上帝單獨相處? 路易斯 關于此事,新約聖經有大量指引。
任何人成為基督徒,都需有此操練,我認為這理所當然。
它是我們的主對我們的命令;正因它們是主的命令,我信從它們。
當耶稣基督吩咐我們,進内屋去,關上門,祂的意思正好可能就是這個。
沃特先生 路易斯先生,您認為,未來十年會發生什麼? 路易斯 我無從知曉。
我的首要領域是過去。
就像坐車旅行,背對車頭坐着,就難以知道您什麼時候要發動機車。
這世界可能10分鐘之内告停;其間,我們還要盡自己的本分。
要務就是,謹守上帝兒女之名分:過好每一天,仿佛它是我們的最後一天;做計劃,卻好像我們的世界還會延續百年。
關于将來要發生的事,當然,我們有新約作保證。
當我看到有人為這種或那種毀滅(destruction)而憂慮不安,我忍不住就想笑。
難道他們不知,他們終究會死麼?看上去像是不知。
我妻子曾問過一位年青女友,問她是否想過死亡。
她回答說:&ldquo等我到了那個年齡,科學對它就會有辦法了!&rdquo 沃特先生 您是否認為,太空旅行将來會成為廣泛現象? 路易斯 要是其他星球上真的有人,一想到跟他們接觸,我就心中恐慌。
我們隻會給他們悉數輸送我們的罪,我們的占有欲(aquisitiveness),從而樹立一種新的殖民主義。
不堪設想。
可是,要是我們最終能與神和好(getrightwithGod),一切當然會大不一樣。
一旦我們發覺自己屬靈蘇醒(spir-ituallyawakened),我們就可以去外層空間,帶着良善。
那就是另一碼事了。
您怎麼看? 路易斯 教會裡的偉大聖徒及神秘主義者的感受,恰巧相反。
他們在《雅歌》中發現了豐富的屬靈真理。
這裡有個層次差别。
牽涉到正典的問題(thequestionofthecanon)。
我們也必須謹記,适合于成人的肉食,并不對小孩的口味。
沃特先生 由海明威、薩缪爾·貝克特及讓&mdash保羅·薩特之類作家所垂範的現代文學趨勢,您會如何評價? 路易斯 在這一領域,我所讀甚少。
我并非一個當代學者(acontemporaryscholar)。
我甚至不是一個研究往古的學者(ascholarofthepast),我是一個愛往古的人(aloverofthepast)。
沃特先生 您是否相信,在當代文學中,為了營造一種寫實氣氛,必然要用淫言穢語? 路易斯 我不信。
我把這一趨勢當作一種征兆,象征着一種文化已經失去其信仰(faith)。
屬靈坍塌之後,就是道德坍塌。
我對未來心存憂懼。
沃特先生 那麼,您是否感到,現代文化正在去基督化(de-Christianized)? 路易斯 我無法談這個問題的政治方面,但是關于教會的去基督化,我有一些明确看法。
我相信,教會裡有很多愛調和的布道人(accommodatingpreachers),有太多不信主的從業者。
耶稣基督沒叫我們,&ldquo走遍全世界,告訴世人,世界現況甚佳&rdquo。
福音書差不多全然不同。
事實上,它與俗世針鋒相對。
在這個世界上,針對基督教的指控相當強勢。
每逢有戰争、海難、癌症或不幸事件,都趨于形成對基督教的言之鑿鑿的指控。
在這些顯見證據之前,成為一個信教者,不容易。
它要求對耶稣基督的極大信心(strongfaith)。
沃特先生 高伯爾尼(BryanGreen)和葛培理(BillyGraham)等人,提請人們面對基督,做人生抉擇。
您贊同這種方式嗎? 路易斯 我有幸跟葛培理見過一面。
1955年他造訪劍橋大學,向學生傳福音,我曾與他共進晚餐。
我想,他這人很謙遜很聰明。
我也着實特别喜歡他。
在我們這樣的文明中,我覺得,每個人都必須面對耶稣基督對其生命之呼召,否則,他就是三心二意或回避問題。
在蘇聯,就不一樣了。
今日生活在俄國的很多人,從不必考慮基督之呼召,因為他從未聽說。
同理,我們生活在英語國家,從未被迫去思考比如說印度教之呼召。
可是,在我們西方文明中,我們有道德上及理智上的義務,去認真對待耶稣基督;要是我們拒絕這樣,我們就是糟糕哲學家,糟糕思想家。
沃特先生 您怎麼看對基督徒每日生活的基本操練&mdash&mdash抽出時間與上帝單獨相處? 路易斯 關于此事,新約聖經有大量指引。
任何人成為基督徒,都需有此操練,我認為這理所當然。
它是我們的主對我們的命令;正因它們是主的命令,我信從它們。
當耶稣基督吩咐我們,進内屋去,關上門,祂的意思正好可能就是這個。
沃特先生 路易斯先生,您認為,未來十年會發生什麼? 路易斯 我無從知曉。
我的首要領域是過去。
就像坐車旅行,背對車頭坐着,就難以知道您什麼時候要發動機車。
這世界可能10分鐘之内告停;其間,我們還要盡自己的本分。
要務就是,謹守上帝兒女之名分:過好每一天,仿佛它是我們的最後一天;做計劃,卻好像我們的世界還會延續百年。
關于将來要發生的事,當然,我們有新約作保證。
當我看到有人為這種或那種毀滅(destruction)而憂慮不安,我忍不住就想笑。
難道他們不知,他們終究會死麼?看上去像是不知。
我妻子曾問過一位年青女友,問她是否想過死亡。
她回答說:&ldquo等我到了那個年齡,科學對它就會有辦法了!&rdquo 沃特先生 您是否認為,太空旅行将來會成為廣泛現象? 路易斯 要是其他星球上真的有人,一想到跟他們接觸,我就心中恐慌。
我們隻會給他們悉數輸送我們的罪,我們的占有欲(aquisitiveness),從而樹立一種新的殖民主義。
不堪設想。
可是,要是我們最終能與神和好(getrightwithGod),一切當然會大不一樣。
一旦我們發覺自己屬靈蘇醒(spir-ituallyawakened),我們就可以去外層空間,帶着良善。
那就是另一碼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