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現代人的心靈習慣 (1945)
關燈
小
中
大
(1)我發現,未受良好教育的(uneducated)英國人對曆史,幾乎全然懷疑。我滿以為,他不信福音書,是因為其中包含神迹;可是他之不信,其實是因為福音書所談之事發生在兩千年以前。要是他聽說過亞克興海戰,他也同樣不信。對那些受過我們這種教育的人來說,他的心靈狀态很難捉摸(realize)。對于我們,當代(thePresent)常常顯得像是一個巨大連續進程的一部分。在他心目中,當代幾乎占據了整個視野。當代之外,離開當代,則是無足輕重的被喚作&ldquo古代&rdquo(TheOldDays)的東西&mdash&mdash一個小小的宇宙叢林,其中遊蕩着響馬、伊麗莎白女王、重甲騎士之類的人。而在古代之外,(奇怪之極)來了一幅&ldquo原始人&rdquo(PrimitiveMan)畫面。原始人屬于&ldquo科學&rdquo,而非&ldquo史學&rdquo,因而感覺比古代更為真實。換句話說,史前(thePre-historic)比曆史(theHistoric)更受信任。
(2)他對古代文本有一種不信任(在他的知識狀況下,很是順理成章)。于是,時常有人告訴我:&ldquo這些文獻寫于印刷術之前,不是麼?你也沒得到原本,是吧!因而實際情形就是,某人寫了某事,另有某人傳抄,又有某人抄了那抄本,如此不已。這樣,等到了我們手上,那就跟原本面目全非了。&rdquo這一反駁很難對付,因為,經文校勘學(textualcriticism)的全部學問,一下子教不了。可就在這一點上,他們的真正宗教(即信仰&ldquo科學&rdquo)幫了我的忙。向他們保證說,有門&ldquo科學&rdquo名曰&ldquo經文校勘學&rdquo,并保證說大部分人都接受了其結果(不隻對于《新約》而且對于一般的古代文本),他們就接受了,不再反對。(我幾乎無需指出,切莫用&ldquo文本&rdquo[text]一詞,因為對你的聽衆而言,它隻是指&ldquo一段經文&rdquo[ascriptualquotation]。)
(3)幾乎全無罪感。我們的境遇因而很不同于使徒們。使徒們向異教徒(更不用說&ldquo畏神者&rdquo)布道,這些人為一絲負罪感(asenseofguilt)所萦繞,因而福音對于他們就是&ldquo好消息&rdquo。我們所面對的人群,所受訓練使他們相信,無論這世界哪裡出了毛病,都是其他人的錯&mdash&mdash資本家的錯,政府的錯,納粹的錯或将軍的錯,等等。他們接近神,仿佛是祂的法官。他們想要知道的,不是自己是否會被無罪開釋,而是祂創造此等世界是否可被無罪開釋。
為抨擊這一緻命的麻木,徑直注意這兩類罪毫無用處:(甲)你的聽衆未犯之罪;(乙)他們犯了,卻不認為是罪。他們通常不是醉鬼。他們大多是通奸者,但并未感到通奸是錯的。因而,滞留于二者都全然無用。(既然避孕藥已經去除了通奸之中明顯的不仁厚之處,因而竊以為,在人們接受完整的基督信仰之前,不要指望他們會認為通奸是罪。)
喚醒罪感,我并無萬全之策。我隻能說,在我的經驗中,要是有人從那樁曾是自己上周主要問題的罪入手,他常常能驚奇地發現,這招總能撓到癢處。不論我們用何種方法,我們必須堅持不懈,讓他們的心靈離開公共事務以及&ldquo犯罪&rdquo,帶他們觸及實質問題&mdash&mdash觸及他們本人(以及我們本人)這類&ldquo普通正派人&rdquo(ordinarydecentpeople)的生活中,由怨毒、貪婪、嫉妒、不公及欺騙所羅織的網。
附:路易斯書信一則
閣下:
貴刊十月号有封值得贊歎的信,其中卡農·奎克評說道:&ldquo形形色色的&lsquo現代人&rsquo有個共同特征:他們恨自由主義。&rdquo删掉一個詞,不也同樣沒錯麼:&ldquo形形色色的&lsquo現代人&rsquo有個共同特征:他們恨。&rdquo這事,或許值得深加留意。
C.S.路易斯
(2)他對古代文本有一種不信任(在他的知識狀況下,很是順理成章)。于是,時常有人告訴我:&ldquo這些文獻寫于印刷術之前,不是麼?你也沒得到原本,是吧!因而實際情形就是,某人寫了某事,另有某人傳抄,又有某人抄了那抄本,如此不已。這樣,等到了我們手上,那就跟原本面目全非了。&rdquo這一反駁很難對付,因為,經文校勘學(textualcriticism)的全部學問,一下子教不了。可就在這一點上,他們的真正宗教(即信仰&ldquo科學&rdquo)幫了我的忙。向他們保證說,有門&ldquo科學&rdquo名曰&ldquo經文校勘學&rdquo,并保證說大部分人都接受了其結果(不隻對于《新約》而且對于一般的古代文本),他們就接受了,不再反對。(我幾乎無需指出,切莫用&ldquo文本&rdquo[text]一詞,因為對你的聽衆而言,它隻是指&ldquo一段經文&rdquo[ascriptualquotation]。)
(3)幾乎全無罪感。我們的境遇因而很不同于使徒們。使徒們向異教徒(更不用說&ldquo畏神者&rdquo)布道,這些人為一絲負罪感(asenseofguilt)所萦繞,因而福音對于他們就是&ldquo好消息&rdquo。我們所面對的人群,所受訓練使他們相信,無論這世界哪裡出了毛病,都是其他人的錯&mdash&mdash資本家的錯,政府的錯,納粹的錯或将軍的錯,等等。他們接近神,仿佛是祂的法官。他們想要知道的,不是自己是否會被無罪開釋,而是祂創造此等世界是否可被無罪開釋。
為抨擊這一緻命的麻木,徑直注意這兩類罪毫無用處:(甲)你的聽衆未犯之罪;(乙)他們犯了,卻不認為是罪。他們通常不是醉鬼。他們大多是通奸者,但并未感到通奸是錯的。因而,滞留于二者都全然無用。(既然避孕藥已經去除了通奸之中明顯的不仁厚之處,因而竊以為,在人們接受完整的基督信仰之前,不要指望他們會認為通奸是罪。)
喚醒罪感,我并無萬全之策。我隻能說,在我的經驗中,要是有人從那樁曾是自己上周主要問題的罪入手,他常常能驚奇地發現,這招總能撓到癢處。不論我們用何種方法,我們必須堅持不懈,讓他們的心靈離開公共事務以及&ldquo犯罪&rdquo,帶他們觸及實質問題&mdash&mdash觸及他們本人(以及我們本人)這類&ldquo普通正派人&rdquo(ordinarydecentpeople)的生活中,由怨毒、貪婪、嫉妒、不公及欺騙所羅織的網。
附:路易斯書信一則
閣下:
貴刊十月号有封值得贊歎的信,其中卡農·奎克評說道:&ldquo形形色色的&lsquo現代人&rsquo有個共同特征:他們恨自由主義。&rdquo删掉一個詞,不也同樣沒錯麼:&ldquo形形色色的&lsquo現代人&rsquo有個共同特征:他們恨。&rdquo這事,或許值得深加留意。
C.S.路易斯